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有多少陵

中國有多少陵

發布時間:2022-01-19 20:41:06

⑴ 中國一共有幾個黃帝陵

中國只有一個皇帝陵,位於陝西省黃陵縣城北橋山。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的陵墓,相傳黃帝得道升天, 故此陵墓為衣冠冢。

⑵ 中國最後的陵在什麼地方面積有多大花了多長時間建成

中國迄今為止有五千年的歷史,期間經歷了諸多王朝的起起落落,尤其是一些很有錢的,或者是官員在死後,就會為自己修建非常大型的陵墓。尤其是歷代的皇帝,都會在自己死之前修建自己的陵墓,古代的陵墓規格相對都是很巨大的,現在也有陵墓,但是多數都是很簡單的,中國最後建造的陵墓,氣勢非常恢弘,聽到名字就有興趣去看看。

與其看這些山川,可以領著他們來這里,除了看風景還能夠紀念孫中山,同時告訴自己的孩子,你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讓孩子接受愛國教育,從珍惜糧食,生活當中的小事做起。

這樣才讓旅遊更富有意義。這么有意義的孫中山陵墓,你有來過嗎?

旅遊地點: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

⑶ 中國一共開啟過幾個帝陵

其實大部分陵墓都被挖掘過了,包括盜墓和考古發掘。只有很少的墳墓沒有開過——十三陵中的十二陵,南京明孝陵,秦始皇陵等。
開啟帝陵當然有規定,這個東西不能隨便亂挖的

⑷ 中國帝王陵,你知道多少呢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的陵寢,是《史記》唯一記載黃帝陵 ,為中國歷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黃帝的場所。相傳黃帝御升天,故此陵墓為衣冠冢。位於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號稱“天下第一陵”。

山體渾厚,氣勢雄偉,山下有沮水環繞。山上有八萬多棵千年古柏,四季常青,鬱郁蔥蔥。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長48米,環冢砌以青磚花牆,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橋山龍馭”,意為黃帝“馭龍升天”之處。在前為一祭亭,歇山頂,飛檐起翹,氣宇軒昂。

明十三陵是中國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這里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

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後、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一位太監。

⑸ 中國有多少陵墓

【元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的陵園坐落在內蒙內伊金霍洛旗阿騰席連鎮東南面的敖包上。從這里放眼四望,碧草如茵,繁花似錦,充滿詩情畫意,是一派草原特有的瑰麗景色。陵墓呈蒙古包式的大殿,雍容大方,巍峨聳立,分外壯觀。
成吉思汗陵園,號稱「八白室」。八白室顧名思義是由八間白色的建築構成的,建築雄偉,具有濃厚的蒙古民族風格。有正殿、東殿、西殿、後殿等主要建築,並以殿廊將各殿連接。正殿是舉行祭祀活動的中心,最為壯觀。殿前有二根穿雲旗桿,旗桿中間安放著一尊塔形香爐,上面綴滿銅鈴,輕風吹過,鈴聲清脆悅耳,餘音裊裊,飄散四方。殿堂坐落在花斑絢麗的花崗岩石基座上,四周圍有雕刻精細的玉石欄桿。殿頂呈蒙古包式的穹廬狀,上面用藍、黃兩色琉璃瓦砌出渾厚典雅的雲勾浪紋,八角飛檐下懸掛著「成吉思汗陵」五個蒙漢文金色大字豎匾。殿堂內,成吉思汗巨幅畫像懸掛正中央。他銀須飄胸,目光灼灼,充分顯示出當年的英武姿態。畫像兩側豎立著銀戈紅纓長矛,前面是紫檀色的供桌,上面放著相傳是成吉思汗使用過的馬刀。殿堂四壁雕飾著山水草畜,令人神往,地面鋪著紫紅色的地毯,使殿內氣氛格外庄嚴肅穆。
成吉思汗死於征戰西夏靈州的軍中,可是靈柩為什麼安放在鄂爾多斯草原上呢?有一個神奇的傳說: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率蒙古軍西征,路過鄂爾多斯草原的時候,見這里碧草茵茵,一望無際,潔白的羊群象天邊的雲朵,在草原深處漂浮,不時鳥鳴鹿奔。成吉思汗坐在馬背上,被這美麗的景色所陶醉,情不自禁地贊美說:這里是衰亡之朝夏興之方,太平盛邦久居之地,梅花幼鹿成長之所,白發老翁安息之鄉。我看這里很美,死後就把我葬在這里吧!說完將手中的馬鞭投向草地。成吉思汗死後,靈柩運到傳說中被成吉思汗所贊美過的伊金霍洛旗,隆重安葬。諸宗室王公接到訃告,立即從橫跨歐亞大陸的各個佔領地飛速趕來奔喪。安葬時,葬地搭起巨大的帳篷。帳內放著一木座,成吉思汗的遺體放在木座上,木座前擺著一張桌子,上面放置著各種祭品。祭品豐盛而別致,有肥美的整羊,甘甜的鮮奶,還將牝馬和牡馬各一匹栓在帳內。這種祭奠儀式是蒙古族人的習俗。
蒙古族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在蒙古統一歷史上有卓越貢獻的大汗,每年都要舉行幾次隆重的祭祀活動。其中最隆重的是每年農歷三月十七日舉行的「蘇魯錠」活動。「蘇魯錠」蒙語為「長矛」,象徵著成吉思汗卓越的軍事才能和赫赫武功。相傳,有一次成吉思汗在土拉河戰斗中被擊敗,當時他跪下給神靈叩頭求援。這是天上飛來一桿又黑又大的蘇魯錠。他高興萬分正欲伸手去接,可是蘇魯錠卻停在半空中,他連忙給神靈許願,要用一千隻綿羊祭奠,蘇魯錠才落下來。以後蒙古人民一直保持了祭奠「蘇魯錠」的風俗。每年農歷三月十七日,蒙古人民從四面八方雲集而來,祭奠在悠揚的蒙古古典樂曲中開始,先向成吉思汗陵敬酒三巡,高聲朗誦贊美成吉思汗的《出征歌》、《蘇魯錠歌》等,然後由主祭人率領大家進入正殿,跪在地毯上,向成吉思汗遺像舉行參拜禮。

