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有多少種文字

中國有多少種文字

發布時間:2022-01-20 05:01:32

A. 中國一共有多少種文字

目前漢字的總數已經超過了8萬,而常用的只有3500字。雖然常用字的數量沒有多少變化,而字型檔總量卻變大了。

據了解,1994年出版的《中華字海》收入了87019個漢字,而已經通過專家鑒定的北京國安咨詢設備公司的漢字字型檔,收入有出處的漢字91251個,據稱是目前全國最全的字型檔。與龐大的漢字型檔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歷代日常書面語常用的不同的漢字數量一般都控制在三四千個。數量上並沒有超過最初的文字甲骨文。國家在1988年公布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選收了2500個常用字、1000個次常用字,總共只有3500字。

B. 中國現在有多少種語言多少種文字

我們中國是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國。據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先生講,我國的56個民族共有80多種彼此不能通話的語言和地區方言,分別屬於漢藏語系(如漢語、藏語、景頗語、彝語、苗語、壯語等)、阿爾泰語系(如蒙古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等)、南島語系(如高山語)、南亞語系(如佤語等)、印歐語系(如俄羅斯語、塔吉克語等)。其中使用漢語的人數最多,除了漢族,還有滿族、回族,大部分畲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也都使用漢語。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

不同的民族語言之間固然是互相聽不懂了,但是說同一種語言的也不一定都能自由交談,因為大多數語言都有方言的差別,漢語的方言分歧就十分嚴重。漢語方言的種類實在太多了, 各地方言之間的差異也實在太大了。

什麼是方言呢?

方言就是人們常說的「地方話」,是在某個或大或小的地區通行的交際工具。方言是民族語言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分化出來的地域性變體。所謂地域性變體,自然是相對於民族共同語而言。漢語方言自然是相對於普通話來說的。普通話通行於全國,是國家通用語言;方言通行於某幾個省、或某個省、或者更小的一個地區,是局部地方的通用語言。普通話為全體漢族人民乃至整個中華民族服務,而方言只能為局部地方的人民服務。從組成語言的要素(語音、詞彙、語法)來看,方言之間、方言和普通話之間「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是兄弟姊妹的關系,都是同一古老語言歷史發展和分化的結果。

那麼,漢語到底有多少種方言呢?

從大處說,現代漢語可分為7大方言:

首先是北方方言(廣義的官話),流通在我國中原、東北、西北和西南的廣大地區。

北方方言還可以再分為4大次方言:

1.華北東北次方言(狹義的北方話):覆蓋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東部、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等省、自治區、直轄市;

2.西北次方言(西北官話):覆蓋山西、內蒙古西部、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省、自治區;

3.西南次方言(西南官話):覆蓋重慶、四川、貴州、雲南、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廣西西北部等省、自治區、直轄市;

4.江淮次方言(下江官話):覆蓋安徽省內長江兩岸、江蘇省的江北大部、九江、南京至鎮江的兩岸沿江地區。

第二是吳方言,即江浙話,分布在江蘇省的江南地區和浙江省大部。江浙話以上海話為主要代表。

第三是贛方言,即江西話,分布在江西省和福建省西北部和湖南省的東部以及湖北省的東南部。江西話以南昌話為主要代表。

第四是湘方言,即湖南話,分布在湖南省大部。湖南話以長沙話為主要代表(舊時以雙峰話為代表)。

第五是客家方言,又叫客家話、客話。客家話分布比較分散,比較集中的地方是廣東省東北部、福建省西北部、江西省與湖北、廣東、福建接壤的地區,以及四川、廣西和台灣等地。東南亞各國的華人中有很多說客家話的。客家話以梅州話為主要代表。

第六是粵方言,又叫粵語、廣東話、廣府話、白話,分布在廣東省大部、廣西自治區的東南部,以及港澳地區和北美華人社區。粵方言以廣州話為主要代表。

第七是閩方言,即閩語,分布很廣,包括福建省大部、廣東省東部的潮汕地區和西部的雷州半島、海南省、台灣省大部、浙江省南部,閩方言在東南亞華人社區流行很廣。閩方言內部分歧很大,大概來說,閩南片以廈門話為代表,閩東片以福州話為代表,閩北片以建甌話為代表,閩中片以永安話為代表,莆田仙游片以莆田話為代表。

