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海膽產地
大連、旅順、海洋島和大、小長山島都有出產。大連紫海膽俗稱刺鍋子,整個海膽外貌宛如縮成一團的刺蝟。紫海膽生活淺海區或礁石之上,多棲息於從潮間帶至180米水深處。海膽的食用部分為其生殖腺。俗稱海膽黃,海膽黃可以炒食,亦可與雞蛋、肉類同炒。海膽還可以加工成鹽漬海膽和海膽醬,為上等滋補品。
紫海膽(Anthocidaris crassispina)主要分布在我國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沿海,是我國東南沿海的重要捕撈品種,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與"大連紫海膽(學名光棘球海膽)"區分開來。因為大連的光棘球海膽(Strongylocentrotus nus)呈紫色,所以有"大連紫海膽"之稱,但是實際上不是同一物種。
生活習性
生活在水深3 一07 米、大型海藻類生長繁盛的岩礁區,喜棲息於岩礁的背光處或石縫間,常在棲息處鑽洞,並藏於其中。藉助管足和棘刺的運動在海底甸 .甸,每5分鍾移動幾厘米。再生能力強,棘刺和其他外部器官損傷後都能再生,殼的裂痕和斷口也能很快恢復。畏光,晝伏夜出。適宜生長水溫15一03 ℃,適宜生長鹽度25 一30
繁殖規律
雄雌異體,約2齡達性成熟,多次產卵類型;繁殖期在4一1 月,以4一6月為盛期,期間水溫02 -30℃; 殼徑40 一50 毫米的個體,每個生殖期產卵400 -60 萬粒。卵子的成熟分裂在卵巢內進行,精子在卵子完成成熟分裂之後才進人卵內(不像其他動物那樣,受精後出現第一、第二極體)。在水溫28 ℃、鹽度82 的環境下,從卵子受精時計起,54 分後卵內的胚體開始分裂;約5小時後進入囊胚期;約 21 小時後囊胚脫膜,進人水中營浮游生活;約01 天後,脫膜的囊胚經原腸胚期、稜柱幼體期、四腕幼體期、六腕幼體期、八腕幼體期等階段的發育,有多根管足自前庭腔壁伸出;約12 天後,變態為稚海膽,轉營附著生活。
② 紫海膽是什麼動物
紫海膽是長海膽科、紫海膽屬棘皮動物,別稱南方紫膽,主產於東南沿海地區,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台灣、海南等地具有分布,具有極高的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下面來看一看紫海膽是什麼動物吧!一、物種論述
紫海膽是東南沿海地區重要的捕撈品種,別稱南方紫膽,在生物分類學上屬於動物界、棘皮動物門、海膽綱、海膽目、長海膽科、紫海膽屬棘皮動物,主產於東南沿海地區,與大連紫海膽不是同一個物種,大連紫海膽的學名叫光棘球海膽。
二、形態特徵
紫海膽是一種小型海膽,體呈球形,直徑約50毫米,最大個體可達70厘米,殼厚約3厘米,密被較長而尖銳的棘刺,棘刺多呈紫黑色,生殖腺通常偏淡黃色。
三、分布范圍
紫海膽主產於西太平洋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我國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台灣、海南等地均有分布。
四、生活習性
1、環境:紫海膽是底棲性動物,通常棲息在水深3~7米且海藻生長繁盛的岩礁區。
2、食性:紫海膽是植食性動物,主要以馬尾藻、裙帶菜、羊棲菜、石花菜等為食。
3、繁殖:紫海膽是卵生型動物,通常2年可達性成熟,繁殖期一般集中在4~6月。
③ 南澳海膽屬於哪兒的特產
在南澳近海的芹澎、南澎、烏嶼、官嶼等四澎四嶼海域,生長著一種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棘皮動物———海膽。將海膽的外殼撬開後,就是美味的海膽卵。每年清明、五月節前後村民便駕上汽艇前往上述海域潛水揀海膽。
"無錢買雞蛋,餐餐食海膽。"是在南澳流傳甚廣的俗話。海膽,對於城市人來講是十分名貴的菜餚,在當地人眼中看來只是一些比雞蛋更為普通的東西。
中國大量產海膽的地方除了深圳南澳還有大連。同是海膽,但是兩地的海膽卻有著質的不同。大連海膽有著北方特有的豪邁,它們生長在深深的海水裡,顏色較淺,肉質較粗,卻有著更為濃郁的香味。而南澳海膽則有南方特有的嬌嫩,它們一般生活在水深1米多的石頭上、石縫里,有著好看的金黃色,肉質幼嫩、細滑,卻帶點酸味。
海膽以肥美為上品,短小而粗的海膽比較肥,反之,又長又細的肯定是較為瘦的,而農歷三四月份是吃海膽最好的季節,那時的海膽最肥美,肉多而味香,現在的海膽水分多,不夠香口,但會比較鮮甜,和蛋白一起蒸別有一番風味。
吃時先要仔細地把海膽清洗干凈,剪掉刺後把海膽上半部的殼鋸掉。看上去簡單的步驟卻是很耗功夫的,也是很考功力的,如果處理不好,海膽殼就會掉到海膽里,破壞菜餚的口感。在鉤出海膽的內臟後,再把蛋白倒進海膽內蒸5分鍾即可。黑黑的海膽殼為容器,盛著白白的蛋白,中間是金黃的海膽。
海膽營養十分豐富,目前市場價每公斤約為200元左右,最高時每公斤可賣到近400元。目前南澳島海膽卵年銷量達10多噸,產值近200萬元。由於海島水質保持良好,海膽質量一流,島上每年外銷的鮮美海膽卵都風靡日本,成為日本人餐桌上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