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上共有幾位皇帝,他們的年號分別是什麼
中國古代有1238個帝王(包括地方政權),稱帝的有503個,稱王或被稱王的有735個 。很多朝代或者年代沒有年號,比如上古時期的炎帝、黃帝、大禹等
秦 (秦代帝王無謚號,以世代作為帝號)
始皇帝 贏氏 諱政
二世皇帝 諱胡亥
漢
太祖高皇帝 劉氏 諱邦
孝惠皇帝 諱盈
太宗孝文皇帝 諱恆
孝景皇帝 諱啟
世宗孝武皇帝 諱徹
孝昭皇帝 諱拂陵
中宗孝宣皇帝 諱詢
高宗孝元皇帝 諱奭
孝成皇帝 諱驁
孝哀皇帝 諱欣
孝平皇帝 諱衡
世祖光武皇帝 諱秀
顯宗孝明皇帝 諱庄
肅宗孝章皇帝 諱炟
孝和皇帝 諱肇
孝殤皇帝 諱隆
恭宗孝安皇帝 諱祜
孝順皇帝 諱保
孝沖皇帝 諱炳
孝質皇帝 諱纘
孝桓皇帝 諱志
孝靈皇帝 諱宏
弘農王 諱辯
孝愍皇帝 諱協(又謚孝獻皇帝)
三國
魏
太祖武皇帝 曹氏 諱操
世祖文皇帝 諱丕
烈祖明皇帝 諱睿
蜀
昭烈皇帝 劉氏 諱備
後主 諱禪(十六國時被漢王劉淵追謚為孝懷皇帝)
吳
武烈皇帝 孫氏 諱堅
大皇帝 諱權
晉
高祖宣皇帝 司馬氏 諱懿
景皇帝 諱師
文皇帝 諱昭
武皇帝 諱炎
孝惠皇帝 諱衷
孝懷皇帝 諱熾
孝愍皇帝 諱鄴
元皇帝 諱睿
明皇帝 諱紹
顯宗成皇帝 諱衍
康皇帝 諱岳
孝宗穆皇帝 諱聃
哀皇帝 諱丕
廢帝 諱奕 (無謚號)
太宗簡文皇帝 諱昱
孝武皇帝 諱曜
安皇帝 諱德宗
恭皇帝 諱德文
南北朝
宋
高祖武皇帝 劉氏諱裕
少皇帝 諱義符
太祖文皇帝 諱義隆
世祖孝武皇帝 諱駿
前廢帝 諱子業 (無謚號)
太宗明皇帝 諱彧
廢帝 諱昱 (無謚號)
順皇帝 諱准
齊
太祖高皇帝 蕭氏 諱道成
世祖武皇帝 諱賾
鬱林王 諱昭業
海陵恭王 諱昭文
高宗明皇帝 諱鸞
東昏侯 諱寶卷
和皇帝 諱寶融
梁
高祖武皇帝 蕭氏 諱衍
太宗簡文皇帝 諱綱
世祖孝元皇帝 諱繹
敬皇帝 諱方智
陳
高祖武皇帝 陳氏 諱霸先
世祖文皇帝 諱蒨
廢帝 諱伯宗 (無謚號)
高宗孝宣皇帝 諱頊
後主 諱叔寶 (無謚號)
魏
太祖道武皇帝 拓跋氏 諱珪
太宗明元皇帝 諱嗣
世祖太武皇帝 諱燾
高宗文成皇帝 諱浚
顯祖獻文皇帝 諱弘
高祖孝文皇帝 諱宏
世宗宣武皇帝 諱恪
肅宗孝明皇帝 諱詡
孝庄皇帝 諱子攸
前廢帝廣陵王 諱恭 (無謚號)
孝靜皇帝 諱善見
北齊
齊高祖神武皇帝 高氏 諱歡
世宗文襄皇帝 諱澄
顯祖文宣皇帝 諱洋
廢帝 諱殷 (無謚號)
孝昭皇帝 諱演
世祖武成皇帝 諱湛
後主 諱緯 (無謚號)
幼主 諱恆 (無謚號)
周
太祖文皇帝 宇文氏 諱泰
孝閔皇帝 諱覺
世宗明皇帝 諱毓
高祖武皇帝 諱邕
宣皇帝 諱贇
靜皇帝 諱衍
隋
高祖文皇帝 楊氏 諱堅
煬皇帝 諱廣
恭皇帝 諱侑
唐
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李氏 諱淵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諱世民
文德順聖皇後 長孫氏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諱治
則天順聖皇後 武氏 諱曌
中宗大和聖昭孝皇帝 諱顯
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諱旦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諱隆基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諱亨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 諱豫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 諱適
順宗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 諱誦
憲宗聖神章武孝皇帝 諱純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 諱恆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 諱湛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 諱昂
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 諱炎
宣宗聖武獻文孝皇帝 諱忱
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 諱漼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 諱儇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 諱曄
哀皇帝 諱柷
五代
梁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 朱氏 諱溫
末帝 諱友貞 (無謚號)