這七大方言中,以北方話分布最廣,其分布地域大約佔全國面積的70%;使用的人口也最多,也占漢語人口的70%左右,其餘六大方言的使用人口總和大約只佔漢語人口的30%。

除北方方言以外的六大方言都是南方方言。北方方言內部差異較小,主要差異是語音,語音的主要差異是每個聲調的調值不同。調值是各地方言相貌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因此也是區分北方方言各地差異的主要標志之一。我在下面這個表裡列出北方話區9個城市方言的調值,它們都有「陰陽上去」四聲、也都沒有「入聲」,你可以比較一下它們的不同。如果你用各地不同的調值分別說「山明水秀、千奇百怪、非常好看、觀察仔細」等詞語,你就能感受到各地方言的特殊味道。
調值舉例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普通(北京)話 55 35 214 51
天津話 11 45 213 53
唐山話 55 44 214 51
沈陽話 33 35 213 41
鄭州話 24 42 55 31
濟南話 213 53 55 31
武漢話 55 213 42 35
成都話 44 31 53 13
西安話 21 24 53 55

同南方方言比起來,北方方言內部的一致性很強,所以北方的黑龍江人同大西南的雲貴人交談,可以互相聽懂對方的大概意思,保證最基本的交際需要。北方農村自古流行一句諺語:「從南京到北京,人生話不生。」就是說北京話是華北東北次方言,南京話屬於江淮次方言,都屬於一個大方言區,互相可以聽得懂。

這七大方言乃是現代漢語方言的粗略劃分,實際上的方言情況還要復雜得多。不但北方人聽不懂廣東人、福建人說話,就連廣東省內部的廣州人、梅州人和汕頭人之間,福建省內部的福州人、莆田人、廈門人也互相聽不懂對方的話。方言最復雜的福建省大田縣就有5種互相難以通話的小方言。類似情況在南方方言區的各個省份都是很常見的現象。前幾年,我在長沙一所高校聽到一個小故事。一個從婁底來的新生在聯歡會上朗誦自己的詩作:mǎguà,mǎguà,fóng mǎguà。聽的人都莫名其妙,難道是「馬褂、馬褂、紅馬褂」嗎?而magua 這個音在湖南有的地方是「青蛙」的意思,但「青蛙、青蛙、紅青蛙」也令人費解。後來見到那位同學的詩稿才明白,原來他寫些的是「玫瑰、玫瑰、紅玫瑰」!有一年我去梅州,一位法院院長對我說:「我們一定要說好普通話,只有說好普通話,才能騙民。」我聽了實在是奇怪,法院院長,說普通話騙民?經追問,才知道是「便民」!客家話把不送氣的「便」說成送氣的「騙」。

「方言島」也是令人詫異的語言現象。所謂方言島就是在一個較大的方言區內有個較小的說完全不同的另一種方言的地面,這個地面可以是縣,也可以是鎮、鄉、村。例如廣東省中山市是粵方言區,但中山市區附近有個小鎮,鎮里的人都說與周圍粵方言完全不同的客家話。方言島是古代或者近代駐軍和移民現象造成的。在廣東、福建、海南乃至北方很多地方也常見方言島現象。天津話同周圍的河北話有較明顯的差異,據說,明初時以安徽籍人為主的朝廷軍隊大批駐扎在天津並在此繁衍生息,故此也可以說天津是一個在河北方言區內的一個較大的安徽方言島,也可以說天津話是安徽話(宿州一帶的話)與河北話的合成作品。山東省青州市有個滿族村,那裡的滿族居民是清朝雍正八年起奉朝廷旨令駐守青州的滿族旗兵的後代,直到今天那裡的年輕人和老年人一樣仍然保留著從北邊帶來的口音,說著同周圍青州人絕對不同的話。20世紀初修建津浦鐵路,從天津遷到浦口許多鐵路工人,於是直到六七十年代浦口還有個說天津話的鐵路職工聚居區。新中國在五六十年代曾大規模地在祖國的西部地區搞工業建設,從東部沿海地區遷移過去很多工人和技術人員,因此在今天西部的新興工業城市如西安、洛陽、包頭、銀川、石河子等城市裡很容易找到說北京話、天津話、上海話、東北話的小方言島。近20年來,由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很多農民有序或無序地向城市流動,同鄉聚居,形成了更新的方言島,如北京南郊的「浙江村」、海淀的「新疆村」都是。

