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互聯網的發展歷程
我國Internet的發展,經歷了1994年開始的科研教育上網,1996年的百姓上網,到1999年的政府上網,2000年的企業上網。它在中國的發展歷程,按其應用性質來分,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986~1993為第一個階段,是電子郵件使用階段;1994~1995為第二個階段,是教育科研應用階段;1996~1997為第三階段,是商業應用階段;1998~2000為第四階段,是普及階段。按時間順序來分可分為三個歷史時期:第一階段為萌芽時期,第二階段是初創時期,第三、第四階段為發展時期。其中,第三階段為低速發展時期,第四階段為高速發展時期。
一、電子郵件使用階段:1986~1993
這一階段是從1986年到1993年底,它又分為兩個小過渡階段,即直接利用國外Internet階段和國外為中國代理網點階段。
1.直接利用國外的Internet階段:我國最早使用Internet是從1986年開始的。當時國內的一些科研單位,通過長途電話撥號到歐洲的一些國家進行聯機資料庫檢索。不久,通過撥號上網與這些國家的Internet聯系,進行E-mail通信。1988年,清華大學校園網通過X.25網與加拿大UBC大學聯接,開通了電子郵件應用。與此同時,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DECNET成為西歐中心DECNET的延伸,實現了計算機國際遠程聯網及與歐洲和北美地區的電子郵件通信。1989年5月,中國研究網(CRN)也通過X.25試驗網實現了與德國研究網(DFN)的互聯。
2.國外網點代理階段:從1990年開始,利用歐洲國家的計算機作為網點,在X.25網與Internet之間進行轉接,我國CNPAC科技用戶實現了與Internet用戶的E-mail通信。10月注冊登記了我國的頂級域名CN,並且從此開通了使用中國頂級域名CN的國際電子郵件服務。由於當時中國還未能正式聯入Internet,所以委託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運行CN域名伺服器。1991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採用DECNET協議,以X.25方式聯入美國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LIVEMORE實驗室,開通了電子郵件通信。1993年3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開通了一條64Kbps國際數據信息線路,聯接中科院高能所和美國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運行DECNET協議,這時還不能提供完全的Internet功能,但經SLAC中心的轉接,可以與Internet進行E-mail通信。有了這條專線後,通信能力大大提高,通信費用大為降低,促進了Internet的部分功能在中國的應用。
3.互聯網路建設開始啟動:早在1989年9月,原國家計委就組織對世界銀行貸款項目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NCFC)工程招標。經過3年的建設到1992年,NCFC工程的院校網,即中科院院網(CASNET),連接了中關村地區30多個研究所及中科院院部,清華大學校園網(TUNET)、北京大學校園網(PUNET)全部完成建設,1993年8月國家啟動金橋工程前期建設。
二、教育科研應用階段:1994~1995
這一階段已正式與Internet聯接,能夠提供Internet的全部功能和服務。主要是為教育和科研服務。
1.正式接入Internet:1994年4月20日通過美國Sprint公司接入Internet,開通了一條64K國際專線,通過TCP/IP聯接實現了與Internet全部功能的對接。從此,我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有Internet的國家。1994年5月15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設立了國內第一個Web伺服器,推出第一套網頁。到此為止,中國的Internet建設事業還只是在北京地區的高校和科研單位中點點滴滴地邊使用、邊建設、邊發展,還沒有向外輻射發展。1995年3月是Internet建設事業從北京向外輻射發展的時期。當時中科院完成了上海、合肥、武漢、南京4個分院的聯接,邁出了Internet向全國擴展的第一步。
2.四大網路的產生和發展
(1)CSTNET(中國科學技術網)的產生和發展:1995年4月,中科院啟動了京外單位聯網工程,也就是「百所聯網工程」。它聯接了全國12個分院,100多個研究所,用戶超過1萬人。CSTNET成為中科院的主幹網,在中國科研領域發揮了重大作用。
(2)CERNET(中國教育和科研網)的產生和發展:1993年12月開始立項,1995年12月實現與Internet連接。網路分成主幹網、地區網和校園網三級。除了清華大學的網路中心及北京大學外,還包括上海、南京、廣州、武漢、西安、成都和沈陽等八大城市10所大學,分別用DDN在線相互聯通,構成CERNET的10個骨幹結點,進而推進「百校聯網」計劃。CRENET的服務對象包括全國1000多所大學,300多萬教師、研究生和在校生,還有4萬所中學的550萬名師生和16萬所小學的1�2億師生。
(3)CHINANET(中國公用計算機網)的產生和發展:CHINANET是郵電部門經營管理的中國公用Internet網,是中國Internet骨幹網。1994年9月開始啟動建設。用戶可以通過CHINANET的靈活接入方式,方便地接入全球Internet。它已經覆蓋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0多個城市的接入網已經建成。1995年6月完成一期工程並正式向用戶提供服務。全國各地用戶可通過公用電話網、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中國數字數據網等線路以電話撥號入網,通過幀中繼入網、專線入網等方式聯接,接受Internet服務。
