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冰川的消退
1980年以來,世界冰川的平均厚度減少了約11.5米,這主要歸咎於人類濫用煤炭、石油等燃料引起的氣候變暖。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表聲明說,全世界冰川融化速度創下歷史最快紀錄,其中歐洲冰川損失最為嚴重,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研究人員指出,由於冰川是重要淡水資源之一,因此冰川融化速度過快會給一些地區帶來淡水危機,甚至在水源稀缺的地區醞釀爭水沖突。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聲明中說,從安第斯山脈到北極,冰川消融速度加快。
數據顯示,2006年,世界冰川的平均厚度減少了1.5米,而2005年該數字僅為0.5米。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說,這是有研究人員監測以來冰川消融速度最快的時期。
世界冰川監測中心工作人員說,與其他地區相比,歐洲山區冰川損失最為嚴重,其中包括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和北歐山區。非洲肯亞山冰川失去了92%,而西班牙在1980年時有27條冰川,減少至13條 。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在過去一個世紀已失去了一半的冰川。2003年入夏以來,席捲歐洲各國的熱浪使當地的氣溫接近或超過了歷史最高記錄。在瑞士,3900米高的費爾佩克斯雪山山頂的氣溫達到了5℃,那裡冰川的厚度下降到了近150年來的最低點。
在天山,約有22%的冰川體積在過去四十年漸漸失去。天山是中國最大的冰川區,共有冰川6890多條,總面積約9500多平方公里。新疆北部和南部的冰川都發現萎縮現象,冰川出現不同程度的後退。烏魯木齊河發源於天山的天格爾峰1號冰川,河水年徑流量為2.35億立方米,是烏魯木齊市的主要水源,1號冰川一直處於後退狀態,從1962年開始的30年內,冰川退縮了140米。20世紀末,祁連山冰川縮減,融水比上個世紀的70年代減少了大約10億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區的雪線正以年均2至6.5米的速度上升,有些地區的雪線年均上升竟達12.5至22.5米。
在喜馬拉雅山,一條最大的冰川從1935年以來已縮短了300多米。20世紀末,珠峰地區的東絨布冰川和中絨布冰川消融加劇,使冰川明顯退縮,20世紀60年代初,珠峰地區冰川尾部在海拔5400多米處。到20世紀80年代,由於珠峰地區對外開放,在該地區登山、探險、旅遊的人數迅速增加,當地群眾已把氂牛通道修到海拔6500米處。國際冰雪委員會一項研究表明,喜馬拉雅山的冰川正在加速消融著,喜馬拉雅山區有近50座冰川湖湖水水位迅速上升就是明證。科學家預計,在未來35年間,喜馬拉雅山冰川面積將縮小1/5。
美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宣布,在加拿大努納武特區埃爾斯米爾島的北部海岸附近,3000歲高齡的北極冰架老大沃德·亨特不復存在。他們通過雷達勘察了解到,2000年,388.5平方公里大小的沃德·亨特出現一個小裂縫,2002年,這個裂縫擴大為77米,旁邊又出現了一些新的裂縫,一塊6平方公里大小的浮冰已經分離出去,飄在沃德·亨特附近,並預言沃德·亨特最終一分為二。北極地區的格陵蘭冰蓋,自1993年以來,其南部和東部邊緣正以每年1米的速度在變薄著。
佔世界冰儲量91%的南極冰蓋,1998年以來占總面積1/7的冰體已經消失。去年底,美國地理協會報告了南極三個最大的冰川在十年內變薄而減少了45米厚度。
