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們發明原子彈的速度是其他國家的幾倍
1. 中國的原子彈研發工作從1958年開始,到1964年成功,用了六年時間。
2. 美國在1939年4月成立鈾委員會,開始原子彈的研製,1945年7月15日成功試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胖子」,整個過程歷時六年。
3. 蘇聯在1942年11月27日開始開采鈾礦,到1949年8月29日成功試爆原子彈,耗時六年九個月零二天。
4. 英國在1952年10月在澳大利亞沿海的一艘船上成功試爆了原子彈。
5. 1960年2月13日,法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6. 1986年,以色列被認為造出了原子彈。
7. 2006年10月9日,朝鮮宣布成功進行了一次地下核試驗,這一舉動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
❷ 美國研究原子彈用了多長時間,中國用了多長時間
美國研究原子彈歷時6年,中國研究原子彈歷時5年。
美國:
1939年4月羅斯福採納愛因斯坦的建議,下令成立一個鈾委員會,開始原子彈的研製工作。1942年6月美國陸軍部開始實施的利用核裂變反應來研製原子彈的計劃,亦稱曼哈頓計劃。
1945年7月15日凌晨5點30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胖子」試驗成功。8月6日和9日,美國分別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原子彈。
中國:
中國於1958年開始研究,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2)中國原子彈用了多久成功擴展閱讀:
原子彈(Atomic bomb)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沖擊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殺傷和破壞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積放射性污染,阻止對方軍事行動以達到戰略目的的大殺傷力武器。
主要包括裂變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稱為原子彈)和聚變武器(亦稱為氫彈,分為兩級及三級式)。亦有些還在武器內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輕元素,以增大輻射強度擴大污染,或加強中子放射以殺傷人員(如中子彈)。
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進行核裂變或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產生爆炸作用,並具 有大規模殺傷破壞效應的武器的總稱。
❸ 原子彈爆炸成功是哪一年
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是1964年,具體時間是1964年0月16日下午3時,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中國成為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世界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這次研發,中國只花費了3年的時間,並且沒有依靠國外的技術,而是靠自己的科學家獲得了成功。
原子彈:
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沖擊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殺傷和破壞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積放射性污染,阻止對方軍事行動以達到戰略目的的大殺傷力武器。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進行核裂變或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產生爆炸作用,並具 有大規模殺傷破壞效應的武器的總稱。核武器爆炸,不僅釋放的能量巨大,而且核反應過程非常迅速,微秒級的時間內即可完成。因此,在核武器爆炸周圍不大的范圍內形成極高的溫度,加熱並壓縮周圍空氣使之急速膨脹,產生高壓沖擊波。
❹ 原子彈經歷幾年成功了
1956年----1964年,歷時8年。
1956年10月,毛澤東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批准了聶榮臻提出的"自力更生,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發展我國核武器、導彈事業"的方針。1958年,我國建成了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原子彈研製工作進展順利。然而,就在中國研製原子彈進入關鍵時候,中蘇兩黨由於意識形態方面的分歧引起兩國關系的破裂。1959年6月,蘇聯以與美國、英國舉行部分禁止核武器會談為由,單方面撕毀中蘇合作發展核武器的協定。並於次年8月,撤走全部專家,帶走了重要圖紙資料,停止供應設備材料,給正在進行中的中國核彈研製工作造成了巨大損失和嚴重困難。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在我國西部地區新疆羅布泊上空,中國第一次將原子核裂變的巨大火球和蘑菇雲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❺ 第1顆原子彈我們花了多少時間製造成功
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主持導彈、原子彈工作會議,拍板決定中國製造原子彈。
蘇聯翻臉
1957年10月份,中蘇兩國正式簽訂了國防新技術協定。該協定明文規定,蘇聯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的教學模型和圖紙資料,並派專家來中國幫助研製。然而1960年7月16日,赫魯曉夫撤走在華全部專家,8月23日,在核工業部系統工作的200多名蘇聯專家全部撤回國,並把重要的圖紙資料全部帶走,同時停止供應原來應該供應的設備。
在這種情況下,核武器研究院很快組成三大部——理論部、試驗部、總體部,排列出原子彈的各項技術關,分工到各研究小組,分配到每個人,全面開始攻關。
技術突破
美國在1954年製造出三顆原子彈,兩顆「內爆」型,一顆「槍法」型。「內爆」型原子彈如果研製成功,就表明下一步有可能研製出氫彈。
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採用了「內爆」型。所謂「內爆」型是將大量炸葯起爆的能量壓向內心,產生高溫、高壓,使內心裡的核材料產生裂變,釋放出大量核能。但是困難的問題在於炸葯起爆後,能量並不是完全向內心壓縮,而是向四周擴散,這就無法實現核裂變。
要解決這一重大技術關,應當是如何使炸葯同步起爆,能量聚焦,科學家把這一技術問題叫作同步聚焦。
經過無數次的理論計算和試驗,科研人員從北京長城腳下試驗到青海湖金銀灘,從小型到中型再到大型,從局部到整體,一步一步地試下去,最後實現了炸葯起爆的能量完全壓向內心,突破了同步聚焦技術關。
研製出鈾235
1964年初,核材料鈾235已經研製成功。鈾235的研製過程從探礦、選礦、開採到最後提取成功,有上百道工序,經過了許多家工廠。從南方的礦山開挖、選礦,由粗加工到細加工,再到精加工,一步一步篩選,一步一步提取,將半成品送到北方某工廠,再由北方某工廠加工後送到西部多家工廠,最後提取。整個工藝流程要經過大半個中國,缺少一道工序也不成。每一道工序都有極嚴格的技術要求,工作量之大、工藝要求之細、技術要求之強,不具有真才實學的行家裡手是完不成的。
1964年10月16日北京時間下午2時59分40秒,歷史性的時刻到了,主控站技術人員按下決定歷史的電鈕,10秒鍾後,自動控制系統進入自動控制狀態,這時倒計時從10到零順序跳動。零點一到,強光閃亮,天地轟鳴,巨大的蘑菇雲翻滾而起,直上藍天,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完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