唐
庄宗光聖神閔孝皇帝 李氏 諱存勖
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帝 諱嗣源
愍皇帝 諱從厚
晉
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石氏 諱敬瑭
出皇帝 諱重貴
漢
高祖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 劉氏 諱知遠
隱皇帝 諱承佑
周
太祖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 郭氏 諱威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 柴氏 諱榮
十國-南唐
烈祖光文肅武孝高皇帝 李氏 諱昪
元宗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諱景
後主 諱煜 (無謚號)
宋
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趙氏 諱匡胤
太宗神功聖德文武皇帝 諱炅,初名匡乂,改賜光義
真宗應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諱恆
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諱禎
英宗體乾應歷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聖宣孝皇帝 諱曙
神宗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諱頊
哲宗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諱煦
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 諱佶
欽宗恭文順德仁孝皇帝 諱桓
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諱構
孝宗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 諱慎
光宗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 諱敦
寧宗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諱擴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 諱昀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諱祺
瀛國公 顯 (無謚號)
建國公 是 (無謚號)
永國公 昺 (無謚號)
遼
太祖大聖大明神烈天皇帝 耶律氏 諱億 字阿保機
太宗孝武惠文皇帝 諱德光
世宗孝和庄憲皇帝 諱阮
穆宗孝安敬正皇帝 諱璟
景宗孝成康靖皇帝 諱賢
聖宗文武大孝宣皇帝 諱隆緒
興宗神聖孝章皇帝 諱宗真
道宗孝文皇帝 諱洪基
天祚皇帝 諱延禧
金
始祖懿憲景元皇帝 諱函普
德帝淵穆玄德皇帝 諱烏魯
安帝和靖慶安皇帝 諱跋海
獻祖純烈定昭皇帝 諱綏可
景祖武惠成襄皇帝 諱烏古乃
世祖神武聖肅皇帝 諱劾里缽
肅宗明睿穆憲皇帝 諱頗剌淑
穆宗章順孝平皇帝 諱盈歌
康宗獻敏恭簡皇帝 諱烏雅束
太祖應乾興運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聖武元皇帝 完顏氏 諱旻,本諱阿骨打
太宗體元應運世德昭功哲惠仁聖文烈皇帝 諱晟
景宣帝 諱宗峻
睿宗立德顯仁啟聖廣運文武簡肅皇帝 諱宗堯
熙宗弘基纘武庄靖孝成皇帝 諱亶
廢帝海陵庶人亮 字元功 本諱迪古乃
世宗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 諱雍
顯宗體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 諱允恭
章宗憲天光運仁文義武神聖英孝皇帝 諱璟
宣宗繼天興統述道勤仁英武聖孝皇帝 諱珣
衛紹王 諱永濟
哀宗 諱守緒
元
太祖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諱鐵木真
太宗英文皇帝 諱窩闊台
定宗簡平皇帝 諱貴由
憲宗桓肅皇帝 諱蒙哥
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諱忽必烈
成宗欽明廣孝皇帝 諱鐵穆耳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 諱海山
仁宗聖文欽孝皇帝 諱愛育黎拔力八達
英宗睿聖文孝皇帝 諱碩德八剌
泰定皇帝 諱也孫鐵木兒
明宗翼獻景孝皇帝 諱和世束
文宗聖明元孝皇帝 諱圖帖睦爾
寧宗沖聖嗣孝皇帝 諱懿璘質班
順皇帝 諱妥歡帖睦爾
明
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氏 諱元璋