(4)CHINAGBN(中國金橋信息網)的產生和發展:1996年9月6日正式宣布開通並提供服務是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服務對象的側重點是公司、企業,主要提供專線集團用戶的接入服務和個人用戶的單點上網服務。
三、商業應用階段:1996~1997
1.四大網路全面開通並全面提供Internet服務:1996年1月,中國公用計算機網(CHINANET)全國骨幹網建成正式開通,全國范圍內的公用計算機互聯網開始提供服務。CHINANET作為商用網向社會公眾提供Internet服務,標志著中國Internet的發展進入商用階段。從此,Internet這一新生事物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如一股狂飆風席捲中國大地。CHINANET在全國范圍內熱火朝天地建設骨幹網,陸續在各大城市開通業務。1996年9月,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聯入美國的256K專線正式開通,又為Internet商業服務注入了新的力量。同年11月,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開通2M國際信道。12月,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網(169網)開始全面啟動,廣東視聆通、天府熱線、上海熱線作為首批站點正式開通。同時,全國各地的ISP也如雨後春筍般地蓬勃興起。據統計,在1996年底,中國的Internet用戶已達15萬,接入網路的計算機達5萬多台,僅在北京地區就有30多家ISP開始營業,如中網、東方網景、瀛海威等,它們的規模甚至超過了官方相應的機構,成為推動中國Internet發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NCFC、CHINANET、CERNET、CHINAGBN這四大網路的開通,使中國Internet的主幹網初具規模。
2.管理進入專業化:1996年1月,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同年2月11日,國務院發布第195號令《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管理暫行規定》。1997年5月30日,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中國互聯網路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授權中科院組建和管理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授權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路中心與CNNIC簽約並管理二級域名.e.cn。1997年6月3日,中科院組建了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行使國家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的職責。同日,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全面成立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工作委員會。
3.商業應用:1997年11月,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了第一次《中國Internet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據該報告統計,截止到1997年10月31日,我國上網計算機29�9萬台,上網用戶62萬人,CN下注冊的域名4066個,WWW站點1500個,國際出口帶寬18�64Mbps。四大網路大力發展了各自的下屬網路和用戶。其中,中國教育和科研網在國內聯接了300多個大學的校園網,每天上網的用戶人數超過15萬。中國科學技術網已經聯接了中科院所屬的大部分科研院所及30多個勘察部門的網路;已有200多個接入網路連接1萬多台計算機。中國公用計算機網已覆蓋了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並在200多個城市設有節點。中國金橋信息網也在全國3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了70多個節點。
四、快速發展階段:1998~2000
在這一階段我國的Internet沿著兩個方向迅速發展,一是商業網路迅速發展,二是政府上網工程和企業上網工程開始啟動。
1.商業網路發展迅猛:1998年2月,我國直接接入互聯網路的計算機有6�4萬台,撥號接入互聯網路的計算機達34萬台,接入網路的總數已過1000個,使用互聯網路的用戶已超過80萬。到1998年6月30日,上網計算機總台數為54�2萬台,上網用戶為117�5萬人,CN下注冊的域名為9415個,WWW站點為3700個,國際出口帶寬為84�64Mbps。半年之後,1999年1月,上網的計算機台數為74�7萬台,增長40%,上網用戶數為210萬人,增長達80%,CN下注冊的域名數為18396個,增長96%,WWW站點為5300個,增長43%,國際出口帶寬為143M256K,增長58%。
2.政府上網工程開始啟動:1999年1月22日,「政府上網年」的第一幕正式拉開,由原國家經貿委信息中心和中國電信共同主辦,聯合48個部委和國務院直屬機構共同發起的「政府上網工程」正式啟動。其目的在於推動各級政府部門將公眾信息資源及其應用系統上網,全面推動國民經濟信息化。同年6月,外交部、科技部、文化部、建設部、農業部、信息產業部等前期上網的政府網址聯合進行了網上演示,隨著演示的成功立即掀起了政府上網高潮。發起單位從原來的48家增加到57家,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國務院辦公廳、國防科工委等單位也加入了發起單位行列。在同一時間,也有34個部委辦的政府網站正式開通,並且還有一些行業信息網站以及各省、地市的政府網站也陸續開通。在1999年裡,有60%以上的部委、辦、局和各級政府部門在163、169網上建立起正式網站。到2000年時,80%以上的各級政府及各個部門在網上建有正式站點,並提供信息共享和便民應用項目。
