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展核武器需要很多很多電力
大自然採到的鈾礦含量很低,要採用大量離心機來濃縮,所以需要大量的電力。
2. 第一顆原子彈是怎麼出現的
1942年美國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1939年,物理學家西拉德等人獲悉納粹德國正在著手研製核武器,便立即致意美國總統羅斯福。1942年美國政府下令實施「曼哈頓計劃」,要趕在德國之前製造出原子彈。經過4年的日夜奮戰,美國終於在1945年研製成功了3顆原子彈。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其巨大的破壞力震驚了全世界,這意味著前所未有的核武器的誕生,自此世界各國開始了核軍備競賽,人類社會開始被籠罩在核威脅的陰影之下。
1945年7月16日凌晨,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沙漠上,一件令人驚心動魄的事情發生了。一朵包含著烈焰的蘑菇雲,滾動著、咆哮著升上天空,幾分之一秒鍾內便升到1萬英尺的高度。在最初的比一千個太陽還亮的炫目閃光出現的一瞬間,死一般的沉寂籠罩著大地,連長在沙地上的荒野植物也驚呆了,一動也不動。接著,迅雷不及掩耳的沖擊波襲來,像狂風掀起一小片紙那樣,把地面上的東西掀翻;目睹這一景象的人,都有天崩地裂和世界末日來臨的感覺。緊接著,從寂靜中發出可怕而低沉的轟鳴,像最沉重的雷聲滾滾而來,在群山中回盪震響,地動山搖,方圓200公里以內,都能聽到核爆炸的巨大響聲。
這就是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核惡魔出世時的情景。原子彈的出世,拉開了核軍備競賽的序幕,紿人類帶來了巨大威脅。然而,製造出聞所未聞的核妖怪,不失為20世紀科技史上的重大事件,甚至可以說是科技史上悲壯的一幕。
1942年8月,美國政府決定動員15萬科技人員,耗資20億美元,趕在納粹德國之前造出原子彈。這就是著名的「曼哈頓計劃」。由陸軍工程兵團建設部副主任格羅夫斯准將領導實施。
50萬人(其中15萬科技人員)日夜奮戰了4年時間,耗資220億美元,消耗全國1/3的電力,終於在1945年7月15日,製造出兩種類型的3顆原子彈。
倒數計時繼續在進行著,5點25分,一支綠色的火箭升空了,這個信號引起了大本營警笛的一聲短鳴。
兩分鍾前的預警火箭嘶嘶作響了。大本營警笛一聲長鳴,發出了信號。一分鍾前的預警火箭在5點29分點燃了。
5時29分45秒,點火的線路合攏了;X—單元放電了;起爆器在32個起爆點上,同時點燃了B組合的透鏡型外殼;爆炸波各自暴增起來,碰到了「巴拉托爾」裡面的物質,慢了下來,捲曲起來,裡面翻到外面來了,合並成為一種共同的內驅動的球體;球形的爆炸波穿入堅實的B組合的第二層外殼,並加速撞擊了密集鈾反射器的壁,變成一個震動波並壓擠、液化而穿了過去;擊中了鈈彈芯的鎳鈹層,又壓擠,小球體縮小了,向內塌陷,變成了像眼球似的;震波到達了中心的小小引爆器,在它的設計不規則的內部旋轉來攪拌鈹及釙的。粒子把中子從稀少的鈹原子中打出來:1個,2個,7個,9個,有這么多的中子鑽進圍繞的鈈而啟動了鏈式反應。然後裂變成倍地增加它的異常龐大的能量釋放,在百萬分之一秒內產生裂變,溫度達幾千萬度,壓力達幾百萬磅。
然後是膨脹,輻射向外泄漏。鏈式反應所釋放的耀眼的能量是非常熾熱的,在它冷卻到50萬度時,約在萬分之一秒的時間,產生一個震動波,並從中心最熱的地方向外傳播,震動波隨著輻射增多而緩慢地增長著。
爆炸瞬間,原子彈產生明亮的閃光,照亮了附近的山脈,萬里晴空,蘑菇雲騰空而起,鋼塔被氣化成一堆扭曲的廢物落在塔座腳下。投影點周圍700米內的沙漠表面,燒化成玻璃體,綠色透明像翡翠一樣,年輕的物理學家安德森用杯子收集了碎片,他以後做的放射化學測量事實是1.86萬噸梯恩梯爆炸強度,是預期的4倍。
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它標志著人類科學技術水平進入一個新階段。
3. 原子彈原理早已公開,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國家造不出原子彈
原子彈和氫彈一直被稱為是人類的終極武器,因為它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能量產生方式:質量轉化為能量,這是1905年由愛因斯坦提出的質能等價原理的終極應用,爆發出的能量是人類前所未見的,即使在將來,也很難有新的武器在能量釋放上超過它!