冰川萎縮的速度確實是相當驚人的。在秘魯利馬地區,20世紀末開始冰川正以每年30米的速度消融,而在1990年以前,消融速度每年只有3米。科學家預計,到2050年,全球大約1/4以上冰川將消失。到2100年可能達到50%,那時,可能只有在阿拉斯加、巴塔哥尼亞高原、喜馬拉雅山和中亞山地還會有一些較大的冰川分布區。 正在加速消融的冰川嚴峻態勢,必將帶來以下嚴重的後果:
(1)海平面上升
科學家認為,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冰蓋和山地冰川的融化,是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10-25厘米的原因之一。如今,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的數值正在不斷增加著。如果南極冰蓋發生崩解,會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近6米。如果南北極兩大冰蓋全部融化,其結果會使海平面上升近70米。
冰川消融引起海平面上升,將淹沒沿岸大片地區,使得居住在這些地區的居民不得安寧,他們可佔了世界的一半人口。所有的沿海地區都將變成汪洋大海,美國紐約只能剩下聯合國大廈和幾座摩天大樓的樓頂,法國巴黎也許只能看到埃菲爾鐵塔的塔頂,而荷蘭、英國等幾十個低窪國家將不復存在。
中國海岸線長達一萬八千公里,沿海分布著的上百座大中城市,都是人口密集之地。大連、天津、青島、上海、杭州、廈門、廣州、香港、澳門和深圳等城市的海拔都在20米以內。就是北京,以及南京、武漢這些看似和海洋雖有一定距離,但那海拔卻都在山嶽冰川和極地冰蓋融化的水漫之列。更何況我國除大陸之外,更有海南,舟山、台灣等大小島嶼5000多個呢。
(2)全球氣候改變明顯
冰川,特別是極地大范圍冰蓋能大量反射太陽光,從而有助於人類居住的地球保持溫度不至於升高。然而,當冰川融化後暴露的陸地和水面就會吸收太陽熱量,從而導致冰體融化更多,由此連鎖反應勢必加速地面增溫過程,有助於氣候變暖。而北極地區冰體過度融化後較冷冰水卻會對歐洲部分地區和美國東部地區產生冷卻效應,冰水流入北大西洋,又可能會使那裡的大洋環流模式遭到破壞,反過來又影響著全球氣候變化。 造成冬季嚴寒,暴風雪成災,夏季高溫不退,暴雨、颶風、洪水泛濫。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越來越高。
冰川消融更會給局部地區帶來災害。如喜馬拉雅山冰川如此融化,在5到10年內,會使尼泊爾、不丹境內近50個冰川湖決堤而引發洪水泛濫;夏季冰川快速消融也會引發印度境內印度河、恆河水位上漲而造成洪災。相反,隨著冰川的退縮,大部分以冰川融水為水源的地區將會嚴重缺水,如秘魯、印度北部就因冰川的加速消融而面臨著缺水危機。
(3)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冰川消融使一些動植物的生活環境被破壞,也給人類生存環境造成威脅。有報道說,與冰蓋變化有關的北極熊難以尋食而體重下降;南極的企鵝和海豹也因海冰減少和氣溫上升而改變了生活習性和繁殖方式;幾百年至幾萬年前埋藏於冰蓋中的微生物因冰川消融而暴露出來,它的擴散會對人類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
例如《解凍》里所說的遠古寄生蟲,就是冰川消融而暴露出來的。
