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有多少個皇帝
中國共有皇帝422人。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漫長帝制社會里,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專制統治的象徵與代表。據統計,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在不足2132年中,中國共有皇帝422人。
1、秦始皇嬴政
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秦朝是中國第一個帝制朝代。
在位時,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1)中國出了多少王帝擴展閱讀:
中國皇帝雖然自命天子,被稱萬歲,但長壽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歲以下的佔一半以上(秦始皇帝以前的不算在內。其餘約30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過80歲的皇帝有五位:清高宗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歷(89)、梁武帝蕭衍(86)、則天大聖皇帝武曌(82)、宋高宗趙構(81)和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80)。
Ⅱ 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共出現了多少個皇帝
封建王朝皇帝總數為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後被追尊帝者73人。
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君主(單於、可汗、贊普)總數為251人。
歷代農民起義建元、立國、稱帝(王)者,約100人。
封建割據稱帝者(如安祿山)。約有60人,還有一個「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
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是愛新覺羅·溥儀,清朝最後一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皇帝。
Ⅲ 中國有多少位皇帝如題 謝謝了
中國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 歷代帝王中,壽命最長的是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享年89歲(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計年不準確,故不計);壽命最短的帝王是東漢殤帝劉隆,2歲即亡。 歷代王朝中,延續最久的是周朝,共800餘年(西周300餘年,東周515年);存在時間最短暫的是北遼,均僅一年多。 夏:(啟以後)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妣姓,共傳十四世, 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縣)。禹啟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槐芒泄 不降 扃廑 孔甲 皋發癸 3 商湯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陽甲 盤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廩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4 周 4.1 西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發 周成王 姬誦 周康王 姬釗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滿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辟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厲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靜 周幽王 姬宮湦 4.2 東周 東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4.2.1 春秋 周莊王 姬佗 周厘王 姬胡齊 周惠王 姬閬 周襄王 姬鄭 周頃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簡王 姬夷 周靈王 姬泄心 周景王 姬貴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周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4.2.2 戰國 戰國 周安王 姬驕 周烈王 姬喜 周顯王 姬扁 周慎靚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 5 秦 秦昭襄王 嬴則 秦孝文王 嬴柱 秦莊襄王 嬴楚 秦始皇 嬴政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嬰 6 漢 6.1 西漢 漢高帝 劉邦 漢惠帝 劉盈 漢高後 呂稚(太後稱制) 漢少帝 劉恭 漢少帝 劉弘 漢文帝 劉恆 漢景帝 劉啟 漢武帝 劉徹 漢昭帝 劉弗陵 昌邑王 劉賀 漢宣帝 劉詢 漢元帝 劉奭 漢成帝 劉驁 漢哀帝 劉欣 漢平帝 劉衍 孺子 劉嬰 更始帝 劉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 