這就是當年IAEA在伊朗出鏡率奇高的原因!當然IAEA也是全球所有在五常以外,但卻想製造原子彈的國家的最大障礙!
4. 關於核電質量小知識
1.關於核電站及核方面的知識求解··
這個問題問的很大。
1、核電站的運行原理簡單地說就是重核元素與中子發生鏈式裂變反應從而釋放出大量能量,或者兩個輕核元素發生聚變而釋放大量能量。一般指的是前者,後者的難度較大,目前處於實驗室階段。
2、反應堆的定義是能夠維持可控、鏈式、裂變反應的裝有核燃料的裝置。就是提供一種核燃料與中子發生反應的環境與條件,並且避免對環境產生放射性傷害。
3、控制棒是為了控制反應堆內的核反應維持在臨界狀態,作用比較多因類別而異,有在特殊情況下停堆用的,也有控制反應堆反應性的。
4、切爾諾貝利得事故發生有兩大主要因素,一是設計上有缺陷,而是管理混亂,但是正在反應堆上直接做實驗,而這在現在是不可能出現的。
2.核電站常識
核電站 將原子核裂變釋放的核能轉變為電能的系統和設備,通常稱為核電站也稱原子能發電站。
核燃料裂變過程釋放出來的能量,經過反應堆內循環的冷卻劑,把能量帶出並傳輸到鍋爐產生蒸汽用以驅動渦輪機並帶動發電機發電。核電站是一種高能量、少耗料的電站。
以一座發電量為100萬千瓦的電站為例,如果燒煤,每天需耗煤 7000~8000噸左右,一年要消耗200多萬噸。若改用核電站,每年只消耗1.5噸裂變鈾或鈈,一次換料可以滿功率連續運行一年。
可以大大減少電站燃料的運輸和儲存問題。此外,核燃料在反應堆內燃燒過程中,同時還能產生出新的核燃料。
核電站基建投資高,但燃料費用較低,發電成本也較低,並可減少污染。截至1986年底,世界上已有28個國家和地區建成了397座核電站。
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統計預計到21世紀初將有58個國家和地區建造核電站,電站總數將達到1000座,裝機容量將達到8億千瓦,核發電量將占總發電量的35%。由此可見,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核電將成為電力工業的主要能源。
核能 (一)教學目的 1.常識性了解核能和釋放核能的兩條途徑——裂變和聚變。 2.進行物理學研究方法的啟蒙教育。
3.介紹我國科學家的成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具 鈾核裂變、鏈式反應以及原子彈、氫彈爆炸後產生的蘑菇雲掛圖,我國試爆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的錄像資料及播放設備。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教師:科學家們在天然放射性現象的研究中,發現了極其微小的原子核內部還有結構,原子核也是可以變化的。為了研究原子核內部的結構,物理學家們嘗試用粒子去"轟擊"原子核,最初是用α粒子去轟擊,後來又用質子、中子去轟擊,發現都能引起原子核的變化——核反應,而且發現在某些核反應過程中能釋放出大量能量。
由於原子核的變化而釋放的巨大能量,我們把它叫做核能。 2.進行新課 板書:〈第三節核能〉 (1)什麼叫核能? 板書:〈由於原子核的變化而釋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 (2)釋放核能的兩條途徑 教師:經過科學家們的大量實驗研究和理論分析,發現釋放核能可以有重核的裂變和輕核的聚變兩條途徑。 ①重核的裂變 教師結合課本圖14-6或掛圖講解:科學家們發現,用中子去轟擊質量數為235的鈾,鈾核會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兩部分,這種現象叫做裂變。
裂變後的產物以很大的速度向相反方向飛開,與周圍的物體分子碰撞,使分子動能增加,核能轉化成周圍物體的內能。實驗表明,裂變時釋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千克鈾-235中的鈾核如果全部發生裂變,釋放出的核能相當於2500噸標准煤完全燃燒時放出的能量,是同樣質量煤燃料時放出能量的2.5*106倍。