20世紀末,祁連山冰川正在以每年2米至16米的速度退縮,其融水比上個世紀70年代減少了約10億立方米,對那裡的自然生態環境產生了嚴重影響。如民勤縣,因發源於祁連山的石羊河年徑流量銳減,不得不打深水井,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水質變壞;50萬畝沙生植物焦渴而死;500萬畝草場退化;風沙日數明顯增多。因為水源減少,20世紀末來那裡自然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加上北方強冷空氣南下引起的狹管效應,北臨騰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面積達12萬平方公里的戈壁和沙地、綿延1000多公里的河西走廊地區以及內蒙古阿拉善盟地區,目前已經成為中國北方強度最大的沙塵暴源頭。 (1)氣候變暖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專家們採用航測、衛星觀測和實地考察等手段,對尼泊爾境內3252個冰川和2323個冰川湖以及不丹境內的677個冰川和2674個冰川湖進行了長達3年的觀測,結果表明這些地區的氣溫比20世紀70年代增加1℃,喜馬拉雅山地區冰川融化加快的事實又一次表明全球氣候變暖是人類在未來幾十年裡面臨的最大威脅。紐西蘭科學家對其境內48座冰川進行拍照和分析後形象地把冰川比喻為銀行,由於這些年來那裡高氣壓盛行,西風減少,導致天氣乾燥,降雪明顯減少,以致於銀行入不敷出,因為冰川靠自然降雪來補充,以保持動態平衡,體現著冰川積累和消融的收支平衡。如果不利天氣繼續下去,那裡的冰川還將繼續萎縮。
(2)人為原因
我國學者對祁連山冰川研究後提出,冰川退縮除了自然氣候因素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脹,超載放牧,過度開墾,亂砍濫伐,亂挖中葯材,濫采地下水。50年間,甘肅人口翻了一番多,而耕地僅增加了4%,人地矛盾導致新中國成立後的20年間,西北地區先後搞了三次大規模毀林開荒,到上個世紀90年代末,甘肅全省水土流失面積占總面積的85.6%,沙塵暴天氣明顯增多,氣候惡化反過來又加劇了冰川的萎縮。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特普費爾深刻指出,喜馬拉雅山地區冰川消融加快的研究結果,向全球發出了新的警報:拯救冰川,以拯救生命。面對冰川如此驚人的變化速度和全球氣候變暖的嚴峻挑戰,人類有義務和責任迅速採取措施,減少二氧化碳和其它溫室氣體的排放,以降低冰川消退的速度。
在我國甘肅,則明確提出保護冰川的口號。有關方面負責人強調,要治理河西走廊的沙漠化,就必須保護祁連山冰川。要採取切實的措施,而且要尊重科學,尊重自然規律,既不能盲目開荒,也不能盲目擴大植樹造林規模,要因地制宜,適度開發,遏制祁連山周邊環境的惡化趨勢,從而有助於保護好河西走廊的生命線--祁連山冰川。
1.加拿大冰川加速融化,北半球最大的冰蓋湖獨特的生物依存關系受威脅:2000年到2002年兩年間,加拿大北部Ellesmere島上的Ward Hunt冰蓋發生破裂,巨大的冰蓋一分為二,威脅著北半球最大的冰蓋湖迪斯雷立峽灣(Disraeli Fjord)中奇特的生物現象。在這個有著3000年歷史的峽灣中,水底的海洋微生物與水面冰層下的淡水生物和諧相處,形成了淡水生物與海水生物混居的奇特現象。然而由於冰蓋的融化,這種奇特的低鹽度海水正在慢慢的消失,截止到2002年, 96%的低鹽度棲居環境已經消失殆盡。
2.冰川融化影響水資源:隨著山地冰川的退縮,大部分以冰川徑流作為供水源的地區將會發生嚴重的缺水危機。Quelccaya冰帽作為秘魯里利馬市傳統的供水源,冰川正以每年30米的速度在退縮,在1990年以前冰川退縮的速度每年只有3 米, 這種情況威脅到該市上萬居民的用水.厄瓜多、秘魯和玻利維亞等國的大部分地區的城市用水,水力發電都要依賴安第斯山脈的冰川融水。 然而冰川的加速退縮正不斷地威脅著這里居民的正常生活,一些地區已經開始經歷用水短缺和因為用水而引起的糾紛。
3.冰川的加速融化致使大塊冰體劃落冰川湖,冰川湖潰決引發水災:由於喜馬拉雅山的冰川退縮,1985年在尼泊爾的Langmoche冰川湖潰決潰決淹沒了可耕用土地,沖毀了橋梁房屋和一座即將建成的水電站,造成了人員的傷亡和財產的損失。