6.3 東漢 漢光武帝 劉秀 漢明帝 劉庄 漢章帝 劉炟 漢和帝 劉肇 漢殤帝 劉隆 漢安帝 劉祜 漢少帝 劉懿 漢順帝 劉保 漢沖帝 劉炳 漢質帝 劉纘 漢桓帝 劉志 漢靈帝 劉宏 漢後少帝 劉辯 漢獻帝 劉協 7 三國 7.1 魏魏 魏武帝 曹操 (為追謚,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厲公) 高貴鄉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奐 7.2 蜀漢 漢昭烈帝 劉備 漢後主 劉禪 7.3 吳吳 長沙桓王 孫策 吳大帝 孫權 吳廢帝 孫亮 吳景帝 孫休 吳末帝 孫皓 8 晉朝 8.1 西晉 宣帝 司馬懿 景帝 司馬師 文帝 司馬昭(以上三帝為追謚,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馬炎 惠帝 司馬衷 懷帝 司馬熾 愍帝 司馬鄴 8.2 東晉 元帝 司馬睿 明帝 司馬紹 成帝 司馬衍 康帝 司馬岳 穆帝 司馬聃 哀帝 司馬丕 海西公 司馬奕 簡文帝 司馬昱 孝武帝 司馬曜 安帝 司馬德宗 恭帝 司馬德文 8.2.1 十六國 8.2.1.1 成漢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漢)昭文帝 李壽 (漢)末主 李勢 8.2.1.2 漢(前趙) (漢)光文帝 劉淵 (漢)昭武帝 劉聰 (漢)隱帝 劉粲 (前趙)劉曜 8.2.1.3 後趙 後趙 明帝 石勒 海陽王 石弘 武帝 石虎 義陽王 石世 新興王 石尊 石鑒 石祗 8.2.1.4 前涼 武公(明王) 張軌 元公 張實 成王 張茂 忠成公(文王) 張駿 敬烈公(桓王) 張重華 哀公 張耀靈 威王 張祚 敬悼公(沖王) 張玄靚 悼公 張天錫 8.2.1.5 後涼 懿武帝 呂光 隱王 呂紹 靈帝 呂纂 建康公 呂隆 8.2.1.6 西涼 武昭王 李暠 李歆 李恂 8.2.1.7 南涼 武王 禿發烏孤 康王 禿發利鹿孤 景王 禿發傉檀 8.2.1.8 北涼 建康公 段業 武宣王 沮渠蒙遜 哀王 沮渠牧犍 8.2.1.9 前燕 襄公 慕容廆 文明帝 慕容皝 景昭帝 慕容儁 幽帝 慕容暐 8.2.1.10 後燕 成武帝 慕容垂 惠愍帝 慕容寶 昭武帝 慕容盛 惠文帝 慕容熙 8.2.1.11 西燕 慕容泓 威帝 慕容沖 段隨 慕容覬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8.2.1.12 北燕 惠懿帝 高雲 文成帝 馮跋 昭成帝 馮弘 8.2.1.13 南燕 獻武帝 慕容德 末主 慕容超 8.2.1.14 夏 武烈帝 赫連勃勃 平原王 赫連昌 昌定王 赫連定 8.2.1.15 前秦 苻洪 景明帝 苻健 厲王 苻生 宣昭帝 苻堅 苻宏 哀平帝 苻丕 高帝 苻登 末主 苻崇 8.2.1.16 後秦 武昭帝 姚萇 文桓帝 姚興 末主 姚泓 8.2.1.17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國仁 武元王 乞伏乾歸 文昭王 乞伏熾盤 末主 乞伏慕末 8.2.1.18 冉魏 武悼天王 冉閔 8.2.1.19 代國 拓跋猗盧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 拓跋鬱律 惠帝 拓跋賀傉 煬帝 拓跋紇那 烈帝 拓跋翳槐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8.2.1.20 吐谷渾 吐谷渾 參見吐谷渾首領列表 9 南北朝 9.1 南朝 9.1.1 宋 武帝 劉裕 少帝 劉義符 文帝 劉義隆 太子 劉劭 孝武帝 劉駿 前廢帝 劉子業 明帝 劉彧 後廢帝 劉昱 順帝 劉淮 9.1.2 齊 高帝 蕭道成 武帝 蕭賾 鬱林王 蕭昭業 海陵王 蕭昭文 明帝 蕭鸞 東昏侯 蕭寶卷 和帝 蕭寶融 9.1.3 梁 武帝 蕭衍 臨賀王 蕭正德 簡文帝 蕭綱 豫章王 蕭棟 武陵王 蕭紀 元帝 蕭繹 閔帝 蕭淵明 敬帝 蕭方智 宣帝 蕭言 明帝 蕭巋 後主 蕭琮 9.1.4 陳 武帝 陳霸先 文帝 陳蒨 廢帝 陳伯宗 宣帝 陳頊 後主 陳叔寶 9.2 北朝 9.2.1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燾 南安王 拓跋余 文成帝 拓跋浚 獻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元宏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詡 幼主 元釗 孝庄帝 元子攸 長廣王 元曄 節閔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孝武帝 元攸 9.2.2 東魏 孝靜帝 元善見 9.2.3 西魏 文帝 元寶炬 廢帝 元欽 恭帝 拓跋廓 9.2.4 北齊 文宣帝 高洋 廢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後主 高緯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恆 范陽王 高紹義 9.2.5 北周 文帝 宇文泰 孝閔帝 宇文覺 明帝 宇文毓 武帝 宇文邕 宣帝 宇文贇 靜帝 宇文衍 10 隋 隋文帝 楊堅 隋煬帝 楊廣 隋恭帝 楊侑 隋秦王 楊浩 隋越王 楊侗 11 唐 唐高祖 李淵 唐太宗 李世民 唐高宗 李治 武後 武曌(太後稱制) 武周聖神皇帝 武則天 唐中宗 李顯 唐殤帝 李重茂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肅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宗 李適 唐順宗 李誦 唐憲宗 李純 唐穆宗 李恆 唐敬宗 李湛 唐文宗 李昂 唐武宗 李炎 唐宣宗 李忱 唐懿宗 李漼 唐僖宗 李儇 唐昭宗 李曄 唐哀帝 李拀 11.1 南詔 南詔 11.2 渤海國 渤海高王 大祚榮 渤海武王 大武藝 渤海文王 大欽茂 大元義 渤海成王 大華興 渤海康王 大嵩璘 渤海定王 大元瑜 渤海僖王 大言義 渤海簡王 大明忠 渤海宣王 大仁秀 大彝震 大虔晃 大玄錫 大瑋瑎 大諲撰 12 五代十國 12.1 五代 