【明中都皇陵】
中都皇陵,是朱元璋父母的陵墓,在安徽鳳陽縣明中都城西南方向。陵冢高大雄偉,登上陵頂環顧四方,南有丘陵綿亘數百里,北臨淮河滔滔東流去,東西二隅地勢逐漸內底。皇陵頭枕山峰,足登淮水,猶如仰卧在巨大的躺椅之中。
朱元璋的父母是安徽的鳳陽人,家境赤貧,沒有土地,後來這個地區瘟疫流行,不到二十天,朱元璋的父母相繼死去。因家貧沒有錢賣棺槨,所以朱元璋和他的兄長抬著他們的父母的屍體草葬山莽。傳說兩人快到山麓的時候,突然電閃雷鳴,大雨滂沱,只好放下屍體避雨村寺,第二天拂曉,朱元璋與兄往視,見父母屍骸之上已是土堆高聳。朱元璋稱皇帝的第二年,就在他父母墳墓上修建皇陵,歷時有十年。皇陵陵園規模宏偉,園內有大量精湛的碑石雕作,其氣勢不亞於明孝陵和十三陵。可惜陵園內建築大部分已經毀於明末,在農民起義軍的腳下已經被盪然殆盡。
皇陵陵園前的神道石像雕體形高大,雕工精美,都是用巨大的青石細細雕琢而成的。其中的石馬是群雕中的佳作,石馬背負錦鞍,昂首嘶鳴,鬃毛披動,形態逼真。據說,南來北往的馬匹,遠遠望去總是掙脫韁繩跑到石馬前歡跳,真可謂以假亂真。可見雕刻技巧之高超了。
陵園里的石碑僅剩下「皇陵碑」和「無字碑」兩通,都是龍首龜跌,氣勢壯觀。皇陵碑的碑文是朱元璋親自撰寫的,敘述了他的家庭出身、本人經歷以及參加起義軍、東渡大江、建立明王朝的崢嶸歷程。文字通俗易懂,感情真摯濃烈。無字碑,寓意朱元璋祖輩功德無量,難以用語詞表達。今碑已斷為三截。
明中都皇陵是明朝第一座帝王規模的陵墓,其豪華侈麗的規制繼續了漢唐兩宋的傳統,開創了明清時代的風格,在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明太祖孝陵】
孝陵是是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後的合葬陵,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紫金山獨龍阜玩珠峰下。紫金山巍峨峻秀,從六朝以來就流傳有「鍾阜龍盤,石城虎踞」的詩句,所以有「虎踞龍盤」之說。玩珠峰下泉壑幽深,紫氣蒸騰,雲氣山色,朝夕多變。朱元璋登基不久,就選中這里為陵址。
孝陵規模宏大,建築突出了獻殿,以示推崇皇權,企圖達到鞏固封建統治的目的。
陵園最前面是下馬坊,碑刻「諸司官員下馬」六個大字,是陵寢威嚴的標志,陵前的神道兩側排列著石像生十二對,有石獅子、石獬豸、石駱駝、石麒麟、石向和石馬各兩對,相立對峙,造型生動,比唐宋帝陵的石雕體態顯得更為壯觀。其中石象和石駱駝最為高大,是明初石雕藝術的代表作。陵前還有四對石翁仲,體態高大,身手不及腰。它們和石獸一起威然列隊,長達一公里,象徵著朱元璋生前擁有的儀仗和侍衛,有「石馬嘶風翁仲立,猶疑子夜點朝班」的詩句。
孝陵的神道,由石望柱開始北拐,呈月牙形,半抱一座小山,名曰「孫陵崗」。神道轉彎,這在帝王陵寢中是不多見的。明孝陵的神道之所以饒過孫陵崗,是因為崗上有三國時吳大帝孫權的陵墓。根據史籍記載,修陵時,有人曾建議將孫權墓遷走,但朱元璋未准,說:「孫權也是條好漢子,留為門主。」這樣,神道只好繞行而過。