從圖中看到,鈾-235隻有在中子的轟擊下才能發生裂變,放出核能,那麼是不是要不斷地從外界提供中子,才能維持鈾核的不斷裂變呢?科學家們從實驗中發現,(指著鏈式反應的掛圖講解)鈾-235核在受到中子的轟擊後,裂變成2個差不多大小的新粒子的同時,還釋放出2~3個新中子,這2~3個中子又去轟擊其它鈾235核,引起2~3個新鈾核裂變,又各放出2~3個中子,這些中子又去轟擊更多的軸核發生裂變……隨著一個軸核裂變的發生,會引起越來越多的鈾核發生裂變。這樣,裂變就不斷地自行持續下去,這種現象叫做鏈式反應。
如果對裂變的鏈式反應不加控制,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會引起大量的鈾核發生裂變,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會釋放出巨大的核能,發生猛烈的爆炸。原子彈就是根據這個原理製成的。
(指著原子彈爆炸後升起的蘑菇雲掛圖)這就是原子彈爆炸時釋放的巨大核能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向外擴散時所升起的蘑菇狀煙雲,其上升的高度可達幾百米,其破壞力和殺傷力都是十分巨大的。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控制裂變式反應的速度,使核能緩慢地、平穩地釋放出來,就能夠代替化石燃料,進行和平利用。
能夠緩慢地、平穩地釋放裂變產生的核裂變的裝置叫做核反應堆。人們已經成功地生產出各種規格的核反應維,它是核潛艇、核動力破冰船、核電站等設施的核心部件。
②輕核的聚變 教師結合課本圖14-9講解(教師可邊講邊在黑板上畫此圖): 科學家們在對核反應的研究中還發現,兩個較輕的原子核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時,也能釋放出核能,這種現象叫做聚變。 由於聚變必須在極高的溫度和壓強下進行,所以也叫熱核反應。
例如把一個氘核(質量數為2的氫核)和一個氚核(質量數為3的氫核)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結合成一個氦核時,就會釋放出核能。氫彈就是利用這個原理製成的。
氫彈的威力比原子彈要大得多,(指著氫彈爆炸後升起的蘑菇雲掛圖說)這是氫彈爆炸後升起的蘑菇雲,比原子彈的威力要大幾十倍。我們最熟悉的太陽內部就在不斷地進行著大規模的核聚變反應,由此釋放出的巨大核能以電磁波的形式從太陽輻射出來,地球上的人類自古以來,每天都享用著這種聚變釋放出的核能。
我國物理學家在核物理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早在40年代,物理學家錢三強和何澤慧在法國學習和工作期間與法國兩個研究生一起,第一次發現了鈾核裂變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
解放後從1960年開始,王淦昌等一批。
3.想了解一些關於核的知識
樓上說的已經很好了,我找了點核能來看看:
原子能(核能) 在發現原子能以前,人類只知道世界上有機械能,如汽車運動的動能;有化學能,如燃燒酒精轉變為二氧化碳氣體和水放出熱能;有電能,當電流通過電爐絲以後,會發出熱和光等。這些能量的釋放,都不會改變物質的質量,只會改變能量的形式。 例如,兩輛完全相同的汽車,都是5噸,一輛在運動,一輛是靜止的,如果運動的車一旦與靜止的車發生碰撞,猛然停止時,動能雖然失去了,可我們發現,汽車在相撞處變得很熱。這是什麼原因呢?汽車的動能轉變成了撞擊點金屬的熱能。但是,原子能比化學反應中釋放的熱能要大將近5000萬倍:鈾核裂變的這種原子能釋放形式約為2億電子伏特(一種能量單位),而碳的燃燒這種化學反應能量僅放出4.1電子伏特。原子能是怎樣產生的呢?鈾核裂變以後產生碎片,但所有這些碎片質量加起來少於裂變以前的鈾核,那麼,少掉的質量到哪裡去了,就是因為轉變成了原子能。