4.冰川融化的潛在威脅:冰川的融化會導致北埋藏在冰蓋中幾百年甚至幾萬年的微生物被暴露出來,微生物的擴散會影響人類的健康。機農葯在上個世紀的中期曾經被廣泛使用,盡管很多種類的農葯都被限制使用,但許多農葯殘留物都被峰存在了冰川中。有害物質隨空氣的流動被帶到寒冷的地方,有害物質往往就被被壓縮和儲存在冰川中。冰川的融化會使這些有毒有害物質泄漏出來,對冰川周圍的湖泊河流的影響是巨大的。 對此,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催促各成員國在2009年簽訂繼承《京都議定書》義務的減排國際框架條約,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斯坦納說,來自190多個國家的代表和科學家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討論了氣候變暖和溫室氣體減排等問題,爭取在2009年前達成一項新的國際協議,以作為《京都議定書》的延續。
不少氣候專家認為,由於世界上數十億人口飲用冰川融水、依靠冰川水灌溉、發電,因此冰川過度消融會給這些人口帶來淡水危機。
冰川是地表上長期存在並能自行運動的天然冰體。由大氣固體降水經多年積累而成,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資源。冰川一詞來自拉丁文 glacies(意為冰)。《世界冰川目錄資料編輯指南》把冰川面積超過 0.1平方千米者作為統計對象。以平衡線(又稱雪線)為界把冰川分為兩部分,上部為粒雪盆(又稱積累區),下部為冰舌區(又稱消融區),它們構成一個完整的冰川系統。
Ⅱ 冰川的生長和消亡...
冰川的生長
冰川是水的一種存在形式,是雪經過一系列變化轉變而來的。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數量的固態降水,其中包括雪、霧、雹等。沒有足夠的固態降水作「原料」,就等於「無米之炊」,根本形不成冰川。
冰川存在於極寒之地。地球上南極和北極是終年嚴寒的,在其它地區只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我們知道越往高處溫度越低,當海拔超過一定高度,溫度就會降到0℃以下,降落的固態降水才能常年存在。這一海拔高度冰川學家稱之為雪線。
在南極和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上,冰川是發育在一片大陸上的,所以稱之為大陸冰川。而在其它地區冰川只能發育在高山上,所以稱這種冰川為山嶽冰川。
在高山上,冰川能夠發育,除了要求有一定的海拔外,還要求高山不要過於陡峭。如果山峰過於陡峭,降落的雪就會順坡而下,形不成積雪。
雪花一落到地上就會發生變化,隨著外界條件和時間的變化,雪花會變成完全喪失晶體特徵的圓球狀雪,稱之為粒雪,積雪變成粒雪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粒雪的硬度和它們之間的緊密度不斷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擠壓,緊密地鑲嵌在一起,其間的孔隙不斷縮小,以致消失,雪層的亮度和透明度逐漸減弱,一些空氣也被封閉在裡面,這樣就形成了冰川冰。冰川冰最初形成時是乳白色的,經過漫長的歲月,冰川冰變得更加緻密堅硬,裡面的氣泡也逐漸減少,慢慢地變成晶瑩透徹,帶有藍色的水晶一樣的老冰川冰。
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沿著山坡慢慢流下(當然流的速度很慢),就形成了冰川。
冰川的消退
由於全球氣候逐漸變暖,世界各地冰川的面積和體積都有明顯的減少,有些甚至消失。這種現象在低和中緯度的地方尤其顯著。