『貳』 互聯網是什麼時候在中國出現的
在1994年,中國首次連入了互聯網,但那時候並沒有實際的開放互聯,直到1995年我國才實現了開放的互聯網。
『叄』 中國是什麼時候有互聯網的
中國第一次使用互聯網是1986年錢天白先生發送的第一篇電子郵件。中國全功能接入互聯網是1994年。
中國全功能接入互聯網前對其最早的應用,可以上溯到1986年第一封電子郵件的發出。1986年8月25日,瑞士日內瓦時間4點11分24秒(北京時間11點11分24秒),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吳為民在北京710所的一台IBM-PC機上,通過衛星鏈接,遠程登錄到日內瓦CERN一台機器VXCRNA 王淑琴的賬戶上,向位於日內瓦的 Steinberger發出了一封電子郵件。
中國1994年全功能接入互聯網,1994年4月20日,NCFC通過美國Sprint公司的64K專線,實現了與國際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至1994年底,NCFC共連接中科院中關村地區30個研究所和北大、清華兩校的各類工作站及大中型計算機500台,PC機及終端2000台。網上每天國際傳輸數據量達300兆位元組,相當於1.5億漢字。
(3)互聯網最早出現在中國哪個直轄市擴展閱讀:
中國接入互聯網的重大意義:
中國是一個尚未完成工業化的農業大國,面對洶涌而至的信息化浪潮,只有抓住時機迎頭趕上。接入互聯網,無疑是當代中國重要的決策之一和關鍵一步,而這一步是與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同步的。也就是說,改革開放為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社會與市場環境,而中國互聯網又不斷地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自身也將迅速成長為一個巨大的產業,在推進國家信息化的進程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由於接入互聯網,中國也才更緊密地與全世界聯系在一起,網路傳播的力量對中國社會各個領域都將產生重大而長遠的影響,使億萬中國人的生產、工作、學習、生活、交往、娛樂的方式發生深刻的變化。今後的事實將證明,中國的崛起沒有互聯網是不可想像的。
『肆』 互聯網最早在中國哪個地方出現
我國公認的上網第一人是我國原五機部計算機站的錢天白先生 北京
『伍』 簡述Internet在中國的發展歷史。
一、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可持續發展:21世紀中國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
(二)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總體進展
(三)中國可持續發展重點領域的行動與成就
(四)我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二、科教興國戰略
(一)科教興國是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抉擇
(二)提高科學技術的整體水平是實現現代化的關鍵
(三)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教興國道路
三、依法治國戰略
(一)依法治國戰略的提出及主要標志
(二)依法治國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
(三)實施依法治國戰略需要處理好若乾重大關系
四、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准確定位
(二)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是我國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特色
(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需要處理好若乾重大關系
五、西部大開發戰略
(一)改革前區域發展戰略的演變
(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
(三)西部大開發的基本思路及進展
六、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
(一)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提出及其形成過程
(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意義、機遇與挑戰
(三)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選擇
七、推進城鎮化戰略
(一)新中國成立以來城鎮化的歷史進程
(二)城鎮化戰略的提出及其重大意義、基本內涵
(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實施城鎮化戰略
八、人才強國戰略
(一)人才強國戰略的提出及重大意義
(二)人才強國戰略的內涵、目標、重點及組織保證
(三)人才強國戰略的基本要求及主要任務
九、中國和平崛起戰略
(一)中國和平崛起戰略提出的時代背景
(二)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概念的緣起及內涵
(三)中國和平崛起道路的實現途徑
(四)中國和平崛起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一、主題與形式
中國互聯網歷史長廊將以「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網」為主題,以公益性、非商業性的角度切入,以時間為線索,用圖片、文字的形式,向與會觀眾描繪一個中國互聯網產業成長、成熟的歷史腳印。
歷史長廊將向觀眾展示對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具有標桿作用的事件、人物、技術,展示對人們生活消費具有變革意義的新技術、新應用。
