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十大紅棗之鄉
中國十大紅棗之鄉1、稷山板棗
山西稷山縣板棗,在十大明棗中排名第一,該棗的種植歷史,已經超過了一千年,歷朝歷代,都是皇宮進貢的佳品,鮮紅美味,營養豐富,也被稱為「中華棗中之王」,稷山板棗吃起來清香昧甜,口感細膩無渣,皮薄、肉厚、核小,常吃對健康十分有益。
稷山板棗得益於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光照時間長,海拔低,氣溫高,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板棗在這種環境下,容易積累糖分,有的大樹單產可達上百公斤,稷山種植板棗的村莊,總共也就那麼幾個,總產量也才10來萬斤,一半內銷,一半外銷。
2、若羌棗
若羌棗產自新疆若羌縣,新疆產紅棗的地方很多,若羌棗與其它品種相比,個頭不佔優勢, 但含口感絕對棒,糖分高,皮薄肉厚、果實飽滿、肉質細膩,拿起一個棗,掰開能扯出金絲,因此若羌棗也被稱為「仙棗」。
目前,若羌縣棗樹的種植面積有16萬畝,年產3萬噸以上,價格根據質量不等,大概在15-100元不等,當地依靠紅棗產業,種植戶純收入已達到14000元,這里屬於塔里木盆地的東邊,乾旱氣候,降水量少,乾燥高溫,晝夜溫差大,特別適合棗樹生長。
3、和田棗
和田棗產自新疆和田地區,顆粒飽滿、果肉厚實、皮薄核小,每一顆和田棗都賦予了自然的精華結晶,堪稱「棗中極品」,棗樹用冰山雪水灌溉,全年220天無霜期,擁有最適合紅棗生長的鹼性沙化,而且沒有任何污染,維生素、微量元素含量更高。
和田大棗在市場上名氣很大,鮮食、煮粥、泡茶,多種選擇方式,維生素C的含量比蘋果多幾十倍,肉厚、顏色好、干而不皺。
4、黃河灘棗
黃河灘棗,顧名思義,長在黃河灘邊的棗樹,距離黃河大概1500米的地方,俗稱「灘棗」,學名「木棗,是山西的名棗之一,地處山西和陝西交界處。
山西臨縣、興縣,陝西清澗縣、延川縣 一帶,都是有名的黃河灘棗之鄉,灌溉的是黃河水,果肉甜軟潤香,個頭頗大,俗稱「人參果」。
5、金絲小棗
金絲小棗由酸棗進化而來,鮮紅色個頭不大,肉質清脆,掰開一個棗,能看見糖分果膠,縷縷金絲粘在果肉之間,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耀,金絲小棗的名字,也由此而來,金絲小棗適合長途運輸,肉薄而堅韌。
金絲小棗最出名的地方在河北滄州,也是當地的著名特產,早在戰國時期,滄縣、河間、獻縣等地,就靠種植棗樹生活,一直是有名的小棗盛產之地,乾隆皇帝狩獵之時,曾來品嘗過,金絲綿綿、甘露可口,暢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
6、靈寶大棗
靈寶大棗位於河南靈寶市,沿黃河沙壤地帶,該品種適合曬棗干,製作酸棗,果實大,含糖量高,食用時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味道,不但個頭大,產量還特別高,在三門峽地區,靈寶大棗名氣最大,單果最重33克。
7、交城駿棗
交城駿棗位於山西呂梁市交城縣,這里乾旱少雨,山區溫差大,適合種植棗樹,棗有四大特點,味甜質脆,色澤深紅,皮薄肉厚,核小果大,被親切的譽為「棗後」,果肉佔比大,有故「八個一尺,十個一斤」的說法。
根據歷史記載,交城駿棗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曾是皇家貢品,在1987年,交城駿棗還登上過國宴,交城駿棗年產3000噸,主要集中在呂梁山東側。
8、壺瓶棗
壺瓶棗主產山西太谷、清徐和太原等地,產量大,果形好看,深紅色,肉厚,質脆,汁多,味甜,市場上常見的蜜棗,大部分來自壺瓶棗,壺瓶棗在山西多次獲獎,包括「 十大名棗」、「山西四大名棗」等,當地種植紅棗的歷史悠久,民間有「每日三顆壺瓶棗,身體強健不服老」的說法。
9、阜平大棗
阜平大棗又稱阜平吉祥大棗,是河北保定市阜平縣的特產,地處太行山脈,淺山丘陵區,這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無霜期能達到190天,特點表現為光澤度高,肉厚核小,果肉細膩,甜酸可口,糯性強。
阜平大棗種植歷史悠久,素有「中國大棗之鄉」的稱呼,現有各種棗類加工點400家,總值達2700多萬元,生產規模12萬畝,年產量6萬噸。
10、新鄭大棗
新鄭大棗又名雞心大棗,是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的特產,皮薄、肉厚、核小、味甜,憑借這些特點,新鄭大棗成為同類中的佼佼者,素有「靈寶蘋果潼關梨,新鄭大棗甜似蜜」的說法,新鄭大棗可追溯到8000年前,有遺址出土證明,先民們在很早的時候,就已開始種植大棗。
新鄭大棗年產紅棗15000噸,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紅棗之鄉」,也是被扶持的重點對象,備受人們青睞,現有六月鮮棗、奶頭棗、八月炸棗,多個品種,甜蜜多汁,鮮食最佳。
除了以上較為出名的十個產地,中國還有很多的「紅棗之鄉」,山東樂陵的金絲小棗,泰安的寧陽大棗,棗庄紅棗,石家莊贊皇大棗,阿克蘇紅棗,清澗狗頭紅棗,大荔冬棗,甘肅臨澤小棗等,品種都很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