非洲肯亞山冰川失去了92%,而西班牙在1980年時有27條冰川,現在減少至13條 。
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在過去一個世紀已失去了一半的冰川。2003年入夏以來,席捲歐洲各國的熱浪使當地的氣溫接近或超過了歷史最高記錄。在瑞士,3900米高的費爾佩克斯雪山山頂的氣溫達到了5攝氏度,那裡冰川的厚度下降到了近150年來的最低點。
在天山,約有22%的冰川體積在過去四十年漸漸失去。天山是中國最大的冰川區,共有冰川6890多條,總面積約9500多平方公里。新疆北部和南部的冰川目前都發現萎縮現象,冰川出現不同程度的後退。烏魯木齊河發源於天山的天格爾峰1號冰川,河水年徑流量為2.35億立方米,是烏魯木齊市的主要水源,1號冰川一直處於後退狀態,從1962年開始的30年內,冰川退縮了140米。近年來,祁連山冰川縮減,融水比上個世紀的70年代減少了大約10億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區的雪線正以年均2至6.5米的速度上升,有些地區的雪線年均上升竟達12.5至22.5米。
在喜馬拉雅山,一條最大的冰川從1935年以來已縮短了300多米。近年來,珠峰地區的東絨布冰川和中絨布冰川消融加劇,使冰川明顯退縮,20世紀60年代初,珠峰地區冰川尾部在海拔5400多米處。到20世紀80年代,由於珠峰地區對外開放,在該地區登山、探險、旅遊的人數迅速增加,當地群眾已把氂牛通道修到海拔6500米處。國際冰雪委員會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喜馬拉雅山的冰川正在加速消融著,喜馬拉雅山區有近50座冰川湖湖水水位迅速上升就是明證。科學家預計,在未來35年間,喜馬拉雅山冰川面積將縮小1/5。
美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宣布,在加拿大努納武特區埃爾斯米爾島的北部海岸附近,3000歲高齡的北極冰架"老大"沃德·亨特不復存在。他們通過雷達勘察了解到,2000年,388.5平方公里大小的沃德·亨特出現一個小裂縫,2002年,這個裂縫擴大為77米,旁邊又出現了一些新的裂縫,一塊6平方公里大小的浮冰已經分離出去,飄在沃德·亨特附近,並預言沃德·亨特最終一分為二。北極地區的格陵蘭冰蓋,自1993年以來,其南部和東部邊緣正以每年1米的速度在變薄著。
佔世界冰儲量91%的南極冰蓋,1998年以來占總面積1/7的冰體已經消失。去年底,美國地理協會報告了南極三個最大的冰川在十年內變薄而減少了45米厚度。
冰川萎縮的速度確實是相當驚人的。在秘魯利馬地區,近年來冰川正以每年30米的速度消融,而在1990年以前,消融速度每年只有3米。科學家預計,到2050年,全球大約1/4以上冰川將消失。到2100年可能達到50%,那時,可能只有在阿拉斯加、巴塔哥尼亞高原、喜馬拉雅山和中亞山地還會有一些較大的冰川分布區。
Ⅲ 「地球上的冰川面積」有何變化
由於全球氣候逐漸變暖,世界各地冰川的面積和體積都有明顯的減少,有些甚至消失。這種現象在低和中緯度的地方尤其顯著。
現狀
1980年以來,世界冰川的平均厚度減少了約11.5米,這主要歸咎於人類濫用煤炭、石油等燃料引起的氣候變暖。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表聲明說,全世界冰川融化速度創下歷史最快紀錄,其中歐洲冰川損失最為嚴重,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研究人員指出,由於冰川是重要淡水資源之一,因此冰川融化速度過快會給一些地區帶來淡水危機,甚至在水源稀缺的地區醞釀爭水沖突。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聲明中說,從安第斯山脈到北極,冰川消融速度加快。
