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式摔跤
中國摔跤跟沾衣十八跌還是有點關系的,它在古代也是一項比賽項目。在宮廷也有跤手。
中國式摔跤有好多把式:分大大絆子三十六,小絆子似牛毛
身材高大的人與身材矮小的人對摔時,身材高大的人應發揮臂長、身長、腿長的特點,爭取先抓住對方而不要讓對方先靠近自己。反之,身材矮小的人要爭取接近和抱住身材高大的人,盡量限制對方的長處。如對方身體較胖、體力較差時,可設法扯著對方轉動,消耗他的體力,然後再借機進攻。
跤 樁
是基本功,貫穿實戰中每個動作,主練下肢力量和穩定性,培養專項能力,在靜中求動,要求松中有意,自然呼吸,可根據個人情況定時、定式、跤樁功法講究含胸收腹,松尾骨,樁功練法繁多,下面為大家一一簡介:
(1) 大架:兩腿開立前虛後實,前承三成力,為三七開,呈大架,左手置肩前平舉,掌心向內,五指靠攏,自然彎曲右手於肩前內和,左手稱前手,要高;右手稱底手,要低於前手。為前高後低,此樁功舒展大方。
(2) 虎坐:又叫騎馬襠,兩腿開立大於肩寬,雙腿半蹲,膝不過足。腳尖向內和,雙手於胸前向內合抱,掌心向內,肘微曲承抱物狀,講究內抱、外靠、沉肩墜肘,氣貫丹田,含胸收腹,內收尾骨,提襠豎頂,目視前方。
● 跤衣部位
1、 衣領叫領
(1) 正領
(2) 偏領(磨盤領)
(3) 倒扒領
2、 衣袖叫小袖
3、 胸襟叫門子
(1) 直門
(2) 偏門
(3) 掛門
(4) 軟門
4、 腰帶叫中心帶
(1) 前帶
(2) 偏帶
(3) 後帶
5、 跤衣下擺游離部分叫小杈
(1) 直握
(2) 反握
6、 跤衣背後部分叫後契
(1) 後帶上
(2) 後帶下
● 實戰中除抓握跤衣外還可以抓握身體上肢各部位
1、 握腕
(1) 反握腕
(2) 正握腕
(3) 雙手握腕,又叫雙剁腕
(4) 擄腕
2、 握肘
(1) 掐肘
(2) 擄肘
3、 抱脖
(1) 單臂夾頸
(2) 單臂反夾頸(反夾鍋)
(3) 單手抱脖(向後扒抱)
(4) 雙手夾頸(雙手扣腕)
● 跤衣把位抓握方法
1、 抓握大領方法
(1) 正領、偏領:拇指在內,四指在外
(2) 倒扒領:由對方腋下扒對方領,四指在內
2、 抓小袖方法(抓異名側衣袖)
四指在內,拇指在外
3、 胸襟的抓法
(1) 直門:抓異名胸襟上部,拇指在內,四指在外,將跤衣翻起。
(2) 偏門:抓同名側胸襟上部,四指在內,拇指在外。
(3) 反掛門:反腕抓異名側胸襟上部,拇指在外,四指在內。
(4) 軟門:抓異名側中帶上,胸襟下部,拇指在內,四指在外翻起。
4、 跤帶抓握法
(1) 正握後帶:又叫蓋後帶,拇指插入,四指下勾。
(2) 反握後帶:又叫挎後帶,四指反腕插入,拇指在外。
(3) 偏帶:雙手或單手抓握異名側偏帶,拇指在內,四指勾掛。
(4) 中帶:又叫中心帶,單手或雙手抓握對方前帶,拇指在外,四指插入,反腕抓握叫端中帶。
5、 後契的抓握法
(1) 單手抓握對方背後帶上跤衣
(2) 但手抓握對方背後帶下跤衣
6、 杈的抓握法
(1) 反手抓:反手抓握異名側跤衣下擺游離部分。
(2) 正手抓:正手抓握異名側跤衣下擺游離部分。
出其不意,在實戰中,利用步伐上的變化,手上耘;橫;捅;撕;推;按;拿。腳上配以耙;蹚。變化多端,出其不意,隨著雙方步伐跤架的變化而變化,得機會使用時及時出手,不得機會時再伺機行事。成功得手贏得輕松,得手不了也不會給對方造成致命的進攻機會。在一次實戰訓練中,我就看見孟雄小師兄在和對方交手時,使用一個踹的動作沒有奏效,順勢一個小耙拿就把對方掀倒在地,動作連貫,瀟灑自如,看著輕松漂亮!充分顯現出中國跤術的順勢而為,以巧制勝的特點。
2. 中國式摔跤與日式摔跤有哪些區別
中國式摔跤,源自傳統技藝,其比賽規則獨具特色。在比賽中,選手們遵循獨特的戰術,如允許拽直拳和使腳剪,但禁止抓住裩兒和袴兒,這與日本的相撲有所區別,但場地和儀式方面保持相近。
獲勝者可贏得象徵榮譽的銀碗,清朝時期,善撲營專門培養貴族青年摔跤手,他們在王公貴族面前表演,或與蒙古族、回族選手競技,這部分被稱為官跤,職業摔跤手和教練員終身致力於此技藝。而在華北民間,私跤則更為常見,參與者穿著特製的褡褳短上衣,腰系寬頻,長褲下比賽,允許接觸但限制抓褲子和擊打,禁止使用反關節技巧。比賽以三跤兩勝為勝,沒有時間限制,由經驗豐富的長者主持,他們既是教練又是裁判。
民國時期,北京、天津等地的摔跤表演成為職業,中央國術館和精武體育會等武術組織也將摔跤列入課程,並舉辦全國性比賽。1936年,甚至出現了女子摔跤比賽,展示了這項運動的廣泛普及和性別平等的追求。
中國最古老的體育項目之一。 古代稱為角力、角抵、相撲、爭跤等。早在四千年前的黃帝時代就有了古代摔跤活動。據《禮記·月令》記載,周代把摔跤、射箭和駕車三者列為軍事訓練項目。到了漢代,摔跤還作為表演項目演出。晉代,多在元宵節舉行摔跤比賽。唐代多在春秋兩季舉行比賽,也作為宮廷娛樂的項目。五代時期,摔跤技術強調輕 便敏 捷 ,名手輩出 ,出現了中國第一部講摔跤的書——調露子的《角力記》。宋代還出現了女子摔跤。民間有摔跤組織角抵社。這一時期的摔跤比賽分三個回合。
3. 為什麼中國沒有wwe選手
wwe的那叫演員,不叫選手,wwe幾乎沒有中國市場,wwe的中國市場就是看盜版的觀眾,wwe的觸角沒有延伸到中國,中國怎麼會有wwe的演員?另外很多通過付費電視作為主要賺錢手段的比賽很多都採取僱傭制的形式,像UFC其實也就是一種真打表演,誰上去要看老闆的安排,老闆要考慮觀眾的口味,而不是自由報名隨時參加的正統意義比賽。
像美國人人種多元的,主體是白人和黑人,它職業拳賽就難以接受其他人種,韓國和日本的拳擊其實很強悍,但在美國的職業拳擊聯賽上就不會被關注
像日本人的K1,以前就是弄個比賽讓外國人橫的,後來也把規則東改西改的推了幾個日本人上去。
不說格鬥,就說平常人聊天打屁,願意跟你平等的坐下來的美國人是很少的,除非你特別有某方面的才華,種族主義的觀念不是那麼容易被抹殺的,wwe出現中國選手那讓觀眾怎麼去接受?起碼現在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