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區三州指哪些地方
三區三州是國家層面的深度貧困地區,其中「三區」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青海、四川、甘肅、雲南四省藏區;「三州」是指甘肅的臨夏州、四川的涼山州和雲南的怒江州。
「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區80%以上區域位於青藏高原區,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貧困程度深,但該地區自然人文景觀和旅遊資源富集。
中文名
三區三州
含義
國家層面的深度貧困地區
三區
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區
三州
臨夏州、涼山州和怒江州
2018年1月18日,國家旅遊局、國務院扶貧辦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安哈鎮板橋村聯合舉辦「三區三州」旅遊扶貧對接活動。 對接活動上,國家旅遊局提出了規劃幫扶、智力幫扶、宣傳推廣幫扶、金融幫扶、產品幫扶五大類幫扶措施。
2018年3月21日,農業農村部召開「三區三州」產業扶貧對接會,專題研究部署「三區三州」產業扶貧工作。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余欣榮在會上強調,要認真學習全國「兩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和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傾斜支持力度,優化政策供給,強化措施落地,提升產業扶貧質量,為「三區三州」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可靠保障。
會議指出,要給「三區三州」辦實事「吃小灶」,統籌各類措施傾斜支持當地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指導制定「三區三州」產業扶貧三年行動計劃,為打好3年產業扶貧攻堅戰提供導向。從強化產業指導、技術援助、人員培訓、主體培育、營銷幫扶、品牌打造、範例推廣等方面,拿出更加過硬的幫扶舉措,支持「三區三州」發展特色產業。在「三區三州」選取18個縣作為扶貧聯系縣重點支持,每個縣選擇3個左右聯系村、1-2個聯系產業。強化特色農業發展科技幫扶,向深度貧困地區選派農業科技服務團。幫助提升龍頭帶動能力,加大對「三區三州」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力度。推進營銷對接和品牌打造,讓「三區三州」好產品賣得出、賣上好價錢。[1]
2019年1月4日,「三區三州」脫貧攻堅座談會在四川涼山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胡春華出席座談會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三區三州」脫貧攻堅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大攻堅力度,瞄準突出問題和重點任務精準發力,確保「三區三州」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胡春華指出,「三區三州」在全國脫貧攻堅大局中有特殊重要地位,必須集中優勢兵力攻堅。要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完成好飲水安全、控輟保學、健康扶貧、住房安全等工作。要扎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建設,強化後續幫扶,做好搬遷人口社會融入,引導貧困群眾逐步接受現代文明。產業扶貧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因地制宜走特色優質高效發展路子,完善帶貧機制。要管好用好扶貧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要強化省級脫貧攻堅主體責任,加大行業部門支持保障力度,發揮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綜合作用,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齊心協力打贏「三區三州」脫貧攻堅戰。[2]
2019年1月,為加快推進旅遊扶貧,由文化和旅遊部、國務院扶貧辦共同主辦的「三區三州」旅遊大環線推介活動5日在甘肅省臨夏州永靖縣舉辦。[3]
2019年4月17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科技助力「三區三州」產業扶貧工作會議在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召開。[4]
2019年10月15日,由中國文化和旅遊部、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的「三區三州」旅遊大環線暨西藏旅遊推介活動在西藏拉薩舉行。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石板灘村,他們藉助原有的養蜂基礎,扶持帶頭大戶,通過「借蜂還蜂」的方式逐步輻射到全鄉貧困戶,短短一個多月,40群蜂發展到60群蜂;在千萬貫村,他們試種了8個不同品種的冬季牧草,牧草生長狀況良好,如今已有兩三尺高,村民看到效果,紛紛跑來要種子,種植面積已由3畝發展到90畝,將極大緩解牛羊過冬無飼料的難題;他們積極聯系專家,開展臍橙種植、牛羊養殖等技術培訓20多次,還留下電話方便隨時遠程指導。[6]
