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都能引起劉國梁重視的伊藤美誠,她的球技究竟有多高
伊藤美誠的球技高主要體現在這幾方面:
一是多變的發球。
伊藤的發球非常有特點,一是動作花樣多,被球友戲稱為攤煎餅式,擰麻花式。二發球的站位也有變化,一會兒反手一會兒中路一會兒正手,總之是讓人眼花。三是旋轉落點變化多。這多樣的發球為她創造了很好的進攻機會。也讓她能夠在落後的時候能迅速追回比分。比如在和德國隊打混雙時在決勝局2-9、6-10落後時,她的發球為逆轉起了很大作用。
『貳』 為什麼很多人說伊藤美誠改變了中國乒乓球隊選拔球員的方式
個人認為這個觀點有一定道理。
毋容置疑,伊藤美誠是近20年來國乒女隊的最強對手。從1988年漢城奧運會以來,乒乓球女單奧運金牌從未旁落,從最初的鄧亞萍到王楠、張怡寧、李曉霞、丁寧,一代代大魔王統治著女乒乒壇,外協會雖然也出現過很多實力強勁的對手,如馮天微、李佳薇、福原愛、石川佳純……但不吹不黑,論戰勝國乒絕對主力的勝率,伊藤美誠絕對是最高的。
第一:從主觀來講,伊藤美誠的實力確實很強。她的技術核心就是以發球創造機會,不要命式的拼前三板,除此之外,她強大的心理素質也是能讓她的世界排名擠進前三的重要原因,還有就是她能把生膠練的如此有威脅,可以看出伊藤美誠是個狠人。
第二:從客觀來講,目前國乒女隊缺少一個像鄧亞萍、王楠、張怡寧一樣的大魔王的領軍人物,女隊六大主力整體穩定性欠缺,各有各的優缺點,好在國乒陳夢目前不僅保持著世界第一,還保持著對伊藤美誠的全勝戰績,陳夢的表現也許會讓教練組踏實很多。
如果沒有伊藤美誠,可能就不會有朱雨玲的兵敗瑞典,劉詩雯也不會因為連續兩次輸給伊藤而遭到一些粉絲的炮轟,如果沒有伊藤美誠,國乒東京奧運陣容極有可能是丁寧、劉詩雯、朱雨玲。
這里我也不是危言聳聽,伊藤美誠的實力絕非小打小鬧,她是國乒東京奧運的最大不確定因素,隨著東京奧運的推遲,也希望國乒教練組能夠制定一套有效的剋制伊藤發揮的戰術。
伊藤美誠橫空出世引起警覺
曾幾何時中國女乒一家獨大,即使偶有失利也沒有被撼動過領軍地位。外戰的對手也都是對其技術特點非常熟悉新加坡,韓國,日本的球員。伊藤沒有橫空出世之前,國乒從未感受過真正的威脅。福原愛,石川等幾個球員都被國乒當成幼兒園水平。直到伊藤美誠剛剛出道的時候,資深乒乓球評論員也認為伊藤的技術只是一時興風作浪並不會長久。但是沒想到伊藤通過比賽不斷地改進自己地技術打法,到現在已經成長為女乒的頭號威脅。伊藤多次一人單挑女乒一群高手。雖然大部分時間伊藤都被中國女乒阻擊在半決賽和決賽,但是伊藤能一拍一拍的打進決賽,已經說明伊藤已經非常優秀。這樣的伊藤已經引起國乒的高度警覺。