二、大綱
我們參照中國互聯網發展的軌跡,把中國互聯網發展劃分成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 網路探索(1987年~1994年)中國的互聯網不是八台大轎抬出來的,而是從羊腸小道走出來的。
第二階段 蓄勢待發(1993年-1996年)四大Internet主幹網的相繼建設,開啟了鋪設中國信息高速公路的歷程。
第三階段 應運而起:(1996年-1998年)中國互聯網進入了一個空前活躍的時期,應用和政府管理齊頭並進。
第四階段 網路大潮:(1999年—2002年底)中國互聯網進入普及和應用的快速增長期。
第五階段 繁榮與未來(2003年~至今)應用多元化階段到來,互聯網逐步走向繁榮。
每個階段從互聯網建設和互聯網應用兩方面收集資料。內容大綱以CNNIC編輯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大事記為依據。
三、長廊詳細內容
材料
1
1
我們的生活, 我們的網
——中國互聯網歷史長廊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制
二〇〇四年八月
2
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網
——中國互聯網歷史長廊
歷史需要記錄。親愛的朋友,請您沿著這條互聯網歷史長廊一路走過去,在時間與空間的緯度中見證中國互聯網的風雨歷程和累累碩果。
沒有勒石紀念那無數無名的參與者,但是我們相信紙墨之恆,壽於金石。參與這場革命的人,相信一定會胸中萬千感慨突兀起,斗酒傾盡盪氣回中腸。
3
第一階段:網路探索(1987年~1994年)
中國的互聯網不是八台大轎抬出來的,而是從羊腸小道走出來的。——胡啟恆
4
發出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
1987年9月14日,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越過長城,走向世界),揭開了中國人使用互聯網的序幕。
5
技術的探索
1988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採用X.25協議使該單位的DECnet成為西歐中心DECnet的延伸,實現了計算機國際遠程連網以及與歐洲和北美地區的電子郵件通信。
1989年11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簡稱NCFC)正式啟動,由中國科學院主持,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同實施。
1992年 12月底,清華大學校園網(TUNET)建成並投入使用,是中國第一個採用TCP/IP體系結構的校園網。
6
世界你好!
中國連入國際互聯網是一段奮爭的歷程。1992年6月,在日本神戶舉行的INET'92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錢華林研究員約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國際聯網部負責人,第一次正式討論中國連入Internet的問題。
1993年3月2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入美國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64K專線正式開通。這條專線仍是中國部分連入Internet的第一根專線。
1993年6月,NCFC專家們在INET'93會議和CCIRN會議上利用各種機會重申了中國連入Internet的要求,這對中國能夠最終真正連入Internet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994年4月初,中美科技合作聯委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前,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胡啟恆代表中方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重申連入Internet的要求,得到認可。
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連入Internet的64K國際專線開通,實現了與Internet的全功能連接。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真正擁有全功能Internet的第77個國家。
7
世界網路,中國標識
1990年11月28日,錢天白教授代表中國正式在SRI-NIC(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s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注冊登記了中國的頂級域名CN,從此中國的網路有了自己的身份標識。
1993年4月,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召集在京部分網路專家調查了各國的域名體系,提出並確定了中國的域名體系。
1994年5月21日,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國國家頂級域名(CN)伺服器的設置,改變了中國的CN頂級域名伺服器一直放在國外的歷史。
8
第二階段 蓄勢待發(1993年-1996年)
四大Internet主幹網的相繼建設,開啟了鋪設中國信息高速公路的歷程。
9
科技網先行——中國科技網建設
1990年11月 NCFC立項, 1993年11月 NCFC主幹網網路開通並投入運行。
1994年4月 NCFC網路與美國Internet互聯成功,這是我國最早的國際互聯網路。
1995年4月,中國科學院啟動京外單位聯網工程(簡稱「百所聯網」工程)。
1996年2月 中國科學院決定將以NCFC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中國科學院互聯網路正式命名為「中國科技網(CSTNet)」
10