恭閔惠皇帝 諱允炆
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諱棣
仁宗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 諱高熾
宣宗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 諱瞻基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諱祁鎮
恭仁康定景皇帝 諱祁鈺
憲宗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 諱見深
孝宗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諱佑堂
武宗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諱厚照
世宗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諱厚熜
穆宗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庄皇帝 諱載垕
神宗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諱翊鈞
熹宗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諱由校
庄烈愍皇帝 諱由檢
清
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愛新覺羅氏 諱努爾哈齊
太宗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諱皇太極
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諱福臨
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諱玄燁
世宗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諱胤禛
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諱弘歷
仁宗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 諱顒琰
宣宗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 諱旻寧
文宗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顯皇帝 諱奕蟭
穆宗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毅皇帝 諱載淳
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 諱載湉
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後 葉赫那拉氏
宣統皇帝 諱溥儀(末代皇帝無尊號謚號.宣統為年號)
2. 屬羊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屬羊的名人:
1、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2)中國歷史有多少屬羊皇帝擴展閱讀:
岳飛雖出身行伍,但自幼受到良好的中國傳統教育,勤奮好學,文武雙全。書法以行、草為主,暢快淋漓,龍騰虎躍,氣韻生動,章法嚴謹,意態精密,纖濃符中,剛勁不柔,自有一種淳正之氣,頗含文臣氣質。傳世書跡有《書謝朓詩》《前後出師表》《弔古戰場文》等。
3. 歷史上屬羊且有成就的人物都有誰
肖羊名人
漢宣帝
漢宣帝(前90--前49)西漢皇帝劉詢,前74--前49年要位。字次卿,武帝曾孫。幼年在祖母史氏家裡長大,信在民間,少時出入於京城一帶,對社會的種種黑暗不法現象有較深的了解和體會。精通黃老弄名之學。昭帝死,霍光迎他入軍團為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任賢用能,產生了大批賢相和循史。親政十八年,平獄緩弄,輕緩薄賦,發展生產,恢復經濟,廣開言路,合史稱其職,民安其業。又置西域都護,加強邊防。甘露二年(前52年),匈奴呼韓邪單於稱臣降服,威震域外。
北魏道武帝
北魏道武帝(371--409年),北魏建立者。字涉圭,鮮卑族拓跋部人。代王什翼健之孫。前秦滅代,他被迫流亡於獨孤,賀蘭等到部,淝水之戰後,集合舊部,恢復代王稱號,旋即改稱魏王,攻滅獨孤,賀蘭及鄰近部族,國勢漸盛。曾在參合陂(今內蒙古豐鎮、涼城之間)大敗後燕慕容寶軍,攻滅後燕,盡有並州、河北之地。皇始三年定都平城(今山西小大同市東北),即帝位。在位時,開始「分土定居」,發展農桑,引用漢族土人,推動拓跋族向封建制轉化,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晚年,精神失常,被兒子拓跋紹所殺。初謚宣開帝,改謚道武帝。