愛因斯坦用E=mc2的公式來表示,即: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由於光速是個很大的數字(c=299792458m/s),所以質量轉變為能量後會是個非常巨大的數量,釋放的能量為ΔE=Δmc2。在核反應過程中,原子核結構發生變化釋放出的能量,又稱核能,20世紀30年代末,科學家發現,用中子轟擊鈾原子核,一個入射中子能使一個鈾核分裂成兩塊具有中等質量數的碎片,同時釋放大量能量和兩三個中子;這兩三個中子又能引起其他鈾核分裂,產生更多的中子,分裂更多的鈾核.這樣形成的自持鏈式反應,可在瞬間把鈾核全部分裂,釋放出巨額能量.鈾235可以被任何能量的中子特別是運動速度最慢的熱中子分裂.鈾238隻能被運動速度很快的快中子分裂,對慢中子和熱中子則只俘獲不分裂.通常所說的核裂變,主要指鈾235核分裂.一個鈾235核分裂釋放的核裂變能為2億電子伏特.這是原子核結構發生變化的一種方式,叫裂變反應.另外一種方式叫聚變反應.如一個氘核和一個氚核聚合成一個氦核釋放出的核聚變能為1760萬電子伏特.以相同質量的反應物的釋能大小作比較,核裂變能和核聚變能分別是化學能的1000萬倍和250萬倍,1千克鈾235相當於2500噸煤,1千克氘和氚相當於1萬噸煤.核能又稱「原子能」。原子核發生變化時釋放的能量。如重核裂變和輕核聚變時所釋放的巨大能量。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線在醫療衛生、食品保鮮等方面的應用也是原子能應用的重要方面。原子能發電利用鈾、鈈、釷等核燃料在核反應堆中核裂變所釋放出的熱能,將水加熱成高溫高壓蒸汽以驅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的一種發電方式。
4.有關核能的初中知識,概念
一座核反應堆的功率可達百萬千瓦。今天,而原子由質子,一次換料、中子,有望實現商業運營,大約要260座這樣的反應堆才能點亮一隻40W的燈泡,一年只需消耗30噸。質子帶正電荷。1942年人類利用核反應堆第一次實現了可控制的鈾核裂變。然而,而且反應物是無放射性污染的氦,可以連續運行一年,50年後,全世界已經建成了幾百座核電站,電子帶負電荷、電子三種粒子組成,分子又由原子組成。以百萬千瓦的電站為例。但是,將來為中國的核電事業貢獻力量,這就是我們說的核能。因為海水中蘊藏著豐富的,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當時的核反應堆的功率非常小,就可以釋放出驚人的能量質子和中子依靠強大的核力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中國的可控核聚變研究位居世界先進行列,一輛重型卡車即可拉走,有望徹底解決人類能源問題,適度發展核電是人類的一種選擇,核電發電量接近全球發電量的1/,每天要有一列40節車廂的火車為它拉煤,中子不帶電,要使它們分裂或重新組合是極其困難的。
核電站的核心設備——核反應堆。而用核原料,這是人類利用核能的關鍵一步;5,足夠人類使用幾百億年,一年消耗煤300多萬噸,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質子和中子的質量比電子大得多、可以實現聚變的氘核,處於原子中心,構成非常小的原子核。
通過可控制聚變來利用核能。在不可再生能源日趨珍貴之時。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又稱原子能。
一切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
5.我國關於核電廠質量保證的核安全導則共有幾個
HAF003《核電廠質量保證安全規定》
HAD003/02核電廠質量保證組織
HAD003/03核電廠物項和服務采購中的質量保證
HAD003/04核電廠質量保證記錄制度
可學習:
/link?url=4obzqJklweiFoXtJ2__pbYjhOFYvy05-_r3nq
6.我在核電站工作做質量檢測.誰幫我寫個工作總結呀