方言之間的分歧主要體現在語音差異,但是詞彙之間的差異也十分可觀,京津唐3地互為鄰居,但是北京人所說的「白薯」,唐山人叫「紅薯」。我問一個天津小姑娘:「你愛吃白薯嗎?」她奇怪地反問我:「白鼠怎麼能吃?」我說:「蒸著吃,煮著吃,熬粥吃,都行啊。」她說:「啊?多惡心哪!」原來她是把「白薯」當成「白鼠」了,因為天津人管「白薯」叫「山芋」。另一個例子是在廣州白雲山公園,我向一位老者打聽「纜車在什麼地方」,老者說:「很方便的啦,向前走,一拐彎。」我向前走,一拐彎,迎面而來的是「男廁」!原來廣東人管「纜車」叫「索道」,說「纜車」,就聽成了「男廁」。你看,漢語的方言分歧有多大!

C. 中國漢字總共有多少個

漢字的數量並沒有準確數字,大約將近十萬個(北京國安咨詢設備公司漢字字型檔收入有出處漢字91251個),日常所使用的漢字只有幾千字。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時已到99%,簡體與繁體的統計結果相差不大。歷史上出現過的漢字總數有8萬多(也有6萬多的說法),其中多數為異體字和罕用字。絕大多數異體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規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爾出現。此外,繼第一批簡化字後,還有一批「二簡字」,已被廢除,但仍有少數字在社會上流行。漢字數量的首次統計是漢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進行的,共收錄9353字。其後,南朝時顧野王所撰的《玉篇》據記載共收16917字,在此基礎上修訂的《大廣益會玉篇》則據說有22726字。此後收字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類篇》,收字31319個;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韻》中收字53525個,曾經是收字最多的一部書。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個;日本的《大漢和字典》收字48902個,另有附錄1062個;台灣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個;《漢語大字典》收字54678個。20世紀已出版的字數最多的是《中華字海》,收字85000個。在漢字計算機編碼標准中,目前最大的漢字編碼是台灣的「國家標准」cns11643,目前(4.0)共收錄可考證之繁簡、日、韓語漢字共76,067個,但並不普及,只有在戶政系統等少數環境使用。台港民間通用的大五碼收錄繁體漢字13053個。gb18030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時最新的內碼字集,gbk收錄簡體、繁體及日語、韓語漢字20912個,而早期的gb2312收錄簡體漢字6763個。而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則收錄漢字20902個,另有兩個擴展區,總數亦高達七萬多字。初期的漢字系統字數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較大歧義。為完善表述的明確性,漢字經歷了逐步復雜、字數大量增加的階段。漢字數量的過度增加又引發了漢字學習的困難,單一漢字能表示的意義有限,於是有許多單一的漢語意義是用漢語詞語表示,例如常見的雙字詞。目前漢語書寫的發展多朝向造新詞而非造新字。

D. 中國有多少種文字

中國文字包括多種文字,大致可分為漢字類和少數民族文字兩大類。

漢字:漢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當今世界上延續至今仍為全球華人廣泛使用的文字。分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8種。

少數民族文字: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系統多,有的少數民族使用多種文字,29個民族共使用54種文字。主要分為西夏文、彝文、東巴文、水書、藏文、蒙古文、女真文、滿文、維吾爾文等。

另外,還有女書和火星文

女書的使用者主要是漢族婦女,也有當地一些放棄瑤語只用漢語的平地瑤,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專用文字,是漢語方言的音節文字。

火星文雖然是台灣人發明的網路游戲文字,也是中國文字的一種形態。

一、漢字類型

金文,在青銅器上鑄銘文的風氣,從商代後期開始流行,到西周達到高峰。先秦稱青銅為金,所以後人把古代銅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由於鍾和鼎在周代各種有銘文的銅器里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所以 也稱金文為「鍾鼎文」。