孝陵在清軍入關的時候被毀掉了,只留下台墓和柱墓,真是「草滿故陵埋石馬,月明荒經泣銅駝」。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市昌平縣北十公里天壽山南麓,是明朝最大的陵墓群,十三陵有成祖朱棣的長陵、仁宗朱高熾的獻陵、宣宗朱瞻的景陵、英宗朱祁鎮的裕陵、憲宗朱見深的茂陵、孝宗朱佑樘的泰陵、武宗朱厚照的康陵、世宗朱厚璁的永陵、穆宗朱載垕的昭陵、神宗朱翊鈞的定陵、光宗朱常洛的慶陵、熹宗朱由校的德陵、思宗朱由檢的思陵。陵區范圍約四十多公里,東、西、北三面群山聳立,重巒疊嶂,如拱似屏。南面為蟒山、虎峪山相峙扼守,氣勢磅礴的大宮門坐落在兩山之間,為陵區的門戶。整個陵區得天獨厚,雄偉壯觀。從明成祖朱棣選為陵址開始,一直到明朝滅亡,歷經二百餘年,陵園經過不斷修建,成為一座規模宏大、建築完美的陵墓建築群。
◇長陵
長陵是成祖朱棣與徐皇後合葬的墓。
朱棣是一個頗有建樹的帝王。他曾命翰林院學士解縉等負責召集天下文士三千人,編寫了舉世無雙的《永樂大典》並親自為此書寫了序。這部舉世空前的大部頭類書,成為研究中國歷史、文學藝術的寶庫。他還責成太監鄭和六次下西洋,遍歷亞非大小三十餘國,促進了明朝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長陵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布局合理。為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傑作。陵園縱貫南北,又三個院落組成。第一院落從石碑坊到棱恩門。石碑坊位於十三陵神道最南端,為漢白玉雕刻而成,晶瑩光潔。六根大柱排空屹立,上系藍天,下接白雲,遠遠望去猶如天地間浮沉的一朵彩雲,好似神化傳說中的南天門。
石碑坊北是大紅門,它是陵園的門戶,坐北朝南,共三洞,丹壁黃瓦,單檐歇山頂,庄嚴雄偉,渾厚端莊。黃色的琉璃瓦頂與朱紅色的門牆交相輝映,色彩協調,誘人遐想。
大紅門北面是長陵碑亭,有一通龍首龜跌石碑,記敘了明成祖一生的簡歷。都是歌功頌德之詞。十三陵中,唯長陵碑亭有文字可訓,其他諸陵皆無。碑亭四角各有一個華表,底座和表身浮雕蟠龍紋和流雲紋,叫做「望天吼」,又叫「望君歸」。其意是希望君王不要貪戀深宮,應該走出去了了解民情,又盼望君王不要在外面流連忘返,早日歸朝,免得國事無人處理。
第二院落是棱恩殿。這是十三陵中最雄偉的建築,它是「藏衣冠幾杖,起居薦藏物」的地方。大典全部用珍貴的楠木所造,經過五百多年風雨剝蝕,尚未傾斜變形,這表明了中國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築技術。
第三院落由內紅門與明樓等組成。內紅門是棱恩殿和寶城之間的一座門樓,因為接近朱棣的陵墓,所以內紅門的彩繪色調顯得深沉、肅穆,使謁陵的官員走進門內即產生一種誠惶誠恐的感覺。
長陵建築雄偉、肅穆幽深,它以獨特的建築藝術反映了明代初年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一個側面