「三區三州」旅遊大環線全長約1.1萬公里,以G30、G314、G3012、G219、G318、G214、G213等核心公路段為支撐,以「三區三州」所在青藏高原區為核心,以蘭州、烏魯木齊、成都、拉薩、昆明、西寧6個城市為中心,以敦煌、喀什、林芝、大理為次級中轉樞紐,串聯了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唐蕃古道等歷史文化和自然風情並重的傳統路線,以及新藏公路、珠穆朗瑪峰、三江並流等高海拔旅行的極限體驗和多元民族歷史文化線路。
據介紹,大環線設置了4條支線線路,即北段—西段為「絲路文化經典線」,南段為「邊境極限體驗線」,東南段為「滇藏茶馬古道尋蹤線」,東段為「大香格里拉人間樂土線」;6條主題線路,即絲路風沙沙漠探險線、青藏天路風情體驗線、唐蕃古道民族文化線、大漠高原秘境線、川藏大北線、318中國景觀大道川藏線;56條世界級徒步旅遊線路,包括西藏10條、青海6條、川西10條、甘肅6條、雲南14條、新疆10條。
推介活動宣布成立「三區三州」旅遊大環線宣傳推廣聯盟,並進行了一部手機游「三區三州」旅遊大環線信息的發布。
B. 哪三州是指「客家三州」
「客家三州」為 嘉應州、贛州、汀州。 客家 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有關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土著說。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說則認為「客家共同體,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數流落於這一地區的中原人」。從兩宋開始,中原漢民大舉南遷,經贛南、閩西到達梅州,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後,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地,大量外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三州」為 嘉應州、贛州、汀州。 【客家淵源】 所謂客家人,是指原籍為河南地區的中原漢族,在東晉戰亂時南遷,開始成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後來的幾次遷徙行動中,逐漸形成今天具有獨特風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華漢民族的一個支系。客家人最為明顯的特徵是講客家話,客家語系是漢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歷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遷,時延1500年的記載。 第一次的大遷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間,東晉懷帝妥朝時,由於西北方少數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對漢民族影響深遠的「五胡亂華」之局,中原地區的不少官員和平民,也紛紛隨著渡過黃河南下。為了避免和原戶籍者發生混淆,便把這些新來的戶籍稱為「客」。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華民旅上出現。 第二次大遷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間。唐朝末年,黃巢舉兵起義及「五代十國」,天下大亂,客家先民又從皖贛某地居所,現遷往江南南部、福建西北及廣東北邊。 第三次大遷徙是在公元1127——1644年間,金元相繼入侵,宋高宗南渡,地這過程中,許多客家人幸均捲入保衛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戰爭。宋亡後,他們只好退往更偏遠的廣東東、北部。 第四次大遷徙在公元1645——1843年間,這次遷徙卻是康熙皇帝為了爭取南方的民心,賜給每個男子8兩銀子、婦女兒童4兩銀子,鼓勵客家人遷入四川、廣西及台灣。一向以客家人為榮的朱德同志的祖輩就是在這一次遷徙時,從韶關移居四川的。 第五次大遷徙是在1866年以後,發生於太平天國起義末期。由於太平天國的首領洪秀全是客家人太平天國失敗後,許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壓力下,紛紛向理智偏遠的南方,甚至向東南亞等海外地區遷徙。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約4500萬人。其中國內4000萬人,國外有500萬人左右。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廣,較集中的是東南亞一帶,新加坡的李光耀、和國際知名作家韓素音均是客家人。國內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區共有17個省、185個市縣,其中客家人佔95%以上的純客縣50個,客家人最為集中的地方是贛南、閩南和粵東北部。廣東的客家人有2000多萬,佔全省總人數近30%,其中純客縣15個。 河源作為東江流域的純客家地區,最早的客家先民來歷可追逆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後,為進一步開發嶺南,派屠睢、任囂、趙佗帶50萬兵卒駐守,還下令將數十萬名「罪人」發配到嶺南。趙佗先為龍川縣令,後為南越王。龍川的趙、韋、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進入龍川與當地土著族人雜居的中原人。但是,作為客家人大規模遷徙到河源地區的時間,卻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遷徙這一時期,即公元1127——1644年間。 河源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承傳著客家民系優秀的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廣東梅縣的山歌文化獨樹一幟。河源的東江客家菜則比較有特色。 【客家習俗】 客家人的習俗大致上包括全國性的傳統歲序節俗,地方性崇拜、禮節等。 