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果全球都停止出口糧食,中國能否自給自足中國會發生糧食危機嗎
中國人的糧食問題,不是靠進口,不是靠儲備,而是靠年復一年的持續生產!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等重要糧食產區每年為全國提供新糧供應6億多噸。
我們有足夠的食物吃,沒有必要每個人都囤積太多。 食物太多了。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只有一個後果,那就是食物因為不能吃而變質。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在購買糧油時,可以照常購買普通家庭,一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再購買也不算晚。
② 如果全球都停止出口糧食,中國能否自給自足
先說結論,中國糧食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不會產生網上所說的糧食危機,中國的耕地面積和產量可以保證國人的正常的口糧供給。這個也不需擔心。但是可能糧食的價格會有一定的波動。會存在局部時間價格稍有上漲的問題。我從以下二點說明下我的觀點:
二、糧食價格有上漲的動因
現在的糧食價格偏低。國家曾經三令五申要提高農民的收入,但是現在看由於國內普遍糧食價格偏低,這方面還有一定的困難,這也是最近在某些地方出現了搶收青麥的現象的原因,下一步國家可能會通過小幅上調糧食價格的方式鼓勵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國家需要能過調整糧食價格調整供需。糧食的需求本來就不是線性的,而是波浪性的,而且每個人的需要的種類都是不同的。國家可能會能過調整高端產品的價格來調整供需,同時進一步補貼人民日常食用的,大米和麵粉的價格從而用價格杠桿來達到供需的平衡。
中國對外匯率的變化,會加劇國內通貨膨脹的增加,帶動糧食價格的上漲。最近國家匯率波動的非常的明確,會直接帶動國內大宗商品的漲價,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國內的通貨膨脹的比率。糧食作為人民生活的必須品,同樣也會受到通脹因素的影響。會有緩慢價格上升的壓力。
綜合來說,國家對於糧食這種關繫到國計民生的產品一定會進行有計劃和調控,不會讓隨便漲價,一定會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不過影響到我們普通的正常的生活。可能針對於某些之前對營養搭配較高的高端人士可能會存在一些實質性的影響。需求的滿足程度有所下降,所需付出的金錢也會大幅的增加。但是這些人只是極少數,他們的生活本來離我們平常人的生活就太遠,我們不必為他們操心人家的生活。國家保證絕大多數人的正常生活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③ 中國國庫的儲備糧食全國能吃多少年
至少2年。
2019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中載明,截止到2018年中國國內擁有標准包容6.7億噸,簡易倉容2.4億噸。兩者相加後合計為9.1億噸,這么多的糧食平均分配給14億人口食用的話,按照每人每天吃掉1公斤糧食的量匡算,可以維持1年另9個月的時間,這是屬於國家層面的糧食儲備,另外還有地方性糧食儲備。
雖然說2014年後國家對地方政府的糧食儲備做了調整,地方儲備並不是很多,但至少也是「產區保持3個月,銷區保持6個月,產銷平衡區保持4個半月」的儲存標准。以產區地方上需要保持3個月的儲存能力來說,加上國家儲備能夠維持14億人口食用1年另9個月的時間,恰好就是2年。這也是中國國內糧食儲備能夠維持14億國人正常食用的最短時間。
中國不僅有自己充足的糧食儲備,關鍵是已經連續多年讓糧食總產能維持在6億噸以上。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能6.6384億噸,小麥、稻穀、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的產量可以維持國民食用糧食的自己率保持在98%。中國的糧食安全是可以讓中國的老百姓放心的。
資料擴展: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得知,2016年,從各類果蔬,肉食之外,我國人均每年的主糧消費量包含原糧,谷類、豆類以及薯類的消費,分別為132.8千克,122千克,8.3千克,2.6千克。人均主糧一年的消費量為132.8加122加8.3加2.6等於256.7千克,相當於513.4斤,摺合為每天消耗1.45斤及各類主糧。
那麼14億人每天需要消耗的主糧為1.45斤乘以14億等於20.3億進等於10.15億千克,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指出,當前我國糧食生產已經連續四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水平,人均糧食佔有量470公斤左右,實現了由吃不飽到吃得飽吃得好的歷史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