大篆,到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范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小篆,「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稱,因為習慣上把籀文稱為大篆,故後人常把「篆文」專指小篆。小篆又稱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變而來的一種字體,產生於戰國後期的秦國,通行於秦代和西漢前期。

隸書,小篆雖然是較整齊的長方形,結構由均勻圓轉的線條組成,但是書寫起來相當不方便,且字形繁復,由於種種缺點,故在民間很快地出現了一種新字體,將小篆的端莊工整、圓轉彎曲的線條寫成帶方折的,這種字體據說當時在下層小官吏、工匠、奴隸中較為流行,所以稱為「隸書」。

草書,就是寫得草率、快速的字體。草書是輔助隸書的一種簡便字體,主要用於起草文稿和通信,在草書形成的過程中,因為官府的佐、史經常需要使用起草文書,因而影響了草書的流傳。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不像楷書那麼工整,也不像草書那麼奔放;如果楷書像人的坐,草書人的跑,那麼行書就是人的行走,因為行書比楷書隨便些,可以寫得快,又不像草書潦草的讓人看不懂,所以最受到人們的喜愛。

楷書,在字體結構方面,與隸書差不多,但楷書將隸書筆劃的寫法改變了,且由扁形的隸書改為基本上呈現方形的楷書,即所謂的「方塊字」。

二、少數民族文字

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系統很多,如彝文(象形字)、藏文、蒙古文、維吾爾文(採用阿拉伯文拼音字)等等。分為象形字類型、拼音字類型,拼音字類型又分為藏文類型、阿拉伯字母類型、羅馬字母類型。有的少數民族使用多種文字,29個民族在現代共使用54種文字。比較關注的有這些:

西夏文,屬於象形字,創立於唐宋時期。

彝文,是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的彝族群眾使用的文字,又叫「爨文」、「韙書」。

東巴文,是居於西藏東部及雲南省北部的少數民族納西族所使用的文字。東巴文源於納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網路全書的《東巴經》。由於這種文字由東巴(智者)所掌握,故稱東巴文。

水書,南方水族巫師使用的文字,原始水書文字見於洛陽市偃師二里頭夏墟出土的陶器。

以上是象形字類型,還有拼音字類型的:

藏文,藏族的藏文是一種拼音文字,創立於松贊干布時代,屬輔音文字型,分輔音字母、母音符號和標點符號3個部分。其中有30個輔音字母,4個母音符號,以及5個反寫字母(用以拼外來語)。

蒙古文,是拼音文字。

女真文,為金代所創作,金亡時,已漸失其勢力。然建州諸衛致明之表文,則仍主用女真字,而附以漢文為對譯,此僅限於公文然也。至居常往來之書信、簿記等事,則多用蒙古文。

滿文,是拼音文字,多種。清代的滿文書籍多。

維吾爾文,採用阿拉伯文拼音字,後來又配合羅馬字母注音。

另外,還有一些民族採用其共同民族文字,如朝鮮族人、哈薩克族。

E. 中國漢字有多少種

古和文獻記載說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之前,中國的文字——漢字,已經誕生並日趨成熟了。關於漢字起源的歷史,基於現存的古代文獻記載和現已得到確認的考古發現,至少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而漢字起源的歷史就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開端歷史,所以通常我們說中華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

中國的文字從出現至今,已經歷了早期的圖畫文字、甲骨文字、古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以及印刷術發明後為適應印刷要求而逐漸派生出來的各種印刷字體等漫長的發展歷程。其中,甲骨文字被人們看作是中國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

19世紀後期,在河南安陽,農民在耕地時偶爾發現了甲骨的碎片,他們把這些甲骨作為龍骨賣到葯房。1899年,古文字學家劉鄂在別人所服的中葯中,發現了這種上面刻有古文字的甲骨,便開始了收集研究工作。

甲骨文字是商朝後期寫在或刻在龜甲、獸骨之上的文字,其內容多為"卜辭",也有少數為"記事辭"。因為那時人們用被灼燙過的甲骨上的紋絡來判斷事物的吉凶。占卜完畢,就將占卜的時間、人名、所問事情、占卜結果,以及事後驗證刻在上面,形成了具有明顯特徵的甲骨文。

