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的軍事力量和中國的軍事力量相比那個強
中國由於軍力公布一直半透明化,所以只有一個大概的數字。
中國
陸軍:兵力160萬,坦克1.9萬輛,裝甲車3萬輛.
空軍:兵力25.5萬,戰斗機1750架,直升機1250.
海軍:兵力40萬,大型水面艦艇315艘,潛艇85艘.
核彈頭:450枚.
印度
陸軍:
兵力為98萬人,編有5個軍區、11個軍部、35個師(3個裝甲師、4個平原步兵整編師、18個步兵師、9個山地師和1個炮兵師)及15個獨立旅(7個裝甲旅、5個步兵旅、2個山地旅和1個空降/突擊旅)、1個"普里特維"地地導彈團、4個防空旅和3個工兵旅。上述部隊包括59個坦克團、355個步兵營、190個炮兵團(營)、2個地空導彈大隊、15個地空導彈團。陸軍航空兵編有14個直升機中隊(其中6個反坦克中隊、8個觀察機中隊)。
主戰坦克:3414輛,其中T-55型約700輛、T-72型約1500輛、"常勝者"1200輛、"阿瓊"式約14輛。
步兵戰斗車:БМП-1型350輛,БМП-2型1000輛。
裝甲輸送車:OT-62/64型157輛。
牽引火炮:4175門(估計有600門庫存)。其中75毫米1115門,105毫米約1350門,122毫米約550門,130毫米750門,155毫米410門。
自行火炮:105毫米80門,130毫米100門。
多管火箭炮:122毫米150門。
迫擊炮:120毫米500門,160毫米700門。
無座力炮:57毫米500門,106毫米1000門。
高炮:約2400門。
地地導彈:普里維特若干。
地空導彈:薩姆-6型180枚、薩姆-7型620枚、薩姆-8B型50枚、薩姆-9型400枚、薩姆-3型45枚、薩姆-16型500枚。
直升機:199架。
反坦克導彈:"米蘭"式等若干具。
空軍:
印度空軍兵力為14萬人。裝備作戰飛機772架、直升機170架(含武裝直升機32架)。
編有17個攻擊戰斗機中隊,第一線戰機有650架以上,不過當中有老舊MIG-21多達300架,真正主力是法制的Mirage-2000N有 40架,60架俄羅斯制的MiG-29,和80架MiG-23,雖然也有90架美州虎戰機但保養不良,數量雖多但戰力遠遜於歐洲各國。
海軍:
兵力為5.5萬人(含海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編有東部、西部、南部和遠東4個地區司令部和東、西2支艦隊。另編有潛艇司令部(駐維沙卡帕特南)和海軍航空兵司令部(駐果阿)。
裝備各型艦艇151艘,其中航空母艦1艘、潛艇19艘、驅逐艦6艘、護衛艦18艘、巡邏與海岸艦艇49艘、掃雷艇20艘、兩棲登陸艦艇10艘、各種支援艦船28艘。
海軍航空兵:5000人,裝備67架作戰飛機、83架武裝直升機。
海軍陸戰隊:編有1個團(含3個大隊),約1200人。
核彈頭:70枚。
由於中國和印度都沒有大規模現代化作戰經驗,所以對對方的戰術戰法都不明確.
中國與印度相比,綜合國力中國較強,擁有廣大的戰略縱深(別告訴我你不明白戰略縱深是什麼意思,二戰日本被中國拖了8年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中國戰略縱深大.蘇聯和納粹德國一樣是因為戰略縱深,空間換取時間而打贏的.)但由於印度與俄,美關系較好,擁有少量的尖端武器(比如蘇-30,中國的殲10A只等於蘇-27),可能會給中國造成一些威脅.雙方由於人口都超過10億,都有在戰時發起1000萬人預備役的條件.
在印度不使用核武器單獨對抗中國的情況下,中國可能會付出20萬人的代價打贏印度.(畢竟印度也不是紙糊的,120萬軍隊規模在世界也是排第4的.)
