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口罩製造業的前景如何
隨著2020年新冠疫情的陸續結束,口罩的需求量正在陸續下降,很多口罩公司因沒有相關資格證無法出口,而且國內銷路又不寬泛,無奈之下只能退出了這個市場。但其實中國口罩行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年產值超百億的成熟產業,在醫院、食品加工廠、礦井、城市霧霾天里等場景,都是需要口罩的,前景還是好的。
預計在2021年又有一定幅度的回落,整個口罩行業市場規模總體仍呈擴大趨勢。
此外,體量大將成為下半場競爭集中優勢,以往的小作坊式的口罩生產廠家必定加速洗牌,而國內大的口罩生產企業以穩健醫療為例產量可達1000萬只/天,更具競爭力。
(1)中國現在每天口罩生產多少擴展閱讀:
口罩機熔噴布價格暴跌,廠商血虧轉手擔心設備成「廢鐵」
目前國內已經進入了疫情的「防控期」,不僅口罩供過於求要拼競爭優勢,連口罩機和熔噴布也不好賣了。此前一些轉產口罩的廠商,陸續將之前100萬高價購入的口罩機以20萬的價格轉手,防止口罩機變成「廢鐵」。
數據顯示,99級熔噴布也已開始降價,5月16日99級熔噴布報價65萬元/噸,5月22日報價40萬元/噸,一周內就降價25萬元,與此前哄抬期間超過75萬/噸的「高位」已相去甚遠。
㈡ 五菱口罩率先上線,一罩難求的局面還會持續
疫情依然在蔓延,隔離仍然在持續,口罩仍然存在缺口。最能代表「大工業」的汽車行業,紛紛開始「不務正業」,開始生產口罩。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表示,車企轉產有相應的工業基礎。此外,通過與上游供應鏈聯合生產,整車企業可以快速發揮優勢補充口罩產能,發揮自身供應鏈資源優勢,同時不影響自身復工生產。
寫在最後
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汽車行業已經進入了高度集成化、專業化的階段,形成了上下游分工協作的產業鏈結構。整車廠主要負責研發、生產,而眾多零部件由供應商負責製造。在車企跨界造口罩的背後,是汽車行業的「大工業」優勢。除了車企外,中石油、富士康、中石化、爹地寶貝(紙尿褲企業)、三槍內衣等企業也開始生產口罩。隨著這些大企業紛紛開始大規模生產口罩,相信目前「一罩難求」的局面很快會得到很大的緩解。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㈢ 五菱和廣汽等車企日產口罩800萬只,這些口罩都去哪兒了
誰也沒有想到,汽車主機廠能在一夜之間「不務正業」大量生產口罩,以緩解口罩荒。
突如其來的疫情大考,小小的口罩竟出現「一罩難求」的情形。讓人欣慰的是,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以及口罩生產量的逐步恢復和提升,口罩需求的緊張局勢也在慢慢緩解,各行各業都以不同方式援產口罩,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在這其中,汽車企業所付出的財力物力都極為突出。
不少車企為了解決口罩供應難題,都將自身的工廠改造成了口罩生產線,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廣汽集團等便是最好的代表。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口罩需求的緊張局勢已開始慢慢緩解,汽車企業自然功不可沒。
企業的社會責任不是空談,實際行動才能真正讓民眾和社會受益。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各行各業都在以自身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企業肩負的社會責任。在這其中,汽車企業更是當仁不讓,成為了捐款捐物的主力軍。
而汽車企業自發捐款捐物的行動,體現的正是一個企業的責任和擔當。不難看出,僅此一「疫」,製造業在特殊時期下依舊具備著其它產業無法比擬的地位,作為製造業之首的車企,其優勢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廣汽集團、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等企業的加入下,口罩指日可「戴」的那天不會太遠,指日可「摘」和春暖花開之日也終將到來。
圖片來源於官網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㈣ 很多工廠都在生產口罩,為什麼在葯店還是買不到口罩去哪裡了
現在國內所有口罩生產企業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目前產量還不足8000萬個口罩。目前抗疫主戰場-武漢市民加所有醫務人員按照1000萬人按照每人每天一個口罩來計算就需要1000萬個,四小時更換一次,武漢每天就需要2000萬個口罩。湖北省有6000萬人,而且又是疫重災區,每人每天需要口罩6000萬個。就算去掉退休和嬰幼兒等不出門的部分人群2000萬人,還有4000萬人需要戴口罩。
當地政府就該好好查查一個城市具備多少物資保障。這點都做不好。如何保障健康人不被感染。到底是廠家做不過來。還是物資過渡浪費。 這個問題不解決。遇到未知問題 後果會更嚴重。 畢竟 肺炎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發列子。如何應對未知強有力的傳染。該如何處理。如何讓物資供應充足。如何遍及中國任何一個角落。每人都有足夠的物資防護。所要思考的問題和布置。 如何飛速地送到各個角落。保障能緩知用到
㈤ 比亞迪、廣汽、五菱、長安,為何這么多車企開始「轉產」造口罩
寫在最後:隨著越來越多車企、中國石油、服裝廠等領域企業紛紛涉足口罩、防護服等醫用物料生產,是否應該有一個整體調控機制,以防產能過剩呢?畢竟,疫情只是一時。
關注車業雜談車家號,互動將有機會贏取精美小禮品哦!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