⑹ 中國名陵都有哪些

黃帝陵 秦始皇陵 茂陵(漢武帝劉徹墓) 霍去病陵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陵) 乾陵(李治和武則天的陵) 金太祖陵 成吉思汗陵 明孝陵 明顯陵 十三陵 清東陵 清西陵

⑺ 中國有幾個帝王的陵墓被挖發現了

中國歷代帝王陵墓及保存情況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備注
盤古氏 上古時期 盤古 南海 純系傳說,具體情況無考
伏羲氏 原始社會 太昊陵 河南淮陽 湖北襄陽等 傳說之陵
女媧氏 原始社會 女媧陵 山東濟寧 山西趙城等地 傳說之陵
炎帝神農氏 原始社會(約公元前32世紀) 炎帝陵 湖南酃縣 傳說之陵
黃帝有熊氏或軒轅氏 原始社會(約公元前26世紀) 黃帝陵 陝西黃陵縣,山東 甘肅 河南 河北等地 傳說中黃帝陵很多,一般以陝西黃帝陵為准
少昊金天氏 原始社會 少昊陵 山東曲阜 傳說之陵
顓頊高陽氏 原始社會 顓頊陵 河北高陽 傳說之陵
帝嚳高辛氏 原始社會 帝嚳陵 河南滑縣 陝西 陽等地 傳說之陵
帝堯陶唐氏 原始社會 堯陵 山西臨汾,山東東平等地 傳說之陵
帝舜有虞氏 原始社會 舜陵 湖南寧遠縣 傳說之陵
大禹 原始社會(約公元前22世紀) 禹陵 浙江紹興 傳說之陵

夏代王陵
夏代自後啟殺益自立,天下為私,進入了奴隸社會。大約從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初至公元前十七世紀,共傳了十六帝。僅有個別帝陵有一些傳說的記載,大都不可考。由於夏代的歷史情況目前尚未得到考古發掘的證實,僅將各帝名稱列表於手,以供參考。
帝號及
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備注
後啟 (約前2095--前2086年) 無考
太康 (約前2085--前2057年) 太康陵 河南太康縣 傳說之陵
仲康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後相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少康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後杼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後槐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後芒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後泄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後不降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後扃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後廑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孔甲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孔皋 奴隸社會 孔皋陵 河南洛寧縣 傳說之陵
後發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後履癸(桀)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商代王陵
公元前十七世紀初,商湯(成湯)推翻了夏末暴君桀,建立了商朝,約自公元前一七一一年至公元前一0六六年,共歷時約六四五年,傳位三十帝,殷代情況已有了文字可考的歷史,也得到了考古發掘的證實。其後期帝王陵墓已在河南安陽殷墟等地有所發現,但是具體的是哪一個帝陵尚未考確,正在考定中。僅將各帝名稱列表於後,以供參考。
帝號及
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備注
成湯 約前1711年起在位十三年 湯陵 山西萬榮縣 傳說之陵,已於元世祖二十年(1283年)沒入黃河之中
外丙 約前1698年起在位二年 無考
仲壬 約前1696年起在位四年 待考
太甲 約前1692年起在位三十三年 待考
沃丁 約前1659年起在位二十九年 待考
太庚 約前1630年起在位二十五年 待考
小甲 約前1605年起在位三十六年 待考
雍已 約前1569年起在位十二年 待考
太戊 約前1557年起在位七十五年 待考
仲丁 約前1482年起在位十一年 待考
外壬 約前1471年起在位十五年 待考
河亶甲 約前1456年起在位九年 待考
祖乙 約前1447年起在位十九年 待考
祖辛 約前1428年起在位十六年 待考
沃甲 約前1412年起在位二十年 待考
祖丁 約前1392年起在位三十二年 待考
南庚 約前1360年起在位二十九年 待考
陽甲 約前1331年起在位七年 待考
盤庚 約前1324年起在位二十八年 河南安陽附近 待考
小辛 約前1296年起在位二十一年 河南安陽附近 待考
小乙 約前1275年起在位二十一年 河南安陽附近 待考
武丁 約前1254年起在位五十九年 河南安陽附近 待考
祖庚 約前1195年起在位七年 河南安陽附近 待考
祖甲 約前1188年起在位三十三年 河南安陽附近 待考
廩辛 約前1155年起在位六年 河南安陽附近 待考
庚丁 約前1149年起在位六年 河南安陽附近 待考
武乙 約前1143年起在位四年 河南安陽附近 待考
太丁 約前1139年起在位三年 河南安陽附近 待考
帝乙 約前1136年起在位三十七年 河南安陽附近 待考
紂(辛) 約前1099年起在位三十三年 傳說自焚

西周王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備注
周文王姬昌 五十七年 文王墓 陝西咸陽 記載不確,應在今長安戶縣附近
周武王發 七年 武王陵 陝西咸陽 記載不確,應在今長安戶縣附近
周成王誦 三十七年 成王陵 陝西咸陽 記載不確,應在今長安戶縣附近
周康王釗 二十六年 康王陵 陝西咸陽 記載不確,應在今長安戶縣附近
周昭王瑕 十九年 昭王陵 河南登封 待考
周穆王滿 四十一年 穆王陵 陝西西安 待考
周恭王翳扈 十九年 恭王陵 陝西咸陽 待考
周懿王 二十四年 懿王陵
周孝王辟方 十三年 孝王陵
周夷王燮 二十九年 夷王陵
周厲王胡 三十七年 厲王陵
周宣王靜 前827--前782年
周幽王宮涅 前781--前771年 幽王陵 陝西臨潼 待考