2. 中國和印度的軍事實力哪個強
說實話我真的從來都不關心政治的因為我覺得那太無趣的可能這是絕大多數的女生不會關注的事情,相反男生對這些可能更了解一下。我看我的那些男同事都是購買國外產的手機的都不買國產說是國產的不好,我只能說每個小公民只是看到了這些的小利益沒有看到大的危機,但我覺得國產的也挺好的長期支持國產科技,只有每一個公民支持國產科技這樣我們自己的科技才能很快的崛起,要真的分析的話這個我們可以人側面看出來的。
3. 中國和印度軍力對比哪個更厲害
中國的軍事力量要比印度強很多很多。
中國陸軍總兵力:150萬人。坦克:8000輛。主戰坦克1000輛。大口徑火炮:超過10000門。
印度陸軍總兵力約42萬人。坦克:主戰坦克:3414輛。步兵戰斗車:БМП-1型350輛,БМП-2型1000輛。
中國空軍規模世界數一數二,大部分裝備較老。但同印度比,裝備並不差,數量是印度的2倍。戰力高於印度很多。
中國海軍規模也很大,有核潛艇,有洲際核打擊能力,戰力高於印度。印度唯一比中國多的是有兩艘輕型航母,戰力不強。
4. 中國和印度的軍力對比誰強 詳細
目前,印度空軍在邊境地區的對地攻擊力量方面佔有優勢,所裝備的米格 -23B N/UM、 "美洲豹 IS"、米格 -27基本上是蘇聯、英法等國家 80年代前期的產品,載彈量、航程、對地導彈攻擊能力都超過中國空軍的強 -5攻擊機。強 - 5還不具備從空中對印度的主要目標發動精確的空對地導彈攻擊的能力,為彌補這一缺陷,中國計劃進口俄制 SU30MK殲擊轟炸機並進一步改良強 -5,同時可能部署少量轟 -7。 印度空軍在第一次打擊中可以動用其全部的 80%----大約 280架 - ---戰斗轟炸機,加上擁有對地攻擊能力的戰斗機,總數可能達到 500架。首次空襲作戰可以投彈 1000噸,大約是目前中國的戰術空軍在邊境地區所能動用軍力的兩倍。 在空戰使用的戰斗機方面,雙方可以投入的比較先進的機種主要是 ---- 印度: 170架米格 -21BIS、 26架米格 -23MF/UM、 59架米格 -29、 35架幻影 -2000H、 8架蘇 -31MKI。中國: 50架殲 - 7III、 100架殲 -8II、 48架蘇 -27。印度共有 298架相當於西方 70、 80年代水平的戰斗機,而中國在這一地區性能基本相同戰斗機大約為 19 8架。而且在邊界前沿地帶,印度的機場建設好過中國。但是,中國空軍在數量上佔有優勢。 印度陸軍的自動化指揮、兵員的快速空運能力、坦克的性能、先進坦克的數量方面要領先於中國軍隊。其用於指揮的國家級別、 4個戰區級別 C3I已經初步建成,全部採用美國、英國的超級電腦。而中國軍隊在地對地導彈、大口徑火炮的數量方面佔有優勢。 在武裝直升機、運輸直升機的數量、質量、反坦克導彈的質量方面雙方差距不大。在坦克方面,印度正在計劃對 1400輛 T72MI進行現代化改裝,中國目前性能與其接近的坦克是 T852M、 T853,目前正在少量生產之中。但是,如果邊界沖突規模有限,那麼在山地戰斗過程中,印度在重型坦克方面的優勢將不會得以發揮。此外印度陸軍在機動性方面略為領先中國。而中國如果動用龐大的民航力量,則在戰略空運補給能力方面會得到加強。 陸軍的防空體系,尤其是遠程防空能力目前雙方差距正在縮小,俄制 S30 0PMU1、 SA11(50)已經開始在印度陸軍服役,中國目前擁有 8個 S3 00PMU1、 15個 Tor-M1(SA15)發射系統。先進的 HQ7、 FM 90、 2000系列、 LY60在今後 3-5年內可能更多地裝備陸軍,屆時中國的戰場防空系統會得到大大強化。
5. 印度與中國相比軍力到底有多強