宋文帝
宋文帝(407--453)南朝宋皇帝劉義隆,小字車兒生於京口(今江蘇鎮江),劉裕的第三子。424--453年在位。初封宜都王。少帝遇害後,被大臣搖籃立為帝。即位後,清除專權大臣徐羨之、傅亮、謝晦等,堅持武帝集權政策,壓抑豪強兼並,清理戶籍,減免同步稅,勸課農桑,獎掖儒學,使用權封建經濟文化得到較好發展,史家譽為「元嘉之治」。後因全面防禦北魏進攻,耗竟民力,國勢漸衰。為子劭所殺,謚文帝。
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467--499)北魏皇帝元宏,鮮卑族政治家。471--499年在位。即位時5歲,政事由其母馮太後主持,相繼頒行班祿制、三長制、 均田制等。太和十四年(490)親政後,繼續整飭史治,加速北魏政權的封建化。不久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規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遷洛的鮮卑人以洛陽為籍貫,死後不得歸葬平城;又改鮮卑姓為漢姓(如他自己拓跋氏改為元氏);鼓勵鮮卑貴族到漢士族聯姻;參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等。在改革中,曾嚴厲鎮壓圖謀抗拒的守舊貴族,並處死太子恂。經改革,加強了鮮卑拓跋部的漢化和封建化,促進了民族融合。
陳武帝
陳武帝(503--559年)南朝陳的建立者。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公元557--559年在位。出身於鄉里小史,以鎮壓交州農民起義,官至西江督護、高要太守。後在廣州起兵,與王僧辯計平侯景之亂。西魏破江陵,他擁立蕭方智,繼而殺死王僧辯,趕走北方援兵,獨攬朝政。太平二年(557年),進封陳王,不久廢方智自立,建立陳朝,三年後病。
唐太宗
唐太宗(599--649年)唐朝皇帝李世民。李淵次子。627--649年在位,年號貞觀。隋煬帝大業十三年(617年),隨父於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關中。唐朝建立後,封秦王,任尚書令。後統兵消滅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等割據勢力,鎮壓竇建德、劉黑闥等農民起義軍,成為統一戰爭中的主要統帥。武德九年(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與自己爭奪皇位的太子李建成及齊王李元吉,迫使父親讓位。次年即皇帝位,改元貞觀。在位期間,推行均田制,租庸調法和府兵制度。吸取隋王朝的敗亡教訓,竭力把賦役剝削控制在法定范圍內,並耐心聽取和接受意見,從諫如流;發展和完善科舉制度,在統治階級中努力做到不計親疏、門第、種族選拔人才;下令編修《氏族志》,以現行官爵高低定門戶等第;削弱門閥制度影響,抵抗少數民族統治者對內地的侵擾。貞觀四年(603年)擊滅東突厥。在蒙古草原設置了行政機構。九年,擊敗西部的吐浴渾。十四年消滅高昌,打通了西域門戶。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出嫁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使漢藏兩族人民的關系空前密切。晚年,生活走向奢侈,營建日廣,並發動對高麗的戰爭,階級矛盾日有發展。
錢元
錢元(887--941年)五代十國進吳國國王。932--941年在位。字明寶。祖籍浙江臨字。少年時作為人質住在宣州,為節度使,後加入戰爭,頗建戰功,作清海軍節度使。襲位後,奢侈營造,甚於其父。天福六年(941年),杭州發生大火災,宮室焚毀殆盡,他遭驚悸而死。一生好儒納文士,有詩千首,其中三百首編為《錦樓集》。
宋孝宗
宋孝宗(1127--1194)南宋皇帝,宋太祖七世孫,字元永。紹興三十三年(1160年)為太子曾上書反對和議。1162--1189年在位,即位後,起用張浚等抗戰將領,追復岳飛,並於1163年發動抗金戰爭,旋即戰敗。後來起用秦柃和湯思退等人,簽訂"紹興和議",割讓秦商二州。改稱侄皇帝。以後曾用王淮理財備戰爭。使宋金處於體休戰狀態。1189年退位,當太上皇。
宋恭帝
宋恭帝(1271--?)南宋皇帝。1274--1276年在位。四內歲即位,由謝太後主持國政。當時元兵大舉南攻,勢如破竹,導致南宋滅亡。他被俘上都(今內蒙古多倫縣),降封瀛國公。
遼宣宗(971--1031年)遼朝皇帝耶律隆緒。982--1031年在位。喜讀書,能詩文。十二歲即位,數次率軍南下攻宋,又親征高麗。在位期間,曾變更刑法,實行賦稅制,使遼進一步封建化。又通過戰爭,擴大勢力,被稱為遼的全盛時期。 金宣帝(1163--1223年)金朝皇帝完顏。1213--1223年在位。即位後向蒙古求和。從北京遷都河南開封,以避蒙古兵鋒,導致北京城不守。後來,遼東又陷,1217年,遣軍攻宋。1223年病死。
明英宗