伊藤促使國乒改革選人機制
和很多球迷的觀點一樣,國乒一直以來都是論資排輩。 如果不是伊藤美藤這個另類的日本球員出現。相信丁寧一定可以穩獲東京奧運女單的資格。無論從情懷,從准備創造記錄,還是從隊內的資格。一個名額肯定非丁寧莫屬。 但是伊藤出現之後,讓女乒在各種大賽都想遭遇失去冠軍的威脅。並且這種可能性延伸到了東京奧運會。丁寧,劉詩雯在以往和伊藤的交手中已經處於下風。尤其丁寧更是在卡達恥辱性敗北。 阻擊丁寧已經成為陳夢,孫穎莎,王曼昱等更為年輕的球員的責任。因此伊藤美誠的出現促使國乒把給新人更多機會提上日程。也為有潛力的新人創造了上位的機會 。逐漸由老將不退新人難上,轉變為誰行誰上的軌道上來。實際上伊藤間接的迫使國乒改革為更科學的選拔機制。這樣才能讓國乒 健康 ,持續,快速的獲得發展。
這個有點兒言重了,伊藤美誠還沒到了那麼厲害的程度,改變乒乓球隊選拔球員的方式。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讓國乒不得不加大培養年輕選手的力度而已。國乒還是以老帶新的選選拔方式。比如釜山世錦賽團體賽,國乒選擇了丁寧,而放棄了王曼昱。盡管丁寧2019年單打成績很差,一個冠軍也沒撈到,但還是委屈了曼昱,選擇了丁寧。不過對孫穎莎的重點培養,國乒的態度一直沒有改變。所以國乒還是以老帶新的傳承,並沒有因為伊藤美誠而改變什麼。
盡管還是以老帶新,但伊藤美誠的日益強大還是讓劉國梁感到頭疼,不得不對奧運選拔方式做些改變。前不久的卡達公開賽,丁寧0-4脆敗伊藤美誠,也是讓人感慨,丁寧那麼渴望勝利,她的大賽經驗怎麼不管用了呢?所以,我欣溪6覺得,即使釜山世錦賽團體賽給了丁寧機會,但是如果以後丁寧遲遲走不出困境的話,而孫穎莎和王曼昱這樣的小將很可能實現逆襲。況且,人算不如天算,奧運會延期一年,對老將不利,小將反而有更多機會證明自己。如果孫穎莎或王曼昱以後狀態好的話,她們出戰東京奧運會的希望還是非常大的。
畢竟伊藤美誠和孫穎莎同歲,今年20歲了,孫穎莎也成年了,也該見見風雨,經歷一下大世面了。適當派孫穎莎王曼昱這些小將嗎參加大賽,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相比老將來說,年輕小將才是國乒的未來。所以卡達公開賽,國乒也是讓孫穎莎和王曼昱雙線作戰,和老將的重視程度是一樣的。不過王楚欽孫穎莎惜敗日本水谷隼和伊藤美誠,有點兒可惜和遺憾。但是王曼昱朱雨玲還是拿到了女雙冠軍,說明孫穎莎仍舊存在不足,別的隊友也一直在努力。
我欣溪6覺得,東京奧運會盡管以老帶新,但可能會選擇劉詩雯而放棄丁寧,同時啟用中生代陳夢和零零後小將王曼昱擔當重任,既不冒險,也不保守,而且照顧了老中青三代選手,大家說是不是這樣!
