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楚國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當年的楚國大致為現在的湖北、湖南全部、重慶、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江西、浙江、貴州、廣東部分地方。
楚國國都在今天的荊州,後迫於秦,遷陳和壽春。楚國起初地域遼闊,歷史源遠流長達八百年之久。秦王嬴政對於這個國家早已垂蜒三尺,因為當時楚國兵強馬壯,橫掃中原,已經露出了爭雄之勢。如若不早點拿下,一定是心頭大患。到了秦王嬴政時期,楚國的勢力依然不可小視。
可誰知後期的楚國,內政腐敗,貴族把持特權,制度僵化保守。很多奸臣禍國殃民,奸臣與昏君結合導致楚國吏治敗壞。而且貪污賄賂很嚴重,民不聊生,最終被秦始皇順利拿下。
而當年的秦楚之戰是中國歷史上,疲敵制勝的典型戰例。秦國大將王翦採取了養精蓄銳,伺機出擊的作戰方針。而當時的楚軍求勝心切,但與秦軍總是交不上鋒,最終鬥志逐漸消失殆盡,這場秦楚之間的戰役,成為秦國消滅楚國的轉折點。滅了楚國,就等於除去了心頭大患。
(1)楚指中國哪裡擴展閱讀:
楚國又稱荊、荊楚,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一說即前1042年~1021年),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
楚宣王、楚威王時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楚國至此進入了最鼎盛時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楚國(先秦諸侯國)
㈡ 楚國是現在的哪裡
楚國大致為現在的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南部、山東省南部、江蘇、淅江大部、上海、江西省,最盛時還包括現在陝西南部的漢中地區,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
楚國祖先族姓羋,熊氏。最早興起於古荊州之地的楚部落,滅於秦國。
(2)楚指中國哪裡擴展閱讀:
1、齊:山東省(魯南除外)、河北省的東南部、河南省東部
2、秦:陝西北部和中部、甘肅東部、四川、重慶,這只是與六國相持附段。在秦昭襄王時,山東的定陶也是秦國的地方,是穰候魏冉的封地。
3、燕:河北北部、北京、天津、遼寧、吉林南部,朝鮮北部部分地區。
4、趙:山西中北部、內蒙南部、河北中南部
5、魏:山西南部、河南西部與東部
6、韓:河南中部、山西上黨地區,是七雄中最弱小的國家,只要取自鄭國。
㈢ 楚是指哪裡
唯楚有才,於斯為盛!
清嘉慶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袁名曜任嶽麓書院山長。門人請其撰題大門聯,袁以「惟楚有材 」囑諸生應對。正沉思未就,明經(貢生的尊稱)張中階至,眾人語之,張應聲對曰:「於斯為盛」。這幅名聯就此撰成。
上聯「惟楚有材」,典出《左傳》。原句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 下聯「於斯為盛」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 全聯的意思或可理解為:楚國是個出人才的地方,嶽麓書院更是楚國英才齊聚之會所。
--
現在這塊篇 掛在 「湖南大學」,湖南人,介紹湖南人的時候,經常用到這一句。是由曾國藩親手寫的。
---
提到「楚」 就要提到楚國。春秋的楚國,和五代十國的楚國。
春秋的楚國,包括南方大部分地區,都在湖北後移安徽。
五代的楚國(唐末),只在湖南,都-長沙。奠定了現在湖南的基礎。由於年代遠近的原因,所以湖南人一般以楚人自居,而且並不把湖北人當楚人(當時湖北屬於南平,另一國)認為只有自己才是真正的楚人。
----
此典故出自於春秋時期的楚,但由於上面的原因,具體指湖南,湘楚人氏多以此為傲。
㈣ 楚國是現在的哪裡
楚國最早興起於漢江流域一帶,大致為現在的湖北、湖南全部、重慶、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江西、浙江、貴州、廣東部分地方。楚國國都郢,在今天荊州,後迫於秦,遷陳和壽春。
