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有什麼民間歌謠
1、東方紅
這首歌曲原為陝北民歌〝騎白馬〞。1943年冬,陝西葭縣(今佳縣)農民歌手李有源依照〝騎白馬〞的曲調編寫成一首長達十餘段歌詞的民歌〝移民歌〞,既有敘事的成分,又有抒情的成分,表達在毛主席、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貧苦農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悅心情。
2、康定情歌
是由四川宣漢的李依若創作於40年代,產生於四川康定的一首民歌。
3、太陽出來喜洋洋
是四川民歌,詞和曲均出自於音樂家金鼓先生之筆。
曲調是以家鄉的民間小調為基礎改編而成,歌曲旋律自由,音域只有六度,歌曲中大量運用襯詞「羅兒」「朗朗扯光扯」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襯詞,流露出歌者的愉悅自得的心情,也使這首歌更加的生動形象,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4、南泥灣
《南泥灣》是由賀敬之作詞,馬可譜曲的一首陝北民歌,此曲旋律優美、抒情。
5、黃河船夫曲
1938年11月武漢淪陷後,著名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三隊,從陝西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目睹了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鬥的情景,聆聽了高亢、悠揚的船工號子。在次年1月抵達延安後,寫出了《黃河》詞作。
民歌起源
民歌起源於人類維持生存的物質活動﹐特別是生產勞動。它是人類社會最早出現的口頭創作形式。初期民歌創作﹐往往與音樂密不可分。有的還與舞蹈﹑音樂三位一體。後來的民歌﹐仍然與音樂有密切關系﹐如歌詞的重疊﹑襯字等﹐都是因為歌唱的關系而形成的特點。
民間歌謠是勞動人民集體的口頭詩歌創作,屬於民間文學中可以歌唱和吟誦的韻文部分。它具有特殊的節奏、音韻、章句的曲調等形式特徵,並以短小或比較短小的篇幅和抒情的性質與史詩、民間敘事詩、民間說唱等其它民間韻文樣式相區別。--鍾敬文主編的《民間文學概論》。
B. 中國的民間歌謠、有哪些
1.《小白菜》:
是一首流傳在我國河北等北方的一首民歌小調,它以非常優美的音樂素材和洗煉的藝術手法,塑造了一個天真的農村貧苦幼女的形象。
2.《蘭花花》:
是劉燕平演唱的陝北民歌,由周家洛採集和再創造而成,並由黨音之改編,後由朱逢博、郭蘭英、王昆、李波 、阿寶等多人傳唱。
3.《小看戲》:
漢族民歌區東北部平原民歌支區代表性民謠。《小看戲》表現出東北人特有的詼諧、風趣;舌尖顫音貫穿全曲,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東北民歌「活」「俏」「浪」「逗」的特點。
4.《五哥放羊》:
是一首著名的山西民歌小調,多屬於方言劃分中的晉語區。因此,也就流傳著相當數量的同文學或同音樂主題的民歌,《五哥放羊》是其中之一。
5.《沂蒙山小調》:
是一首山東省的經典民歌,《沂蒙山小調》與《茉莉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中國優秀民歌,蜚聲海內外;「沂蒙好風光」也逐步滲入到人們的心靈中,成為沂蒙大地的主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