主要節日 ☆春節:有拜年,游樂活動等,是最隆重的節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元宵節吃元宵,玩燈,賞燈,猜燈謎。 ☆二月二:開正節。 ☆清明:客家掃墓習俗多從春分開始,清明達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稱為五月節。節日主要內容是吃粽子,雄黃酒,龍舟賽。 ☆七月節:也即鬼節。 ☆中秋:民間通稱八月節。吃月餅,賞月等風俗大體各地相同。 ☆重陽節:客家人叫「九月節」。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過年」之說。 婚姻禮俗 說媒 過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歲以後就可托媒人說媒,介紹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說,也有女家請媒人先訪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兩家通過央媒說合,如雙方都有意,就約定時間「看妹子」。 寫庚帖 雙方同意後,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後,各請算命先生來「合八字」。如八字合得來,不會相沖相剋,就寫出庚貼(俗名婚單),各置於香案之上,如三天內無不祥之兆,這門親事就定下來(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貼送還女家)。 編紅單 也稱「開紅婚帖」,或叫講財禮。由男方父母,宗親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將男方要送給女家的財禮開具出來。紅單中有的還要寫上回婿禮品,如帽、銀花、衣服、鞋、襪等。開紅單過程中,雙方會討價還價,最後協商敲定。紅單開完後,男女雙方還要交換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後男方來人在女家吃完中飯回去。 定親 也叫「大扎」,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確定下來。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豬頭、魚、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場。吃完中飯後,女孩子要出來見面,稱男家父母為爸媽,兩家父母相互稱親家、親家母。 看家方 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時間有的在「大扎」前,有的在「大扎」後,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親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幾人,不帶禮品,就是帶一點,男家也不敢接。
C. 中國西漢東甌國在哪裡
東甌王城在今閩北直到會稽。西漢時越國復國,會稽郡廢為閩中郡。這句話就是說會稽郡並入閩中郡。西漢的會稽郡管轄屬冶縣(今福州)。會稽郡全境從江蘇到福建。東漢以後會稽郡縮小變成從紹興到福州。東甌王城在今閩北將樂,因水來自將溪,東越王樂野宮在此,又以邑在將溪之陽,土沃民樂,故得名將樂。越國遷徙主要有兩支,一支遷徙甌江,一支遷徙閩江。越王玉前333—前 (越國遷都福州, 徙居越遷山(今福建省長樂縣〕。越王宰勛前333—前(越國遷都甌江) (今福建建江閩江上流,今福建武夷山) 。閩江不止建溪一方之源,有源自戴雲山的大樟溪和尤溪,有些連合流都沒有。故閩江上為建江,下為閩江。古時上為甌江,下為閩江。有些歷史書把閩江也名建江混為一談,實自古不同名。後期,東甌王與東越王不和爭斗東甌不敵,被迫棄王城率部眾北遷江淮。漢帝又封無諸孫子繇王居股替代東甌王。東甌王城盡歸繇王居股所有。《史記·東越傳》載:(漢)孝惠三年,舉高帝時越功,乃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稱東甌王。所以叫搖王。古漢字繇同搖,繇王就是搖王,居股繼承搖王東甌王,也叫搖王居股。繇字義從系,繇是從搖王之系,故名繇王。福建閩北曾經有一支強大的甌族,故閩北主流地名叫建甌。歐冶子,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越國人,中國古代鑄劍鼻祖。福州古稱東冶和冶城皆因歐冶子之故。福州城內有一座山叫`冶山'皆因歐冶子居住之地故名冶山。福州還有歐冶池是歐冶子最早的鑄劍池。另福建建甌湛盧山,天下笫一劍山,均有歐冶子鑄劍遺跡。另一說為古代甌江流域生活著的閩族匠人。這里歐江就是建江。建甌的建江古時又名甌江皆因東甌族之故。
D. 三洲三區是指哪裡
三區」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區,「三州」是指甘肅的臨夏州、四川的涼山州和雲南的怒江州。「三區三州」是國家層面的深度貧困地區,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都較差,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國家舉辦了「三區三州」旅遊扶貧對接活動
E. 三區三州分別指的是什麼
01 三區三州的“三區”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區;“三州”是指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三區三州是國家層面的深度貧困地區,是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難啃的“硬骨頭”。
