Ⅰ 阿昌族屬於那個國家過節有什習俗
阿昌族是中國56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和梁河縣,以及其他如潞西、盈江、騰沖、雲龍等縣也有少量分布。阿昌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他們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分為梁河、隴川、潞西三個方言。他們與景頗族、漢族、傣族、白族等關系密切,有豐富的口頭文學。
阿昌族的主要節日有趕擺、蹬窩羅、會街節、嘗新節、潑水節、進窪、出窪等,與鄰近的傣族節日相同。此外,還有火把節、換黃單、燒白柴、澆花水、窩羅節等節日活動。其中,火把節和窩羅節規模較大,活動內容較多。
窩羅節是阿昌族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每年農歷正月初四舉行,以紀念阿昌族的始祖遮帕麻和遮咪麻。人們會獻上最好的菜餚,然後殺狗吃狗肉和芋頭。如果祭祀當天能捕到蟒蛇,則認為更加吉利。
火把節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目的是祈求五穀豐收,驅蟲灃災。節日中會殺豬、宰牛進行祭祀,並製作火燒生豬肉拌米線供大家分食。夜幕降臨後,人們會在村寨周圍點燃火把,進行遊行。
潑水節是阿昌族的傳統節日,與傣族的潑水節相似。在潑水節期間,年輕人會尋找配偶,姑娘家會准備美食招待小夥子。小夥子們會被考驗,例如偷取姑娘家的雞頭,如果成功不被發現,則會有獎勵。
在梁河、隴川一帶的阿昌族,還有在農歷八月十五過嘗新節的習慣。當天,他們會摘取最豐收的芋頭和玉米,擺在屋角,然後舂新米做飯,飯熟後先喂狗,最後全家聚餐。
阿昌族的婚禮習俗中,舅舅會坐在上首,並送新娘一條約4.5千克的帶豬尾巴的後腿,稱為外家肉,表示新娘要永遠不忘娘家的養育之恩。
阿昌族的典型食品有涼拌芹菜糝、冷凍、酸(火+巴)菜、過手米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