就拿 2019年布達佩斯世乒賽選拔賽時,劉國梁主席規定女乒12人當中必須有兩名顆粒打法球員,其中何卓佳和孫銘陽入選。 以孫銘陽為例,雖然歷經大循環賽她僅以4勝7負排名倒數第4,但在賽事當中仍舊起到了應有的作用;在比賽中,孫銘陽分別戰勝了劉詩雯、王曼昱、陳幸同,巧合的是她們都曾輸過伊藤美誠。在後來的世乒賽和多次公開賽中,孫銘陽成為了中國女乒的必帶陪練。只是後來因為她成績一直不如人意,陪練換成了何卓佳。
國乒隊內競爭非常激烈,對於新生代球員來說,想要獲得更多參賽機會,只能在比賽中比別人更優秀。 何卓佳模仿伊藤美誠顆粒打法,職業生涯對其5連勝,她替代了孫銘陽成了女乒首席陪練,並獲得過2018年終總決賽女單亞軍; 在女乒主力均未參賽的情況下,陳幸同在保加利亞和捷克公開賽兩次戰勝伊藤美誠,並最後奪得女單冠軍,她也成為了女乒第7號主力; 香港公開賽女乒主力同樣未參賽,王藝迪戰勝伊藤美誠奪得女單冠軍,之後參加年終總決賽,連續戰勝平野美宇和孫穎莎進入女單四強……
對於比賽機會,國乒教練組還是比較公平的。只要你足夠優秀,就能在主力層中占據一席之地,孫穎莎就是很好的典例。 2017年日本公開賽孫穎莎加冕雙冠王橫空出世,到了2018年,表現卻暗淡無光,先後錯失團體世乒賽和團體世界盃參賽資格;2019年孫穎莎參加「直通布達佩斯」選拔賽,她以8勝3負的成績排在隊內第二,直接獲得了世乒賽女單和女雙資格。雖然世乒賽中2-4輸給王曼昱無緣女單獎牌,但女雙比賽中搭檔王曼昱獲得了冠軍。
2019賽季屬於孫穎莎,三站白金公開賽女單冠軍、全錦賽女單冠軍、亞錦賽女單冠軍……這些優異的成績讓她排名上升到世界第二位,並將沖擊東京奧運會。
首先,我們來說說日本隊的選拔年輕球員方式
第一種,就是靠歸化有實力的球員,你比如我們早期的小山智麗,就是從上海遠渡東洋前往日本的,後面的張本智和父母也正是在國內沒有很好的發展機會,而去日本的,某種程度上來說,她們能夠出去,也得感謝,中國乒乓球隊早期提出的「養狼計劃」。
一大批有實力的球員和教練都去了日本,再加上日本乒協重視青少年的青訓培養,所以大家可以看下,近幾年日本乒乓球隊的總體成績,提升的很快。就可以說明了問題。
第二,就是日本國內的T聯賽吸引了一大批的國外優秀人才
其實日本國內的T聯賽,吸引了一大批的國外乒乓球優秀球員加盟,我們國內很多的球員也曾在該聯賽打過球,通過外援來帶動日本年輕球員的整體實力,這不伊藤美誠和張本智和都是從該聯賽里脫穎而出的。
其實伊藤美誠能夠出來,就是得益於她自身的技戰術特點, 打球怪異,但是她的身體條件並不出眾,這樣的球員可能在我們的選拔機制中,很容易被忽略,因為中國打乒乓球的球員實在太多,水平相近的又有很多。但是真正能夠打到國家一隊的,到底是太少太少了。
我們現在真正要做到的就是,不光是對於現在日本乒乓球隊的現役球員進行研究,更為重要的是,對於她們青訓系統選拔的研究。畢竟張本和伊藤都是20歲都不到,現在已經具備很多的大賽經驗,這對於我們的年輕球員沖擊是相當大的。
我們仔細想想,如果丁寧和劉詩雯一旦退役的話,我們的年輕球員,能夠經受的住伊藤的沖擊嗎?我想這會是個最大的問題。
伊藤美誠平野美宇張本智和石川佳純水谷隼……
世界乒壇從沒有如今日這般有這么多令球迷津津樂道念念不忘的名字,而且,這些人都來自同一個國度——日本。
伊藤美誠是最獨特的場上風景
伊藤美誠是他們的代表,她不講理的發球與進攻讓中國男隊員都有點無所適從,而據稱伊藤美誠平常就是跟男運動員一起訓練,一米五多一點的個子,爆發力驚人,中國女乒吃盡了苦頭。
陳夢是她的剋星
國梁當清醒
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乒乓球隊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往那種四平八穩玩旋轉打技術球的隊員難以克制伊藤美誠,而以力量、速度和爆發力為主的歐美型打法,逐漸成為世界乒乓的潮流。
陳夢加油
如此,這就是陳夢為代表的一批年輕球員崛起,她逐漸成為中國乒乓的主力,也不用奇怪了。
有嗎?不見得吧!咱們的選拔方式依然是「春風不改舊時波」。
說伊藤的出現,改變的國乒選擇隊員的方式!這話從何而來呢?看看咱們的選拔方式,改變了嗎?