“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區80%以上區域位於青藏高原區,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貧困程度深。但與此同時,“三區三州”地區自然人文景觀和旅遊資源富集。為通過旅遊開發推進當地產業轉型升級、脫貧攻堅,“三區三州”旅遊大環線應運而生。“三區”是指西藏自治區和青海、四川、甘肅、雲南四省藏區及南疆的和田地區、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四地區;“三州”是指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三區三州是國家層面的深度貧困地區,是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難啃的“硬骨頭” 。
2018年3月21日,農業農村部召開“三區三州”產業扶貧對接會,專題研究部署“三區三州”產業扶貧工作。2019年5月,四川、雲南、甘肅、青海、西藏、新疆等6個省(區)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相繼出台方案,在“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全面開展“定向評價、定向使用”職稱評審工作,加大對“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政策支持傾斜的力度。
2020年6月30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經營區域內“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四川、甘肅、青海、新疆、西藏5省(區)198個貧困縣,443萬戶1777萬居民用上了安全可靠穩定的大網電。
2012年到2017年,取得了年均脫貧1370萬人、5年累計減貧6853萬人的歷史性成就,不僅使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堅實推進,而且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肯定,為國際減貧事業提供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F. 中國古代九州指哪九州,在哪裡(三國演義中的)
古代中國人將全國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而在周代時徐梁二州分別被並入青州與雍州,故而沒有徐州和梁州。
先秦的華夏之域僅限於魯、晉、齊、鄭、蔡、衛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諸國 及行周禮的宋、陳等中原諸國,到了戰國末年在諸國的基礎上萌芽出後世漢族九州的概念 。漢朝將被秦國所滅的六國共同稱為"諸夏" 。
荊州(佔有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長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陽;在今兩湖,兩廣部分,河南,貴州一帶)
兗州(今河北省東南部、山東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東北部)
雍州(今陝西中部北部,甘肅東南部除外,青海東南部,寧夏一帶)
青州(東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東的東部一帶)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還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東省東南部和江蘇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東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揚州(北起淮水,東南到海濱,在今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兩省的土地)
梁州(自華山之陽起,直到黑水,應包括今陝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還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6)中國山區三州是哪裡擴展閱讀:
關於九州的說法,在流傳下來的古籍記載中有下列說法:
1、《禹貢》稱九州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
2、《爾雅》按殷制,稱九州為冀、幽、兗、營、徐、揚、荊、豫、雍,分冀為冀、幽兩州;
3、《周禮》按周制,稱九州為冀、幽、並、兗、青、揚、荊、豫、雍,分冀為冀、幽、並三州。
4、《尚書·堯典》的說法,虞舜在禹治水之後,又就禹指九州,分治幽、並、營三州,合為十二州。
G. 宋朝時營、平、灤三州是現在哪裡
營、平、灤三州原屬遼國南京道管轄,營州治所在今天河北昌黎縣、平州治所在今天河北盧龍縣、灤州治所在今天河北灤縣
1125年後,宋、金兩國達成盟約,平營灤三州 劃歸宋人的范圍,但人口和財富歸金。但不久,金國找借口驅逐了宋國的官吏,並進一步南下滅宋。
H. 四川的甘孜,阿壩,涼山這三州哪個最好
按照經濟情況來說 甘孜州是最好的 ,但是如果你說按照風景來說的話 我個人覺得還是甘孜州最好 畢竟亞高原城市 日照陽光 氣候濕度都不錯
I. 四川三州、十縣、兩區指哪些地方
三州指的是崇慶州、漢州、簡州,即現在的崇州市、廣漢市、簡陽市。三州分別位於成都的西南、東北、東南方向,是當時成都三個方位的門戶區域。其中,今龍泉驛區城區及東部地區歸屬以前的簡州管轄,今廣漢市歸德陽市代管。
十縣:峨邊縣、馬邊縣、米易縣、鹽邊縣、石棉縣、北川縣、平武縣、漢源縣、寶興縣、興文縣;
兩區:仁和區、金口河區。
(9)中國山區三州是哪裡擴展閱讀:
四川為多民族聚居地,有56個民族。漢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土家族、傈僳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為省內世居民族。
