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廊橋的泰順
泰順是浙江省南部一個山區縣,東北接文成,西北界景寧,南 與福省為鄰,總面積1700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境內山高路遠,群峰疊翠,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9座,平均海拔490餘米。
歷史上,許多名人賢士為避禍亂,陸續遷移到泰順這個群巒起伏、人跡罕至的「世外桃源」,創造了具有山區田園特色的地方文明,留下了無比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泰順廊橋,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泰順被譽為「千橋之鄉」、「浙南橋梁博物館」,橋梁數量達958座,石碇步248條,結構類型也多種多樣,有堤梁式橋(即碇步)、木拱橋、木平橋、石拱橋、石平橋等。尤其是木拱廊橋,以其巧妙優美的結構造型,再現了《清明上河圖》的虹橋形象,被譽為「中國瑰寶」。以泗溪姐妹橋最負盛名。
泰順有「中國古橋之鄉」的雅稱,境內有各式橋梁900多座,又因其現存最多的廊橋,又被稱作「廊橋王國」。泰順人長期以來稱廊橋為「蜈蚣橋」
2012年元旦泰順龜湖廊橋正式建成,成為了世界最長及最年輕的全國單孔跨度最大廊橋。龜湖廊橋的建設完全採用傳統的木拱橋營造技藝,單孔跨度達到40.3米,其中最大的一根木料重量在6000斤,最小的也有500斤, 由當地村民集資800多萬元建成。記者在現場采訪時了解到,目前全國現存單孔跨度最大的木拱廊橋是慶元縣的明代蘭溪橋,單孔跨度為36.8米。龜湖廊橋的順利建成刷新了這一記錄。
現有明清古廊橋30餘座,其中木拱廊橋6座,包括泗溪姐妹橋(溪東橋、北澗橋);三魁薛宅橋;羅陽仙居橋;筱村文興橋、三條橋。其中以北澗橋,溪東橋最著名,而三條橋是泰順廊橋中最古老的一座。三條橋建於宋「紹興七年(1137年)九月十三日」,重建於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據說,在道光年間修建時,曾發現過唐「貞觀」舊瓦。央視播出的《虹橋尋蹤》中,就有她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