以直通賽為例,這個又不是存在一年兩年的選拔方式,不能算是改變。
以奧運會選拔為例,更談不上改變吧!像日本那樣,以積分多少來定名額,而咱們這兒呢?不是那樣的。
國乒奧運選拔,是根據周期內隊員成績來作為判斷誰去的依據,如果不是疫情影響,今年的東京奧運會,絕大概率是「兩老一中」模式,即劉詩雯、陳夢、丁寧,替補位置上,像莎莎或者曼昱能有一個坐著就不錯了。
由於疫情蔓延與升級,這個現象現在可能要變了。有兩種理解吧!
一是如果老將們身體狀態,技術狀態,技戰術打法,能夠滿足奧運舞台需要,即便奧運延期,還會是老將幼小的。
就這種現象,不知道寧隊會不會被放棄,前不久的卡達公開賽,被伊藤打4-0,單局11-0,這在國乒史上,在大滿貫隊員俱樂部,是唯一被打如此慘的選手。
二是老將確實不夠實力了。這樣,才能讓像孫穎莎、王曼昱等小將們,有了更多可能去東京,奧運延期,對包括丁寧在內的一些體壇老將,再戰奧運的夢想或是個「擊碎式」的記憶。
個人覺得,奧運延期,孫穎莎、王曼昱這樣的選手,只要保持好水平的競技狀態,她們兩個或至少有一個人能拿到正賽資格,甚至單打名額。
奧運延期了,距離名單,還有一年多時間,這裡面存有很多確不定性,所以,不到最後時刻,是難見國乒奧運名單「廬山真面目」。
至於所謂因伊藤而導致國乒選拔方式改變,真的沒這種說法,沒這種現象,咱們的選擇,還是那個積分與權衡,共同作用的結果。
清晰的認識到伊藤的能力
從18年世乒賽團體賽決賽逆轉劉詩雯開始,伊藤美誠就開始崛起,這兩年國乒六大主力中5人輸給了她!隨著伊藤戰績的提升,排名的提升,以及越來越多的戰勝國乒球員,國乒對於伊藤的態度也在發生著變化。很多人最早對於伊藤的態度就是搏殺,後面慢慢認可了她的實力,能和國乒掰手腕!
伊藤和張本這兩位年輕球員沖擊了國乒的統治
有了張本和伊藤二位,也讓現在的比賽更好看了,更有懸念了!國乒之前就是一家獨大,所有的選拔,所有的備戰都是按部就班的進行。伊藤在18年日本賽、瑞典賽兩次上演「一串三」奪冠的「奇跡」,這也是深深觸動了國乒,影響到了國乒。 國乒在變化
這里說一個最直觀的,為了應對伊藤美誠,國乒這兩年更加重視怪膠選手的培養和選拔了!之前直通賽,很少有怪膠選手能夠進入到正賽,但是19年直通賽,也是給怪膠選手特別留了名額。
雖然奧運會的名額一直懸而未決,但是個人認為對於伊藤的交手戰績必然是重要的參考項。東京奧運會,我們只有在伊藤的主場擊敗她,才能有機會奪得奧運會冠軍。
國乒的梯隊建設加快了
國乒歷來都是很重視後備人才培養的,老、中、青的梯隊建設也是有條不紊的進行。伊藤的崛起不至於說改變國乒選拔方式,但是無形中給了年輕球員更多的證明自己的機會。老將又老將的穩健,初生牛犢不怕虎,小將也有自己的沖擊力。
過去這些年,國乒過得有些「安逸」,伊藤和張本給了我們壓力,也給了我們動力,也給了我們機會!
