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還有多少黃陵

中國還有多少黃陵

發布時間:2022-04-02 20:42:16

1. 中國有多少皇帝陵

按照道理說有多少皇帝就有多少皇帝陵,目前只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代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也就是說應該有408個皇帝陵,但是很多皇帝都是沒有得到善終,無法安葬,很多皇帝的陵墓被後代王朝搗毀,所以現在能夠保存的皇帝陵墓和未發掘的皇帝陵墓都是未知數~

2. 中國哪裡的帝陵最多,分別是什麼

靠,你要累死我啊,地點是西安!唐代,西漢,零七八碎的一些小朝代。當然周朝王陵也在附近。
遠古陵墓:黃帝陵
秦陵:秦始皇陵墓
漢陵:有陵11座。漢武帝的茂陵,漢景帝的陽陵,漢文帝的灞陵,漢宣帝的杜陵
唐陵:有陵20座。其中18座位於陝西;

3. 中國一共有幾個黃帝陵

中國只有一個皇帝陵,位於陝西省黃陵縣城北橋山。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的陵墓,相傳黃帝得道升天, 故此陵墓為衣冠冢。

4. 中國帝王陵,你知道多少呢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的陵寢,是《史記》唯一記載黃帝陵 ,為中國歷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黃帝的場所。相傳黃帝御升天,故此陵墓為衣冠冢。位於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號稱“天下第一陵”。

山體渾厚,氣勢雄偉,山下有沮水環繞。山上有八萬多棵千年古柏,四季常青,鬱郁蔥蔥。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長48米,環冢砌以青磚花牆,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橋山龍馭”,意為黃帝“馭龍升天”之處。在前為一祭亭,歇山頂,飛檐起翹,氣宇軒昂。

明十三陵是中國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這里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

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後、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一位太監。

5. 中國最著名的十座帝王陵,你知道都是誰的嗎

在古代只有帝王死後的陵墓才能被稱作為陵。在我國歷史上前後共出現了200多位皇帝,每一位帝王的身後都留下一座不折不扣的"國家寶藏"。這些帝陵,有些能夠聳立千年,有些已隨時間而逝,有些慘遭盜掘,更有些只存在於傳說中。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探尋我國哪些著名而又神秘的帝王墓。

1黃帝陵

茂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興平市,是漢武帝劉徹的陵寢,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漢武帝開創了西漢王朝最鼎盛繁榮的時期,那一時期亦是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之一。