明英宗(1427--1464年)明朝皇帝朱祁鎮。1435--1449年和1457--1464年兩度在位。宣宗長子,出生四月,即立為皇太子,九歲即帝位,建元正統。有大臣三楊(楊士奇、楊榮、楊薄)等輔政,國家尚安定平穩,社會經濟也有發展。然而他年幼嬉戲,寵信宦官王振,命掌司禮監。王振生性狡黠,至皇太後去世及三楊等相繼去世,即擅權跋扈,大臣下獄者不絕,政治開始衰敗,土地兼並日益嚴重,導致葉宗留、鄧茂七等浙江、福建等地的起義。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喇也寇邊、王振挾帝親征,"土木之變"中被瓦喇俘虜,逾年乃還,尊為上皇,南閑居八年。景泰八年(1457年),乘景帝病重,將軍石亨,宦官曹吉祥等發動政變,擁他復位,史稱"南宮復辟"或"寺門之變"。誅殺功臣於謙及大學士王文,為王振立"旌忠詞",賜祭葬,改元天順,重用復辟功臣石亨、曹吉祥等,未久石亨跋扈,曹吉祥謀反。廟號英宗。
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1559--1626年)建州女真首領,後金的建立者。愛新覺羅氏。1583--1626年在位。先世出於韓朵里部,幼年家道中衰,流落扶順,萬曆十一年(1583年)被推為首領後,以替父祖報仇為名,起兵攻打建州阿克蘇護河部首領尼堪外蘭。十五年,築城於費阿拉;二十一年,統一建州各部,並向海西女真、東海女真發展。其間,接受明朝冊封,任建州衛都督僉事,龍虎將軍。三十一年,遷赫圖阿拉(在今遼燈新賓),又命額洋德尼等借用蒙文創滿文。四十三年,確立八旗制度,次年稱汗,建立後金政權。天命三年(1618年)以"七大恨"誓師,公開反明。薩爾滸之役,大獲全勝,逐步占據遼沈。六年,下令實行"計口援田"。推動女真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發展。十年,定都沈陽。次年,圍攻寧遠,因被炮擊傷,死於沈陽雲雞堡。廟號清太祖。
竇融
竇融(前16--62年)東漢初大臣。字周公,抉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新莽時,經王邑推薦,任波水將軍,賜黃金千斤。王莽敗,他率軍歸降劉玄。後由大司馬趙萌薦為鉅鹿太守。又轉為張掖屬國都尉。劉玄敗,他聯合酒泉、張掖。敦煌等五郡,割據河西,經酒泉太守梁統等推為河西五郡大將軍。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後,乃歸漢,從踴隗器,封安豐侯,累進大司空。竇氏家族自此成為東漢著名外戚,干預政治達幾十年。
曹操
曹操(155--220年)東漢末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字孟德,小名阿瞞。安徽毫縣人。少時機警,有權術,任俠放盪,不治行業。二十歲時,舉孝廉為郎,授洛陽北都尉,遷頓丘令,征拜議郎 。黃巾起義爆發,任騎都尉,參加鎮壓黃巾軍,遷為濟南相。不久占據兗州,誘降青州黃巾軍一部,選其精銳為"青州軍"。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遷都許昌,興辦屯田,整訓軍隊和部屬。十三年,進位丞相。從建安二年至十六年(197--211年),先後擊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集團,征服烏桓豪強,統一北方。赤壁之戰爭慘改之後,他注重用人唯才,抑制豪強,加強集權,使社會經濟得以恢復發展。二十一年,受封為魏王,著《孫子略解》、《兵書摘要》等。善詩歌,今存詩二十餘首,較完整的散文四十餘篇,皆為後世傳誦。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魏武帝。
司馬懿
司馬懿(179--251年),三國時魏國大臣。字仲達,河南溫縣人。出身土族家庭,少時即被名士們贊許,以為"非常之器"。曹操要任用他出來做官,他稱病不仕,後經多方威脅,乃出山。為人多智計劃,善權變。初為文學掾,後任太子中庶子,主辦軍屯,是魏國重臣。明帝時,任大將軍,多次出諸葛亮較量。明帝即位,他受遺詔輔政。249年,控制中央禁軍,發動政變,迫使太尉王凌自殺。死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專政。其孫司馬為代魏稱帝,建西晉朝。他被追尊為晉宣帝。
侯景
侯景(503--552年)北朝東魏將領。字萬景,鮮卑化羯人。初為戍兵,跟從米爾榮鎮壓葛榮起義,後又依附高歡。東魏時,職位通顯,位居宰輔。高歡死,他又投靠西魏,旋又附梁,受封河南工。太清二年(548年)被東魏擊敗,奔壽春,聞武帝對己有反復,乃勾結覬覦皇位的蕭正德,起兵叛梁,攻陷台城。困死梁武帝,立蕭綱,縱兵大掠吳會。後西征江陵失利,反回建康(今南京),自立為帝,改國號漢。生性殘忍酷虐,且軍紀敗壞,大失人心,史稱"侯景之亂"。不久即被王僧辯,陳霸先擊敗,在入海北逃途中,被部下誘殺。
斛律光
