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疫情後人口有多少
中國疫情的死亡率是不高的,疫情後的人口是沒有大幅度下降的,反而會出現增長的情況也是有可能的,可能後面人口還是在14億到14.5億左右。
Ⅱ 中國疫情總共不在了多少人
1. 截至2023年3月4日,中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累計確診病例達到102,006人,累計死亡病例為4,846人,治癒病例數為96,697人。
2.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指出,實現全球群體免疫通過疫苗接種可能需要2至3年,甚至更長時間。他強調,建立群體免疫不能依賴大規模感染,而應通過疫苗接種來達成,這是科學和理性的選擇。
3. 為了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建議保持居住環境的清潔並定期通風。時刻保持手部衛生,尤其是在接觸公共場所的物體後,咳嗽或打噴嚏用手遮擋後,以及飯前便後,應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含有酒精的免洗手消毒液。
4. 當手部清潔情況不確定時,避免用手觸摸口、鼻或眼睛。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衣袖遮住口鼻。在公共場所、就醫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建議佩戴口罩,如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以降低感染風險。
請注意,以上信息基於2021年的數據,具體情況可能隨時間而變化。如需最新信息,請參考官方最新公布的數據。
Ⅲ 放開後中國總共有多少人因新冠相關而死去
評估疫情放開42天(2022年12月8日-2023年1月19日)中國因新冠相關的總死亡人數。
中疾控公布的是新冠相關的在院死亡人數,要估計總死亡人數,需要在院死亡率。2017年,中國的在院死亡率是22.5%。
2021年研究指出,新冠疫情導致在院死亡率減少,院外死亡率增加。疫情爆發時,醫療資源緊張,很多人無法入院。
根據中疾控公布的數據,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共在院死亡59,938人;2023年1月13日至19日,共在院死亡12,658人。合計42天內有72,596人在醫院因新冠相關而死亡。以此在院死亡率推算,總死亡人數約為32.2萬人,平均每日死亡7,682人。
1月31日更新:根據中疾控更新數據和2020年死亡地點構成,重新計算了分段死亡人數,並預估了最新的總新冠相關死亡人數。2020年的在院死亡率為20.84%,以此比例推算,42天內總死亡人數約為32.8萬人,平均每日死亡7,732人。
4月19日更新:基於2021年的數據,全國城鄉男女合計在院死亡率為20.34%。按照此比例,42天內總死亡人數預估為40.9萬人。
參考文獻提供了其他文獻中的國人在院或非居家死亡率,作為對比參考。
Ⅳ 現在,中國內地的新冠疫情是不是完全控制住了 - 知乎
隨著內地新冠疫情管控政策的調整,已過去一年有餘。在這一年間,有多少生命因新冠疫情而逝去?官方並未公布確切數據,但可以通過近來公布的常住人口死亡數字來進行分析。
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爆發以來,中國抗疫行動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2019年末到2020年初,疫情在武漢爆發,波及湖北,死亡率高。國家迅速採取措施封控,最終實現全國范圍內的疫情清零。期間全國感染總人數為8萬多人,其中湖北感染6萬多人,武漢感染5萬多人。湖北之外的地區感染人數約1萬多人,死亡人數100多人。
第二階段,2020年初到2022年初,全國內地(不含港澳台)基本實現疫情清零,雖有海外零星輸入,但也迅速得到撲滅。期間大陸整體新增感染人數不超過1萬多人,新增死亡人數個位數。通過國門嚴守,多數人多數時候處於開放狀態,並未全面封控。各地政策不同,對生活造成一定影響。
第三階段,2022年初至2022年末,奧密克戎變異株肆虐,死亡率低、傳染性強。4月上海開始放鬆管控,導致本地疫情崩盤並感染周邊地區。7月全國進一步放鬆外來管控,國內疫情四處蔓延,封控范圍擴大,對人民生活影響加大,導致怨聲載道。這大半年間,內地新增感染人數近20萬,其中上海佔三分之一,新增死亡人數600多人,防疫戰線岌岌可危。
第四階段,自2022年末至今,新冠疫情管控政策調整,躺平成為唯一選擇。特別是在2022年末到2023年初,全民感染的沖擊造成大批死亡。身邊例子顯示,有親人因新冠去世,敬老院中也有八位老人離世。第四階段內,我國內地到底有多少人因新冠病毒失去生命?官方並未公布數據,但可通過國家統計局歷年死亡人數來推測。
正常情況下,歷年死亡人數呈現出一條較為平穩的曲線,每年變化不大。如若出現異常增長或減少,必定是當年有直接原因導致。2010-2023年歷年死亡人數如下表所示。
從2010年到2019年,每年死亡人口逐漸平穩遞增,2010年死亡人數為953萬,2019年為998萬,9年間增長45萬,平均每年增長5萬。年與年之間的增長通常在5-9萬之間。2019年死亡人數(998萬)與2018年(993萬)僅增長5萬,屬於增長較少的年份。2020年死亡人數與2019年持平(998萬),可能是因為全民戴口罩,減少了老年人因非新冠呼吸道感染死亡的風險。
2021年死亡人數比2020年增加了16萬,可能的原因包括波動振幅、參照位降低導致差額增大,以及疫情封控導致經濟、生活、就醫不便等因素推高死亡數字。2022年死亡人數比2021年增加了27萬,增幅驚人,尤其是在疫情放開後帶來的第一波感染高峰影響下。2023年死亡人數則比2022年增加了69萬,單年增加的死亡人數超過過去10年增加的總和,開放後新冠感染的影響顯而易見。
通過逐年增幅分析,2022年末至2023年的疫情放開後,新冠肆虐造成了死亡率顯著增加。根據歷年死亡人數進行估算,推測截止2023年底,因新冠造成的增量死亡人數約為100萬人左右。這表明,雖然面臨巨大犧牲,但疫情管控政策調整後,我國人口密度大、經濟、科技、醫療、人均資源與美國相比有很大差距的情況下,最終感染死亡人數與美國相當,死亡比例僅為美國的四分之一左右,這份答卷在堅持兩年多,把初期殺傷力大的變種熬過去,拯救數百萬生命後,還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