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黎族的分布圖
黎族人民居住在海南島的中南部,區域總面積佔全島一半以上,海南島東北高,西南低,以五指山為中心而形成傘形地勢,中部地區為五指山腹地,五指山主峰海拔1867米,超過千米的山峰有30多座。島內各大河流都發源於五指山脈,形成許多獨流入海的放射狀水系。流域水量面積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1條,其中流量較大的有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陵水河、藤橋河等。河谷狹窄、灘多流急,蓄存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海南島多台風、多雨。在潮濕的森林植被覆蓋條件下,發育形成以花崗岩風化物為主要土質的磚紅壤、黃紅壤、山地黃壤和山地草甸土,風化層和腐植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沿海平原按氣候類分為南濱海區和西部海區。南濱海區有三亞市和陵水、樂東兩縣沿海鄉鎮,260多公里的狹長地帶,坡度在15度以下的可耕面積佔60%。西濱海區包括東方市和昌江黎族自治縣沿海鄉鎮,其地勢以平原為主,丘陵、台地較少,坡度在15度左右的可耕面積達85%,黎族居住區的山地佔總面積45.6%;台地佔17%,平原和河流約有684萬多畝,尚有荒山荒地500多萬畝未利用,開發潛力極大。
黎族居住區處於北回歸線以南,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光照充足,長夏微冬,四季常春。當祖國北方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時候,這里正是春光融融,百花盛開的季節。年平均氣溫23℃-25℃,因為海風調節和地勢較高,夏季雖然炎熱,但非酷暑,最熱的七八月氣溫很少超過38℃,最冷的時候也很少低於10℃。冬春乾旱,夏秋多雨,干濕季節明顯,大部分地區降雨量為1500-2000毫米。由於高溫多雨,全年無霜,氣候條件優越,稻穀1年可以3熟,玉米、薯類、豆類、花生、甘蔗等作物終年可種,瓜果四季不絕,是我國熱帶經濟作物及反季節瓜菜最好的生產基地。
黎族總人口達1112498萬人(1990年),其中84.7%分布在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瓊中、保亭、白沙、樂東、昌江、陵水6個自治縣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的三亞、通什、東方3市,少數散居於萬寧、儋州、瓊海3市和屯昌縣等, 黎族服裝以棉麻為原料。黎族人多穿對襟無領上衣,婦女穿對襟無袖開胸上衣,下穿筒裙,裙上綉有各種圖案。黎錦是黎族人最為著名的紡織工藝品,以其技術精巧細密、色彩艷麗富於特色而馳名天下,具有很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在節日勞動間歇,黎族人喜歡跳「竹竿舞」,通常是在庭院或打穀場上跳這種舞。舞時,兩邊各蹲4個人,每個人雙手平握竹竿末端,按節奏張合敲打,舞者隨著竹竿的張合,兩腳不斷上跳下踏,做出各種美妙動作,舞蹈頗為熱烈,引人入勝。 圖建議到網路上下.
Ⅱ 黎族的民族分布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瓊中縣、白沙縣、昌江縣、東方市、樂東縣、陵水縣、保亭縣、五指山市、三亞市等七縣二市之內,其餘散居在海南省的萬寧、屯昌、瓊海、澄邁、儋州、定安等市縣。 明代的海南黎族,除會同縣因與樂會分縣而無黎族外,可謂遍布全島各州、縣。黎族所佔人口比例與人口分布密度大致成反比,人口集中的東部恰是黎族人口佔比例最低的地區,中部和西部則相反,反映了島東部漢族人由少數變為多數,黎族部分漢化,部分由「生黎」變為「熟黎」這一民族成分的地域性結構改變過程。
明代時,黎族分布還比較廣,但至清代,居地有所縮小,人數也有所減少。清代海南有3個州10個縣,除去文昌黎族已與漢人融為一體、會同縣因明代分縣時黎峒歸樂會縣而無黎族外,其餘州、縣均有黎族居住,而定安黎佔地最廣。 黎族源於嶺南的駱越人和駐守嶺南的中原人。秦始皇征服嶺南各部族後,嶺南的駱越人與駐守嶺南的中原人開啟了融合之路。秦末漢初,秦將趙佗據嶺南建立「南越國」,對臨近大陸的海南島進行開發,居住在嶺南的駱越人和中原人在南越國的主導下登上海南島,並在海南島上繁衍生息,逐漸融合形成今日之黎族先民。