斛律光(515--572年)北齊大臣.字明月,山西朔縣人。少工騎射。初為侯景部屬,後被齊提升為都督。能射飛雕,每射必中,人稱"射鵰都督"。長期從事對北周的戰爭,564年,與同將尉遲迥、王雄大戰於芒山,全勝而歸,以功遷長太尉。570年,再次擊敗周將宇文桀,直逼河南。旋又擊敗宇文憲,被任為右丞相,並兼刺史,又徙左丞相,封清河郡公。因遭後主所忌,以謀反罪被殺,滅其族。 牛僧孺(779--847年)唐朝重要大臣。字思黯,甘肅靈台人。貞之進士。憲宗之和三年(806年)以賢良方正對策,與李宗閔、皇甫提等拮斥時政,語言鯁直,激怒李吉甫,長久不行敘用。唐穆宗時,累官至戶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時,任武昌節度使。文宗立,李宗閔當國,屢次推薦,還任兵部尚書同平章事,是晚唐"牛李黨爭"牛派的首領。執政期間,排斥李德裕等黨人,主張姑息藩鎮。開宗時,李德裕為相,他被貶為循州長史。宣宗時,還朝病卒。有傳奇文集《玄怪錄》。
桑維翰
桑維翰(899--947年)五代十國時期後晉大臣。字國僑。河南洛陽人。初以進士及第,為河南節度掌書記。勸石敬瑭求援於契丹以叛後唐。後晉建立後,任翰林學士,禮部侍郎,知樞密院士。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生任相州等地節度使,為政主張不屈服於契丹,出帝時封魏國公。開運三年(946年)十二月,杜威等引契丹軍南下滅晉,他被威部將張彥澤所殺。
范質(911--964年)五代後周和北宋初的大臣。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清河縣)人。後唐長興進士。歷後唐、後晉、生漢,官至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後周廣順初,任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平章等。後任北宋宰相。任期間,廢宰相見天子時坐論之禮,議事以札子進呈。
呂端
呂端(935--1000年)北宋大臣。995年繼呂蒙正為相,宗稱他"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不久,讓相位於寇準,自任參知政事。為緩和西夏與宋的關系作出了貢獻。太宗死後,太監王繼恩等陰謀廢太子,被他發覺乃與群臣擁立真宗為帝,貶遂王繼恩。加僕射,後為太子太保。
岳飛
岳飛(1103--1142年)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河南湯陰人。出身農家,1122年從軍,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在宗澤部下作戰。趙構即位,他上書指責黃潛善、汪伯彥等,反對南逃,被革職。後從王彥抗金於太行山,復從宗澤、杜充守開封,屢敗金兵。四年,敗金兵於常州、鎮州、收復建康,任通、泰州鎮撫使 ,出兵援楚,不勝,退守通泰。紹興初,討平李成、張用、瑛成等割據勢力。鎮壓江西農民起義。高宗手書"精忠岳軍"制旗賜之。四年,收復襄陽等六郡,授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使。五年,從張俊鎮壓鍾相、楊么起義 ,部將牛皋擒楊么。六年,聯絡太行山忠義軍自武漢移居襄陽,進取河南、陝西許多州縣,並出兵淮西,大勝,官拜,又屢奏北伐中原,不許。九年,金人求和,他反對和議,秦檜忌之。十年,金人南下,他進兵中原大破兀術拐子馬,乘勝進軍朱仙鎮,北主忠義軍紛紛來歸,士氣高漲,以"直搗黃龍府"相激勵。正待渡黃河之際,高宗、秦檜以十二道金牌急令班師,他悲憤地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回京後任樞密副使。未幾,秦檜等羅織罪名,被誣陷入獄。1142年,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時年三十九歲。寧宗時追封鄂王。有《岳忠武王文集》。
韓胄
韓胄(1151-1207年)南宋大臣。韓琦曾孫,寧宗韓皇後的叔祖。寧宗即位,任樞密都承旨,與宰相趙汝愚不和。朱熹、彭龜年因指責過他,均得罪。1196年,興"慶元黨禁",趙汝愚、朱熹等六十人被陷。1205年,伍平章軍國事,請寧宗下詔北伐,由於用人不當,出師後,西線叛變,東線失利,轉而採取妥協求和方針。金人不肯,再次用兵。1207年,史彌遠與楊皇後密謀,乘其入朝之機,殺於宮內玉津園。次年,劈棺取其首極函送金廷,遂成"嘉定和議"。
申時行(1535--1614年)明朝大臣。字汝默,號瑤泉,晚年號休休居士,江蘇蘇州人。嘉靖進士,授修撰。以文學受知張居正。萬曆六年任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再進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在官期間,唯圖自保,無所建樹,萬曆十九年辭職。有《賜閑堂集》。
葉向高