東周王陵(春秋)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周平王姬宜臼 前770--前720年
周桓王林 前719--前697年
周莊王佗 前696--前682年
周厘王胡齊 前681--前677年
周惠王閬 前676--前652年
周襄王鄭 前651--前619年
周頃王壬臣 前618--前613年
周匡王班 前612--前607年
周定王瑜 前606--前586年
周簡王夷 前585--前572年
周靈王泄心 前571--前545年 河南洛陽
周景王貴 前544--前520年 河南洛陽 王後穆氏
周悼王猛 前520
周敬王 前519--前476年 河南洛陽

東周王陵(戰國)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周元王姬仁 前475--前469年
周貞定王介 前468--前441年
周哀王去疾 前441
周思王叔 前441
周考王嵬 前440--前426年
周威烈王午 前425--前402年 河南洛陽
周安王驕 前401--前376年
周烈王喜 前375--前369年
周顯王扁 前368--前321年
周慎靚王定 前320--前315年
周赧王延 前314--前256年 陝西鳳翔

秦代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秦始皇蠃政 前221--前210年 始皇陵 陝西臨潼 發現兵馬俑
秦二世胡亥 前209--前207年 陝西臨潼北

西漢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漢高祖劉邦 前206--前195年 長陵 陝西咸陽市窯店
漢惠帝劉盈 前194--前188年 安陵 咸陽市韓家灣 惠孝張皇後
漢高後呂雉 前187--前180 呂後陵 咸陽長陵東
漢文帝劉恆 前179--前157年 霸陵 西安市東郊 孝文竇皇後
漢景帝劉啟 前156--前141年 陽陵 咸陽市張家灣 孝景王皇後
漢武帝劉徹 前140--前87年 茂陵 興平縣南位 李夫人
漢昭帝劉弗陵 前86--前74年 平陵 咸陽市大王 孝昭上官皇後
漢宣帝劉詢 前73--前49年 杜陵 長安縣東少陵原上 孝宣王皇後
漢元帝劉奭 前48--前33年 渭陵 咸陽市周陵南 孝元王皇後
漢成帝劉驁 前32--前7年 延陵 咸陽市周陵西南 孝成班婕妤
漢哀帝劉欣 前6--前1年 義陵 咸陽市周陵東
漢平帝劉 公元1--5年 康陵 咸陽市周陵西南
孺子嬰 6--8年
[新]王 莽 8--23年
淮陽王劉玄 23--25年

東漢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光武帝劉秀 25--57年 原陵 河南孟津 陰皇後
明帝劉庄 58--75年 顯節陵 河南洛陽 馬皇後
章帝劉炟 76--88年 敬陵 河南 竇皇後
和帝劉肇 89--105年 慎(順)陵 河南洛陽 熹皇後
殤帝劉隆 106年 康陵 河南洛陽
安帝劉祜 107--125年 恭陵 河南洛陽 閻皇後
順帝劉保 126--144年 憲陵 河南洛陽 梁皇後
沖帝劉炳 145年 懷陵 河南洛陽
質帝劉纘 146年 靜陵 河南洛陽
桓帝劉志 147--167年 宣陵 河南洛陽 鄭皇後
靈帝劉宏 168--189年 文陵 河南洛陽 何皇後 王皇後
少帝劉辯 189年
獻帝劉協 190--220年 禪陵 河南修武 曹皇後

三國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蜀昭烈帝劉備 221--223年 惠陵 四川成都 照烈皇後甘氏 穆皇後吳氏
蜀後主劉禪 223--264年 河南洛陽
魏太武帝曹操 後追封 高陵 河北臨漳 武宣卞皇後
魏文帝曹丕 220--226年 首陽陵 河南澠池 文德郭皇後
魏明帝曹睿 227--254年 高平陵 河南孟津 明元郭皇後
高貴鄉公曹髦 255--260年 河南洛陽
魏元帝曹奐 261--265年
吳武烈帝孫堅 後追封 吳陵 江蘇丹陽 吳夫人
吳大帝孫權 222--252年 蔣 陵 江蘇南京 步皇後 潘夫人
吳會稽王孫亮 253--258年
吳景帝孫休 259--264年 定陵 安徽當塗 朱夫人
吳末帝孫皓 265--280年 河南洛陽 滕夫人

西晉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晉武帝司馬炎 265--290年 峻陽陵 河南洛陽 武元楊皇後
晉惠帝司馬衷 291--306年 太陽陵 河南洛陽
晉懷帝司馬熾 307--313年
晉愍帝司馬鄴 314--316年