甲骨上的文字,有刀刻的,也有朱書墨書的。刀刻的甲骨文字有的填滿硃砂,其字體與今不同,因此難以辨認。現已發現的甲骨文字有四五千個。經過文字學家和考古學家們的分析、判斷,能夠辨認的已近兩千。這些甲骨文字,多為從圖畫文字中演變而成的象形文字,許多字的筆畫繁復,近似於圖畫,而且異體字較多。這說明中國的文字在殷商時期尚未統一。

另一方面,甲骨文中已有形聲、假借的文字,從而說明文字的使用已經有了相當長久的歷史。

金文

繼甲骨文之後出現的漢字書體就是金文。由於這種文字多鑄於各種青銅器上而得名,也稱為鍾鼎文或青銅器銘文。至今所見最早有銘文的青銅器,為商代中期以後之物,銘文都很簡單,文字書體近似於甲骨文。最有代表性的是西周的青銅器銘文。金文還載於各種彝器、樂器、兵器、度量衡器、鑄幣、銅鏡和金屬印章之上。其中以彝器之上載文數量最多。各種器物上的文字,較之甲骨文長且完整,字數少者數十字,多者數百字。例如西周前期的大盂鼎就載字二百九十一個。

大篆和小篆

篆書又分為大篆和小篆,是漢字書體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小篆較之大篆,形體筆畫均已省簡,而字數日增,這是應時代的要求所致。從古文到大篆,從大篆到小篆的文字變革,在中國文字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佔有重要地位。

隸書

隸書始為秦朝程邈所作。程邈本為秦朝縣之獄吏,因得罪於秦始皇而被投入雲陽獄中。他在獄中苦心凝思十年,損益小篆,作隸書三千字,上之始皇。始皇採納用之,遂拜其為御史。當時隨著社會的發展,政務多端,文書日繁,記錄事務單用小篆已深感不便,迫切需要一種比小篆更為省簡、規范的文字,以便於書寫和鐫刻。由於當時改簡小篆為社會急需,勢在必行,致使隸書這一比小篆規范得多的新的字體應運而生,得以面世。

楷書

楷書,又名真書、正書、今隸。楷書之"楷"者,法也,式也,模也。草書之名出於草率、草稿,楷書之名則反之。雖然篆書和隸書也有草寫者,以此而論,其工整者亦可謂之為"楷",但這里所說的楷書,是指自成一體、現在通用的"楷書"而言,如歐陽詢、柳公權等碑帖的字等。關於楷書的首創者,眾說不一。因為魏、晉、南北朝幾百年來的文字,是隸書中的八分與楷書筆意錯雜時期。比較一致的說法是由東漢王次仲所創。現存實物中,只有魏時期鍾繇的「賀克捷表」的法度可稱為楷書之祖。鍾繇堪稱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楷書書法家。今天的楷書,其筆畫端莊,是由古隸之方正,八分之遒美,章草之簡捷等脫化、演變而來的(註:章草指「用於章程文書之上者」,是由八分隸再簡約其點畫,以便於書寫之字體)。從三國時期鍾繇作「楷書」起,這種字體一直沿用至今,被視為標准字體而為世人所喜愛。

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運筆自由的一種書體,這是後漢穎川劉德升所造,即正書之變體,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稱之"行書"。自晉迄今,行書用處最大,用得最廣,一般性書寫幾乎均用之。

草書

草書,又稱破草、今草,由篆書、八分、章草,沿襲多種古文字變化而成。草書本於章草,而章草又帶有比較濃厚的隸書味道,因其多用於奏章而得名。章草進一步發展而成"今草",即通常人們習稱的"一筆書"。今草字中的大部分均章草或行書趨於簡捷者。漢字發展到草書一體,已近完美無暇。唐朝之後,雖又出新體,即張旭之「狂草」,但狂草寫出來他人多不能識,只能作為供人們欣賞的藝術品,而失去了它作為記載和傳播信息的文字的作用。鑒於此因,草書難以再向前發展。文字的發展只能另闢新徑,沿著新開辟的方向——印刷字體演進了。