12.1.1 後梁 太祖 朱溫 末帝 朱瑱 12.1.2 後唐 庄宗 李存勖 明宗 李亶 閔帝 李從厚 末帝 李從珂 12.1.3 後晉 高祖 石敬瑭 少帝 石重貴 12.1.4 後漢 高祖 劉知遠 隱皇帝 劉承佑 12.1.5 後周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榮 恭帝 柴宗訓 12.2 十國 12.2.1 吳越 (904年-978年) 太祖 錢鏐 世宗 錢元瓘 成宗 錢弘佐 忠遜王 錢弘倧 忠懿王 錢弘俶 12.2.2 閩國 (909年-945年,當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 王審知 嗣王 王延翰 惠宗 王延鈞 康宗 王昶 景宗 王曦 殷帝 王延政 12.2.3 荊南 荊南(南平) (906年-963年) 武信王 高季興 文獻王 高從誨 貞懿王 高寶融 荊南侍中 高保勖 荊南侍中 高繼沖 12.2.4 楚國 楚國 (907年-951年,創立者馬殷實際自897年開始地方割據) 武穆王 馬殷 衡陽王 馬希聲 文昭王 馬希范 廢王 馬希廣 恭孝王 馬希萼 馬希崇 12.2.5 吳國 (904年-937年) 太祖 楊行密 烈宗 楊渥 高祖 楊渭 睿帝 楊溥 12.2.6 南唐 (937年-975年) 烈祖 李升 元宗 李璟 後主 李煜 12.2.7 南漢 (917年-971年) 高祖 劉岩 殤帝 劉玢 中宗 劉晟 後主 劉鋹 12.2.8 北漢 (951年-979年) 世祖 劉旻 睿宗 劉鈞 少主 劉繼恩 英武帝 劉繼元 12.2.9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 王建 後主 王衍 12.2.10 後蜀 (934年-965年) 高祖 孟知祥 後主 孟昶 13 宋 13.1 北宋 宋太祖 趙匡胤 宋太宗 趙光義 宋真宗 趙恆 宋仁宗 趙禎 宋英宗 趙曙 宋神宗 趙頊 高太後 宣仁太後高氏(太後垂簾) 宋哲宗 趙煦 宋徽宗 趙佶 宋欽宗 趙桓 13.2 南宋 宋高宗 趙構 宋孝宗 趙眘 宋光宗 趙淳 宋寧宗 趙擴 宋理宗 趙昀 宋度宗 趙禥 謝太後 謝道清(太後垂簾) 宋恭帝 趙顯 宋端宗 趙昰 趙昺 14 遼 遼太祖 耶律阿保機 遼應天後 述律平(太後稱制) 遼東丹王 耶律倍 遼太宗 耶律德光 遼世宗 耶律阮 遼穆宗 耶律璟 遼景宗 耶律賢 遼蕭太後 蕭綽(蕭撒葛只) 遼聖宗 耶律隆緒 遼興宗 耶律宗真 遼道宗 耶律洪基 天祚帝 耶律延禧 15 西夏 太祖 李繼遷 太宗 李德明 景宗 李元昊 毅宗 李諒祚 惠宗 李秉常 崇宗 李乾順 仁宗 李仁孝 桓宗 李純佑 襄宗 李安全 神宗 李遵頊 獻宗 李德旺 末帝 李睍 16 金 金太祖 完顏阿骨打 金太宗 完顏晟 金熙宗 完顏亶 海陵王 完顏亮 金世宗 完顏雍 金章宗 完顏璟 衛紹王 完顏永濟 金宣宗 完顏珣 金哀宗 宛顏守緒 金末帝 完顏承麟 17 元 元太祖 鐵木真 (成吉思汗) 元睿宗 拖雷 (監國) 元太宗 窩闊台 馬乃真後 (稱制) 元定宗 貴由 海迷失後 (稱制) 元憲宗 蒙哥 元世祖 忽必烈 (薛禪汗) 元成宗 鐵穆耳 (完澤篤汗) 元武宗 海山 (曲律汗) 元仁宗 愛育黎拔力八達 (普顏篤汗) 元英宗 碩德八剌 (格堅汗) 泰定帝 也孫鐵木兒 天順帝 阿速吉八 元文宗 圖帖睦爾 (札牙篤汗) 元明宗 和世剌 元寧宗 懿璘質班 元順帝 妥懽帖睦爾 (元惠宗)(烏哈圖汗) 18 明 明太祖 朱元璋,年號洪武 明惠帝 朱允炆,年號建文 明成祖 朱棣,年號永樂 (廟號初為明太宗) 明仁宗 朱高熾,年號洪熙 明宣宗 朱瞻基,年號宣德 明英宗 朱祁鎮,年號正統/天順 明代宗 朱祁鈺,年號景泰 明憲宗 朱見深,年號成化 明孝宗 朱佑樘,年號弘治 明武宗 朱厚照,年號正德 明世宗 朱厚熜,年號嘉靖 明穆宗 朱載垕,年號隆慶 明神宗 朱翊鈞,年號萬曆 明光宗 朱常洛,年號泰昌 明熹宗 朱由校,年號天啟 明思宗 朱由檢,年號崇禎 18.1 順 李自成,年號永昌 18.2 大西 張獻忠,年號大順 18.3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號弘光 唐王 朱聿鍵,年號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號永曆 19 清 清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清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c 清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年號順治,通稱順治皇帝 清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年號康熙,通稱康熙皇帝 清世宗 愛新覺羅胤禛,年號雍正,通稱雍正皇帝 清高宗 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乾隆,通稱乾隆皇帝 清仁宗 愛新覺羅顒琰,年號嘉慶,通稱嘉慶皇帝 清宣宗 愛新覺羅旻寧,年號道光,通稱道光皇帝 清文宗 愛新覺羅奕詝,年號咸豐,通稱咸豐皇帝 清穆宗 愛新覺羅載淳,年號同治,通稱同治皇帝 清德宗 愛新覺羅載湉,年號光緒,通稱光緒皇帝 清遜帝 愛新覺羅溥儀,年號宣統,通稱宣統皇帝
Ⅳ 中國歷代總共有多少個皇帝
在我國,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的槍聲中宣布退位止,經歷了2132年。 在這期間:
封建王朝皇帝總數為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後被追尊帝者73人。
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君主(單於、可汗、贊普)總數為251人。
歷代農民起義建元、立國、稱帝(王)者,約100人。
封建割據稱帝者(如安祿山)。約有60人,還有一個「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
