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中國防禦外敵,卻不是56個民族之內的是哪些人
有群人,曾為中國防禦外敵,守護領土,但不屬於56個民族之內在今俄羅斯遠東地區,住著這樣一群少數民族。他們有著和亞洲人的外貌,操一種與其他語言毫無關系的獨立語言,叫做尼夫赫語。他們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在19世紀中葉以前,一直屬於我國東北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清代劃分的四十一個民族中的一支。
這個只有數千人的民族憑借著他們的勇猛,用那原始的工具頑強地保住了他們的民族領地,可以稱作是奇跡了。康熙也覺得他們很厲害,忠心很值得誇獎,便把愛新覺羅家的女孩嫁到庫頁島。要知道這地方的環境條件可是極惡劣的,這對他們來說可是無上的榮光。
但在19世紀20年代,俄國的慢慢蠶食,使庫頁島慢慢失去了清政府的統治。後來屢屢戰敗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更是將這一大片區域全部割讓給了俄國。
但值得稱耀的是,清政府雖然始終都沒有真正統治過費雅喀部落,但卻很得費雅喀人的民心。就連俄國資料都顯示,費雅喀人全部都不聽從俄國,卻仍然服從中國,並且每年都向清政府進貢。而這一進貢,就維持了15年。那時的他們可已經屬於俄國人了,卻依舊對清朝稱臣納貢,放在今天仍是難以想像。
可惜,那時的清朝早有心而無力了。現在那裡人也慢慢被俄羅斯民族同化了,早已經不是那時候對清朝忠心耿耿的費雅喀人了,也已不在中國的56個民族裡面了。 但到底是什麼樣的精神支撐著他們頑強抵抗外族侵略呢?又是什麼樣的感情讓他們能一直不忘祖國呢?希望你已經找到答案了。
Ⅱ 都是中國人 為什麼南北方人民喜歡互黑
因為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其樂無窮。
有了假想敵人就會對自己一夥有歸屬感,會團結
沒有外敵的時候,窩里斗練練手,消遣消遣時間
當面對外敵的時候,有了外敵了就一直對外了
Ⅲ 為什麼遇到外敵北方人不如南方反抗激烈,真如高曉松說的人種嗎
我來說一下我的看法。主要是三個方面:地形,氣候,人治。
先來談談地形:雖說中國地形主要為三大階梯,但是內部還要細分。北方大多是平原以及高原,像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反觀南方首先有長江天險,這在冷兵器時代已經是很好的阻擊敵人的了。過了長江東部為東南丘陵,西部為四川盆地,西南是原始森林的雲貴高原。
而不論是明末還是其他少數民族侵犯或者割據政權統一,大多是從北至南,原因便是北方開發較早,有經濟基礎提供了良好的後勤,而且以平原高原為主,便於騎兵展開。在冷兵器時代,騎兵的地位幾乎等同於坦克。而漢族大多為步兵,步兵對騎兵在平原及高原地區完全沒有優勢可言。敗退必然是神速。而南方以山地丘陵為主,步兵優勢而騎兵劣勢。騎兵無法完全展開,進攻速度勢必減慢。
同時當北方遭到蠻族入侵時,大批北方漢族會逃離故鄉往南方跑,比如魏晉南北朝,北南宋交替之時。然後在北方大量人口充實南方之後(南方人口一直比北方少,南宋以後可能平衡了,但是當時北方比較多)。抵抗的勢力加大,同時因為地形的不容易施展騎兵,導致了蠻族進攻減慢。