楚國(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
楚全盛時,轄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漵、連、昭、宜、全、桂、梧、賀、蒙、富、嚴、柳、象、容共24州,下設武安、武平、靜江等5個節鎮,即今湖南全境和廣西大部、貴州東部和廣東北部。
楚族是多元的,在黃河、長江流域遠古先民的長期交往、爭戰與融合中,終於在荊楚地區形成有共同語言、共同經濟生活、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質的楚族。楚族就是以楚地而得名。但是,楚族的族源來自何方,或者原本就是楚地土生土長的民族,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楚之先世居淮水下游,與奄人徐人等同屬東國。……熊盈當即鬻熊,盈鬻一聲之轉。熊盈族為周人所壓迫,始南下至江,為江所阻,復西上至鄂。
早在20世紀二十年代末,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一書中,就認為「楚本蠻夷,亦即淮夷」。淮夷即楚人,即蠻荊,……淮徐荊舒每連言,必系同族,且為殷之同盟。後來在《殷周青銅器銘文考釋》、《金文叢考》等書中,又明確認定楚人即「熊盈族」。
㈤ 古代楚國是現在的哪裡
楚宣王、楚威王時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楚國至此進入了最鼎盛時期。
關於楚國國名的來源,「清華簡」公布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清華簡」公布後,據其中《楚居》一篇對楚先君鬻熊的記載,鬻熊的妻子妣厲生熊麗時難產,剖腹產後妣厲死去,熊麗存活。妣厲死後,巫師用「楚」(荊條)包裹其腹部埋葬。為了紀念她,後人就稱自己的國家為「楚」。
(5)楚指中國哪裡擴展閱讀
楚人來源:
西漢史家司馬遷在《史記·楚世家》中記載西周初期楚人領袖熊繹:「當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此一論述認為商末周初,楚先人祝融的後裔從北方遷徙至「丹陽」。
這是楚人首次自中原進入湖北省內,也是楚國首次得到周王室的正式承認。據考古學家劉玉堂、王紅星、高崇文研究,古「丹陽」位於丹水和淅水交匯之處(今河南省丹江口水庫淹沒區),因處丹水之北,故稱為丹陽。
楚人出自黃帝(或以黃帝為先祖的部落集團),這在我國古代重要文獻中都有明確的記載。《史記·楚世家》說: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史記·五帝本紀》又說: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世本》、《大戴禮》亦為此說。
楚國詩人屈原在其《離騷》中一開始就自稱是: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史記》是我國最早的通史,司馬遷博覽群書,廣采傳說,對楚人先祖之考證,應該是可信的。
屈原是楚宗族後裔,對祖先的認定,應該是鄭重的,他本人對自己出自顓頊之後,更是充滿了自豪之情。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大體處於由氏族制向階級社會過渡時期。這一時期,由於社會生產的擴大與發展,原來狹小的民族組織必須被突破。
楚王同宗貴族屈原,在《離騷》中明白地說,自己是「帝高陽之苗裔」。《史記·楚世家》中楚靈王也說過:「昔我皇祖伯父昆吾。」高陽是黃帝孫,昆吾為夏伯,楚王室的族源為華夏族,當是有史籍為證的。
㈥ 楚國位於今天的哪個省
1、楚國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江蘇北部。全盛時的最大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湖北省、湖南全部、重慶、河南、安徽、江蘇、江西、山東、上海、浙江的部分地方。
2、楚國最早在今天豫陝鄂交匯處立國,很大可能就在丹江口庫區。春秋之前的楚國就是江漢間的一個強國,但它可能只是地區霸主的角色,有效直接控制的領土並不大。