數據顯示,2006年,世界冰川的平均厚度減少了1.5米,而2005年該數字僅為0.5米。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說,這是有研究人員監測以來冰川消融速度最快的時期。
世界冰川監測中心工作人員說,與其他地區相比,歐洲山區冰川損失最為嚴重,其中包括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和北歐山區。非洲肯亞山冰川失去了92%,而西班牙在1980年時有27條冰川,減少至13條 。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在過去一個世紀已失去了一半的冰川。2003年入夏以來,席捲歐洲各國的熱浪使當地的氣溫接近或超過了歷史最高記錄。在瑞士,3900米高的費爾佩克斯雪山山頂的氣溫達到了5℃,那裡冰川的厚度下降到了近150年來的最低點。
在天山,約有22%的冰川體積在過去四十年漸漸失去。天山是中國最大的冰川區,共有冰川6890多條,總面積約9500多平方公里。新疆北部和南部的冰川都發現萎縮現象,冰川出現不同程度的後退。烏魯木齊河發源於天山的天格爾峰1號冰川,河水年徑流量為2.35億立方米,是烏魯木齊市的主要水源,1號冰川一直處於後退狀態,從1962年開始的30年內,冰川退縮了140米。20世紀末,祁連山冰川縮減,融水比上個世紀的70年代減少了大約10億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區的雪線正以年均2至6.5米的速度上升,有些地區的雪線年均上升竟達12.5至22.5米。
在喜馬拉雅山,一條最大的冰川從1935年以來已縮短了300多米。20世紀末,珠峰地區的東絨布冰川和中絨布冰川消融加劇,使冰川明顯退縮,20世紀60年代初,珠峰地區冰川尾部在海拔5400多米處。到20世紀80年代,由於珠峰地區對外開放,在該地區登山、探險、旅遊的人數迅速增加,當地群眾已把氂牛通道修到海拔6500米處。國際冰雪委員會一項研究表明,喜馬拉雅山的冰川正在加速消融著,喜馬拉雅山區有近50座冰川湖湖水水位迅速上升就是明證。科學家預計,在未來35年間,喜馬拉雅山冰川面積將縮小1/5。
美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宣布,在加拿大努納武特區埃爾斯米爾島的北部海岸附近,3000歲高齡的北極冰架"老大"沃德·亨特不復存在。他們通過雷達勘察了解到,2000年,388.5平方公里大小的沃德·亨特出現一個小裂縫,2002年,這個裂縫擴大為77米,旁邊又出現了一些新的裂縫,一塊6平方公里大小的浮冰已經分離出去,飄在沃德·亨特附近,並預言沃德·亨特最終一分為二。北極地區的格陵蘭冰蓋,自1993年以來,其南部和東部邊緣正以每年1米的速度在變薄著。
佔世界冰儲量91%的南極冰蓋,1998年以來占總面積1/7的冰體已經消失。去年底,美國地理協會報告了南極三個最大的冰川在十年內變薄而減少了45米厚度。
冰川萎縮的速度確實是相當驚人的。在秘魯利馬地區,20世紀末開始冰川正以每年30米的速度消融,而在1990年以前,消融速度每年只有3米。科學家預計,到2050年,全球大約1/4以上冰川將消失。到2100年可能達到50%,那時,可能只有在阿拉斯加、巴塔哥尼亞高原、喜馬拉雅山和中亞山地還會有一些較大的冰川分布區。
Ⅳ 中國地質調查局青藏高原生態地質環境調查與監測成果顯示,近30年來青藏高原冰川年均減少131.4平方公里,
近30年來青藏高原冰川年均減少131.4平方公里,而且近年來有加速消減趨勢,其中高原周邊冰川面積消減最為明顯,面積減小10%以上;高原腹地冰川面積減少近5%.這些數據都說明了青藏高原上的冰川大量融化,導致冰川面積減小,儲水量減少,所以三江源地區以冰川形式存在的蓄水總量下降.
故選:C.