南越國歸漢後,漢武帝在海南島設置珠崖、儋耳兩郡,又有大量中原漢人進入海南島,客觀上促進了黎族先民的發展。自唐朝開始,黎族和嶺南其他民族一起被泛稱為「里」、「蠻」、「俚」、「僚」等。「黎」這一專有族稱始於唐末,到宋代才固下來。 有人根據古地理變遷及人類發展史邏輯做出假想,認為「海南島文化之發端(黎族初民的移殖)至少可上溯到最後一次冰期的海退期間(迄今3萬—1萬年)」,並提出「海南島初民移居的年代至少為1萬年前,是由陸路橋遷徙而來」的設想。這種觀點把黎族的古代史上推至萬年以前,它與1992—1993年兩次在三亞市荔枝溝鎮落筆洞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化石的年代(迄今1萬年左右)相吻合。
Ⅲ 黎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黎族主要分布地區: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三亞、保亭、樂東、白沙、瓊中、東方、昌江、陵水、五指山等縣市,其餘散居在海南省境內的儋州、屯昌、瓊海、萬寧等縣市以及貴州等省。
關於黎族:
黎族是海南島最早的居民,黎族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支。黎族原本通用漢文,但1957年在黨和政府幫助下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黎文。不過,大多數黎族人都能兼說漢語。
「黎」是他稱,是漢民族對黎族的稱呼,而黎族稱漢族為「美」,意即「客」,他們以漢人為客人,自己則以土著自居。
Ⅳ 黎族分布在哪個國家
中國
黎族是我國嶺南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瓊中縣、白沙縣、昌江縣、東方市、樂東縣、陵水縣、保亭縣、五指山市、三亞市等七縣二市之內,其餘散居在海南省的萬寧、屯昌、瓊海、澄邁、儋州、定安等市縣。由於分布地區不同和方言、服飾等的差異,其自稱有「伴」、「岐」、「杞」、「美孚」、「本地」等
Ⅳ 黎族主要分布在______省境內,該省的簡稱是_______,
黎族是我國嶺南民族之一.
黎族人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瓊中縣、白沙縣、昌江縣、東方市、樂東縣、陵水縣、保亭縣、五指山市、三亞市等七縣二市之內,其餘散居在海南省的萬寧、屯昌、瓊海、澄邁、儋州、定安等市縣.
海南省簡稱瓊,瓊州.
Ⅵ 黎族的分布具體位置
瓊中縣、白沙縣、昌江縣、東方縣、樂東縣、陵水縣、
Ⅶ 黎族主要分布在哪個省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陵水、保亭、三亞、樂東、東方、昌江、白沙、瓊中、五指山等縣市,其餘散居在海南省境內的萬寧、儋州、屯昌、瓊海等縣市以及貴州等省。
關於黎族的族源,過去有多種不同見解。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學者根據文獻記載,結合大量的考古學、語言學、民族學資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多數人認為,黎族是從古代越族發展而來,特別是和「百越」的一支——「駱越」的關系更為密切。
從語言系屬來看,黎語與源於古代越族的壯、布依、侗、水、傣等族語言同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在語音、語法和詞彙上都有顯著的共同特徵,說明其與壯、布依、侗、水、傣等民族有密切的淵源關系。
(7)黎族分布在中國哪裡擴展閱讀
黎族傳統服飾文化內涵豐富,各方言區差異比較明顯(尤其是女子服飾),在歷史上曾經是區分不同血緣集團和部落群體的重要標志。
黎族一般日食三餐,以大米為主,「山欄」香米是黎區特產。把生魚、肉摻以炒米粉,加入少許食鹽,用陶罐封存製作而成的肉茶、魚茶是黎家腌制的特色風味食品。
黎族傳統民居多是簡陋的茅草房,在五指山腹地住傳統的船形房屋,船形屋以竹木扎架,用茅草覆蓋,以藤條或竹做地板,離地約半公尺左右。
Ⅷ 黎族的分布地域,人數
黎族是中國嶺南民族之一。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黎族人口數為1,247,814,主要分布在海南和周邊的省!
Ⅸ 黎族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以南地區對嗎
不對,黎族主要分部在海南島~
Ⅹ 黎族分布在我國哪些地方大概有多少人
黎族是我國嶺南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瓊中縣、白沙縣、昌江縣、東方市、樂東縣、陵水縣、保亭縣、五指山市、三亞市等七縣二市之內,其餘散居在海南省的萬寧、屯昌、瓊海、澄邁、儋州、定安等市縣。
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
黎族
人口數為1247814。以農業為主,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