金橋試水——金橋網建設
1993年3月12日,朱鎔基副總理主持會議,提出和部署建設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簡稱金橋工程)。
1993年8月27日,李鵬總理批准使用300萬美元總理預備費支持啟動金橋前期工程建設。
1994年6月8日,金橋前期工程建設全面展開。1995年8月,金橋工程初步建成,在24省市開通聯網(衛星網),並與國際網路實現互聯。
1996年9月6日,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連入美國的256K專線正式開通。中國金橋信息網宣布開始提供Internet服務,主要提供專線集團用戶的接入和個人用戶的單點上網服務。
11
搭建公共服務平台——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建設
1994年9月,郵電部電信總局與美國商務部簽訂中美雙方關於國際互聯網的協議,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的建設開始啟動。
1995年1月,郵電部電信總局分別在北京、上海開通64K專線,開始向社會提供Internet接入服務,中國互聯網進入商用化階段。
1995年5月,中國電信開始籌建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全國骨幹網。並於1996年1月,並正式開通提供服務。
12
CERNET萌動——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建設
1994年7月初,由清華大學等六所高校建設的「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試驗網開通,並通過NCFC的國際出口與Internet互聯。
1994年8月,由國家計委投資,國家教委主持的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正式立項。1995年12月,「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示範工程」建設完成。
13
網路暢通——四大骨幹網互聯互通
1997年10月,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實現了與中國科技網(CST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的互聯互通。
14
第三階段 應運而起:(1996年-1998年)
中國互聯網進入了一個空前活躍的時期,應用和政府管理齊頭並進。
15
政府推動,興利除弊
1996年2月1日,國務院第195號令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
1996年4月9日,郵電部發布《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國際聯網管理辦法》,並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1997年4月18日至21日,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在深圳市召開。會議確定了國家信息化體系,並通過了「國家信息化九五規劃和2000年遠景目標」。
1997年5月30日,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中國互聯網路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授權中國科學院組建和管理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
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發布了《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
1998年3月6日,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實施辦法》。
1998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准成立信息產業部
中國互聯網的第一
1994年5月,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開通曙光BBS站,這是中國大陸的第一個BBS站。
1995年1月,由國家教委主管主辦的《神州學人》雜志,經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進入Internet,成為中國第一份中文電子雜志。
1996年9月22日,中國第一個城域網——上海熱線正式開通試運行,標志著作為上海信息港主體工程的上海公共信息網正式建成。
1996年11月15日,實華開公司在北京首都體育館旁邊開設了實華開網路咖啡屋,這是中國第一家網路咖啡屋。
1997年1月1日,人民日報主辦的人民網進入國際互聯網路,這是中國開通的第一家中央重點新聞宣傳網站。
中國互聯網的第一
1997年2月,瀛海威全國大網開通,成為中國最早、也是最大的民營ISP、ICP。
1997年11月,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了第一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1998年3月16日,163.net開通了容量為30萬用戶的中國第一個免費中文電子郵件系統,
1999年7月12日,中華網在納斯達克首發上市,這是在美國納斯達克第一個上市的中國概念網路公司股。
18
第四階段 網路大潮:(1999年—2002年底)
中國互聯網進入普及和應用的快速增長期。
19
資本燃燒的歲月。
2000年4月13日,新浪網宣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第一隻真正來自中國大陸的網路股登上納斯達克。
2000年7月5日,網易公司宣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登陸納斯達克。