(4)中國出了多少王帝擴展閱讀: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創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為第一個皇帝,稱「始皇帝」。自此,中國開始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專制制度。皇帝是中國中央政權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會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權力和榮譽。
皇帝自稱「朕」,其他人當面直接稱皇帝為「陛下」、「聖上」、「萬歲」等,私下敬稱皇帝為「聖人」、「大家」、「官家」、「至尊」等。秦朝時,秦始皇試圖將國家的全部權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但由於統治國家的事務繁多,這種制度實際上是不成熟的。
在秦朝之後,皇帝的權力和職能逐漸由一個中央政府輔助完成,漢朝時這種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開始三省六部制。因此即使皇帝年幼中央政府也可以照常運作,但同時由於中央政府長官(如宰相、丞相等)的權力可能過重,有可能威脅皇帝的權力,甚至通過政變自己當皇帝,比如王莽攝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中國,皇帝的逝世叫駕崩。
參考資料:網路:皇帝
Ⅳ 中國有多少皇帝王帝
397個皇帝,162個王帝。一共有559個。首位且唯一一位女王為武則天。
Ⅵ 中國的王帝有幾個
中國的帝王,從有確切生卒年間記載的。包括割據時期的小朝廷。帝王一共是219位。
Ⅶ 中國一共有多少位皇帝
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即著名的秦始皇),到1912年清代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宣統)宣告退位止,在2132年中,中國共有皇帝494人(其中包括死後被追封為皇帝的73人)。
在中國兩千多年漫長的封建社會里,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徵與代表。據統計,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即著名的秦始皇),到1912年清代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宣統)宣告退位止,在2132年中,中國共有皇帝494人(其中包括死後被追封為皇帝的73人)。這些皇帝一手掌握國家的立法、行政、司法等全部大權,獨斷乾坤,決定著國家的命運與臣民的生死榮辱。其中固然不乏一些英才明主,在一定歷史時期內,順應歷史潮流,為社會進步發展與人民生活安定做了一些好事,但由於封建專制政治的獨裁製、終身制、世襲制、嫡長繼承製、等級特權制以及陰謀爭奪、血腥殺戮等本質特性的制約影響,更多地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暴君、昏君,還出現了不少娃娃皇帝、白痴皇帝、荒誕怪癖的皇帝等等,給國家與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更有不少命運悲慘、死於非命的皇帝,給中國歷史蒙上了一層陰森可怖的陰影。
[編輯本段]開國皇帝多流氓氣
翻開中國的正史,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幾乎所有的皇帝,尤其是開國皇帝,都被描繪為是真龍下凡、神佛轉世、聖人投胎等等,傳說在他們出世時,更都有種種神異不凡的景象,什麼彩霞飛舞、祥雲繚繞、百鳥和鳴、滿室生輝等等。例如:
漢高祖劉邦。據稱其母「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劉邦之父)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祖」。劉邦的左大腿上還有72顆黑痣;
魏文帝曹丕。據稱其人出生時,有車蓋狀的青色雲氣終日籠罩在其頂上;
隋文帝楊堅。據稱其人出生時紫氣充庭,手上還赫然印有一「王」字;
唐太宗李世民。據稱其人一時有兩條龍在其門外戲耍,三天後方離去;
武則天則自稱為彌勒佛轉世;
宋太祖趙匡胤。據稱其人出生時異香伴隨,遍體有金色,三日不變;
………
今天,隨著歷史的進步與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上述的種種說法,其實都是子虛烏有的杜撰編造成牽強附會的無稽之談。而用馬克思倡導的階級分析法來識別一下中國歷史上那許多形形色色的開國皇帝,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其實這些開國皇帝中有許多人都是不安份守己的市井流氓出身,另有許多人雖不是市井流氓出身,但卻沾染上極濃重的流氓無賴氣。
如秦始皇。這位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幼時每日在市井間街坊兒嬉戲,受人欺侮;他統一天下稱帝後就大報私仇,把結怨的人都殺了。
如漢高祖劉邦。此人出生於沛縣一富戶家庭,但他自小就不願老老實實地務農或經商,不事「生產作業」,卻「好酒及色」,「多大言,少成事」,常常呼朋引類喝酒吃肉,無錢則賴帳,欠錢不還。為此,他遭到父親的痛斥,指責他不及乃弟會發家致富。這個流氓習氣很濃的劉邦後來得了天下,做了皇帝,仍沒有完全擺脫流氓的心理與口吻,竟然對他老父舊事重提,意洋洋地責問其父說:「某業所就孰與仲多?」竟將整個中國作為他的個人產業,「其逐利之情不覺溢之於辭矣」。
如蜀漢昭烈帝劉備。他本是販草鞋出身的小商販,史載他「好結交天下豪傑」,實則喜歡混跡江湖。他沒有讀過什麼書,也沒有什麼學問,卻學得「喜怒不形於色」,善於吹噓自己,一見漢獻帝,馬上抬出「臣乃中出靖王之後,孝景皇帝膝下玄孫……」,其實毫無「法律根據」,但他卻藉此取得「皇叔」的政治資本。
如魏武帝曹操。他那「寧叫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的人生哲學,他那狡詐多變的權術與時哭時笑的虛偽做作,他在鎮壓敵與攻城屠城時的兇殘,時時流露出他十足的流氓腔調。