6. 有多少個黃帝陵

黃帝死後的埋葬之處傳說很多,主要有下面四種說法:1.陝西黃陵縣;
2.河南靈寶荊山;
3.河北涿鹿
4.甘肅正寧
這四處都有黃帝陵墓。其中,陝西黃陵縣橋山上的黃帝陵墓被漢武帝以來的歷朝歷代公認為是黃帝的正宗陵墓,傳說裡面葬著黃帝生前穿著的衣服,所以,橋山黃帝陵也被稱為黃帝衣冠冢。分別介紹一下各個黃帝陵的情況:1、被公認的黃帝陵,陝西省黃陵縣橋山黃帝衣冠冢。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史記》記載:「黃帝崩,葬橋山。」這是橋山黃帝陵之所以被公認為是正宗黃帝陵的依據。黃帝陵坐落在陝西省延安南部黃陵縣的橋山之上,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墓的所在地。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著名的游覽勝地。 傳說黃帝生於山東壽丘,逝世於河南荊山,葬在陝西橋山。橋山位於黃陵縣城北1公里。陵冢在橋山之巔橋山有沮水環繞,群山環抱,古柏參天,有大路可通山頂直至陵前。山頂立一石碑,名為下馬石,上「文武百官到此下馬」字樣。古代凡祭陵者,均須在此下馬,步行至陵前,陵前有一祭亭,亭中立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題「黃帝陵」在三個大字。祭亭後面又有一塊石碑,上書「橋山龍雙」四字。 黃帝陵冢在山頂平台的中央,陵冢高3.6米,周長48米,有磚砌花護圍。四周古柏成林,幽靜深邃。歷代政府對保護黃陵古柏都很重視,宋、元、明、清都有保護黃陵的指示或通令。據黃陵縣志記載,橋山柏林約4平方公里,共63000餘株。西漢時就有祭拜黃帝陵的先例,漢武帝北征匈奴就曾在這里駐軍,修築了黃帝陵上的「漢武仙台」,留下了「掛甲柏」的傳說,並在這里祭拜黃帝,這可能是橋山黃帝陵被公認為正宗黃帝陵之始。但漢朝並沒有建立統一的祭祀黃帝的制度,祭祀的地點因此也一直沒有明確統一。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起,關於黃帝陵的祭祖有一個劃時代的轉變,朱元璋派遣中書省管勾代表他到橋山黃帝陵致祭,確定橋山黃帝陵的正宗地位。洪武二十九年,朱元璋又指令秦王遣專官到橋山致祭。此後,永樂、宣德、景泰、天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天啟年間,明王朝均派遣專官致祭者14次,陝西黃陵縣橋山黃帝陵的正宗地位得到了朝廷和百姓的認可。橋山黃帝陵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長48米,環冢砌以青磚花牆,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橋山龍馭」,意為黃帝「馭龍升天」之處。在前為一祭亭,歇山頂,飛檐起翹,氣宇軒昂。 亭內立有郭沫若手書「黃帝陵」碑石。民國時蔣介石也曾手書「黃帝陵」刻在石碑上立於衣冠冢之前。陵園區周圍設置紅牆圍護,東南側面為欞星門,兩側有仿製的漢代石闕。陵園區內地鋪著磚。顯得古樸典雅。黃帝廟前區氣勢恢宏,面積約10000平方米的入口廣場的地面。選用5000塊大型河卵石鋪砌,象徵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史料證據。《國語�6�1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是我們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姬水現在在陝西省武功縣境內。2、河南靈寶荊山黃帝陵