四川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聚居區、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全國第二大藏區。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峨邊彝族自治縣、北川羌族自治縣。被譽為「中國第二藏區」、「中國唯一羌族聚集區」、「中國第一彝族聚集區」。
彝族是四川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涼山與安寧河流域。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歷法。農歷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節日——火把節。
J. 三清山,位於我國哪個城市
三清山位於江西省上饒市玉山、德興兩縣交界處。它的地理位置是北緯28°54』、東經118°03』,緊靠浙贛鐵路干線。古為饒、信、衢三州之會。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因山有三峰,名為玉京、玉華、玉虛,如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列坐其巔,故名。三清山南北狹長,約56平方公里,由於長期地貌變化,形成了三清山別具一格的奇峰怪石、急流飛瀑、峽谷幽雲等雄偉景觀。
三清山東距浙江衢州144公里,南距福建武夷山市115公里,西距上饒市78公里,北距安徽黃山市263公里。景區總面積220平方公里,中心景區71平方公里。
玉山縣城是距離三清山最近的城市,是三清山旅遊服務中心。
基本介紹
三清山為歷代道家修煉場所,自晉朝葛雲、葛洪來山以後,便漸為信奉道學的名家所嚮往。最先在三清山修建道觀的為唐朝信州太守王鑒的後裔。唐僖宗時(873~888年)王鑒奉旨撫民,到達三清山北麓,見到此山風光秀麗,景色清幽,卸任後即攜家歸隱在此。
到宋朝時,其後裔王霖捐資興建道觀,成為道家洞天福地。延至明景泰年間(1450~1456年),王霖後裔王祜又在三清山大興土木,重建三清宮。從登山處步雲橋直至天門三清福地,共興建宮觀、亭閣、石刻、石雕、山門、橋梁等200餘處,使道教建築遍布全山,其規模與氣勢,可與青城山、武當山、龍虎山媲美。因此,三清山有「露天道教博物館」之稱。
三清山風景名勝資源豐富,種類齊全,規模宏大,景點眾多。全山依自然地勢,可分為五大景區(按景點分布可分為七大景區)。 1988年,三清山以江西三清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道教文化
三清山的興衰沉浮,始終與道教的興衰有密切的關系。三清山道教文化開始於晉代葛洪,葛洪在三清山擁有特殊地位。
據史書記載,東晉昇平年間(357-361) 年,煉丹術士、著名醫學家葛洪與李尚書上三清山結廬煉丹,著書立說,宣揚道教 教義,鼓吹「人能成仙」,至今山上還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煉丹爐的遺跡。尤其是那口丹井,歷時一千餘載,依然終年不 涸,其水汪洌味甘, 被後人稱之為「仙井」。於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開山始祖」,三清山道教的第一位傳播者。
時至唐朝,道教被朝廷奉為國教,士穿行往返於大江南北,三清山的道教也隨之興盛起來,香火不斷,朝山香客絡繹不絕。唐(周)聖元年(639)年,朝廷為了加強統治,割衢州須江(今稱為江山市)之南鄉、常山之西鄉和饒州弋陽之東鄉,設玉山縣,遂將三清山劃為玉山縣所轄。其後,方士將化緣所得,在葛洪結廬煉丹之處營建了三清山上第一座道教建築--老子宮觀(此觀被稱為「三清福地」),進一步鞏固了三清山在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北宋寧真宗篤信道教,奉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此時,在三清山一帶開始出現成批 的道教建築。方士們為了紀念葛洪開山之功,在山上建起了葛仙觀,內中供奉葛仙翁和李尚書石像;同時建起的還有福慶觀、靈濟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方士們在天門峰的懸崖之上,用天然花崗岩雕干砌成一座六層五面的風雷塔,此塔歷盡千年風雨,至今巍然不動,被譽為三清山上道教建築中的一顆燦爛明珠。
元時,朝廷把道教當作控制漢民族的思想武器,道教進一步受到重視。此時三清觀內出現了 信奉全真派的方士(出家), 他們專門從事道教活動,多時達幾十個人;更多的方士則信奉正一派派(不出。家),他們受道教經典戒規約束,諳熟各種醮禱儀式,在民間從事道教活動:一為從事陰事,超度亡靈, 如做功德、關殮等;一為從事陽事, 如打醮等。據元人魯起元在《游三清山記》中說 , 此時三清山正在大動土木,擴建三清觀。觀內供奉石刻石仙君、葛仙翁、李尚書、金童、玉女、潘元帥神像;山上景物、地點也以道教稱謂命名,如仙人橋、雷公石、判官石等等。
明太祖朱元璋特別推崇道教,張天師為全國教主,貴溪龍虎山遂成為全國道教活動中心。三清山距龍虎山僅300里,近在咫尺,傳教、化緣的方士來往頻繁,聯系也極為密切,三清山的教務活動幾乎直接在張天師控制之下進行的,此時山上朝拜之風極興盛,散居於贛、浙、皖、閩的方士和信徒,每年的八九月份,都要組織香會「一年朝三清,一年朝少華」。他們結隊而行,以三清神像和旌旗開道,點燃香燭,抬著豬牛羊各種祭品,並鳴三眼銃助威,配以鼓樂,吹吹打打,浩浩盪盪向三清山進發,每日多則上萬人,少則幾千人。
明朝為三清山道教活動的鼎盛時期。山上的道教建築也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至景泰年間,山上已經建起龍虎殿、方士羽化壇、玉零觀、糾察府、演教殿、九天應元府、潘公殿、方壕上、天門石坊、飛仙台、流霞橋、石階「眾妙千步門」、「沖虛百步門」等建築,並重建三清觀,改建三清宮。明代的宮宇建築十分獨特:前後兩進,座北朝南,以山上花崗岩雕鑿干砌而成,石樑石柱,四周配以石牆,內供玉清,上清、太清三尊石雕石刻神像130尊,摩崖題刻45 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