其實這還帶來一個副產品,那就是中國冷兵器的中世紀很少有以南方統一北方的。明朝初主要因為是蒙元異族且無道,這就成了民族大矛盾。南方之所以難以統一北方。就是南方以步兵為主,少良馬更少騎兵,當步兵進入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就變成了被動挨打。
其次是氣候,明末以及其他外族入侵,大部分都是北方大旱大澇,或者北方戰爭頻繁民不聊生。北方較南方氣候條件差,雨季短,雨量小。同時北方緯度高氣候冷,南方作物可以長兩季到三季,甚至4季。但北方一般就是一到兩季。又因為地形的影響一旦出現旱澇便是大片區域同時顆粒無收。而那些年代農業技術,交通條件不發達,南方余糧無法快速流入北方,北方余糧也不足以過災年,便會出現大面積災荒。北方人口較南方多(一會兒會說到)一旦大面積出現災荒,社會立刻就會引起動盪。北方軍隊鎮壓自己親戚老百姓都來不及,怎麼會去抵抗蠻族入侵。
第三就是人口,南方經濟在宋朝超過北方,按理說人口也會多過北方,為什麼說,北方人口多過南方!首先地形是很大的要素,平原高原地區是人口繁多的地區,這是高中地理都會講的,因為是平原高原,土地平整利於耕種,雖然年產量不及南方,但是土地面積彌補了產量上的不足,足以繁衍更多人口。到現在中國人口最多的地形地區也還是華北平原,黃土高原。河南、山東、河北、北京、天津,陝西,山西這里。人口的眾多導致第二個問題的嚴重化。其次,北方是最先面對蠻族的,大量的人口導致你無法阻止頑強抵抗又因為平整的地形加重了效果。最鮮明的例子南北朝鮮卑屠殺抵抗的北方漢人。家大業大的導致你抵抗成本太高了。
主要是這三個原因相生相剋,共同促進,導致了北方抵抗往往不如南方。
Ⅳ 在我國歷史上,自毀長城,打壓抗敵血性的王朝是哪一個
大宋是歷史上最軟弱的朝代,從杯酒釋兵權開始,文人統治朝政,對外通過割地、和親、納貢、甚至稱臣求和,即使失去了半壁江山,直把杭州作汴州,還在醉生夢死的隔江猶唱後庭花,導致了最後的崖山之戰的悲慘結局。
這就是儒家治國的後果,儒家那一套真的不行,表面看起來真不錯,實際上就是坑,處處講中庸,確實緩解了社會矛盾,經濟繁榮,然而別國一旦入侵,結果就是最終完蛋,所有繁華最終都是一場空。
中國歷史不止是漢族的農業文明,也包括長城以北的游牧民族,更有西域沙漠和高原地帶,其中生活的每一個人都是中華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漢族只是因為人多而作為文化的主體承載者而已,但少了其他部分都不能稱為完整的中華文明史。唐、元、清是中國古代疆域最大的朝代,那時的皇帝即是中原的皇帝,也是草原的可汗,朝堂上各個民族的大臣都有,民族融合度很高,而像南宋這種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實在拿不上檯面,也無法代表當時中華文明的全部,它比之金、遼、蒙古執政者少了太多的見識還有和世界其他地方的連接。看中國歷史不能只局限於東亞農業文明,要把草原游牧文明,海洋貿易都要納入進來,中國從來都沒有獨立於世界文明之外。
Ⅳ 清朝以前中國的外敵都有哪些
清朝以前各政權(除元朝外)的外敵都是少數民族,且以北方少數民族居多。例如商周時期的犬戎、秦漢時期的匈奴、魏晉時期的柔然、隋唐時期的突厥、兩宋的女真契丹和蒙古、明朝的蒙古和女真。當然這些不是全部,我這只是簡單列舉一下當時威脅較大的,還有一些其他的氏、羌、百越什麼的基本沒什麼太大作為。五胡亂華—南北朝時期別看北方政權都是胡人建立,但是他們都有個共同敵人——柔然。誰讓他們已經向漢人一樣定居下來而不是隨水草遷徙游牧了呢。
Ⅵ 中國近代史抵抗外敵的民族英雄很多,請任選一位,作研究對象,書寫重要事跡。 急用,拜託了!