靈寶黃帝陵位於河南靈寶市區西20公里陽平鎮的荊山上。據《史記.封祥書》記載,古時這里荊山一帶災情嚴重,軒轅黃帝來到荊山查看。為百姓治病,黃帝采首山之洞,汲湖中之水,鑄鼎於山下。後人到此祭祀拜祖,絡繹不絕。現已修復了象徵天神、地神和祖宗的三尊大銅鼎。「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髯垂胡。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墜,墜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鬍髯號,故後因名其地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人們把黃帝的靴子埋在鑄鼎塬上,形成了黃帝陵。後來,人們便在此地建立黃帝衣冠冢,並建廟祭祀。陵的西端有一高6米,周長42.5主的土堆,傳說就是黃帝陵冢。陵西南有一龍須溝,傳說是龍須墜落之地,此間生長一種龍須草,說是龍須所變,周圍皆無。 黃帝陵的建築,歷史上多次毀於兵火,但屢毀屢建。現在已修復的主要遺跡有獻殿、始祖殿、長廊、墓冢、山門、祀功柱、闕樓、驅龍閣等景點,並鑄造了象徵天神、地神、祖宗的天、地、人大樽大型鈾鼎。在河南靈寶鑄鼎原,存在一系列與黃帝有關的地名:鑄鼎原、鼎湖、荊山、蚩尤山、誇父山、桑園……」不僅老人們會指著這些地點,將黃帝一生的故事世代相傳,古文獻中也有很多記載,如《水經》河水注有:
2、河北琢鹿黃帝陵
黃帝廟遺址。黃帝廟遺址,在涿鹿橋山主峰正南、小礬山村東北約3里的黃土坡地上,面積約100餘畝。黃帝廟大殿基址近於方形,東西長17米,南北寬14.5米,高8米。大殿基址正南不遠處,有一高台建築物基址,基址東西各約50米分布著兩大片對稱的文物散布地面,地面所見物有表面磨光、胎壁3毫米左右的黑衣暗紋陶片、灰陶片,紅陶極少見到,其陶片都為輪制,其胎壁都很薄,燒制溫度較高。可辨器物有鼎足、鬲足、豆足,其飾紋有弦紋、繩紋、附加堆紋等。在廟址北存有方石鑿成的半塊石臼,這半塊石臼很大,三個人合力才可移動;在黃帝廟址東南的溝壁上,塌露出一眼古井,井筒1米見方,鑲嵌柏木板,井深約40米左右。不明建物岩石基址。在涿鹿橋山主峰向南延伸處約100米,有不明建物岩石基址一個:長、寬各1.5米見方,高1.5米的岩石基座,系由山岩鑿成,下部與山樑岩石連為一體,不知此是否為《山海經�6�1大荒西經》所記之「軒轅之台」?因在遠處仰首望此,酷似一方石桌安放於山巔,故當地民眾呼作「石桌」,言為黃帝與仙人對弈之處。唐人李白《北風行》詩:「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元人鮮於樞《橋山》詩中「仙弈未終人世換」句,都是指此而言。拱型石橋及石室。涿鹿橋山東峰南側,正與主峰不明建築物基址對正處,為天然生成的拱型石橋,站在此山下仰首上望,透過石橋孔洞,可視藍天、白雲,鮮於樞《橋山》詩中一開頭一句的「旁通日月上星辰」,即描繪此景。石橋東北側山崖上有人工開鑿石室一個,人可攀岩而入其中。石室坐可容十餘人,睡可容三、五人,洞口很小,用一捆柴即可堵死。「墓冢」樣山體。在涿鹿橋山主峰以南的東、西山谷中,各有天然形成的「墓冢」樣獨立山丘為四周群峰環繞。東面山谷中的一個,於深谷中兀突聳起,岩石壁立,上生山花、山樹、綠草,十分壯麗。峰頂略呈凹形,在其凹陷之處踏之,山體發出沉悶的「空空」聲,此山北面岩石中下部,岩石斷開一個門洞之形,覆以土及山石,柴草生長茂密;由於此山谷中的小山之北,又有一道從東峰延伸下來的山樑交叉到主峰東側,山谷中南流山水先被導之西流,爾後折轉回到此山後面緊貼似為人工開鑿而又覆土處之下流過,故後面山體被人工鑿斷,出現一處明顯的改水豁口。豁口呈「▽」形,上寬約十米,深約十餘米。古代帝王常有鑿山為墓之例,我們疑此墓冢樣有多種異兆體現之山,或即黃帝長眠之處。鑿於山頂上的石臼。主峰東北山頂,發現有鑿於山頂岩石上的石臼一個,這種與整個山體連為一體的石臼當然沒有任何人能移動它。這證明鑿石臼的古人,有世世代代永住此山的觀念。積石冢群。在鑿有石臼山頂的北坡。有布滿山坡的積石冢群,總數約三十多個,直徑約1.5米左右,高約0.5米。積石冢群北的山下,即是《魏土地記》所說的橋山下溫泉及溫泉上雕檐華宇祭堂,以及《魏書�6�1帝紀》中所說的「溫泉宮」遺址所在處。涿鹿橋山北麓古道遺跡。北麓現在只有一條小礬山通向溫泉屯村的羊腸小道,沒有人知道在山柴草叢之中隱藏著一條官道遺跡。此道路斷續保存的完整處,都是1.5米寬,過山坡修平而砌石鋪出路面,坡度較緩;遇山崖則鑿石通路,道路保存相對更好。在一處無人居住、沒有耕地的荒山中,古代曾有這樣寬闊的道路修築實屬罕見。疑此正是從古代的「溫泉宮」上橋山的道路。皇帝廟。按照涿鹿橋山黃帝廟址以石斧奠基,漢魏、遼金多次重修及龍山、西周、戰國文物的發現,以及參照「溫泉宮」遺址發現文物情況而定,涿鹿橋山黃帝廟之建,當在仰韶文化末、龍山文化早期之間,商、周、漢、北魏、遼、金多次葺修,這與今所見到的古籍地名記載、祭祀記載,都是一致的,它比中部縣「橋山黃帝陵」要早將近四千年的歷史。