2000年7月12日,搜狐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三大門戶網站的相繼上市,掀起了對中國互聯網的第一輪投資熱潮。
20
吹盡黃沙始見金。
網路泡沫破滅之後,中國互聯網經歷了一場「擠水分」式調整的嚴酷洗禮。陽光總在風雨後,2002年7~8月,三大門戶網站相繼宣布實現贏利。
.COM生生死死是個不斷挖掘互聯網價值的過程,這是個大浪淘沙的年代。
21
信息化風起雲涌——三大上網工程相繼啟動
1999年1月22日,由中國電信和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牽頭、聯合四十多家部委(辦、局)信息主管部門在京共同舉辦「政府上網工程啟動大會」,倡議發起了「政府上網工程」,政府上網工程主站點www.gov.cn開通試運行。
2000年7月7日,由國家經貿委、信息產業部指導,中國電信集團公司與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共同發起的「企業上網工程」正式啟動。
2001年12月20日,由信息產業部、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科技部、文化部主辦的「家庭上網工程」正式啟動。
23
與世界對話
1994年11月,由NCFC管理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協辦的亞太網路工作組(APNG)年會在清華大學召開。這是國際Internet界在中國召開的第一次亞太地區年會。
1996年3月,清華大學提交的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中文編碼的漢字統一傳輸標准被IETF通過為RFC1922,成為中國國內第一個被認可為RFC文件的提交協議。
2002年10月26日—31日,全球互聯網地址、域名管理機構國際互聯網路名字與編號分配公司(ICANN)在上海舉辦會議,這是ICANN會議第一次在中國舉行。此次會議由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和中國互聯網協會(ISC)共同承辦。
2004年4月,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主導制定的「中日韓多語種域名注冊系統」被IETF發布為RFC3743,這是中國第二個IETF標准。
躋身國際互聯網組織
1995年3月,清華大學李星教授第一次當選亞太網路信息中心(APNIC)執行委員會委員。
2000年7月18日,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錢華林研究員全票當選亞太地區頂級域名組織(APTLD)理事會主席。
2001年11月,中國科協副主席、CNNIC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胡啟恆院士被聘任為ICANN多語種域名委員會委員。
2003年6月26日,我國計算機網路與數據通信專家、中科院研究員錢華林當選ICANN理事,任期三年。這是中國專家第一次進入全球互聯網地址資源最高決策機構的管理層。
25
網路擴建
2000年5月17日,中國移 動互聯網(CMNET)投入運行。
2001年12月22日,中國聯通CDMA移 動通信網一期工程如期建成,並於2001年12月31日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通運營。中國聯通CDMA網路的建成,標志著中國移 動通信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領域。
2003年4月9日,中國網通集團在北京向社會各屆公布中國網通集團與中國電信集團的公眾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實施拆分,並隆重推出中國網通集團新的業務品牌「寬頻中國CHINA169」。
打造產業鏈
2000年5月17日,中國移 動正式推出「全球通WAP(無線應用協議)」服務。
2000年11月10日,中國移 動推出「移 動夢網計劃」,打造開放、合作、共贏的產業價值鏈。
2002年5月17日,中國電信在廣州啟動「互聯星空」計劃,標志著ISP 和ICP開始聯合打造寬頻互聯網產業鏈。
2002年5月17日,中國移 動率先在全國范圍內正式推出GPRS業務。11月18日,中國移 動通信與美國AT&T Wireless公司聯合宣布,兩公司GPRS國際漫遊業務正式開通。
26
應用初露鋒芒
網上教育1999年8月,在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中,六個省、市的二百餘所高校使用「全國高校招生系統」在CERNET上進行第一次網路招生獲得成功。隨後網校大量出現。
1999年10月25日,中國科普博覽網站開通,並成立顧問委員會。這是一個綜合性的以宣傳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為目的大型科普網站。今天它已發展成全球最大、最權威的中文科普網站。
網上銀行1999年9月,招商銀行率先在國內全面啟動「一網通」網上銀行服務,成為國內首先實現全國聯通「網上銀行」的商業銀行。
電子商務1999年9月6日,中國國際電子商務應用博覽會在北京舉行。是中國第一次全面推出的電子商務技術與應用成果大型匯報會。
『陸』 中國首次引進互聯網時間,及事件,詳細
由網路復制而來,希望對你有幫助,
1986年8月25日,瑞士日內瓦時間4點11分,北京時間11點11分,由當時任高能物理所ALEPH組(ALEPH是在西歐核子中心高能電子對撞機LEP上進行高能物理實驗的一個國際合作組,我國科學家參加了ALEPH組,高能物理所是該國際合作組的成員單位。)組長的吳為民,從北京發給ALEPH的領導——位於瑞士日內瓦西歐核子中心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斯坦伯格(Jack Steinberger)的電子郵件(E-mail)是中國第一封國際電子郵件。
1989年8月,中國科學院承擔了國家計委立項的「中關村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NCFC)——中國科技網(CSTNET)前身的建設
1989年, 中國開始建設互聯網 --- 5年目標 --- 國家級四大骨幹網路聯網
