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尺八與中國「洞簫」的區別
1、材質不同
日本尺八:90%的尺八皆選桂竹(日本稱真竹)為材料。
中國洞簫:多用九節紫竹製作,亦可用白竹製作。
2、外形不同
日本尺八:
洞簫通常上端封口的竹節邊緣開吹孔,管身開有指孔6個(六孔簫)或8個(八孔簫),前5孔或7孔,後1孔,,近尾端有出音孔2-5個。底端為開管。八孔簫又有正反手之分,持簫時以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為正手,反之為反手。一般內徑為16mm,從吹口端至下端調音孔的長度為520mm左右,全長為800mm左右。
3、演奏方式不同
日本尺八:
尺八的聲音可高可低。音色可脆如銀鈴,也可細膩如絲。這就要求吹奏者有相當的把握能力。尺八的外切口歌口使得尺八與簫相比增加了沉浮技巧(通過抬頭低頭使得氣流角度的改變產生的音高和音色也會改變)。
古典尺八由於只有5個孔。使得有部分音必須配合沉浮才可吹出。所以沉浮是尺八的最大魅力之一。也是考證尺八演奏者水平的重要指標。
中國洞簫:
洞簫為次中音樂器,音區比曲笛低純四度,音域與笛子相似。
4、製作工藝不同
日本尺八:
需選擇較粗,竹纖維緊密,內壁較厚的竹材。竹材挖掘之後經過一定處理,必須存放三年以上,才可以製作尺八。
粗胚做好之後,現代尺八需要根據竹材條件進行內壁的填充,以實現內壁達到設計要求的曲線。這個過程是製作尺八的最難之處,全部過程為手工完成。國際上常用的填充材料為生漆+砥石粉的混合物。也有用塑膠作為內壁的新方法。
中國洞簫:
洞簫音色的優劣,亦取決於製作工藝。傳統的製作方法是使用畫線板製作,現在在一些批量化生產的工廠里這種製作方法是比較常見的。
② 南簫和尺八的區別
南簫與尺八雖然外觀相似,都是用竹子接近根部做,管徑比較大,相對比較短粗,但卻是兩種不同的樂器。南簫主要是流行於南方閩粵與台灣地區,而相對比較瘦長的簫(通常用竹子中段部分)主要在相對靠北的江浙以及北方流行,所以被習慣上稱為南簫。尺八源於中國,發揚光大於日本,台灣也有不少高手,而大陸一度失傳,現在雖也逐漸增多了很多愛好者,但仍比較少。
二者最主要區別有以下:
1、最大的區別是吹口不同,南簫本質上是「簫」,吹口為內切口,而尺八的吹口是外切口,下圖上面是尺八吹口,下面是簫。
吹口的不同決定吹奏方法的不同以及音色的差異,吹簫好的未必一上手就能吹響尺八,同樣,吹尺八的未必會吹簫。尺八的外切口對氣流更敏感,口風變化以及帶來的音色與音效變化比簫要豐富很多,掌握熟練也更難一些。
2、開孔與音律安排不一樣,簫一般為8孔或6孔(現在絕大部分都是8孔),而現代尺八一般為5孔,少數為7孔,這就決定了音階排列不一樣,指法也不一樣,孔越少,演奏難度也越大,在日本,大部分演奏家都是用5孔,5孔也被認為是所謂的正統(其實尺八當年從中國傳入日本時是6孔的),少數民謠尺八演奏者用7孔。因此,尺八的演奏難度比簫大,但看那些爐火純青的高手演奏,表現力也確實比簫要強。但是,如果是吹傳統中國風的曲子,尺八的味道就不是那麼回事了,論韻味的濃厚與優雅,還得是簫。
3、製作方法有別,總體上尺八更講究,工序也更多,特別是現代高檔次尺八,可以說很精密,通過對內壁的精細打磨與補土休整、上大漆,來保證音色與音準的完美,而簫的製作,雖然很多大師級的老師也同樣是精雕細琢,但從整體行業講,遠不如尺八。
以上是南簫與尺八的部分區別,要了解更多,可上專業論壇更深了解,最好親自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