象形字

象形字源於繪畫,容易辨認,易於區別。如「人、目、山、火、木、魚」等等。「元」是開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個象形字,表示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我國殷商時代的青銅器上就有「旦」的象形字了。最早的漢字像畫的畫兒,如「月」字,多像彎彎的月牙;如「山」字,多像偏山,上頭還有三個高高的山尖。

會意字

會意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漢字組成的漢字,它的意義往往就是它包含的幾個漢字的意義組合成的。比如:「明」是由「日、月」兩個字組成的,因為「日、月」都是能發光、明亮的東西,所以,「明」也就是「光亮、明亮」的意思;像大家學過的「尖」也是如此,上面「小」,下面「大」,可不就是「尖」嗎?最有意思的,還要數「淚」字,它是由「水」和「目」兩個字組成,「目」中的「水」,就是眼淚。

形聲字

用形旁和聲旁組成的字,就叫形聲字。由於古今字音、字形的變化,今天形聲字聲旁的表音作用已十分有限,但適當利用這有限的作用還是必要的。因為漢字是表意性的文字,字形不能直接標示字音,除了需要依靠拼音字母來註明字音外,聲旁也可以幫助提供字音信息。

F. 中國字有那幾種字體

中國漢字字型檔有421款,爨體、楷書、宋宣、書譜、折疊、漢隸、行書、草書、狂草、甲骨文、秦篆、今草、小篆、楷書、魏體..........


四、草書

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字體。始於漢初。當時通用的是「草隸」,即潦草的隸書,後來逐漸發展,形成一種具有藝術價值的「章草」。漢未,張芝變革「章草」為「今草」,字的體勢一筆而成。唐代張旭、懷素又發展為筆勢連綿回繞,字形變化繁多的「狂草」。

五、隸書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是在監獄里創造出來的字體。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G. 中國漢字總共有多少個字

漢字的數量並沒有準確數字,大約將近十萬個,日常所使用的漢字只有幾千字。

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則已到99%,簡體與繁體的統計結果相差不大。

漢字的數量在隨著歷史發展有著不同的變化:

秦代的《倉頡》、《博學》、《爰歷》三篇共有3300字;

漢代揚雄作《訓纂篇》有5340字,到許慎作《說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

據唐代封演《聞見記·文字篇》所記,晉呂忱作《字林》有12824字,後魏楊承慶作《字統》有13734字,南朝時顧野王所撰的《玉篇》據記載共收16917字,在此基礎上修訂的《大廣益會玉篇》則據說有22726字;

唐代孫強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宋代司馬光修《類篇》多至31319字,宋朝官修的《集韻》中收字53525個,曾經是收字最多的一部書;

清代《康熙字典》有47000多字;

1915年歐陽博存等編著的《中華大字典》有48000多字;

1959年日本諸橋轍次主編的《大漢和辭典》有49964字;

1971年張其昀主編的《中文大辭典》有49888字;

1990年徐仲舒主編的《漢語大字典》有54678字;

1994年冷玉龍等編著的《中華字海》有85000字。

台灣地區教育主管機關編撰的《異體字字典》第五版,內容含正字與異體字,共106230字,是收錄較多漢字的字典。

藍德康和松岡榮志主編的《漢字海》是目前世界上收錄漢字最多的工具書,正文收列字頭單字102434個,附錄收列字頭單字11112個 。

H. 中國有多少種文字

當前,頗有權威的大型工具書《辭海》一千三百餘萬字,所收錄的單字,也只有一萬四千八百七十二字,比《新華字典》僅多了三千七百餘字。

國家出版局抽樣調查統計:我們現在最高用字量只有六千三百多字,而最常用的字八百零七個,次常用的字一千零三十三個,也就是說,一般的書面使用文字只有一千八百四十個字。

(8)中國有多少種文字擴展閱讀:

大約一個世紀以前,中國河南安陽,有一項重大的考古發現,這就是殷墟和甲骨文的發現。從此,中國殷商史的研究進入到一個新時期。按中國古文字學家的意見,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較完備的文字」。

它已經比較復雜,已發現多達3000個以上字匯,包括名詞、代名詞、動詞、助動、形容詞等數大類,而且還能組成長達170多字的記敘文。所以學者們肯定甲骨文決不是我中國文字的初創階段,在它以前,一定已經有一段較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了。