主要寫一下工作內容,取得的成績,以及不足,最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轉載: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檢查、總評價、總分析、總研究,分析成績、不足、經驗等。總結是應用寫作的一種,是對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理性的思考。總結與計劃是相輔相成的,要以計劃為依據,制定計劃總是在個人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
總結的基本要求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對工作的主客觀條件、有利和不利條件以及工作的環境和基礎等進行分析。
2.成績和缺點。這是總結的中心。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什麼性質的,怎樣產生的,都應講清楚。
3.經驗和教訓。做過一件事,總會有經驗和教訓。為便於今後的工作,須對以往工作的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並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來認識。
今後的打算。根據今後的工作任務和要求,吸取前一時期工作的經驗和教訓,明確努力方向,提出改進措施等
總結的注意事項
1.一定要實事求是,成績不誇大,缺點不縮小,更不能弄虛作假。這是分析、得出教訓的基礎。
2.條理要清楚。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
3.要剪裁得體,詳略適宜。材料有本質的,有現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寫作時要去蕪存精。總結中的問題要有主次、詳略之分,該詳的要詳,該略的要略。
總結的基本格式
1、標題
2、正文
開頭:概述情況,總體評價;提綱挈領,總括全文。
主體:分析成績缺憾,總結經驗教訓。
結尾:分析問題,明確方向。
3、落款 署名,日期
7.中國核電站相關知識,求解
1:已並網發電的有:大亞灣,嶺澳,嶺東嶺澳二期。江蘇田灣核電,秦山一期,二期三期
2:正在建設的有:廣東:台山,陽江,福建:寧德,福清,江西彭澤湖,廣西防城港,遼寧紅沿河,山東:石島灣,海陽。。。還有陸豐,咸寧,三明三家核電同意開展前期工作,但是還沒完成FCD.
6:核電隸屬部門?這個不太好答。現在主要是有中國廣東核電集團,中國核電集團,中電投三家有建設核電站資歷的企業。都是屬於國企
7:監管的部門:國家核安全局
8其他:由於福島核事故的影響,很多核電的前景並不明朗,機組採用什麼機型還在審核。預計今年上半年會重新開始審批,到時候會比較情況會比較明朗。
8.有關核能或核電的小論文
1.什麼是核能 世界上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 它周圍的電子構成的。
輕原子核的融合和重原子核的分裂 都能入出能量,分別稱為核聚變能和核裂變能,簡稱核能。 本書內提到的核能是指核裂變能。
前面提到核電廠的燃料是鈾。鈾是一種重金屬元素,天然 鈾由三種同位素組成: 鈾-235 含量0.71% 鈾-238 含量99.28% 鈾-234 含量0.0058% 鈾-235是自然界存在的易於發生裂變的唯一核素。
當一個中子轟擊鈾-235原子核時,這個原子核能分裂成兩 個較輕的原子核,同時產生2到3個中了和射線,並放出能 量。如果新產生的中子又打中另一個鈾-235原子核,硬引 起新的裂變。
在鏈式反應中,能量會源源不斷地釋放出來。 鈾-235裂變放出多少能量呢?請記住一個數字, 即 1千克鈾-235全部裂變放出的能量相當於2700噸標准煤燃 燒放出的能量。
2.核反應堆原理 反應堆是核電站的關鍵設計,鏈式裂變反應就在其中進行。 反應堆種類很多,核電站中使用最多的是壓水堆。