南北朝與五代十國時天下大亂,開國皇帝中流氓無賴出身的就更多了。如南朝陳武帝陳霸先、五代時的梁太祖朱溫、漢高祖劉知遠、周太祖郭威、前蜀主王建等出身都是市井平民或農民,但都不務正業,有的還結幫進行販賣私鹽等違法活動。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實際上的開國皇帝。此人被史家稱為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好皇帝,但他身上流氓氣也不少。他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親兄李建成與親弟李元吉,還把建成的五個兒子、元吉的五個兒子也都殺了,把兄弟家的美女、珍寶都據為己有。事後他握父皇唐高祖李淵責難,就一方面陳兵宮外,一方面自己奔到宮內報告父皇,假裝悲慟,跪地抱住老父哭喊媽媽,甚至吮吸其父乳頭,意在打動父親追念亡妻而原諒與支持與掌權。
魯迅說:「中國的開國皇帝都有些流氓氣。」――這是符合歷史事實的。正因為這樣,這些取得最後勝利的皇帝們才常常得意地嘲笑安分守己的農民為「愚民」,嘲笑循規蹈矩的知識分子為「書生氣」。
[編輯本段]娃娃皇帝
開國皇帝取得了政權,登上了皇位。他是將政權、將天下江山視作他一人的私產的。私產決決不可轉讓給別人,這就是皇權的不可轉讓原則。他要佔據這個職位到永久。因而皇位們都企求長生不老。但是當死亡仍不可避免地到來時,他們就只得將位傳給自己最親近、最相信的人――兒子。這就是皇位世襲制。即使皇子尚在幼年,甚至還在襁褓之中,也仍然由其繼位。這樣,中國歷上就出現了許多娃娃皇帝。
據統計,中國歷史上共有29個娃娃皇帝。最早的是西漢昭帝,公元前86年登上皇位;最晚的是清代最後一個皇帝宣統,公元1909年做了皇帝。這其中年齡最小的首推東漢殤帝劉隆,他剛出生100天,就被擁立為皇帝。其他在10歲以下做皇帝的有:東漢的沖帝和東晉的穆帝2歲;北魏的孝文帝和清朝的宣統帝3歲;清朝的光緒帝4歲;東晉的成帝、北魏的孝明帝、南宋的恭帝5歲;清朝的順治帝與同治帝6歲;後周的恭帝和元朝的寧宗7歲;西漢的昭帝、東漢的質帝、三國的吳廢帝、清代的康熙帝等7人為8歲;西漢的平帝、東魏的孝靜帝等4人為9歲;東漢的和帝與三國時的魏廢帝等5人為10歲。至於在16歲以下稱帝的則不勝枚舉了。
娃娃做皇帝,當然不能管理國家大事,總是由太後、外戚或權臣攝政。這些攝政者往往根據自己的政治需要攬權營私,玩弄娃娃皇帝於股掌之上,甚至任意廢立誅殺,或取而代之。娃娃皇帝若能活到成年,為收回權力,又往往與攝政者展開死斗爭,演成慘劇。這種政治鬧劇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使皇宮充滿了刀光劍影與血腥氣。王莽鴆殺漢平帝與末帝、梁冀毒死漢質帝、康熙帝囚禁鰲拜等權臣以及慈禧太後殘暴地處置光緒帝等,就是著名的事例。在統治者忙於爭奪權力與血腥屠殺時,國家正常的政治經濟活動往往中斷,人民生活在痛苦與恐怖之中。
[編輯本段]白痴皇帝
如果繼承皇位的不是個娃娃,而是個呆傻的白痴,那就成了白痴皇帝。白痴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娃娃皇帝那麼多,但為害卻更大。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白痴皇帝是西晉惠帝司馬衷。他本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嫡次子,由於其兄司馬軌早死,他就成了嫡長子,被立為東宮太子。當時,負責教養太子的東宮官員都知道太子是個白痴,但為了維護嫡長子的繼承製以及自己未來的帝師地位,便合夥長期對晉武帝陷瞞真相。到晉武帝死,司馬衷即位做了皇帝,是為晉惠帝,其白痴真相便再也隱瞞不住了。有一次他出外聽到青蛙叫聲,便傻乎乎地問侍從:「為官乎?為私乎?」意思是這些青蛙是公家所有是私人所有的?侍從聽了哭笑不得,無法回答,只得敷衍道:「在官田為官,在私田為私」。有一次,全國鬧飢荒,老百姓沒飯吃,餓死無數。這個白痴皇帝聽了大臣匯報後,感到很奇怪,竟問待臣說:「老百姓既無飯吃,何不食肉糜?」這荒唐的話語成為千古笑話。王公大臣們知道惠帝是個白痴後,便都心懷不軌起來:爭權奪利者有之,結黨營私者有之,覬覦皇位者有之。最後終於爆發了骨肉殘殺的「八王之亂」,導致「五胡」入侵,天下擾攘,生靈塗炭。惠帝本人在糊糊塗塗做了17年皇帝後,也受盡磨難,被人下毒而死。不久,西晉滅亡。
另一個白痴皇帝是東晉帝司馬德宗。他是晉孝武帝的嫡長子,從小又痴又啞,「雖寒暑之變,無以辨也」。痴呆得分不清春夏秋冬。孝武帝生前就知道這個兒子是白痴,但為了維護皇位世襲與嫡長繼承製,仍不得不立他為太子。這樣,司馬德宗於公元397年做了皇帝,是為晉安帝,自然是一位白痴皇帝,根本不能理政,必然導致大權帝落,王公大臣各顯神通,把朝政搞得一塌糊塗。最後,這位白痴皇帝被權臣劉裕派人縊死。不久,東晉也就滅亡了。
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白痴皇帝是唐朝的順宗李誦。他是唐德宗的嫡長子,本聰慧異常,學問過人,但在行宗病逝前四個月,突然中風,變得又痴又啞。唐德宗是一位精明皇帝,但他在發現太子痴啞以後,也無法不讓李誦繼位。李誦繼位,即為唐順帝,在位僅一年。在這一年中,朝政為王叔文、王?掌握,得到朝臣柳宗元、劉禹錫、韓泰等人支持,進行了著名的「永貞革新」(永貞為順宗年號)。但因這次革新損害了宦官與藩鎮的利益,遭到他們的聯合反對。唐順宗被迫退位當太上皇,皇位由順宗之子李純繼承,是為唐憲宗。二王與柳、劉諸人自然均遭貶逐。無辜的順宗也因受到驚嚇於次年死去。唐朝政局經歷了一次激烈的動盪,宦官專權與藩鎮跋扈的局面加劇。
白痴做皇帝,無不使政局動盪,國家多難。這是專制政治的惡果,也是封建社會的悲劇。
[編輯本段]皇帝壽命
超過八十歲的只有五位,即最長壽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蕭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81)、宋高宗趙構(80)和五代吳越武肅王錢□(80)。
超過七十歲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國吳大帝孫權(70)等。