Ⅳ 中國冰川的冰川編目
2014年12月13日,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在京發布《中國第二次冰川編目》。研究顯示,中國西部冰川總體呈現萎縮態勢,面積縮小了18%左右。
冰川是氣候變化最敏感、最直接的信息載體。中國於1978年至2002年開展了第一次冰川編目工作,以上世紀50到80年代的航攝地形圖和航空相片為主要數據源,總計編制46377條冰川的目錄,總面積59425平方公里,估計冰儲量約5600立方千米。
近幾十年來,全球氣候的變暖導致世界各地的冰川紛紛表現出退縮狀態,中國西部的冰川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2006年科技部設立了《中國冰川資源及其變化調查》項目。在其資助下,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等單位開展了中國第二次冰川編目,利用2006年至2010年間的遙感影像,對中國西部冰川分布現狀進行一次系統更新。
統計表明中國西部目前有冰川48571條,總面積51840平方公里,估算冰川儲量為4494立方千米。通過兩次冰川編目對比,發現自上世紀50年代中後期以來,中國西部冰川總體呈現萎縮態勢,面積縮小了18%左右,年均面積縮小243.7平方公里/年。中國阿爾泰山和岡底斯山的冰川退縮最顯著,冰川面積分別縮小了37.2%和32.7%;喜馬拉雅山、唐古拉山、天山、帕米爾高原、橫斷山、念青唐古拉山和祁連山的冰川變化幅度居中,冰川面積縮小21%到27.2%;喀喇昆侖山、阿爾金山、羌塘高原和昆侖山則縮小8.4%到11.3%。
從冰川面積年均縮小比率來看,青藏高原南部岡底斯山東段及以南喜馬拉雅山區、喜馬拉雅山西段印度河河源區等是中國西部冰川面積萎縮速度最快的地區,年均萎縮幅度高達每年2.2%。羌塘高原是冰川面積萎縮幅度最小的區域,年均面積縮小比例為每年0.2%左右。
Ⅵ 急求歷年世界冰川減少量!
由於全球變暖,一些冰川出現了減少和退縮現象。如非洲乞里馬扎羅山的冰川面積在1912~2000年間減少了81%。1889年它完全由冰雪圍繞,今天只剩下15%由冰雪圍繞,且主要由季節性冰雪覆蓋。
我國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自小冰期後期以來,一直處於後退狀態。1962年至1980年,冰川退縮了80米;1980年至1992年,冰川又退縮了60米。據1959年開始觀測以來所積累的資料,該冰川的物質平衡虧損20世紀60年代平均為-53毫米/年,20世紀80年代增到-346毫米/年,1990~1991年間更增至-706毫米/年。1959~1986年累積負平衡達6130000立方米,相當於冰川減薄3.25米。在烏魯木齊河流域,1964年航測地形圖上共量算到的冰川面積為48.2平方公里,1992年再次航測冰川面積已減至40.9平方公里,損失了15.1%。
據資料推算,我國西北各山系冰川面積自「小冰期」以來減少了24.7%,達7000平方公里左右。
隨著全球進一步增暖,山地冰川將繼續後退萎縮。根據小冰期以來冰川退縮的規律和未來夏季氣溫和降水量變化的預測,估計到2050年我國西部冰川面積將減少27.2%,摺合冰量約16184km3。其中,海洋性冰川減少最顯著,為52.5%,6925km3;亞極地型冰川次之,為24.4%,6631km3;極地型冰川最少,為13.8%,2629 km3 。三類冰川的冰川物質平衡每年虧損值分別高達-1318毫米、-900毫米和-623毫米,冰川平衡線高度將分別上升238米、168米和138米。未來50年西部地區冰川融水總量將處於增加狀態,天山北麓與河西走廊最大融水徑流預計出現在21世紀初期,其年增長量為幾百萬到千萬立方米不等;柴達木及青藏高原的內陸河流域冰川融水高峰預計出現在2030~2050年,年增長約20%~30%;塔里木盆地周圍高山冰川2050年前徑流增加量可達25%左右。