甲骨文的發現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緒,國子堅王懿榮得了大病,四處求醫找葯,無意中發現葯材中有一種刻了文字的龜甲,認為是很有價值的古物,於是便派人此處搜購,原來這些龜甲是河南安陽一帶農民拾獲後賣給中葯店的,後來經研究發現龜甲上的紋路應該就是古老的文字。

這個發現轟動了學術界和文化界,從此,甲骨文受到許多學者、古董商和收藏家的重視。 甲骨文是我們目前所發現最早的中國文字,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面的文字,這些文字主要是用來卜斷吉凶的,占卜的過程先利用火燒灼龜甲,龜甲上便會出現裂痕,商代的人們便根據這裂痕卜斷吉凶,並將卜問的事情和結果記錄刻在龜甲上,而這些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便稱為「甲骨文」。

I. 中國有多少種文字

好多種呢,數都數不過來!

J. 我國有多少種文字

我國有約30種文字。

從語言的系屬來看,我國56個民族使用的語言分別屬於五大語系: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南島語系、南亞語系和印歐語系。漢藏語系分為漢語和藏緬、苗瑤、壯侗三個語族。

屬於藏緬語族的有藏、嘉戎、門巴、倉拉、珞巴、羌、普米、獨龍、景頗、彝、傈僳、哈尼、拉祜、白、納西、基諾、怒蘇、阿儂、柔若、土家、載瓦、阿昌等語言;屬於苗瑤語族的有苗、布努、勉等語言;屬於壯侗語族的有壯、布依、傣、侗、水、仫佬、毛南、拉珈、黎、仡佬等語言。

阿爾泰語系分為蒙古、突厥、滿—通古斯三個語族。屬於蒙古語族的有蒙古、達斡爾、東鄉、東部裕固、土、保安等語言;屬於突厥語族的有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烏孜別克、塔塔爾、撒拉、西部裕固、圖佤等語言;屬於滿—通古斯語族的有滿、錫伯、赫哲、鄂溫克、鄂倫春等語言。

屬於南島語系的是高山族諸語言,還有回族的回輝話。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的有佤、德昂、布朗、克木等語言。屬於印歐語系的是屬斯拉夫語族的俄語和屬伊朗語族的塔吉克語。有些語言的系屬尚未取得統一意見,如朝鮮語、京語等。

我國有約30種文字。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是漢民族共同使用的文字,有些民族也已經完全使用漢字。漢字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新石器時代就已經產生,現在使用的漢字是由古漢字逐漸演變而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定規范漢字為國家通用文字。

(10)中國有多少種文字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有21個少數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為壯、布依、彝、苗、哈尼、傈僳、納西、侗、佤、黎等民族制訂了文字方案。

我國的文字從文字類型上看有表意文字、意音文字、音節文字,從字母文字體繫上看有古印度字母、回鶻文字母、阿拉伯字母、方塊形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形式等。

參考資料:中國政府網-中國語言文字概況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有多少種文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低種姓怎麼稱呼 瀏覽:154
伊朗客戶沒法轉款怎麼辦 瀏覽:98
印尼華人怎麼看華裔身份 瀏覽:978
中國象棋什麼人製造 瀏覽:473
印度阿三軍隊在哪裡 瀏覽:274
印度小王子是什麼人 瀏覽:269
印尼總統有多少錢 瀏覽:263
伊朗對中國有什麼政策 瀏覽:645
越南河內到老街的火車票多少錢 瀏覽:230
獅山鎮去廣州哪裡有中國移動 瀏覽:228
中國護照上寫的什麼 瀏覽:557
去越南旅遊待遇怎麼樣 瀏覽:10
越南電源插座什麼意思 瀏覽:145
9月10日是印度什麼節日 瀏覽:597
印度卵巢囊腫吃什麼食物 瀏覽:854
青拓印尼工資怎麼樣 瀏覽:843
義大利傢具有哪些品牌有哪些品牌有哪些品牌 瀏覽:257
為什麼沒從伊朗進口石油 瀏覽:455
給印尼客商帶什麼禮物好 瀏覽:915
為什麼巴洛克最早產生於義大利 瀏覽: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