葉向高(1559--1627年)明朝大臣。字進卿,號台山,福清(今福建福清)人。萬曆進士,選庶吉士。1606年,擢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萬曆皇帝不理朝政,閣臣僅他一人。奏請增閣臣、補缺官、罷礦稅,皇帝不聽。七年後,堅辭去職。及光宗即位,復召為首輔。天啟年間,魏忠賢擅權,欲興大獄,因他在朝,尚不敢放肆。1624年,閹黨攻擊和迫害東林黨人,他知國家前途將盡,難有振作,乃辭職歸鄉里。有《葉台全集》、《說類》等。
代善(1583--1872年)清朝大臣,努爾哈赤第二子。為"四大貝勒"之首。皇太極時,封和碩兄禮親王。皇太極死,他召集諸王貝勒協調矛盾,與多爾袞共輔朝政。
曾國藩
曾國藩(1811--1872年)清朝大臣,湘軍首領。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道光進士,穆彰阿的門生。原任京官,1852年奉詔在湖南辦團練,創建湘軍,造戰船,建水師。1854年,發表《討粵匪檄》,攻擊太平天國是開天闢地以來"名教之奇變",以後遂專門圍剿鎮壓太平軍。升任兩江總督,節制蘇、皖、浙四省軍務,李鴻章、左宗棠為其助手。1870年任直隸總督,查辦天京教案。1872年病死,有《曾文正公全集》。
李鴻章
李鴻章(1823--1901年)清末大臣,洋務派首領。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進士。1853年,在家鄉組織團練抵抗太平軍,屢遭敗績後,投曾國藩為幕僚。1861年受曾國藩委派,按照湘軍編制,組成淮軍。1865年任兩江總督,鎮壓捻軍。1870年任直隸兼北洋大臣,掌握了晚清的軍政大權。為了挽救朝統治,擺脫內外危機,他大辦洋務,陸續開辦了不少企業和實業。又組建北洋艦隊。一貫主張妥協投降,反對抵抗侵略,曾導致中法、中日戰爭失敗,與外國侵略者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喪權辱國的條約。有《李文忠公全集》。
4. 歷史上哪些偉人是屬羊的
唐太宗(599——649年)唐朝皇帝李世民
努爾哈赤(1559——1626年)建州女真首領,後金的建立者
曹操(155——220年)東漢末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司馬懿(179——251年),三國時魏國大臣
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岳飛(1103——1142年)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河南湯陰人。
曾國藩(1811——1872年)清朝大臣,湘軍首領。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道光進士,穆彰阿的門生。原任京官,1852年奉詔在湖南辦團練,創建湘軍,造戰船,建水師。
司馬光(1019——1086年)北宋大臣,傑出的史學家。主編《資治通鑒》共二百九十四卷。
李鴻章(1823--1901年)清末大臣,洋務派首領。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進士。
蔡和森生於一八九五年三月,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領導人之一。
5. 帝王是什麼生肖
帝王古人稱龍。
6. 屬羊的名人,歷史上屬羊的名人有哪些
唐太宗(599——649年)唐朝皇帝李世民
努爾哈赤(1559——1626年)建州女真首領,後金的建立者
曹操(155——220年)東漢末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司馬懿(179——251年),三國時魏國大臣
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岳飛(1103——1142年)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河南湯陰人。
曾國藩(1811——1872年)清朝大臣,湘軍首領。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道光進士,穆彰阿的門生。原任京官,1852年奉詔在湖南辦團練,創建湘軍,造戰船,建水師。
司馬光(1019——1086年)北宋大臣,傑出的史學家。主編《資治通鑒》共二百九十四卷。
李鴻章(1823--1901年)清末大臣,洋務派首領。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進士。
蔡和森生於一八九五年三月,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領導人之一。
還有你也是的吧
7. 哪四大屬相是帝王屬相
皇帝命的生肖
第一名:
代表皇帝:乾隆弘歷、曹丕、劉秀、李元昊
中國歷史上生肖兔的皇帝總共有34個人,占皇帝總人數的11.7%。因屬兔的人天生聰明睿智,善用計謀,所以行事有張有弛,頗得人心,凡建立起自己的帝國,不僅能守成而且還能發展,是不折不扣的皇帝命。
第二名:
代表皇帝:成吉思汗、康熙玄燁、雍正胤禛、宣統溥儀