Ⅶ 材料二近40年來,隨著氣溫升高,中國冰川面積縮小了3248平方公里,比20世紀60年代減少了55%。
(1)全球變暖(使冰川消退),給人類帶來了嚴重危害。 (2)示例:1、冰川是淡水的寶庫,控制全球變暖事關你我他。 2、你珍愛生命嗎?請加入阻止全球變暖的行列! |
Ⅷ 中國冰川面積和冰儲量最大的山脈是
中國冰川,主要集中分布於中國西部和北部,共計46,298條,冰川面積59,406平方公里,冰儲量5,590立方公里;其中西藏為中國冰川分布集中地區,有冰川面積27,676平方公里。中國冰川年均融水量約563億立方米,約占內河水資源總量的20%。
中國的冰川,包括境內冰川和雪山,主要分布於中國西部,包括西藏、新疆、四川、雲南、甘肅、青海等省區,青藏高原分布集中,主要位於喜馬拉雅山、橫斷山、昆侖山、祁連山等諸多山脈,為很多河流的源頭。由於冰川冰雪累計和融化相對穩定,確保了江源河源地區水源的穩定,長江源和黃河源均發源於雪山冰川。
青藏高原冰川主要集中於以下幾處,一是藏東南即念青唐古拉山東南段納木錯湖周圍,著名的有南迦巴瓦雪峰和加拉白壘雪峰,有西藏境內最長的恰青冰川;二是喜馬拉雅山脈東段的羊卓雍錯附近區域、橫斷山脈的貢嘎山周圍,並以海洋性冰川為主;三是珠穆朗瑪峰周圍地區有名的為絨布冰川,這一帶以冰塔林壯觀而著稱。
青藏高原地區的冰川之特點就是雪線高,東絨布冰川最高雪線達到海拔6200米
阿扎冰川(西藏)
貢嘎山海螺溝冰川(四川)
卡欽冰川(西藏)
科可薩依冰川(新疆)
來古冰川(西藏)
米堆冰川(西藏)
祁連山七一冰川(甘肅)
喜馬拉雅山絨布冰川(西藏)
特拉本坎力冰川(新疆)
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新疆)
祁連山老虎溝12號冰川(又名透明夢柯冰川)(甘肅)
土蓋別里齊冰川(新疆)
天山托木爾冰川(新疆)
達索普冰川(舊稱野博康加勒冰川)(西藏)
音蘇蓋提冰川(新疆)
玉龍雪山冰川(雲南)
梅里雪山明永冰川(雲南)
統計表明中國西部目前有冰川48571條,總面積51840平方公里,估算冰川儲量為4494立方千米。通過兩次冰川編目對比,發現自上世紀50年代中後期以來,中國西部冰川總體呈現萎縮態勢,面積縮小了18%左右,年均面積縮小243.7平方公里/年。中國阿爾泰山和岡底斯山的冰川退縮最顯著,冰川面積分別縮小了37.2%和32.7%;喜馬拉雅山、唐古拉山、天山、帕米爾高原、橫斷山、念青唐古拉山和祁連山的冰川變化幅度居中,冰川面積縮小21%到27.2%;喀喇昆侖山、阿爾金山、羌塘高原和昆侖山則縮小8.4%到11.3%。
從冰川面積年均縮小比率來看,青藏高原南部岡底斯山東段及以南喜馬拉雅山區、喜馬拉雅山西段印度河河源區等是中國西部冰川面積萎縮速度最快的地區,年均萎縮幅度高達每年2.2%。羌塘高原是冰川面積萎縮幅度最小的區域,年均面積縮小比例為每年0.2%左右。
Ⅸ 30年內冰川的面積為什麼萎縮了80%
其實並沒有縮減。冰川面積大小隨季節變化:冬天下雪,天氣寒冷,冰雪不融化,所以冰川體積增加;夏天,冰雪融化,體積減小。我們通常稱融化時間為夏季的半年,冬季的半年為多雪的半年,這並不完全是半年。冰川體積的測量和比較應在每年夏末進行,此時冰川體積最小。
冰川是另一種形式的水。形成冰川的條件首先是一定量的固體降水,包括一系列自然系統,如雪、霧和冰雹。冰川只能在高山上形成,並有一定的海拔要求。因此,中國冰川(包括雪山)主要分布在中國西部,包括西藏、新疆、四川、雲南、甘肅、青海等高海拔地區。西藏是中國冰川最集中的地區。冰川也是許多河流的源頭。長江和黃河都源於雪山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