1991年, 在中美高能物理年會上,美方提出把中國納入互聯網路的合作計劃
1994年4月,NCFC率先與美國NSFNET直接互聯,實現了中國與Internet全功能網路連接,標志著我國最早的國際互聯網路的誕生。中國科技網成為中國最早的國際互聯網路
1994年, 中國第一個全國性 TCP/IP 互聯網---CERNET示範網 工程 建成,並於同年先後建成
中國互聯網
1994年, 中國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 中國科學技術網中國金橋信息網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
1994年, 中國終於獲准加入互聯網並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國聯網工作
1995 年,張樹新創立首家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瀛海威--老百姓進入互聯網
1998 年,CERNET 研究者在中國首次搭建IPV6 試驗床
2000年, 中國三大門戶網站搜狐、新浪、網易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柒』 互聯網在中國是什麼時候興起的
http://news.xinhuanet.com/internet/2007-01/11/content_5593729.htm 1. 1986年,北京市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實施的國際聯網項目--中國學術網(Chinese Academic Network,簡稱CANET)啟動,其合作夥伴是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University of Karlsruhe)。 2. 1987年9月,CANET在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內正式建成中國第一個國際互聯網電子郵件節點,並於9月14日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過長城,走向世界)" ,揭開了中國人使用互聯網的序幕。這封電子郵件是通過義大利公用分組網ITAPAC設在北京側的PAD機,經由義大利ITAPAC和德國DATEX―P分組網,實現了和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的連接,通信速率最初為300bps。 3. 1988年初,中國第一個X.25分組交換網CNPAC建成,當時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沈陽、西安、武漢、成都、南京、深圳等城市。 4. 1988年12月,清華大學校園網採用胡道元教授從加拿大UBC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引進的採用X400協議的電子郵件軟體包,通過X.25網與加拿大UBC大學相連,開通了電子郵件應用。 5. 1988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採用X.25協議使該單位的DECnet成為西歐中心DECnet的延伸,實現了計算機國際遠程連網以及與歐洲和北美地區的電子郵件通信。 6. 1989年5月,中國研究網(CRN)通過當時郵電部的X.25試驗網(CNPAC)實現了與德國研究網(DFN)的互連。CRN的成員包括:位於北京的電子部第15研究所和電子部電子科學研究院、位於成都的電子部第30研究所、位於石家莊的電子部第54研究所、位於上海的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位於南京的東南大學等單位。CRN提供符合X.400(MHS)標準的電子郵件、符合FTAM標準的文件傳送、符合X.500標準的目錄服務等功能,並能夠通過德國DFN的網關與Internet溝通。 7. 1989年10月,國家計委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重點學科項目--國內命名為: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世界銀行命名為: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簡稱NCFC)正式立項,11月,該項目正式啟動。NCFC是由世界銀行貸款"重點學科發展項目"中的一個高技術信息基礎設施項目,由國家計委、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國家教委配套投資和支持。項目由中國科學院主持,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同實施。當時立項的主要目標就是通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科院三個單位的合作,搞好NCFC主幹網和三個院校網的建設。 8. 1990年11月28日,錢天白教授代表中國正式在SRI-NIC(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s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注冊登記了中國的頂級域名CN,並且從此開通了使用中國頂級域名CN的國際電子郵件服務,從此中國的網路有了自己的身份標識。由於當時中國尚未實現與國際互聯網的全功能聯接,中國CN頂級域名伺服器暫時建在了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 9. 1991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採用DECNET協議,以X.25方式連入美國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LIVEMORE實驗室,並開通電子郵件應用。 10. 