超過六十歲的有38位,包括漢武帝劉徹(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楊堅(63)和漢高祖劉邦(61)等。
超過五十歲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歲到49歲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嬴政(49)、宋太祖趙匡胤(49)、南唐後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極(41)等。
30歲到39歲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緒皇帝(37)、咸豐皇帝(30)等。
20歲到29歲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贏胡亥(23)、順治皇帝(23)等。
10歲到19歲的有28位。
而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歲的漢質帝劉纘,六歲的元寧宗、兩歲的漢沖帝劉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滿周歲就死去的漢殤帝劉隆。
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為。然而,有些皇帝才幾歲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幾十年,而且影響相當深遠。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漢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過40年的有11位,
包括遼聖宗(49年)、明神宗萬曆帝(48年)、梁武帝(47年)、遼道宗(46年)、元順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劉備的兒子阿斗、蜀後主劉禪(40年)。
在位超過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緒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過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遼太宗(20年)、順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禎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則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後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豐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滿十年的皇帝超過240位,
其中五年以下的約兩百位,
在位九年有6位,
八年有9位,
七年有15位,
六年有18位,
五年有18位,
四年有21位,
三年有29位,
兩年有39位,
一年有42位,
不滿一年有40位,
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顏承麟,從登基到駕崩僅有半天時間。很多皇帝登基時未滿周歲,還在吃奶,下面是這些皇帝登上皇位時的年齡統計。
五代十國的楚武穆王馬殷,75歲才登基,堪稱大器晚成。
武則天66歲才登基;
吳三桂66歲自封周前帝;
三國劉備60歲才登極;
漢高祖劉邦54歲稱帝;
袁世凱52歲自封中華帝。
從統計數字看,51歲到60歲稱帝者有25位;
41歲到50歲稱帝者有45位;
31歲到40歲稱帝者有63位;
21歲到30歲稱帝者有73位;
11歲到20歲稱帝者有93位;
5歲到10歲稱帝者有33位,
五歲以下稱帝者有11位。30歲以下登基的皇帝共計210位。
康熙七歲登基,做了61年皇帝,68歲駕崩;
宋仁宗八歲登基,做了41年皇帝,53歲歿;
明神宗九歲登基,做了48年皇帝,57歲卒;
秦始皇13歲登基,做了36年皇帝,
49歲死;漢武帝15歲登基,做了54年皇帝,69歲卒。
他們做了一輩子皇帝,整部歷史就是皇帝史,然而,更多的是幼年儲君一登基便被殺,想長命點還是不要當沒有權力的太子,生在帝皇家未必是件好事,分分鍾人頭落地。每次改朝換代,就是一次血洗宮廷。到底有幾位皇帝能善終?
[編輯本段]皇帝的姓氏
(一)劉姓:54個
1西漢:漢高帝劉邦,漢惠帝劉盈,漢少帝劉恭,漢少帝劉弘,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 劉徹,漢昭帝劉弗陵,昌邑王 劉賀,漢宣帝劉詢,漢元帝劉奭,漢成帝劉驁,漢哀帝劉欣,漢平帝劉衍,孺子劉嬰。
2更始帝 劉玄。
3東漢:漢光武帝 劉秀,漢明帝 劉庄,漢章帝 劉炟,漢和帝 劉肇,漢殤帝 劉隆,漢安帝 劉祜,漢少帝 劉懿,漢順帝 劉保,漢沖帝 劉炳,漢質帝 劉纘,漢桓帝 劉志,漢靈帝 劉宏,漢後少帝 劉辯,漢獻帝 劉協。
4蜀漢:漢昭烈帝 劉備,漢後主 劉禪。
5(漢 前趙):光文帝 劉淵,昭武帝 劉聰,隱帝 劉粲, 劉曜。
6南朝(劉宋):武帝 劉裕,少帝 劉義符, 劉劭,孝武帝 劉駿,前廢帝 劉子業,明帝 劉彧,後廢帝 劉昱,順帝 劉淮。
7後漢:高祖 劉知遠,隱皇帝 劉承佑
8南漢:高祖 劉岩,殤帝 劉玢,中宗 劉晟,後主 劉鋹
9北漢:世祖 劉旻,睿宗 劉鈞,少主 劉繼恩,英武帝 劉繼元
(二)李姓:48個
1成漢:景帝 李特,武帝 李雄,哀帝 李班,幽公 李期,昭文 李壽,末主 李勢
2西涼: 武昭王 李暠,李歆,李恂
3唐朝:唐高祖 李淵,唐太宗 李世民,唐高宗 李治,唐中宗 李顯,唐殤帝 李重茂,唐睿宗 李旦,唐玄宗 李隆基,唐肅宗 李亨,唐代宗 李豫,唐德宗 李適,唐順宗 李誦,唐憲宗 李純,唐穆宗 李恆,唐敬 宗 李湛,唐文宗 李昂,唐武宗 李炎,唐宣宗 李忱,唐懿宗 李漼,唐僖宗 李儇,唐昭宗 李曄,唐哀帝 李拀
4後唐:庄宗 李存勖,明宗 李亶,閔帝 李從厚,末帝 李從珂
5南唐:烈祖 李升,元宗 李璟,後主 李煜。