東晉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晉元帝司馬睿 317--323年 建平陵 江蘇南京 元敬虞皇後
晉明帝司馬紹 324--326年 武平陵 江蘇南京 明穆庾皇後
晉成帝司馬衍 327--342年 興平陵 江蘇南京 成恭杜皇後
晉康帝司馬岳 343--344年 崇平陵 江蘇南京 康獻褚皇後
晉穆帝司馬聃 345--361年 永平陵 江蘇南京 穆章何皇後
晉哀帝司馬丕 362--365年 安平陵 江蘇南京 哀靖王皇後
晉廢帝司馬奕 366--371年 吳陵 江蘇吳縣 孝庾皇後
晉簡文帝司馬昱 372年 高平陵 江蘇南京 簡文順王皇後
晉孝武帝司馬曜 373--396年 隆平陵 江蘇南京 孝武定王皇後
晉安帝司馬德宗 397--418年 休平陵 江蘇南京
晉恭帝司馬德文 419--420年 沖平陵 江蘇南京 恭思褚皇後

十六國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漢劉淵 304--309年 永光陵
漢劉聰 311--317年 宣光陵
漢劉粲 318--337年
前趙劉曜 318年
後趙石勒 319--332年 高平陵 河北邢台
後趙石弘 333--334年
後趙石虎 335--349年 顯原陵
後趙石遵 349年
後趙石鑒 349年
後趙石祗 350年
前燕慕容皝 337--348年
前燕慕容 349--359年 龍陵
前燕慕容 360--?年
前秦苻健 351--354年 原陵
前秦苻生 355--356年
前秦苻堅 356--384年
前秦苻丕 385年
前秦苻登 386--393年
前秦苻崇 394年
後秦姚萇 384--393年 原陵
後秦姚興 394--415年 偶陵
成李特 303年
成李雄 304--334年
安都陵 四川都
成李期 335--337年
漢李壽 338--343年 安昌陵
漢李勢 344--?年
前涼張 314--319年 寧陵
前涼張茂 320--323年
前涼張駿 324--345年 大陵
前涼張重華 346--353年 顯陵
前涼張祚 354年 愍陵
前涼張玄靚 355--362年 平陵
前涼張天錫 363--?年
西涼李 405--416年 建世陵
西涼李歆 417--419年
西涼李恂 420--?年
後涼呂光 389--399年 高陵
後涼呂紹 399年
後涼呂纂 399--400年 白石陵
後涼呂隆 401--?年
後燕慕容垂 384--395年 宣平陵
後燕慕容寶 396--397年
後燕慕容盛 398--400年 興平陵
後燕慕容熙 401年 微平陵
南涼禿發烏孤 397--399年
南涼禿發利鹿孤 400--401年 西平陵
南涼禿發檀 402--?年
南燕慕容德 398--404年 東陽陵
南燕慕容超 405--?年
西秦乞伏國仁 385--387年
西秦乞伏乾歸 388--411年 抱罕陵 甘肅蘭州
西秦乞伏熾磬 412--?年 武平陵
北燕馮跋 409--?年 長谷陵
夏赫連勃勃 407--?年 嘉平陵

南北朝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宋武帝劉裕 420--422年 初寧陵 江蘇南京 武敬臧皇後
宋少帝劉義符 423--424年 江蘇南京
宋文帝劉義隆 425--453年 長寧陵 江蘇南京 文元袁皇後
宋孝武帝劉駿 454--464年 景寧陵 江蘇丹陽 孝武文穆王皇後
宋前廢帝劉子業 465--?年 江蘇丹陽 崇獻何皇後
宋明帝劉彧 466--472年 高寧陵 江蘇南京
宋後廢帝劉昱 473--477年 江蘇丹陽
宋順帝劉准 478--479年 遂寧陵
齊高帝蕭道成 480--482年 泰安陵 江蘇丹陽 高昭劉皇後
齊宣帝蕭承之 479年追尊 永安陵 江蘇丹陽
齊武帝蕭賾 483--493年 景安陵 江蘇丹陽
齊鬱林王蕭昭業 494年 江蘇丹陽
齊薛王蕭昭文 494年 江蘇丹陽
齊景帝蕭道生 494年追尊 修安陵 江蘇丹陽
齊明帝蕭鸞 495--498年 興安陵 江蘇丹陽 明敬劉皇後
齊東昏侯蕭寶卷 499--501年 江蘇丹陽
齊和帝蕭寶融 502--?年 恭安陵
梁武帝蕭衍 503--548年 修陵 江蘇丹陽
梁臨賀王蕭正德 549年
梁簡文帝蕭綱 550--551年 陵 江蘇丹陽 簡文王皇後
梁豫章王蕭棟 551年
梁武陵王蕭紀 552年
梁元帝蕭繹 553--555年 湖北荊州
梁敬帝蕭方智 556--557年
陳武帝陳霸先 558--559年 萬安陵 南京江寧 武宣章皇後
陳文帝陳蒨 560--566年 永寧陵 南京市
陳廢帝陳伯宗 567--568年
陳宣帝陳頊 569--582年 顯寧陵
陳後主陳叔寶 583--589年 河南洛陽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420--423年 金陵 山西大同 明元昭哀皇後姚氏 明元密皇後杜氏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424--452年 金陵 山西大同 太武皇後赫連氏 太武敬哀皇後賀氏
北魏文成帝拓跋浚 453--465年 金陵 山西大同 文成元皇後李氏
北魏獻文帝拓撥弘 466--471年 金陵 山西大同 獻文思皇後李氏
北魏孝文帝元宏 472--499年 長陵 河南臨汝 孝文幽皇後
北魏宣武帝元恪 500--515年 景陵 河南臨汝
北魏孝明帝元詡 516--528年 定陵 河南臨汝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529--530年 靜陵
北魏東海王元曄 531年
北魏節閔帝元恭 532年
北魏孝武帝元修 533--534年 雲陵 陝西富平
西魏文帝元寶炬 535--537年 永陵 陝西富平 文帝文皇後乙弗氏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 534--549年
北齊文宣帝高洋 550--551年 武寧陵
北齊廢帝高殷 560年 文靜陵
北齊武成帝高湛 562--564年 永平陵
北齊後主高緯 565年 陝西西安
北周閔帝宇文覺 557--558年 靜陵
北周明帝宇文毓 559--565年 昭陵 明敬皇後獨孤氏
北周武帝宇文邕 566--578年 孝陵 武皇後阿史那氏
北周宣帝宇文贇 579年 定陵 宣皇後楊氏
北周靜帝宇文衍 580年 定陵