3、西周滅亡造成的天下大亂給了楚國崛起的契機,楚武王時代,楚國開始沿著漢江向南擴張勢力,大概可能到了襄陽宜城一帶。楚國可能在公元前七百年左右占據了南陽盆地,以滅亡申國為標志。這時的楚國,應該相當於今日之南陽,襄陽,十堰等地,沒錯,只要佔據三個地級市,你就是當時一等的大國了。
4、楚國向北方的擴張比較容易搞明白,大概就是繼續掃平信陽駐馬店,所以史書說楚有申息之師,但繼續北進是很難的,因為洛陽地區有東周王室,問問鼎就算了。東北方向,拿下平頂山許昌之後,幾百年都搞不定鄭州,因為鄭州啊不鄭國背後有晉國,鄭國就是晉楚爭霸的吉祥物。所以楚國這時候就橫著向東發展,拿下河南中南部,安徽大部,大概在前五百年,在南昌九江跟崛起的吳國碰上。
5、往南,也就是湖北方向的擴張,史書的記載並不詳細,人們往往容易高估楚國在南方的存在感,典型的比如認為湖北是楚文化的主要區域,動輒覺得湖北全部,包括湖南都是楚國,並不清楚河南或者安徽對楚文化的意義,或者覺得江漢平原是楚國的核心,不知道楚國八百年估計至少五百年核心在南襄盆地,人們對楚國一系列古地名的推測經常太靠南,蒼梧洞庭黔中衡山可能都不是今天那些地方。大致說來,那時候楚國可能在認真消化宜昌荊州這些地區,雲夢澤估計還是一片汪洋,郢有沒有那麼靠南還說不準,長江以南更不用說了。
6、西邊山區,楚國就是逆著丹淅漢水擴張,拿下商洛,與秦國拉鋸,留下朝秦暮楚的典故。逆漢水進入安康,但估計到不了漢中,楚國後來那個漢中郡,並不是今日的漢中。
7、楚國在春秋三百年的擴張,就是以淅川一個縣起家,先易後難,先快後慢,優先向土地肥沃,人口眾多,政治經濟影響力大的地區擴張,兼或消化吸收尚未開發的窮山惡水。最後占據了湖北安徽絕大部分地區,河南中南部,陝西東南部,江蘇江西部分地區。至於戰國時的楚國,可能要加上浙江北部,江蘇全部,江西大部和山東部分地區。
拓展資料:
1、國名緣由
(1)自古以來,楚國有楚、荊、楚荊、荊楚之稱。楚國為何稱「楚」?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羅運環教授透露,楚國之名,竟源於楚國「國母」之死。
(2)「荊」、「楚」這兩個字都有落葉灌木荊的意思。但作為一個國家的名字,這兩個字是否就只是來源於「荊條」這么簡單?2008年7月,清華大學的校友捐贈了一批戰國竹簡,共2388枚,被稱為「清華簡」,價值極高,有專家稱「這將極大地改變中國古史研究的面貌,價值難以估計」。
(3)羅運環作為楚文化與簡帛研究專家,參與了這批竹簡的學術研討。據其介紹,《楚居》是清華簡中的一篇,其中一段對楚先君穴熊的記載:穴熊的妻子妣厲,生子麗季時難產,剖腹產後妣厲死去,麗季存活。妣厲死後,巫師用荊條(原文中為「楚」)包裹埋葬。為了紀念她,後人就稱自己的國家為「楚」。
(4)為何要如此隆重地以國名來紀念一位難產剖腹而死的楚先君的妻子?羅運環表示,按照楚國君世系,妣厲的丈夫以及她用生命換來的這個兒子先後做過楚人的領袖,成為楚國的開國先君,開創楚國八百年基業。
㈦ 楚國是今天的哪個省
楚國,又稱荊、荊楚,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楚國祖先族姓羋,熊氏。最早興起於古荊州之地的楚部落,滅於秦國。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慶、河南、安徽、江蘇、江西部分地方。
(7)楚指中國哪裡擴展閱讀
楚國是周朝時期華夏族在中國南方建立的一個諸侯國。楚人是華夏族(漢族原稱)南遷的一支,最初起源地在河南新鄭, 即祝融之墟,又名有熊之墟(新鄭在上古時期又稱有熊,有熊相傳為黃帝的國號)。楚國人的祖先最早活動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是玄帝顓頊(高陽氏)的後人。後在上古沖突中及商王朝的驅逐下,逐漸南遷。
《楚居》記載楚人大致遷徙路線是從河南新鄭出發,向豫西南和陝東南方向遷徙,於西周初年到達丹水和淅水交匯處(丹淅流域)。之後繼續南下到達荊山附近的丘陵平原結合部。即:河南新鄭丹陽荊山。 楚人南遷後給楚地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因子,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別是姬周文明為基礎緩慢向前發展楚文化,形成一套具有一定自身特色的文化。