印度與中國相比軍力,旗鼓相當。主要還是看誰的戰術戰略更恰當,更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利用各自天時地利人和,誰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1、印度戰鬥力並不弱,其國家人口眾多,部隊也多,擁有西方武器庫和俄羅斯武器庫雙方支持,可以說是世界上一流的軍事強國。與中國比,可以說是旗鼓相當。但是印度有其很嚴重的問題,就是依靠外部力量過多,一旦國際對其進行封鎖制裁,印度的國防力量立即就會癱瘓。這點和中國很不一樣,中國自成世界,軍事力量不依靠外界,孰優孰劣,需要看戰場形勢。
2、印度的戰鬥力短板在於其工業。印度缺少完整工業體系。嚴重程度已經危機其農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了,這也是為什麼印度無法像中國這樣脫離世界體系制約的原因。印度工業缺陷,使其成為了永遠長不大的孩子。這種工業短板,在軍事斗爭方面,會影響其設備升級速度。所以印度的軍事發展不具備可持續性。在戰爭中會體現在後勤消耗大的特點,戰鬥力轉化效率低下。
3、印度軍力和中國軍力有相似之處,但是中國軍隊成處於在改革階段,很多新的戰略思想還尚需驗證磨合。印度還固守老舊的模式,有過往經驗可以利用。所以,一切還需根據戰場形式來判斷,若能運用得當,未必老辦法勝不了新方法。
6. 中國和印度軍事實力哪個強
中國的軍事實力要遠超印度,毫不誇張的說,目前的印度還不配做中國的對手,我們50年前打敗過他們,50年後再打敗印度也是很容易的事。
7. 中國和印度軍力對比
在軍事上,首先看軍事技術。印度的導彈技術大約相當中國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導彈的水平達不到中國巨浪1的水平。當時中國已經擁有洲際導彈和核潛艇,而印度到現在還不具備獨立發展這兩項技術的能力。印度發展的藍天防空導彈其彈體來源於前蘇聯的薩姆6,三叉戟低空導彈存在嚴重技術問題,性能還不如中國80年代發展的紅7。中國在當時高空防空已經發展了TMD的「反擊」。
航空技術是印度與中國差距最小的軍事技術領域。因為中國主要精力投入導彈方面,相對航空技術投入少,獨立能力比較導彈和航天技術差一些。但是來自國外的技術封鎖使中國的航空工業獲得了非常寶貴的獨立開發能力。印度航空工業一直依靠外國的技術援助,依靠外國產品生產許可證生產先進戰斗機,因此雖然在一段時期內印度裝備戰斗機比中國先進,但是印度一直沒有獲得完整的航空技術能力。在開放以後得到國外先進技術的支持以後,最近10幾年中國航空技術突飛猛進已經遠遠將印度拋在身後。這是綜合國力和綜合技術能力和工業能力的差距。中國出口技術給巴基斯坦的FC-1在近兩年不斷採用新技術升級使得其技術完全超過印度的LCA輕型戰斗機,在氣動設計、發動機、機載武器等方面優於LCA成為一型高性能中檔戰斗機。
在海軍裝備方面,印度根本沒有一個強大的造船工業,因此印度強大的海軍只能是沙灘上的大廈。印度的國產軍艦必須依靠外國提供全部技術,包括設計、船體材料和建造工藝、動力、武器、雷達以及總體等等。一旦失去外國技術援助印度立即一籌莫展。如核潛艇是印度一直夢寐以求的裝備,但外國由於防止核擴散條約的限制無法提供印度技術援助,幾十年印度只好乾等這毫無辦法。雖然印度已經特許生產過先進潛艇如德國209級和俄羅斯「K」級。但是現在印度還是要依靠外國來援助才能製造潛艇。中國核潛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現在中國海軍艦艇的技術水平已經基本達到歐洲的水平,超過俄羅斯。現在影響到中國軍工技術水平的主要是基礎工業水平。