隋代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培葬情況
隋文獻帝楊堅 581--604年 太陵 陝西武功 文皇後獨孤氏
隋煬帝楊廣 605--618年 煬帝陵 江蘇揚州

唐代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唐太祖李虎 後追封 永康陵 三原縣陵前
唐世祖李昺 後追封 興寧陵 咸陽市窯店東
唐高祖李淵 618--626年 獻陵 三原縣徐木永合村
唐太宗李世民 627--649年 昭陵 禮泉縣九 山
唐高宗李治 650--683年 乾陵 乾縣梁山
武則天女皇 684--704年 乾陵 乾縣梁山 夫婦合葬
唐中宗李顯 684(710)--712年 定陵 興平縣龍泉山
唐睿宗李旦 684(710)--712年 撟陵 蒲城縣豐山
唐玄宗李隆基 712--756年 泰陵 蒲城縣金粟山
唐肅宗李亨 756--761年 建陵 禮泉縣武將山
唐代宗李豫 762--779年 元陵 富平縣檀山
唐德宗李適 780--805年 崇陵 涇陽縣嵯峨山
唐順宗李誦 805年 豐陵 富平縣金瓮山
唐憲宗李純 806--820年 景陵 蒲城縣金熾山
唐穆宗李恆 821--824年 光陵 蒲城縣堯山
唐敬宗李湛 825--827年 陵 三原縣陵前柴家窯
唐文宗李昂 827--840年 章陵 富平天乳山
唐武宗李炎 841--846年 端陵 三原縣徐木桃溝村
唐宣宗李忱 847--859年 貞陵 涇陽縣仲山
唐懿宗李凗 860--874年 簡陵 富平縣紫金山
唐僖宗李儇 874--888年 靖陵 乾縣雞子堆
唐昭宗李曄 889--904年 溫陵 河南洛陽
唐哀帝李柷 905--907年 和陵 山東荷澤
讓皇帝李憲 惠陵 蒲城縣城西北
[附]孝明高皇後楊氏(武則天之母) 順陵 咸陽市底張韓家村

五代十國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後梁太祖朱晃 907--912年 宣陵 河南洛陽 元貞皇後張氏
後梁末帝朱友貞 913--923年 河南洛陽 次妃郭氏
後唐庄宗李存勗 924--926年 伊陵 河南新安
後唐明宗李亶 927--933年 徽陵 河南洛陽
後唐末帝李從珂 935--936年 河南洛陽
後晉高祖石敬瑭 937--942年 顯陵 河南洛陽
後晉出帝石重貴 943--946年
後漢高祖劉知遠 947--948年 睿陵 河南登封
後漢隱帝劉承佑 949--950年 穎陵 河南開封
後周太祖郭威 951--954年 嵩陵 河南開封
後周世宗柴榮 955--959年 慶陵 河南鄭州
後周恭帝柴宗訓 960--961年 順陵 河南鄭州
吳楊渥 907--908年 紹陵
吳楊隆演 909--919年 肅陵
吳楊溥 921--?年 平陵
前蜀王建 907--918年 永陵 四川成都 順德皇後周氏
前蜀王衍 919--925年
後蜀孟知祥 925--935年 和陵 河南洛陽 太後李氏
南唐李璟 937--942年 永陵 南京牛首山 元敬皇後宋氏
南唐李 943--960年 順陵 南京牛首山 光穆皇後鍾氏
南唐李煜 961--?年 金陵 河南洛陽
南漢劉隱 907--911年 德陵
南漢劉龑 911--942年 康陵
南漢劉玢 942年
南漢劉晟 943--957年 昭陵