4、甘肅正寧「橋山」:
四.甘肅正寧
隴東學院張耀民先生經過15年潛心研究,認為不僅《史記》對黃帝陵位於何處有明確記載,而且正寧縣五頃塬鄉的「黃帝冢」今天依然存在。於是,他著書論證:真正的黃帝陵不在陝西黃陵縣,而是在甘肅正寧縣五頃塬鄉。何謂軒轅?郭沫若先生在研究了《獻侯鼎》等銘文後說:「天黿二字,銘文多見,舊譯為子孫,余謂當是天黿,即軒轅也。」因此,他認為,「天黿就是軒轅」。天黿是軒轅的氏族名稱、氏族的徽號、氏族的圖騰。黿,是水族動物,黃帝以天黿作圖騰,說明他的圖騰就是水族動物。張耀民先生認為,「環江翼龍」的發現,為天黿圖騰提供了有力的證據。1978年5月上旬,在今甘肅慶陽地區的慶陽縣三十里鋪,群眾在採石時,在炸開的石板層中發現了翼龍的化石。此翼龍系水族動物,頸長、尾短,沒有背椎,頭骨低長、牙齒多而較纖細。身無羽毛,體面光滑,但卻有兩個大「翅膀」,兩翼展開長達兩米,但不能作遠距離飛行,只能在水邊、疏林中滑翔,以啄撈小魚為生。張耀民將「環江翼龍」化石與《獻侯鼎》等天黿銘對照,相互參證,發現兩者不僅形似,且印證揭示了惟獨軒轅黃帝死後乘龍升天的奧妙——天黿不僅是龍,而且能飛翔。天黿就是翼龍,也就是軒轅。翼龍化石的發現,為軒轅氏族部落的存在,提供了實物圖騰的證據
《史記》雲:「黃帝崩,葬橋山」。《史記集解》引皇覽曰:「黃帝冢在上郡橋山」。《史記索隱》引《漢書.地理志》雲:「橋山在上郡陽周縣,山有黃帝冢也」。《史記正義》引《括地誌》雲:「黃帝陵在寧州羅川縣東八十里子午山」。張耀民在查閱歷史史料中發現,這些記載其所指均為一地,即後世所謂的寧州橋山,也即今慶陽地區正寧縣五頃塬鄉。 那麼,黃帝陵的所在地為什麼會出現種種說法?又緣何移位至陝西黃陵縣呢?張耀民認為,原因之一是一些史學家對地理變遷不清。查《二十五史》,在宋代之前,對黃帝冢所在地的記載,均是「寧州羅川縣東八十里子午山」,從《金史》開始,將橋山由原陽周縣(即今慶陽地區正寧縣)移入中部縣(今陝西黃陵縣)。明洪武三年,明太祖將中部縣的「橋陵」一地,誤認為是軒轅黃帝「橋陵」之後,《明史》則將橋山、黃帝冢一並記入中部縣城北。如此看來,宋代以前的記載說黃帝冢在寧州橋山,均無異議。只是在明清時期,特別是明代,將橋山、陽周縣、黃帝冢「搬來移去」,弄得真假難分,是非難辯,不能不說是個歷史性的鬧劇。隴東學院政法系講師陳亞峰從小在五頃塬長大,對於黃帝冢非常認識。他告訴記者,黃帝冢的土層不是自然的土層,土層是夯築而成的,並且層數清楚。他還說,這搭的許多地名有「龍頭目」、「龍嘴子」的叫法,它們的名稱都跟軒轅黃帝有關,本地人把黃帝冢叫「疙瘩墳」、「神仙墳」等等。現存於正寧縣文化宮的「大宋寧州承天不雅之碑」的碑文中也提到了「軒丘」,即黃帝冢。總歸一句話,「黃帝陵在寧州羅川縣東八十里子午山」的記載,終由其原冢遺址給我們作出了無可頂抗的論斷。「黃帝冢」遺跡在正寧縣。原《正寧縣志》雲:黃帝陵在縣東南湫頭鎮東北西頭村之橋山,當谷一峰聳起,草木蔥蔚,上有荒冢,旁立一碑,鐫字曰:「黃帝葬衣冠處」。此黃帝冢,恰是漢武帝所祭的黃帝冢。黃帝冢今天傲然高高聳立在正寧縣五頃塬鄉的黃土塬上,雖經幾千年的水土流掉,但仍很壯不雅。除冢東面塌入谷地外,原冢基本保存完好。冢高10-60米,西半部現修程度層式梯田18階,每階高1-3米,階面寬1-2米不等於,上邊栽植可成果的核桃子樹近千棵。冢頂部原來呈長方「覆斗」形,此刻為卵形,南北長約70米,工具寬約30米,平面或物體表面的大1500-1800平方米。
黃帝陵究竟那個正宗,現在沒有歷史證據證明,很難說,專家們的考證也都是推測,並無實據,我們還是按照漢武帝以來的習慣,把陝西省黃陵縣橋山之上的黃帝陵當做黃帝的正宗陵寢吧!