在陸軍技術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印度到現在還不能生產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陸軍不想要。進口重炮還要進口炮彈。總之在低技術的陸軍武器裝備上印度仍然沒有自主生產能力。
總體上看,印度的軍事技術主要依賴進口。只是在個別的方面如計算機方面可以自己生產,當然IC還要進口。
印度的軍事能力,依靠進口裝備和技術,印度保持了與中國相當的軍事技術裝備。因為中國龐大的軍隊不可能迅速全部換裝新裝備,同時也沒有這個需要。但是印度的軍事力量的發展極度不平衡。中國軍費使用上大致裝備采購、人員開支、訓練和裝備維護各佔三分之一。而西方發達國家在人員和訓練、裝備維護的開支比例更大一些。而印度的軍費開支主要是人頭費和裝備采購費,而訓練和裝備維護費佔比例不和理。海軍航母艦隊基本上是駐港艦隊,空軍飛機事故率居高不下,陸軍坦克等裝備的完好率極低都是這種情況的體現。印度的裝備體系非常混亂,表現出缺乏軍事管理能力。印度陸軍光步槍的子彈就有7.7毫米、北約7.62X51毫米、俄制7.62X54毫米、7.62X39毫米、5.56毫米等多種體制,而且在部隊裝備5.56毫米步槍以後,居然沒有安排子彈生產。只好到國際市場上采購了幾千萬發子彈。
從歷史上看,印度從來是在戰爭發動前突擊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采購彈葯和武器零部件來提高裝備的完好率和戰備率。這樣的情況使得印度非常難以應付突發的大規模軍事沖突。下卡吉爾沖突就是例證。印度在這樣一場小規模的邊境沖突中,對手還是穆斯林武裝,幾乎用光了庫存的大口徑炮彈,戰後在國際市場突擊采購。從這種情況來看,印軍雖然裝備比較先進,但後勤和管理非常落後,這在1963年與中國的邊境沖突中已經表現出來了。但現在並沒有顯著改進,這是印軍的軟肋。印軍沒有能力進行一場較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如朝鮮戰爭規模,甚至如上甘嶺戰役這樣規模的戰役也沒有能力持續進行,上甘嶺美軍消耗炮彈130萬發,志願軍消耗炮彈40萬發,戰役持續40多天。
看起來印度的戰略是在印度設定的條件下,即在印度選定的戰場、時間、戰爭規模等條件下、進行一場預有準備的中低規模的高技術戰爭。如甲午戰爭日本突襲中國、日俄戰爭日本突襲俄羅斯遠東艦隊。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在戰爭一開始就取得決定性勝利,而後依據有利的戰場形勢,通過談判和國際斡旋獲得最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因此印度必然採取精兵主義,從印美空軍對抗演習看印度空軍的精銳有著不可忽視的戰鬥力。但是這個戰略存在著致命的缺點,就是如果對手不按照印度的設想出牌,印度缺乏應變的准備和能力。在1963年印度與中國的沖突中就發生了這種情況。中國的反應超過了印度的估計,結果印軍遭到慘敗。
從以上分析,印度的硬實力比中國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別是長期競爭的潛力方面差距更大。局部沖突中雙方的技術差距不明顯。但可以運用的戰術方面的差距和後勤能力仍然存在著顯著差距。
8. 中國和印度軍事實力對比
中國軍事實力比印度強。