⑻ 中國還有多少已知存在帝王陵墓沒發掘

截止2019年2月,還有以下帝王陵墓還沒被挖掘。

1、秦始皇陵墓。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因為目前科技技術不夠發達,無法更好地保護文物,國家文物局早就有明確規定——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因此,秦始皇陵墓還沒被挖掘。

2、乾陵,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乾陵也是唯一歷經千年未被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其地宮遂道編號刻字砌石已被發現,出土有細腰鐵拴板、錫鐵錠等,具有一般陵墓所沒有的獨特價值。

3、元代的皇帝陵墓。

由於蒙古族盛行「密葬」,而且元代帝王死後,葬於漠北起輦谷,按蒙古族習俗,平地埋葬,不設陵丘及地面建築,因此至今陵址難尋。就連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陵也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處始終是個謎。



(8)中國有多少陵擴展閱讀:

1、明定陵

1956年-1957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對地下玄宮進行了發掘,此後有關部門又對出土文物進行修整,修葺地上古建築,公元1959年就原址建為定陵博物館。出土時,孝端皇後上蓋緞被,屍體身下鋪一床織金緞被,再往下有四層褥墊,其中一層褥墊上綴著100枚「消災延壽」金錢。

皇後頭戴黑紗尖形棕帽,裝飾著金簪,上身穿綉龍方補黃綢夾衣,下身穿黃色纏枝蓮花緞夾褲,足蹬黃緞鞋,腰間系著綉雲龍紋長裙。神宗的棺槨內塞滿了各種陪葬品,最上層蓋的是織錦被,被下放著袍服和織飾匹料,屍體的下面墊著一條錦被,被下還有9層被褥;

其中一件被褥上綴著17枚「吉祥如意」金錢。神宗頭戴烏紗翼善冠,身穿刺綉袞服,腰系玉帶,下身穿黃素綾褲,足蹬紅素緞高綉靴。

經過仔細清理分類,共發現各種珍貴金器數百件,其中以帝、後的金冠最為精美;各種袍料、匹料和服飾用品達600多件,尤以皇帝的緙絲十二章袞服龍袍和皇後的羅地灑線綉百子衣最為珍貴。

2、長陵

1970年—1976年,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對長陵進行了全面的勘查,發現了大量的實物遺存。長陵由黃土夯築而成,覆斗形,至今仍高達33米。根據測量,墓冢的底部東西寬153米,南北長135米;墓冢頂部東西寬55米,南北長35米,與史籍記載相近。

3、清孝凌

孝陵在清代皇家陵寢中比較特殊,其中所埋葬的清世祖及其兩位皇後全部採用的是火葬,所以在地宮中僅留有三個骨灰壇,而且清世祖生前明確表示不要厚葬,加之地宮的防禦嚴密,這使得清孝陵成為在民國時期清東陵唯一一個保存完好的皇陵。

該陵始建於十七世紀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歷時三百三十多年,在自然力及人力的破壞下已經相當殘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批准,於1991年至1993年進行了全面的維修,從而又以健康的風姿展現在世人面前。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成吉思汗陵

網路——秦始皇陵

網路——乾陵

網路——帝王陵墓

⑼ 全國總共有幾處大禹陵

只有一處,位於浙江紹興城東南稽山門外會稽山麓,距城3公里。相傳是我國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周圍群山環抱,奇峰林立,若耶清流潺潺東去,使大禹陵更顯凝重、壯觀。鬱郁蔥蔥的會稽山旁依赫黃色的殿宇,屋群高低錯落,各抱地勢,氣勢宏偉。大禹陵本身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古典風格建築群,由禹陵、禹祠、禹廟三部分組成,佔地40餘畝,建築面積兩千七百多平方米,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⑽ 中國有多少坐皇帝陵墓

很多啊

與中國有多少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一年gdp總額約為多少 瀏覽:746
中國搖滾為什麼 瀏覽:970
越南語和閩南話哪個好 瀏覽:712
保爾森如何修復與中國的關系 瀏覽:537
義大利冷餐叫什麼肉 瀏覽:858
義大利蜘蛛保羅怎麼樣 瀏覽:588
中國消防哪個 瀏覽:859
如果去英國留學一個月要多少 瀏覽:350
中國一拖404多少錢一台 瀏覽:144
30斤英國金幣有多少個 瀏覽:502
10年的越南龜多少錢 瀏覽:182
伊朗現在增加病例有多少 瀏覽:153
印尼盾的肯德基多少錢一隻 瀏覽:483
英國中學一班有多少人 瀏覽:761
越南有哪些紙品廠 瀏覽:782
中國有多少人叫李曉英 瀏覽:478
如何保障中國電信股票發行 瀏覽:776
中國在哪裡有學跑酷 瀏覽:239
越南同化是什麼意思 瀏覽:620
美國伊朗戰爭對我國有什麼影響 瀏覽: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