是的,我認為伊藤美誠的出現,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乒的思路和運作體系。
我認為伊藤美誠的出現,確實挑戰到了國乒女隊的地位,目前她已經在卡達公開賽之後來到了世界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陳夢,她的實力和她的水平確實使得國乒在人員的安排和排兵布陣上出現了微調。
也就是更加側重於陳夢,孫穎莎和王曼昱等中堅力量和年輕球員的培養,加速了對他們的栽培力度,希望能夠盡快挑大樑。但是國乒對於老將的信任與保護也沒有改變,雖然釜山世乒賽被推遲了,但是原定陣容中還是有丁寧和劉詩雯兩人,反而拋棄了王曼昱,在這一點來看,足夠說明經驗豐富且心態穩定的老將國乒仍舊十分的看重,希望他們能夠在比賽中帶領新人們,能夠在大賽中鎮得住場。
伊藤的出現使得國乒的思路有所變化,不再是原本按部就班的一代球員一代球員的上,而是給了更多機會給何卓佳這一代,甚至是錢天一這一代球員參加各類國際乒聯旗下的挑戰賽的機會。原本國乒是不屑於參加這一類低等級賽事的,但是加大力度去培養年輕球員就必須給予他們足夠的國際比賽的舞台去增長經驗,因此挑戰賽是好的平台和機會。 所以,我認為只能說伊藤的出色成績確實啟發和改變了國乒,老將雖然依舊被信任,但對於新人,國乒不再是藏著掖著保守作為,而是大膽啟用,給予機會,增加鍛煉,希望能盡快成長起來。
說真的,我們應該感謝伊藤美誠。正是有了她這樣的球員存在,才讓我們時刻保持著警醒,我們的國乒項目雖然一直是世界頂級水平,但是近幾年,日本的乒乓球水平悄然崛起,已經成為了我們最大的對手和最大的潛在隱患。
題主所說的:「 伊藤美誠的存在改變了中國乒乓球隊選拔隊員的方式」 這一點我是贊同的。這名00後小將的確在世界大賽中屢次給我們敲響警鍾。截止目前,我們國乒的主力女隊員中, 只有排名世界第一的陳夢保持著對伊藤四戰全勝的不敗紀錄 。其他隊員,無論是老將丁寧、劉詩雯還是中堅力量朱雨玲亦或者小將孫穎莎在以往的交手中均是互有勝負。伊藤好像成為了 「一個打不死的小強」頑強的成長著!
那麼對於中國女乒來說,伊藤美誠像極了帶電的鰻魚。她讓隊員們不停的奔跑、保持著活性!
最值得注意的是,伊藤美誠大有在被虐中成長的意思。特別是去年開始。伊藤的競技狀態開始趨於穩定。無論技術還是心理都無限的接近於世界頂級。卡達公開賽上,伊藤用4:1的大比分擊敗了德公賽上成功狙擊自己的老將丁寧。第三局更是轟出了11:0的罕見比分。
雖然決賽中輸給了陳夢。但是混雙決賽中的出色發揮助她拿到了該項目的冠軍!卡公賽之後,伊藤憑借這個女單亞軍總積分已經來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
雖然伊藤的存在一度讓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但是個人看來,我們在人才選拔中並沒有將所有注意力完全放在競技比賽上,特別是在奧運會大名單的權衡上,教練員、上級領導,總會難以避免的收到諸如: 老將的架子、背後教練團隊的面子 這樣因素的影響。
這樣的現象是很令人擔憂的。就拿東京奧運會的三名選手來說,陳夢、劉詩雯各自因為單打和混雙鎖定了一席,那麼最後一個名單卻遲遲不能明朗,即便是丁寧已經老態盡顯,依然保留著可能出征東京奧運會的跡象!
同是00年出生的孫穎莎、伊藤美誠。後者已經成為了日本當仁不讓的絕對一姐。孫穎莎還被當成小將 遮遮掩掩、藏著攔著 。競技 體育 有時候就是這樣,不給機會,就是難以突破!希望國乒在選材備戰上能夠再純粹一點,專注賽場、專注表現。能者上,弱者下。這才是國乒保持永恆競爭力的不二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