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胡亂華」是在那個朝代發生的
晉朝。
五胡亂華,指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游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
「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
五胡亂華的時間一般從西晉滅亡(316年)開始算起,一直到鮮卑北魏統一北方(439年)。有的學者也稱之為「永嘉之亂」、「中原陸沉」、「中原淪陷」等。
這一時期,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是漢民族的一場災難。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589年滅陳朝,方使中國結束了300年的動亂和分治。
(1)匈奴在中國稱帝多久呢擴展閱讀:
漢族政權在「融胡」過程中使用胡人軍隊,五胡中匈奴最早內徙,至漢末已散居山西(並州)一帶,羯族為匈奴別支,遷居在並州、污庭。
東漢末,政府與州郡為挽救戰亂的頹勢,乃以降服的胡人為兵,保衛疆土,如漢靈帝用南匈奴兵幫助平叛黃巾起義軍。
魏晉政府亦繼承這「用胡」政策,晉武帝以匈奴人劉淵為北部都尉、惠帝更以劉淵為五部大都督。
胡人盤踞在中國北部,在與漢族的相互融合過程產生不少危機,西晉初年,不少胡人已入居關中及涇、渭二水流域,勢如弧形,包圍晉都洛陽,形勢極不利。
晉武帝太康初年,侍御史郭欽請徙胡族於塞外,並以漢人實邊以絕胡患,但是武帝沒有採納。惠帝元康元年,山陰令江統作《徙戎論》謂,若不立刻徙胡,晉室岌岌可危。
亦不為惠帝接納(司馬衷這個傻皇帝也沒有那麼大的抱負了)。加上當時的社會形勢已積重難返,無法徙胡。
即使要求胡人「各附本種,還其舊土」,都是不可能的,政府在對待胡人上允許內遷,但是不用漢族文化去教化胡人,胡人不能及時吸收漢民族文化,始終保留著原始部落的習性。
胡人在中原久受漢人壓迫,有些胡族「服事供職,同於編戶」,向中央提供力役及賦稅;有的被販賣為佃客或奴隸,加深胡漢兩族的矛盾。漢人在混亂時候又用胡人為兵,上一章介紹「八王之亂「時更普遍,如王浚,司馬騰用鮮卑人,成都王則用匈奴人。
當時西北羌族和氐族,早在漢時已叛服不定,為半耕半牧的民族,並保留酋長制。惠帝末年,涼州、益州楊千萬、齊萬年之亂,便是由氐、羌人領導。
在漢人幫助西晉皇室爭斗過程中,胡人熟知西晉國力虛實,只要時機一到,便起兵作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胡亂華
2. 匈奴退出歷史舞台了嗎﹖
可以理解為匈奴退出了歷史舞台,因為匈奴已與漢族融合,不再存在了。但是匈奴所做出的歷史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們為中華文明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