虎門銷煙——林則徐林則徐(1785—1850年),字元撫,又字少穆、石磷,溢號文忠,福建福州人。早年家境貧寒,受過良好的教育。嘉慶十六年賜進士。在為官40年中,他「經世自勵」,廉潔奉公;又重視水利事業,救災賑民。他最大的功績是領導了中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虎門銷煙,指揮了抗英斗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的尊嚴,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愛國者。同時,他編譯《四洲志》等外文書籍、資料,開創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是中國近代維新思想的先驅。收復新疆——左宗棠左宗棠(1812~1885), 晚清軍政重臣,湘軍統帥之一,洋務派重要首領。字季高,一字朴存,號上農人。湖南湘陰人。 1875年(光緒元年),清政府內部發生「海防」和「塞防」的爭論。時西北邊塞和東南沿海防務均告危急;李鴻章等認為兩者「力難兼顧」,主張放棄塞防,將「停撤之餉,即勻作海防之餉」。左宗棠力表異議,指出西北「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尤其招致英、俄滲透。是年5月,奉命督辦新疆軍務。1876年,駐肅州指揮多路軍討伐阿古柏,次年1月占和闐(今和田),收復除伊犁地區外的新疆全部領土。隨即上疏建議新疆改設行省,以收長治久安之效。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時,抨擊崇厚一任俄國要求,輕率定議約章,喪權失地,主張「先之以議論」,「決之於戰陣」。1880年春,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肅州抵哈密。1881年初,中俄《伊犁條約》簽定,應詔至北京任軍機大臣兼在總理衙門行走,管理兵部事務。同年夏,調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84年6月,奉召入京,再任軍機大臣。時值中法戰爭,法國艦隊在福州馬尾擊潰福建水師,奉命督辦福建軍務。11月抵福州後,積極布防,並組成「恪靖援台軍」東渡台灣。海疆英魂——鄧世昌鄧世昌(1849~1894)中國清末海軍愛國將領。字正卿。原籍廣東東莞,生於番禺(今廣州市海珠區)。中日甲午戰爭時為致遠艦管帶,在1894年9月17日海戰中捐軀報國。 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後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決意與敵同歸於盡。倭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不幸一發炮彈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後,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並說:「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所養的愛犬「太陽」亦游至身旁,用嘴銜住他的胳膊不放,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也沉沒於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壯烈殉國。鎮南關大捷——馮子材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率眾起義,次年投奔天地會領袖劉八,旋受招安,隨廣西提督向榮尾追太平軍至南京城外,積功升至總兵。1862年(清同治元年)擢廣西提督,駐軍鎮江,配合湘軍圍剿太平軍。繼在廣東、廣西、貴州等地鎮壓農民起義。1869~1879年(清光緒五年)受越南政府邀請和清廷派遣,三次出關鎮壓退入越南的廣西農民起義軍和嘩變的清軍,深悉法國鯨吞越南、進窺祖國南疆之意。1881年,因與當政權要不睦,「稱疾」解甲歸鄉,仍憂心邊事。他曾主動請纓,要求率兵入越抗法。年近七旬的老將馮子材臨危受命,官拜關外軍務幫辦,率部赴鎮南親迎擊法軍。為表示此行抗敵的決心,馮子材把他的兩個兒子帶在身邊,以備料理後事。臨行時他囑咐家人,一旦廣西守不住了,就把祖先牌位遷回江南祖籍,馮子材誓死永遠不做亡國之奴。 中法戰爭爆發後,駐越清軍一戰即潰。奉命督辦廣東高、雷、廉、瓊等州團練事宜。1884年8月,聞清廷對法宣戰,遂上書請戰,並召集舊部,募兵18營,號「萃軍」,開赴廣西前線。次年2月,駐越清軍戰敗逃入關內,潰不成軍,法軍前鋒一度進占鎮南關(今友誼關)。時年近古稀的馮子材受命幫辦廣西關外軍務,被前線各路將領公推主持戰事,力撐危局。選擇地形險要的關前隘一帶為戰場,浚深壕、修長牆、築堅壘,配備較強的策應之師,形成較完整的多層次山地防禦陣地。為打亂法軍作戰部署,領兵出關夜襲越南文淵,誘使法軍不待援兵到齊提前發起進攻。當法軍攻入關內,指揮諸軍死守兩翼制高點,並以預備隊抄襲敵側後;危急之時,自己持矛大呼,領兵躍入敵陣肉搏,酣戰半日,殺敗法軍,取得鎮南關大捷。鎮南關大捷是清軍在抵抗外敵入侵的戰斗中獲得的一次全面勝利,它使清軍在陸上戰場的局面轉敗為勝,轉守為攻。法軍被擊敗的消息傳到巴黎,茹費理內閣被迫辭職。旋揮師猛追,採用夜戰抄襲戰法,連克越南文淵、諒山,重傷法軍第2旅指揮官尼格里,將法軍逐於郎甲以南。戰後,奉旨督辦欽、廉二州防務,並會辦廣西一帶邊防。