6西夏:太祖 李繼遷,太宗 李德明,景宗 李元昊,毅宗 李諒祚,惠宗 李秉常,崇宗 李乾順,仁宗 李仁孝,桓宗 李純佑,襄宗 李安全,神宗 李遵頊,獻宗 李德旺,末帝 李睍
(三)曹姓:5個
曹魏:魏文帝 曹丕,魏明帝 曹睿,魏邵陵厲公 曹芳,高貴鄉公 曹髦,魏元帝 曹奐。
(四)柴姓:2個
後周:柴榮 柴宗訓
(五)陳姓:57個
南陳:陳霸先,陳蒨,陳伯宗,陳頊,陳叔寶
越南陳朝:陳日煚 陳日烜 陳日燇 陳烇 陳日爌 陳憲宗陳旺 陳日煃 陳日熞 陳叔明 陳日煓 陳日煒 陳日焜 陳少帝
陳頠 陳季擴 陳皓
大漢:陳友諒 陳理
陳國: 陳滿 陳犀侯 陳皋羊 陳突 陳圉戎 陳寧 陳孝 陳靈 陳說 陳燮 陳圉 陳鮑 陳佗 陳躍 陳林
陳杵臼 陳款 陳朔 陳平國 陳午 陳弱 陳吳 陳柳 陳越
張楚:陳勝
齊國: 田(陳氏 古陳也寫作田)和 田剡 田午 田因齊 田辟強 田地 田法章 田建
五胡十六國 陳涼王國 陳安
(六)段姓:2個
1西燕:段隨
2北涼:段業
(七)馮姓:2個
北燕:馮跋,馮弘
(八)苻姓:8個
前秦:苻洪,苻健,苻生,苻堅,苻宏,苻丕,苻登,苻崇
(九)郭姓:1個
後周:郭威
(十)呂姓:4個
後涼:懿武帝 呂光,隱王呂紹,靈帝呂纂,建康公呂隆
(十一)孟姓:2個
後蜀:高祖 孟知祥,後主 孟昶
(十二)慕容姓:16個
1前燕:襄公 慕容廆,文明帝 慕容皝,景昭帝 慕容儁,幽帝 慕容暐
2後燕:成武帝 慕容垂,惠愍帝 慕容寶,昭武帝 慕容盛,惠文帝 慕容熙
3西燕:慕容泓,威帝 慕容沖,慕容覬,慕容望,慕容忠,慕容永
4南燕:獻武帝 慕容德,末主慕容超
(十三)冉姓:1個
冉魏:冉閔
(十四)武姓:1個
武周:武曌
(十五)石姓:10個
1後趙:明帝 石勒,海陽王 石弘,武帝 石虎,義陽王 石世,新興王 石遵,石鑒,石祗
2後晉:高祖 石敬瑭,少帝 石重貴
(十六)司馬姓:15個
晉朝:武帝 司馬炎,惠帝 司馬衷,懷帝 司馬熾,愍帝 司馬鄴,元帝 司馬睿,明帝 司馬紹,成帝 司馬衍,康帝 司馬岳,穆帝 司馬聃,哀帝 司馬丕,海西公 司馬奕,簡文帝 司馬昱,孝武帝 司馬曜,安帝 司馬德宗,恭帝 司馬德文
(十七)孫姓:4個:
孫吳:吳大帝 孫權,吳廢帝 孫亮,吳景帝 孫休,吳末帝 孫皓
(十八)王姓:9個:
1新:王莽
2前蜀:高祖 王建,後主 王衍
3閩:太祖 王審知,嗣王 王延翰,惠宗 王延鈞,康宗 王昶,景宗 王曦,殷帝 王延政
(十九)蕭姓:18個
1南齊:高帝 蕭道成,武帝 蕭賾,鬱林王 蕭昭業,海陵王 蕭昭文,明帝 蕭鸞,東昏侯 蕭寶卷,和帝 蕭寶融
2南梁:武帝 蕭衍,臨賀王 蕭正德,簡文帝 蕭綱,豫章王 蕭棟,武陵王 蕭紀,元帝 蕭繹,閔帝 蕭淵明,敬帝 蕭方智
3西梁:宣帝 蕭詧,明帝 蕭巋,後主 蕭琮
4遼:蕭太後 蕭綽,蕭撒葛只
(二十)楊姓:7個
1隋:文帝 楊堅,煬帝 楊廣,恭帝 楊侑
2楊吳:太祖 楊行密,烈宗 楊渥,高祖 楊渭,睿帝 楊溥
(二十一)姚姓:3個
後秦:武昭帝 姚萇,文桓帝 姚興,末主 姚泓
(二十二)贏姓:3個
秦:始皇 嬴政,二世 贏胡亥,三世 贏子嬰
(二十三)宇文姓:6個
北周:文帝 宇文泰,孝閔帝 宇文覺,明帝 宇文毓,武帝 宇文邕,宣帝 宇文贇,靜帝 宇文衍
(二十四)元姓:11個
1北魏:孝文帝 元宏,宣武帝 元恪,孝明帝 元詡,幼主 元釗,孝庄帝 元子攸,長廣王 元曄,節閔帝 元恭,安定王 元朗,孝武帝 元修
2東魏:孝靜帝 元善見
3西魏:文帝 元寶炬,廢帝 元欽
(二十五)趙姓:18個
宋朝:宋太祖 趙匡胤,宋太宗 趙光義,宋真宗 趙恆,宋仁宗 趙禎,宋英宗 趙曙,宋神宗 趙頊,宋哲宗 趙煦,宋徽宗 趙佶,宋欽宗 趙桓,宋高宗 趙構,宋孝宗 趙眘,宋光宗 趙敦,宋寧宗 趙擴,宋理宗 趙昀,宋度宗 趙禥,宋恭帝 趙顯,宋端宗 趙昰,趙昺
(二十六)朱姓:19個
1後梁:太祖 朱溫,廢帝 朱友珪,末帝 朱瑱
2明朝:太祖 朱元璋,惠帝 朱允炆,成祖 朱棣,仁宗 朱高熾,宣宗 朱瞻基,英宗 朱祁鎮,代宗 朱祁鈺,憲宗 朱見深,孝宗 朱佑樘,武宗 朱厚照,世宗 朱厚熜,穆宗 朱載垕,神宗 朱翊鈞,光宗 朱常洛,熹宗 朱由校,思宗 朱由檢
還有幾個未漢化的少數民族姓氏
(二十七)愛新覺羅姓:12個
清朝: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世宗 愛新覺羅胤禛,高宗 愛新覺羅弘歷,仁宗 愛新覺羅顒琰,宣宗 愛新覺羅旻寧,文宗 愛新覺羅奕詝,穆宗 愛新覺羅載淳,德宗 愛新覺羅載湉,遜帝 愛新覺羅溥儀
(二十八)勃兒只斤姓:15個
元朝:太祖 鐵木真,太宗 窩闊台,定宗 貴由,憲宗 蒙哥,世祖 忽必烈,成宗 鐵穆耳,武宗 海山,仁宗 愛育黎拔力八達,英宗 碩德八剌,泰定帝 也孫鐵木兒,天順帝 阿速吉八,文宗 圖帖睦爾,明宗 和世剌,寧宗 懿璘質班,順帝 妥懽帖睦爾
(二十九)乞伏:4個
西秦:宣烈王 乞伏國仁,武元王 乞伏乾歸,文昭王 乞伏熾盤,末主 乞伏慕末
(三十)禿發:3個
南涼:武王 禿發烏孤,康王 禿發利鹿孤,景王 禿發傉檀
(三十一)拓跋:15個
代:拓跋猗盧,拓跋普根,拓跋始生,平文帝 拓跋鬱律,惠帝 拓跋賀傉,煬帝 拓跋紇那,烈帝 拓跋翳槐,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北魏:道武帝 拓跋珪,明元帝 拓跋嗣,太武帝 拓跋燾,南安王 拓跋余,文成帝 拓跋浚,獻文帝 拓跋弘
西魏:恭帝 拓跋廓
(三十二)完顏:10個
金朝:太祖 完顏阿骨打,太宗 完顏晟,熙宗 完顏亶,海陵王 完顏亮 ,世宗 完顏雍,章宗 完顏璟,衛紹王 完顏永濟,宣宗 完顏珣,哀宗 完顏守緒,末帝 完顏承麟
(三十三)耶律姓:13個
遼朝:太祖 耶律阿保機,遼東丹王 耶律倍,太宗 耶律德光,世宗 耶律阮,穆宗 耶律璟,景宗 耶律賢,聖宗 耶律隆緒,興宗 耶律宗真,道宗 耶律洪基,天祚帝 耶律延禧
西遼:耶律大石,耶律夷列,耶律直魯古
(三十四)赫連姓:3個
夏:赫連勃勃,赫連昌,赫連定
Ⅷ 中國歷史從秦始王開始到現在有多少個王帝呢
