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話有多少種
中國話有7種。
中國分為七大方言曲:北方方言,吳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贛方言、湘方言。
中國使用最多的是普通話,是現代標准漢語的另一個稱呼,是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通用語。
B. 中國有七大方言嗎
不是七大方言,是八大方言。漢語方言常以地域大致劃分為八大方言:官話方言、晉語、湘語、贛語、吳語、閩語、粵語、客語。中國有八大方言體系都還只是國內的漢族方言,如果加上少數民族的語言,中國的方言還可以劃得更多、更細。
中國八大方言體系
一、北方官話特點分布地域最廣,使用人口約占漢族總人口的73%。。
習慣上稱為「官話」。有東北官話、西北官話、晉話、西南官話等。以北京話為代表,包括長江以北,鎮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帶,四川、雲南、貴州和湖北、湖南兩省的西北部,廣西北部一帶,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70%以上。
在這方言區內居住的何氏人,他們的語言自然屬於北方方言。而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台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其「母語」當屬北方方言。
根據方言的特點,聯系方言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以及方言調查的結果,可以對現代漢語的方言進行劃分。
當前中國語言學界對現代漢語方言劃分的意見還未完全一致,大多數人的意見認為現代漢語有七大方言。官話方言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以北京話為代表,內部一致性較強。在漢語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廣,使用人口約占漢族總人口的73%。
二、吳方言特點現代吳語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諸多字音與古代韻書吻合。
吳方言被譽為「吳儂軟語」,以上海話為代表(一說以蘇州話為代表)。包括江蘇省長江以南、鎮江以東部份(鎮江不在內)浙江省大部份。
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8.4%左右。在這方言區內居住的何氏人,他們的語言自然屬於吳方言。而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台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其「母語」當屬吳方言。
吳語,又稱江東話、江南話、吳越語。商周春秋至今有三千多年歷史變遷,底蘊深厚。在中國分布於今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部、福建北一角。
吳語是中國官方定義的中國七大方言之一。從歷史、文風、語言特性分析,吳語極近中古華夏雅言,吳語的整齊八聲調是為古漢語正統嫡傳。和官話相比,現代吳語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諸多字音與古代韻書吻合。吳語保留濁音,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韻,保留尖團音分化,保留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
三、湘方言特點漢語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較小的一種方言。
以長沙話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5%左右。在這個方言區內居住的何氏人,他們的語言屬於湘方言。
而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其「母語」當為湘方言。又稱湘語或湖南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較小的一種方言。湖南省有多種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響的一種。
四、贛方言特點贛語內部的各方言之間互通程度亦非常高。
以南昌話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西省(東部沿江地帶和南部除外)和湖北省東南一帶,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2.4%左右。此方言區內何氏人的語言屬於贛方言。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其「母語」當歸類為贛方言。
贛語,又名江西話,為漢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使用人口在江西境內主要分布在贛江的中下游、撫河流域及鄱陽湖及周邊、湘東和閩西北、鄂東南、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區。
另外在浙江、陝西還有少數贛語方言島。可分為九片方言,以南昌話、撫州話、新余話為代表語或標准音。贛語內部的各方言之間互通程度亦非常高。使用贛語的人口在5500萬左右,約佔中國人口的5%左右,世界排第三十八位。
五、客家方言特點客語繼承了較多古漢語的特性,如完整的入聲韻尾[-p]、[-t]、[-k]。
以廣東梅縣話為代表,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東部、南部和北部,廣西東南部,福建省西部,江西省南部,及湖南、四川的少數地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4%左右。
此方言區內何氏人的語言屬於客家方言。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其「母語」當為客家方言。
客家人分布在廣東、福建、台灣、江西、廣西、湖南、四川、浙江等省,其中以廣東東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廣西東南部為主。
客家人從中原遷徙到南方,雖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統,內部差別不太大。四川客家人與廣東客家人、浙江客家人與福建客家人相隔千山萬水,彼此可以交談。
客家語是台灣的官方語言,也是除普通話外唯一被外國(蘇利南共和國)列為法定語言的漢語方言。客語繼承了較多古漢語的特性,如完整的入聲韻尾[-p]、[-t]、[-k]。一般認為,客語和後期中古漢語(唐宋二代為准)之間的承襲關系較為明顯。
六、閩北方言特點以建甌話為代表。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閩方言,部分屬於閩北方言。
以福州話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北部和台灣省的一部分,南洋華僑也有一部份人說閩北方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1.2%左右。
此方言區內何氏人的語言屬於閩北方言。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其「母語」當為閩北方言。
通行於福建省北部建甌、建陽、南平(不包括市區)、武夷山、松溪、順昌(東部)、政和、浦城(南部),通行於閩北地區的絕大部分縣市,以建甌話為代表。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閩方言,部分屬於閩北方言。
七、閩南方言特點閩南方言以廈門話、泉州話、漳州話為代表,形成於東晉永嘉南渡期間,底子是中原官話(河洛話);漳州話形成於五代十國期間。
以廈門話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廣東省東部和海南省的一部分,以及台灣省的大部分地區。南洋華僑也有不少人說閩南方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3%左右。
此方言區內何氏人的語言屬於閩南方言。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其「母語」當為閩南方言。
閩南語俗稱「河洛話」、「福佬話」。當地人自稱「白話」,是通行范圍較廣的一片。「河洛」一詞來源當地人認為先人由中原河洛地區南遷形成的共識,而具體河洛地區尚未得考證,由區內各姓氏族譜記載溯源推斷應該在今河南一帶。包括福建省內以泉州、廈門、漳州三市為中心的20個縣市。
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閩方言,部分屬於閩南方言。閩南方言以廈門話、泉州話、漳州話為代表,形成於東晉永嘉南渡期間,底子是中原官話(河洛話);漳州話形成於五代十國期間,也有較大的影響;包括整個閩南地區和台灣地區的閩南語,基本都是泉州話與漳州話衍生而成。
此外,潮州話、雷州話、文昌話也分別在廣東東部和雷州半島及海南島有較大的影響。
八、粵方言特點為是北方方言對南方方言地區侵蝕的產物。
以廣州話為代表,分布在廣東省大部分地區和廣西東南部。港、澳同胞和南洋及其他一些國家的華僑,大多數都說粵方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5%左右。
至於新近發現的「平語方言」,多分布於廣西一帶,其特點為是北方方言對南方方言地區侵蝕的產物!粵語以珠江三角洲為分布中心,在中國的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及北美、歐洲和澳洲、紐西蘭、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的華人社區中使用,是香港、澳門的官方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