1896年赴雲南提督本任。1903年奉旨會辦廣西軍務,抱病兼程赴桂,卒於軍旅。有《軍牘集要》傳世。以身殉國——張自忠1940年5月,日軍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集結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當時中國軍隊的第33集團軍只有兩個團駐守襄河西岸。張自忠作為集團軍總司令,本來可以不必親自率領部隊出擊作戰,但他不顧部下的再三勸阻,堅持由副總司令留守。 5月1日,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各將領:「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張自忠率2000多人東渡襄河後,一路奮勇進攻,將日軍第13師攔腰斬斷。日軍隨後以優勢兵力對張自忠所部實施包圍夾攻。張自忠毫不畏縮,指揮部隊向人數比他們多出一倍半的敵人沖殺10多次。日軍傷亡慘重。 5月15日,日軍10000多人分南北兩路向張自忠率領的部隊實行夾擊。激戰到16日佛曉,張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中國軍隊的陣地發起猛攻。一晝夜發動9次沖鋒。張自忠所部傷亡人員急劇上升,戰況空前激烈。 5月16日一天之內,張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戰,午時他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作戰。到下午2時,張自忠手下只剩下數百官兵,他將自己的衛隊悉數調去前方增援,身邊只剩下高級參謀張敬和副官馬孝堂等8人。他掏出筆向戰區司令部寫下最後近百字的報告,交給馬孝堂時說:「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可告無愧,你們應當努力殺敵,不能辜負我的志向。」稍後,張自忠腰部又被機槍子彈擊中,他卧倒在地浴血奮戰最後壯烈犧牲。 抗日英雄——楊靖宇1937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基本隊伍有六千餘人,分布南滿一帶開展抗日斗爭。盧溝橋事變後,楊靖宇發動西征,經常出擊日軍,支援關內的斗爭。1938年5月,召集南滿黨和軍隊幹部開會,討論堅持游擊戰爭策略。會後,在通化、臨江一帶開展抗日斗爭,給敵偽軍以沉重打擊。同年冬,日寇實施慘無人道的歸屯並戶政策,並勾結日本武裝屯田移民,加強對南滿抗日根據地的摧殘,抗日聯軍的處境更加艱難。楊靖宇率第一路軍一部一千四百多人,進入長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縣境與敵人戰斗中受重大損失,隊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為解決部隊給養問題,命部隊主力北上,自己帶領一支小部隊東進。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縣(今靖宇縣)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遭遇幾位村民,其中一人回大屯泄密給日偽當局;關東軍討伐隊包圍了將軍,並緊急召集由抗聯叛徒組成的偽滿特工隊參戰;經過數小時激戰,將軍被叛徒機槍點射命中要害,壯烈殉國。永遠的豐碑——馬本齋馬本齋,威震敵膽的抗日英雄 (1901~1944,河北獻縣人,時任回民支隊司令) 「偉大母親雖死猶生,兒定繼承母志,與日本人血戰到底!」 背景:為了招降馬本齋,消滅回民支隊。日本人抓走了馬本齋的母親。日軍對馬母威逼利誘,讓她寫勸降信說服兒子「歸順皇軍」,享受「榮華富貴」,但馬母堅貞不屈,並以絕食的方式進行抗爭,最後光榮犧牲。得知母親犧牲的消息,馬本齋強忍悲痛寫下上面的話。 樓主隨便選
Ⅶ 三百漢軍打兩萬匈奴兵,剩十三人仍不撤退,漢朝有多血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十三將士歸玉門」的故事?說的是在我國東漢時期,一支幾百人的漢軍為守衛疆土,與數以萬計的外敵作戰,最後只剩下13人回家的英雄事跡,更讓「不為大漢恥」這五個大字流傳至今,不過,在這個傳奇故事的後半段中,英雄們的結局卻並不如想像中的美好。
這樣的安排讓老百姓唏噓不已,紛紛鳴不平,1年後,耿恭被人彈劾,入獄免官遣送原籍,最終老死在家中。
如果您覺得這段歷史有意思,歡迎評論
Ⅷ 中國近代抵抗外敵侵略的英雄人物有誰
明-戚繼光抗倭寇 鄭成功-趕走荷蘭殖民主義者,收復台灣
清-左宗棠新疆平叛。
Ⅸ 大家覺得中國人有血性嗎
無情、鐵手、追命、冷血,都是中國人。
Ⅹ 俄羅斯人,德意志人,日本人,中國人,朝鮮人,越南人哪個最能打和最不要命為什麼
朝鮮人最不要命,金家的洗腦可謂根深蒂固,朝鮮本身就是個具有恐怖性質的國家,如果有了核武器更是不堪設想。
其次是俄國人,戰斗民族血性不滅,那些席捲歐洲的梟雄哪個不是敗在俄國人手上。
至於日本也就少數右翼分子亂嚷嚷,大多數人都熱愛和平,作為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日本人思想的開放程度可見一斑。
德國在兩次大戰失敗又遭遇分裂和各種軍事方面的制裁早就被磨平了稜角,沒看德國總理一個接一個的道歉賠償。
至於中國人打內戰一等一的強,專業內戰。對付外敵除非是民族危機,不然凝聚不起來,只要凝聚起來了中國不說戰鬥力最強的,但至少是最難對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