中國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 夏:(啟以後)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妣姓,共傳十四世, 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縣)。 1、宗神夏禹 ??年 2、帝啟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l3年 5、帝相 28年 --(羿-寒浞) 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l8年 lO、帝泄 l6年 l1、不降 59年 l2、帝扃 2l年 l3、胤甲 2l年 l4、帝孔甲 3l年 l5、帝皋 l1年 l6、帝發 l9年 17、履癸 53年。 周;分西周、東周,姬姓,建都:鎬京(西安)、洛陽。 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353年。歷十二帝。建都:鎬京。 l、武王發 7年 2、成王誦 37年 3、康王釗 26年 4、昭王瑖 5l年 5、穆王滿 55年 6、共王緊扈 l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變 16年 l0、厲王胡 37年 -共和時代 l4年- ll、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宮湼 ll年。 武王之前還有:古公亶父(太王)、季歷、文王,雖有強大的勢力,但在名義上 仍是商朝屬下的一個諸候國。 東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歷二十六帝。建都:洛陽。 l、本王宜臼 5l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鉈 15年 4、厘王胡齊 5年 5、惠王閬 25年 6、襄王鄭 33年 7、頃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簡王夷 14年 11、靈王泄心 27年 l2、景王貴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l6、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l、安王驕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顯王扁 48年 24、慎靚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東周君傑 7年。 春秋戰國: 春秩,公元前77O--475,戰國,公元前475--22l年。周東遷後,實力大為削弱,全國 處於四分五裂割據的狀態,大小國家約有一百二十多個。經過不斷兼並,到戰國初年, 也有十幾個國家,大國有秦、楚、韓、趙、魏、齊、燕七國,即有名的「戰國七雄」。 因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難以查找,敬請原諒。 秦:(統一後)公元前22l--2Ol 共15年,歷三帝,嬴姓,建都:咸陽。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嬰 l年。 漢: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漢和東漢(也和前漢和後漢)。在兩漢之際,還有 王莽、劉玄兩個短暫的統治時期。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劉姓,歷十三帝,建都:長安。 l、高祖幫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呂後專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啟 l6年。 6、武帝徹 年號: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8、宣帝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lO、成帝驁 建始,2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l3、孺子嬰 居攝,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長安。 l、王莽,始建國,l5年。 2、淮陽王劉玄 更始,3年。 東漢:公元25--220,共195年,劉姓,歷十三帝,建都:洛陽。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l8年。 3、章帝炟 建初 l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殤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順帝保 永建 l9年。 8、沖帝炳 永加 l年。 9、質帝鑽 本初 l年。 lO、桓帝志 建和 2l年。 ll、靈帝宏 建寧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l3、獻帝協 初平 32年。 中國最後稱皇帝 的是袁世凱 限於字數 不能多列啦
Ⅸ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多少個皇帝
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王贏政統治天下並且開始稱「皇帝」,一直到1912年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溥儀通過辛亥革命的推翻,成功退位截止,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一共經歷83個王朝,歷時2132年。總共出了494位皇帝。
剩下的,在位時間超過四十年有11位,在位時間超過三十年有19位,在位時間超過二十年有31位,在位十到二十年有103位,在位時間不滿十年有244位皇帝。
以上就是有關「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多少個皇帝?」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