楚國在江漢地區發展強大,國君為羋姓熊氏。楚王族出自華夏,夏商周三代分封諸侯國一直奉行「夏君夷民」的做法。商朝末年,楚人首領鬻熊協助周文王姬昌起兵滅商,成為功臣。前1042年,周成王封鬻熊曾孫熊繹為子爵,楚始建國。 楚國是周朝鎮守南方各民族的重要防線,周惠王曾經說「鎮撫你們南方夷越地區的動亂,不要侵犯中原。」於是楚國向南方擴地到方圓千里。
楚熊渠時期,西徵庸國,東攻揚越。春秋前期,楚大舉進攻蠻人,史稱楚武王「大啟群蠻」。楚文王時期,滅蕭國、鄧國、絞國、權國、羅國、申國等國。前306年,滅越國。公元前224年,秦國將王翦率領60萬秦軍南下攻楚都壽春,楚軍潰敗,亡於秦。
㈧ 楚是什麼的省會簡稱
楚是湖北的簡稱。
湖北古代稱為荊楚,因楚國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時期在江漢流域興起的一種地域文化。
「楚」本是一種灌木的名稱,也叫做「荊」。
在南方江漢流域的山林中極為常見,可用作薪柴等多種用途,人日常離不了,於是遠自商代時,北方中原人就以荊楚來稱呼江漢流域的南方地區和南方部族。楚人借天時、地利融匯了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開創了獨具異採的楚文化。
楚文化的奇葩「楚辭」
「楚辭」這一名稱起於西漢。它有兩種含義:一是詩體名,指戰國後期由屈原等楚國詩人以楚地民間語言和民歌為基礎創造的一種詩歌載體。
二是詩歌總集的名稱,由西漢劉向輯錄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後人模擬的作品,名為《楚辭》。由於屈原是楚辭的開創者,他的作品在質量和數量上都是最有代表性的。後人提及楚辭無不言屈原的代表作《離騷》,並常以「騷」或「離騷」作為楚辭的代稱。
(8)楚指中國哪裡擴展閱讀:
荊楚五大歷史文化聖地
1、黃鶴樓
武漢黃鶴樓是5A級景區,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武漢市標志性建築,位是武漢江南蛇山之上,有著1800多年的歷史,被稱著天下江山第一樓。
2、湖北省博館館
湖北省博物館坐落於美麗的東湖之濱,是5A級景點,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文物20萬余件,四大鎮館之寶聞名於世: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鍾、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3、武漢市博物館
武漢博物館藏品豐富,種類繁多。文物包括了青銅器、玉器、竹木牙雕、硯台、印章、鼻琺琅、陶瓷、書畫等諸多門類的珍貴文物。現有藏品5萬余件,展出各類精美文物2000餘件。在這里,觀眾能傾聽到古老歷史脈搏的跳動,感受到心靈深處對傳統文化和美的渴望和追求。
4、晴品川閣
晴川閣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黃鶴樓、古琴台並稱武漢三大名勝,與黃鶴樓隔江相望,景區由三大主體建築即大禹治水紀念地(禹稷行宮)、歷史文化名樓(晴川閣)以及三國歷史遺跡(鐵門關)及其系列附屬建築組成。
5、磨山楚城
磨山楚城是全國最大的楚文化游覽中心,主要景點有楚城、楚市、鳳標、楚天台、祝融觀星、離騷碑、楚才園和南國哲思園等。
楚城是對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都城——郢都紀南城城門的一個再現。紀南城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當時南方第一大都會,規模宏大,總面積約16平方公里,是楚國歷時最長的一座都城,先後經歷過20代君王,歷時411年。
㈨ 惟楚有材,「楚」指湖北還是湖南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湖南省長沙市湘江之畔的嶽麓書院門前的一幅對聯,是清嘉慶年間時任嶽麓書院山長的袁名曜所提,上聯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下聯語出《論語·泰伯》,全聯的意思或可理解為:楚國真是出人才的地方,而嶽麓書院更是英才齊聚的地方。因為嶽麓書院的這個對聯,大家容易誤認為楚國便是現在的湖南。
所以總的來說,楚國主要是指的湖北地區,但是這個“惟楚有才”的“楚”字不能單獨理解為某一個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