中國擁有完善的軍事工業體系,軍事科技在跟蹤世界先進技術的同時,不斷提高,並且有很多創新,擁有較強的武器自主開發能力和武器整和仿製吸收能力。空間技術和導彈技術領先歐洲。軍隊再進行信息化建設的同時正邁向外層空間 。
中國是世界少有的幾個能夠單獨設計製造飛機和坦克的國家,單憑這一點中國的戰爭潛力就是無窮的 因為戰爭打起來如果你的武器飛機都是從外國進口的而本國不能獨立製造,那樣的情況將是很悲慘的。二戰中為什麼蘇聯的坦克越打越多,美國的航母越打越多,其超強的戰爭潛力根本不是德國和日本所能比擬的 。
優勢:幅員遼闊的國土,讓我們有能力和有信心不懼怕任何國家的任何打擊 ;
「有限的核力量」 能夠有效喝阻「核訛詐「;
5000年的文化底蘊,使我們再與外敵抗爭中有更加深厚的底氣 ;
超強的戰爭承受力無與倫比 (為祖國統一為人民犧牲,為打敗侵略者犧牲舉國認同);
「人民解放軍」是老百姓心中的「定海神針」 ;
而我們更加不能忽略的是現在的政府不是媚外割地的「滿清政府」不是親美賣國的「國民政府」是一個說話算數,威嚴的有影響力的大國政府!一個敢於為了國家統一不怕任何犧牲的政府 。
劣勢:海軍 ,空軍的劣勢再短期內無法徹底改變;
軍隊長期沒有現代化作戰的經驗, 能否打贏一場高科技戰爭有待實戰檢驗;
印度地大人口多,可其戰爭潛力卻很差,沒有自己成熟的軍工系統,多數都依賴進口。打一個克什米爾戰爭,竟然要從外國緊急進口炮彈!其軍工產業可見一般,但畢竟印度戰略縱深大,任何一個大國想一下子吃掉印度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其短期的軍力在南亞地區仍可稱雄 ;
並且再對陣小國上絕對不處下風 但要對陣「大國」實力稍遜 ;
但其政府對軍事的熱衷和投資是一些國家所無法比的 。
優勢:1;政府的大力支持 2;地大物博 人口眾多 3;印度民眾的戰爭承受力強(可能與其宗教有關)4;優越的地理位置。
劣勢:1,武器多為進口 沒有自己成熟的軍工業 2;其獨特「民主體制」對於一些決策性的東西總是猶豫不決 。
中國的軍事實力強
9. 中國和印度軍力相比怎樣
印度雖然有不少先進的俄系、美系、以及其他西方國家先進武器。
但其卻一直沒有發展出完備的、自主的國防工業體系。
印度空軍已經完成了輪換,淘汰了老舊的舊貨,清一色的三代以及三代半,主要是蘇30和法國的陣風。這些戰斗機對比中國的殲10A,殲11,都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卻不存在代差。等到中國研發的殲10B出來以後,其差距會進一步縮小。印度陸軍沒有值得一提的硬體配備,但射程達到5000千米的烈火5已經研製成功,不過導彈自重太大,沒有合適的陸基發射平台,且命中率有超過200米圓周的誤差。同時還配備了以色列產的無人機、和巴西聯合研製了預警機。印度海軍,訓練水平比較高,但裝備水平卻並不算高。
從表象上看,印度的裝備水平是要優於中國的。但印度致命的硬傷是,其雖然裝備了先進的武器,但卻沒有先進武器的生產技術和能力。印度原先構想自產一款戰斗機和一款坦克,就是我們都知道的LCA光輝戰斗機和阿瓊坦克,但由於依靠自身實力無法完成,所以設計工作只好交給其他國家的軍火商。像光輝戰斗機,其設計工作就交給了波音公司。
印度的假想敵一直都是中國,隨著中國崛起,中國稀里糊塗的就成了眾矢之的。
如果中印爆發小的沖突,印度依靠其先進的裝備和美國的施壓、可能會嘗到甜頭,占點便宜。
但如果是爆發全面的戰爭,等到這些先進裝備消耗光,就會陷入「無米下鍋」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