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解放戰爭時解放軍一個縱隊有多少人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縱隊編制規模並不是固定的,人數會因縱隊所屬的野戰軍、成立時間、戰略區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根據搜索結果提供的信息,可以總結如下:
初期規模:解放戰爭初期,解放軍共有野戰軍61萬人,計有22個縱隊及相當於縱隊之師、94個旅及相當於旅之師,平均每個縱隊人數大約在一萬餘人。
不同規模:縱隊的規模從少的不足萬人到多的超過3萬人不等。例如,晉綏軍區編組的縱隊中,有的縱隊人數為8300人或8600人,而有的縱隊如第三縱隊則有1.5萬人。
東北野戰軍:東北野戰軍的縱隊成立時兵力較多,許多縱隊人數超過3萬人,平均人數接近6萬人,居各大野戰軍之首。
華東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的縱隊人數普遍在3萬以上,有的縱隊人數甚至達到3.5萬或3.6萬餘人。
西北野戰軍:西北野戰軍的縱隊成立時人數較少,有的縱隊如第四縱隊和第七縱隊成立時都是1.1萬人。
後期整編:1948年11月1日中央軍委頒發了《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規定全軍野戰部隊的縱隊改稱為軍,師和旅統一稱師。但當時正處於戰略決戰時期,各大野戰軍都有作戰任務,縱隊改稱軍的時間不一。
不同戰略區:不同戰略區的縱隊人數也有所差異。例如,華北軍區所屬縱隊在1949年2月統一整編時,人數從1.1萬到2.9萬不等。
特殊情況:某些特殊縱隊,如由陳賡大將帶領的縱隊,最初包括了5個旅,後來被改為兩個軍。
綜上所述,解放戰爭時期一個縱隊的人數變化較大,從幾千人到六七萬人不等,但多數縱隊人數在2萬到3萬之間。隨著戰爭進程的發展,各縱隊不斷得到補充加強,兵力普遍有所增加。
B. 解放戰爭時的四大野戰軍是指哪四個
東北野戰軍、西北野戰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
1一野,司令員、政委都是彭德懷。前身是西北野戰軍。主要作戰區域是西北,作戰對手是胡宗南部。下轄:
第一兵團,司令員:王震。第二兵團,司令員:許光達第十八兵團,司令員:周士第第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志第二十二兵團,司令員:陶峙岳。一野兵力58萬,殲敵51萬。
2.二野,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前身是中原野戰軍,作戰區域是「經略中原」。
主要有第三兵團,司令員:陳錫聯。第四兵團,司令員:陳賡。第五兵團,司令員:楊勇。二野兵力120萬,殲敵二百萬。
3.三野,司令兼政委都是陳毅,代司令是粟裕。軍事上一直由粟裕指揮。前身是華東野戰軍。
主要有:第七兵團,王建安任司令員。第八兵團,陳士榘任司令員。第九兵團,宋時輪任司令員。第十兵團,葉飛任司令員。三野兵力82萬,殲敵240萬。
4、四野,林彪司令員,羅榮桓政委
前身是東北野戰軍。下轄:第十二兵團,司令員:肖勁光。第十三兵團,司令員:程子華。第十四兵團,司令員:劉亞樓。第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四野兵力150萬,殲敵180餘萬。
(2)中國野戰軍一共多少擴展閱讀
四大野戰軍的名稱由來
1949年1月15日,中共中央軍委下達了《關於野戰軍番號改按序數排列的決定》,將原西北野戰軍改編為「第一野戰軍」,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將原中原野戰軍改編為「第二野戰軍」,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
將原華東野戰軍改編為「第三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粟裕任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治委員;將原東北野戰軍改編為「第四野戰軍」,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政治委員。
將原華北軍區的部隊改編為「華北野戰軍」,受毛澤東、中央軍委直接領導和指揮。在人民解放軍的序列中,形成了五大野戰軍:「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和「北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