1992年6月,在日本神戶舉行的INET'92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錢華林研究員約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國際聯網部負責人,第一次正式討論中國連入Internet的問題,但被告知,由於網上有很多美國的政府機構,中國接入Internet有政治障礙。 11. 1992年 12月底,清華大學校園網(TUNET)建成並投入使用,是中國第一個採用TCP/IP體系結構的校園網,主幹網首次成功採用FDDI技術,在網路規模、技術水平以及網路應用等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12. 1992年底,NCFC工程的院校網,即中科院院網(CASNET,連接了中關村地區三十多個研究所及三里河中科院院部)、清華大學校園網(TUNET)和北京大學校園網(PUNET)全部完成建設。 13. 1993年3月2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租用AT&T公司的國際衛星信道接入美國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64K專線正式開通。專線開通後,美國政府以Internet上有許多科技信息和其它各種資源,不能讓社會主義國家接入為由,只允許這條專線進入美國能源網而不能連接到其它地方。盡管如此,這條專線仍是中國部分連入Internet的第一根專線。專線開通後,國家基金委大力配合並投資30萬元,使各個學科的重大課題負責人能夠撥號連入高能所的這根專線,幾百名科學家得以在國內使用電子郵件。 14. 1993年3月12日,朱鎔基副總理主持會議,提出和部署建設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簡稱金橋工程)。 15. 1993年4月,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召集在京部分網路專家調查了各國的域名體系,提出並確定了中國的域名體系。 16. 1993年6月,NCFC專家們在INET'93會議上利用各種機會重申了中國連入Internet的要求,且就此問題與國際Internet界人士進行商議。INET'93會議後,錢華林研究員參加了CCIRN(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Intercontinental Research Networking)會議,其中一項議程專門討論中國連入Internet的問題,獲得大部分到會人員的支持。這次會議對中國能夠最終真正連入Internet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7. 1993年8月27日,李鵬總理批准使用300萬美元總理預備費支持啟動金橋前期工程建設。 18. 1993年12月10日,國務院批准成立國家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任主席。 19. 1993年12月,NCFC主幹網工程完工,採用高速光纜和路由器將三個院校網互連。
『捌』 互聯網是什麼時候進入中國的
中國互聯網發展史
※1987年,北京大學的錢天白教授向德國發出第一封電子郵件。當時中國還未加入互聯網。
※1991年10月,在中美高能物理年會上,美方發言人懷特·托基提出把中國納入互聯網路的合作計劃。
※1994年3月,中國終於獲准加入互聯網,並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國聯網工作。
※1995年5月,張樹新創立第一家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瀛海威,中國的普通百姓開始進入互聯網路。
『玖』 互聯網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什麼時候傳到中國
網際網路是Internet的中文譯名,它的前身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主持研製的ARPAnet。
20世紀60年代末,正處於冷戰時期。當時美國軍方為了自己的計算機網路在受到襲擊時,即使部分網路被摧毀,其餘部分仍能保持通信聯系,便由美國國防部的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設了一個軍用網,叫做「阿帕網」(ARPAnet)。阿帕網於1969年正式啟用,當時僅連接了4台計算機,供科學家們進行計算機聯網實驗用。這就是網際網路的前身。
到70年代,ARPAnet已經有了好幾十個計算機網路,但是每個網路只能在網路內部的計算機之間互聯通信,不同計算機網路之間仍然不能互通。為此,ARPA又設立了新的研究項目,支持學術界和工業界進行有關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內容就是想用一種新的方法將不同的計算機區域網互聯,形成「互聯網」。研究人員稱之為「internetwork」,簡稱「Internet」。這個名詞就一直沿用到現在。
『拾』 中國的互聯網出現在哪年
1986年,北京市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實施的國際聯網項目--中國學術網(Chinese Academic Network,簡稱CANET)啟動,其合作夥伴是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University of Karlsruhe)。
1987年9月,CANET在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內正式建成中國第一個國際互聯網電子郵件節點,並於9月14日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過長城,走向世界)" ,揭開了中國人使用互聯網的序幕。這封電子郵件是通過義大利公用分組網ITAPAC設在北京側的PAD機,經由義大利ITAPAC和德國DATEX―P分組網,實現了和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的連接,通信速率最初為300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