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內網發展歷史
簡介
校內網(xiaonei.com)成立於2005年12月,是中國最早的校園SNS社區。2006年10月,千橡公司收購校內網,同年底,完成了千橡公司5Q校園網與校內網的合並,並正式命名為校內網,域名為:www.xiaonei.com。至此,校內網成為中國大學生市場具有壟斷地位的校園網站。
校內網的創辦人是來自清華大學和天津大學的王興、王慧文、賴斌強和唐陽等幾位大學生。
網路特點
校內網一個最重要的特點是限制具有特定大學IP地址或者大學電子郵箱的用戶注冊,這樣就保證了注冊用戶絕大多數都是在校大學生。用戶注冊之後可以粘貼自己的照片,撰寫日誌,簽寫留言等。該網站鼓勵大學生用戶實名注冊,上傳真實照片,讓大學生在網路上體驗到現實生活的樂趣。
媒體報道
校內網被廣大大學生的關注和熱捧,許許多多青年學子在自己的blog或者是在一些網路論壇中都提到校內網對他們生活的影響。大眾傳媒對於這個現象予以極大的關注,《中國青年報》、《齊魯晚報》、上海《文匯報》、《環球企業家》等報刊雜志都對校內網進行了專門的報道。
《中國青年報》在報道中認為,「校園SNS社區(以校內網為代表)的出現及走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大學生群體對網路真實性的呼喚與渴求,同時,也反映出大學生群體對待網路的態度正進一步趨向於理性與成熟。」
網站CEO王興1997年考入清華電子工程系,2001年畢業後去美國特拉華大學攻讀碩士學位。2006年3月17日,TOM網科技頻道對王興進行了在線訪談。訪談隨後被整理成為《校內網王興:創業就像被閃電擊中 必須一路專注》的報道。
目前,校內網已開通2000所大學、1800所高中及546家公司。自校內網開通以來,同類型網站不斷涌現,如露臉網、飽蠹網、誼多網、億聚網等等。但是其他各種後期涌現的大學生交友網站的功能、頁面都沒有太大的突破。
校內網內容
在校內網你可以:
展示自己,結識新朋友,找到老同學;
用日誌和相冊記錄生活點滴
和朋友們分享照片;
和朋友們分享喜歡的群組、音樂、電影、書籍;
第一時間了解身邊好友的最新動態;
評價上過的課,認識選同一門課的人;
分享喜歡的音樂、電影、書籍,結識興趣相投的朋友。
通過完善高中、初中和小學的資料,找到失散已久的老同學。
2006年10月24日 千橡互動集團宣布收購校內網,並與千橡旗下校園社區5Q校園網結合。
大事記
2007年3月
校內網首家開通港澳台所有大學,共計55所。加大了內地與港澳台學子之間的文化交流。通過校內網的信息分享平台,內地與港澳台的大學生將可以共享資訊,就彼此關心的話題進行熱烈的討論。
2007年3月23日
校內網攜手可口可樂,啟動了校園總經理活動,為廣大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在校接觸國際著名企業,以及工作實踐的機會;活動開展期間,大學校園內反響熱烈,線上線下關注活動的大學生總共超過13萬人次。
2007年3月28日
校內網面向全國大學生進行「點亮天空,照亮希望」救助青海牧區貧困小學生大型公益活動,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公益慈善活動的平台,此次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一直持續到2007年7月,並最終用捐款所得為青海牧區建設了一所愛心小學。
2007年4月
推出web2.0校友錄,web2.0校友錄以用戶為中心,打破了傳統校友錄的保守功能,支持自定義頁面以及自動聚合照片、博客,並可以訂閱朋友新鮮事。
2007年5月21日
校內網向全體大學生首次推出「畢業了,留住你心中的畢業樓」主題照片徵集活動,給全體大學畢業生一個展示自己青春的美好回憶的平台,活動參與人數過萬,大學生積極提交了大量優秀的照片作品。
2007年6月12日
校內網攜手中央電視台慈善1+1項目組,再次關注公益慈善活動,聯合CCTV慈善1+1推出大型暑期公益、慈善實踐活動「青春V計劃」。號召全國大學生將公益、慈善與快樂的生活態度結合在一起,自主策劃並組織公益、慈善活動,在全國大學生中掀起一股公益、慈善活動的熱潮。中央電視台多次對其中的優秀活動進行了全國報道。
2007年7月
校內網作為國內首家開放海外大學的大學生互動社區,靠精準定位獲得成功。此次共開通了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的500餘所大學,很多海外的大學生都在校內網找到了國內的同學,其他沒有開通的學校也紛紛致電希望盡快開通,以便讓他們更加暢快無阻隔的和國內的同學進行交流。
2007年7月12日
與可口可樂公司長期的優秀合作,使校內網成為可口可樂公司08年校園奧運火炬手選拔的唯一網路合作方,面向北京所有普通高校大學生招募08年奧運火炬手。
2007年11月20日
校內網宣布,正式進軍白領、高中市場。校內網繼在大學生領域取得相對壟斷地位之後,開始致力於成為跨行業、跨年齡的SNS網路巨頭。
有數據顯示,目前校內網已經擁有2200所大學,超過1800萬的在校大學生用戶,880萬活躍用戶,是中國web2.0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大學生互動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