壓水堆中首先要有核燃料。核燃料是把小指頭大的燒結二 氧化鈾芯塊,裝到鋯合金管中,將三百多根裝有芯塊的鋯 合金管組裝在一起,成為燃料組件。
大多數組件中都有一 束控制棒,控制著鏈式反應的強度和反應的開始與終止。 壓水堆以水作為冷卻劑在主泵的推動下流過燃料組件,吸 收了核裂變產生的熱能以後流出反應堆,進入蒸汽發生器, 在那裡把熱量傳給二次側的水,使它們變成蒸汽送去發電, 而主冷卻劑本身的溫度就降低了。
從蒸汽發生器出來的主 冷卻劑再由主泵送回反應堆去加熱。冷卻劑的這一循環通 道稱為一迴路,一迴路高壓由穩壓器來維持和調節。
3.什麼是核電站 火力發電站利用煤和石油發電,水力發電站利用水力發電, 而核電站是利用原子核內部蘊藏的能量產生電能的新型發 電站核電站大體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利用核能生產蒸 汽的核島、包括反應堆裝置和一迴路系統;另一部分是利 用蒸汽發電的常規島,包括汽輪發電機系統。 核電站用的燃料是鈾。
鈾是一種很重的金屬。用鈾製成的 核燃料在一種叫「反應堆」的設備內發生裂變而產生大量 熱能,再用處於高壓力下的水把熱能帶出,在蒸汽發生器 內產生蒸汽,蒸汽推動氣輪機帶著發電機一起旋轉,電就 源源不斷地產生出來,並通過電網送到四面八方。
這就是 最普通的壓水反應堆核電站的工作原理。 在發達國家,核電已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核電已成為一 種成熟的能源。
我國的核工業已也已有40多年發展歷史, 建立了從地質勘察、采礦到元件加工、後處理等相當完整 的核燃料循環體系,已建成多種類型的核反應堆並有多年 的安全管理和運行經驗,擁有一支專業齊全、技術過硬的 隊伍。核電站的建設和運行是一項復雜的技術。
我國目前 已經能夠設計、建造和運行自己的核電站。秦山核電站就 是由我國自己研究設計建造的。
4.什麼是核電廠 電是電廠生產出來的。我們知道有燒煤或石油的火力發電 廠,有靠水力發電的水電站,還有一些靠風力、太陽能、地熱、潮汐能、波浪能、沼氣生產電力的小型或實驗性發 電裝置。
核電廠就是一種靠原子核內蘊藏的能量,大規模 生產電力的新型發電廠。 核電廠用的燃料是鈾。
鈾是一種很重的金屬。用鈾製成的 核燃料在一種叫做「反應堆」的設備內發生裂變而產生大 量熱能,再用處於高壓力下的水把熱能帶出,在蒸汽發生 器內產生出來,並通過電網送到四面八方。
這就是最普通 的壓水反應堆核電廠的工作原理。 5.什麼是放射性 約在100年前,科學家發現某些物質能放出三種射線:α( 阿爾法)射線、β(貝塔)射線,γ(伽瑪)射線。
以後的研究證明:α射線是α粒子(氦原子核)流,β射線 是β粒子(電子)流,統稱粒子輻射。類似的還有中了射線、宇宙射線等。
γ射線是波長很短的電磁波,稱為電磁輻射。 類似的還有X射線等。
這些射線的共同特點是:1、有一定穿透物質的能力;2、人 的五官不能感知,但能使照相底片感光;3、照射到某些特 殊物質上能發出可見的熒光;4、通過物質時有產生電離 作用。 射線主要通過電離作用對生物體產生一定的影響。
射線並不可怕,我們吃的食物、住的房屋,甚至我們的身體 內都有能放出射線的物質。我們戴夜光錶、作X光檢查、乘 飛機、吸煙都會接受一定的輻射劑量。
但是,過高的輻射劑 量會引起有害健康的效應。 兩個關於放射性的計量單位 6.什麼是反應堆 核反應堆是一個能維持和控制核裂變鏈式反應,從而實現核 能熱能轉換的裝置。
核電廠用的壓水反應堆有一個厚厚的鋼質賀筒形外殼,腰部 有幾個進水品和出水口,稱為壓力容器,900兆瓦的壓水堆, 其壓力容器高12米,直徑3.9米,壁厚約0.2米。 壓力容器內是堆芯,堆芯由燃料組件和控制棒組件等組成。
水在它們的間隙中流過。水在此起兩個作用,一是降低中子 的速度使之易於被鈾-235核吸收,二是帶出熱量。
900兆瓦 的壓水堆 一般裝有157個燃料組件,約含80噸二氧化鈾。 壓力容器頂裝有控制棒驅動機構,通過改變控制棒的位置來 實現開堆、停堆(包括緊急停堆)和調節功率的大小。
7.什麼叫做核事故 一般來說,在核設施(例如核電廠)內發生了意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