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說中國捏了緬甸的小辮子和緬甸佤邦有什麼關系
佤邦的歷史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67年以前的幾千年。是佤邦漫長的歷史階段。這段歷史是原始社會末期至封建社會初期的變革階段,鬼神支配著人們的思想。世襲的山官頭人統治整個社會,表現形式是部落制度。
20世紀50年代後,由於外來武裝勢力的干預,佤邦境內出現由土司後代哈桑領導的佤族民族軍,後岩小石等人加入。
第二階段:1967年至1989年在部落混戰。佤邦許多有識之士組織了自己的民族武裝:以鮑有祥為首的昆馬游擊隊。以岩肯、岩克龍為首的岩城游擊隊。以魯興國為首的戶雙游擊隊。以趙尼來為首的紹帕游擊隊。1969年,這些游擊隊加入了緬甸共產黨,整編成立了緬甸人民軍東北軍區。
第三階段是1989年至今。1989年4月17日成立的佤聯軍和聯合黨。緬甸佤邦聯合黨(佤聯軍)是一支以佤族為主的民族武裝,由一批壯年的佤族漢子組成。這其中也有緬共中的華人,有知識青年,這樣一些人組合在一起,構成了極大的互補。
1989年4月17日在頭領趙尼來(原緬共中央候補委員、佤北縣縣長)、鮑有祥(原緬共中央候補委員、北部分局副司令)的率領下兵變,攻佔班桑(現名班康)緬共總部,宣告獨立,成立佤邦聯合黨(軍)。
從緬共中「起義」出來的佤邦聯合黨,很快於1989年5月召開了黨的成立大會,不僅選出了最高領導層,同時還提出了許多理論方面的主張。充分顯出「槍桿子、筆桿子」的同等重要。使這支武裝與那些草頭王的山頭武裝有了區別。
佤邦高層領導人物總書記趙尼來,政治局常委、總司令鮑有祥,副司令李自如,副總書記肖明亮,辦公廳主任陳龍生,副主任周大富,副總參謀長趙國安等人,與中國均結下不解之緣。他們中的許多人,本身就是從中國出去的華人。許多人所受的早期教育,都是在中國完成的。緬共壯大發展後,他們又多次赴中國學習培訓,參觀考察,耳濡目染的多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理念。所以,他們一旦駕馭起來,實在是輕車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