7. 黃帝陵在中國的哪個省哪個市哪個縣

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

8. 中國還有多少已知存在帝王陵墓沒發掘

截止2019年2月,還有以下帝王陵墓還沒被挖掘。

1、秦始皇陵墓。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因為目前科技技術不夠發達,無法更好地保護文物,國家文物局早就有明確規定——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因此,秦始皇陵墓還沒被挖掘。

2、乾陵,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乾陵也是唯一歷經千年未被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其地宮遂道編號刻字砌石已被發現,出土有細腰鐵拴板、錫鐵錠等,具有一般陵墓所沒有的獨特價值。

3、元代的皇帝陵墓。

由於蒙古族盛行「密葬」,而且元代帝王死後,葬於漠北起輦谷,按蒙古族習俗,平地埋葬,不設陵丘及地面建築,因此至今陵址難尋。就連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陵也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處始終是個謎。



(8)中國還有多少黃陵擴展閱讀:

1、明定陵

1956年-1957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對地下玄宮進行了發掘,此後有關部門又對出土文物進行修整,修葺地上古建築,公元1959年就原址建為定陵博物館。出土時,孝端皇後上蓋緞被,屍體身下鋪一床織金緞被,再往下有四層褥墊,其中一層褥墊上綴著100枚「消災延壽」金錢。

皇後頭戴黑紗尖形棕帽,裝飾著金簪,上身穿綉龍方補黃綢夾衣,下身穿黃色纏枝蓮花緞夾褲,足蹬黃緞鞋,腰間系著綉雲龍紋長裙。神宗的棺槨內塞滿了各種陪葬品,最上層蓋的是織錦被,被下放著袍服和織飾匹料,屍體的下面墊著一條錦被,被下還有9層被褥;

其中一件被褥上綴著17枚「吉祥如意」金錢。神宗頭戴烏紗翼善冠,身穿刺綉袞服,腰系玉帶,下身穿黃素綾褲,足蹬紅素緞高綉靴。

經過仔細清理分類,共發現各種珍貴金器數百件,其中以帝、後的金冠最為精美;各種袍料、匹料和服飾用品達600多件,尤以皇帝的緙絲十二章袞服龍袍和皇後的羅地灑線綉百子衣最為珍貴。

2、長陵

1970年—1976年,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對長陵進行了全面的勘查,發現了大量的實物遺存。長陵由黃土夯築而成,覆斗形,至今仍高達33米。根據測量,墓冢的底部東西寬153米,南北長135米;墓冢頂部東西寬55米,南北長35米,與史籍記載相近。

3、清孝凌

孝陵在清代皇家陵寢中比較特殊,其中所埋葬的清世祖及其兩位皇後全部採用的是火葬,所以在地宮中僅留有三個骨灰壇,而且清世祖生前明確表示不要厚葬,加之地宮的防禦嚴密,這使得清孝陵成為在民國時期清東陵唯一一個保存完好的皇陵。

該陵始建於十七世紀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歷時三百三十多年,在自然力及人力的破壞下已經相當殘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批准,於1991年至1993年進行了全面的維修,從而又以健康的風姿展現在世人面前。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成吉思汗陵

網路——秦始皇陵

網路——乾陵

網路——帝王陵墓

與中國還有多少黃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人結婚有什麼禁忌嗎 瀏覽:485
義大利歐比抽油煙機哪個好 瀏覽:190
英國六大頂尖法學院一年學費多少 瀏覽:970
泰格爾被譽為印度的什麼 瀏覽:885
印尼普頓實力怎麼樣 瀏覽:280
中國十名大鎮有哪些 瀏覽:310
伊朗飛機為什麼飛甘肅 瀏覽:922
滯留越南回不來怎麼辦 瀏覽:341
歐洲最南端相當於中國的哪個地方 瀏覽:184
伊朗女人是怎麼長高的 瀏覽:80
中國哪些媒體是日資控股 瀏覽:804
奶油義大利面什麼奶油 瀏覽:118
英國民眾為什麼抗議BBC 瀏覽:522
中國醫生評分為什麼高 瀏覽:306
中國歌曲還有哪些 瀏覽:356
印度三星銷量怎麼樣 瀏覽:815
中國電影在哪裡下載 瀏覽:189
2018年印尼虎怎麼那麼貴 瀏覽:560
印尼排華時期為什麼不反抗 瀏覽:247
印尼雞翅木多少錢一隻 瀏覽: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