中國歷史上生肖馬的皇帝總共有28個人,占皇帝總人數的9.6%。因屬馬的人天性不羈,富有遠見,常常能在漂泊動盪的年代樹立功績,一生驛馬星動,戰功顯赫,不僅能領導國家,而且能名垂青史。
哪四大屬相是帝王屬相
第三名:
代表皇帝:朱元璋、皇太極、耶律阿保機、同治載淳
中國歷史上生肖龍的皇帝總共也有28個人,占皇帝總人數的9.6%。因屬龍的人天生福星加命,常常是開創型的人才,能吃苦耐勞,天性聰穎,知人善用,最後能建立起自己的帝國,名垂青史,載入史冊。
哪四大屬相是帝王屬相
常言道,「虎棲千里林」,這意思是說有才能的人,不願老呆在一個狹小的范圍之中活動。素來有著「森林之王」生肖虎,不管在哪裡都有著自己的鋒芒。他們對權勢有著一種莫名的執著,喜歡去表現自己,展示自己。所以不甘心屈就的他們,總會想辦法拔得頭籌。
哪四大屬相是帝王屬相
冷靜敏銳的生肖雞,天生就是個細節控。他們能注意到別人注意不到的地方,為人謙和而有禮,有著強烈的經濟觀和自我意識,他們能言善辯,又會刻意偽裝,不僅是職場中的能手,也是生活中的贏家。
屬龍
有野心有霸氣的生肖龍,從來都是帝王相的代表人物。他們不僅命格當貴,且有著如天子一般的胸襟和決斷力。在中國,龍本就是權利的象徵,這也賦予了生肖龍不一樣的使命,因為被寄予厚望,所以往往比常人努力三分
8. 古代有屬羊的皇帝嗎
有人做過統計,中國歷史上屬羊的皇帝共計21帝,占總人數餓7.6%。秦二世胡亥、晉宣帝司馬懿、魏武帝曹操、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光緒帝載湉、洪憲皇帝袁世凱等名人都屬羊。
9. 清代各皇帝的屬相是什麼
努爾哈赤:天命汗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年), 屬羊。
皇太極:天聰汗 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1643年),屬龍。
順治皇帝:清世祖順治皇帝 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屬虎。
康熙皇帝:清聖祖康熙皇帝 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屬馬。
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 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年),屬馬。
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 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年),屬兔。
嘉慶皇帝:清仁宗嘉慶皇帝 愛新覺羅·顒琰(1760—1820年),屬龍。
道光皇帝:清宣宗道光皇帝 愛新覺羅·旻寧(1782—1850年),屬虎。
咸豐皇帝:清文宗咸豐皇帝 愛新覺羅·奕詝(1831—1861年),屬兔。
同治皇帝:清穆宗同治皇帝 愛新覺羅·載淳(1856—1874年),屬龍。
光緒皇帝:清德宗光緒皇帝 愛新覺羅·載湉(1871—1908年),屬羊。
宣統皇帝:清宣統皇帝 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屬馬。
10. 歷史上的皇帝都是什麼屬相
朱棣(鼠) 劉備(牛)秦始皇(虎)乾隆皇帝(兔)朱元璋(龍)劉邦(蛇)成吉思汗(馬)李世民(羊)武則天(猴) 楊堅(雞) 孫權(狗) 趙匡胤(豬)。
中國古代從秦始皇贏政開始到清宣統皇帝溥儀止,共經歷了約350帝,其中目前已知生年的有約291帝,按照人數從多到少排列及代表人物如下:
兔:共計34帝,佔11.7%,其中代表人物有:東漢漢光武帝劉秀;三國魏文帝曹丕;夏景帝李元昊;清乾隆皇帝弘歷;清咸豐皇帝奕詝。
馬:共計28帝,佔9.6%,其中代表人物有:劉邦之子、漢惠帝劉盈;元太祖鐵木真(成吉思汗);清康熙帝玄燁;清雍正帝胤禛;清宣統帝溥儀。
龍:共計28帝,佔9.6%,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明太祖朱元璋;清太宗皇太極;清嘉慶帝顒琰;清同治帝載淳。
豬:共計26帝,佔8.9%,漢文帝劉恆;漢後帝劉禪;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宋高宗趙構;元世祖忽必烈;明萬曆帝朱翊鈞;明崇禎帝朱由檢。
十二生肖,又叫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據湖北雲夢睡虎地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可知,先秦時期即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存在。最早記載與現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傳世文獻是王充的《論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