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象棋是什麼時候發明的距離現在多長時間
雖然很多資料都說象棋在唐代就發明了,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說唐代的象棋和現代的象棋差距還是很明顯的,或者說完全不是同一個棋。據史料考證,北宋末年才形成了和現代象棋一樣的象棋,兵種一樣,車馬炮仕相兵將帥等都相同,子數相同,擺法相同,規則也基本相同,所以北宋末年才是現代象棋真正誕生的年代,距離現在恰好千年了。最近博聖聯合印刷博物館推出的活字印刷象棋,就是紀念象棋誕生千年的作品。
2. 中國象棋什麼時候發明的
中國象棋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棋戲,產生的年代不詳。
7、元明清:元明清時期,象棋繼續在民間流行,技術水平不斷得以提高,出現了多部總結性的理論專著,其中最為重要的有《夢入神機》、《金鵬十八變》、《橘中秘》、《適情雅趣》、《梅花譜》、《竹香齋象棋譜》等。
8、新中國建立:新中國建立之後,象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1956 年,象棋成為國家體育項目。以後,幾乎每年都舉行全國性的比賽。
3. 象棋的起源的是哪兒又是誰發明的象棋迄今為止有多少年了
象棋源遠流長,歷史悠久。但究其源頭,眾說紛壇,尚難斷論。戰國時期宋玉所著《楚辭》招魂篇里有「蓖蔽象棋,有六博些」說法,提到了象棋。從那時到現在已有兩千多年了。但當時的「象棋」指的是象牙做的六博棋,不是現代形制的象棋。
六博棋由兩人對弈,每方六子,有梟、盧、雉、犢、塞五種棋子,前四種棋子雙方各一枚,最後一種棋子「塞」各兩枚。梟為首,即主帥。《說苑》載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燕居則斗象棋而舞鄭女」。可見那時在達官權貴和士大夫中已流行下象棋,甚至影響到門客了。北周武帝(公元561-578年)曾制《象經》,並集合百官在朝廷進行講解。文學家庾信曾作《象棋經賦》及《進象棋經賦》。那時期,「象戲」在宮廷和文人中很盛行,但也不是現代形制的象棋。
唐代以前,象棋只有將、車、馬、卒四個乒種,唐代以後,火器開始用於軍事。據《唐書》記載,以機發石為攻城,號將軍炮。所以那時的炮字還是「石」為偏旁的。軍事上火器的發展給模仿戰斗場面的象棋帶來了新的發展,使象棋逐漸改革成為擁有將、車、馬、炮、士、象、卒七個兵種,這就和現代象棋的兵種基本相似了。唐《續藏經》載:「昔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牛僧儒用車、馬、將、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由此可見,唐牛僧儒的時代以前,象棋沒有炮,加炮以後,才成現代象棋的雛型。但牛僧儒《玄怪錄》中岑順夢幻所見和挖掘古墓所發現的象棋,只有王、上將(象)、軍師(士)、輜車、天馬、六甲(步卒)等六個兵種,還沒有炮。其時為唐代宗寶應元年,故後人稱之為「寶應象棋」。
宋晁無咎(公元1053-1110年)的「廣象棋」,棋子32個,與現制象棋的棋子總數相同,棋盤縱橫各11路,比現制象棋盤大一點。廣象棋把兩炮放在車的外側,棋子名稱和著法與現制象棋相同,但沒有說明棋盤中間有無河界。有河界的象棋盤見於北宋末。北宋末女詞家李清照的《打馬圖經序》中刊有打馬戲和象棋兩用的局戲圖,它所表示的象棋盤圖形與現在的完全一樣。另外宋顥關於象棋詩詞中有「河外尖斜步卒輕」的描述。由此可見,北宋前的象棋盤沒有河界,棋盤有河界的象棋是在北宋末定型的。
象棋子現在是平面字形的,但早先曾是立體象形的。《玄怪錄》中所述的出土古墓,前有金床戲局,列馬滿枰,皆金銅成形,說明唐朝「寶應象棋」的棋子是銅質象形立體子。後來,北宋古墓出土的象棋文物中,見有圓形銅質的平面棋子,直徑大小不等。正面有車、馬、炮、將、士、象、卒字樣;反面則是各種不同形狀的圖文。將是坐著的將軍,腰懸長劍;士是女將,上著戎裝,下穿裙子;象是一隻大象;車是帶有飛輪的輜車;馬是飛躍的馬;炮是飛石;卒是手執長矛的士兵。以後,圖枰的棋子逐步為字形棋子代替。宋徽宗趙佶的《宮詞》有「白檀象戲小棋枰,牙子金書字更明」,說的就是白色的檀木棋盤和象牙制的金書字形棋子。
第一個以比較完整的篇章來描述象棋著法的是南宋詩人劉克庄。他的長達240字的五言古詩《象弈》中,有「小藝雖難精,上智有未解。君看桔中戲,妙不出局外。屹然兩國立,限以大河界。三十二子者,--俱變態。……遠炮勿虛發,冗卒要精汰。……昆陽以象奔,陳濤以車敗。匹馬郭令來,一士汲黯在。……」等句,形象地描寫了象棋的棋盤、棋子和著法。和劉克庄同時代但稍晚些的著名學者陳元靚,在他晚年所編的日用網路全書《事林廣記》中,輯集了一些棋勢和兩個全局著法,這是見於記載的最古棋局。
北宋司馬光的《七國象棋圖》、南宋洪邁的《棋經論》是現代象棋最早的理論著作。其後問世的象棋書譜,有明代的《夢人神機》、《適情雅趣》、《桔中秘》,清代的《梅花譜》、《韜略元機》、《心武殘編》、《竹香齋象戲譜》、《百局象棋譜》等等。而最有名氣、最有代表性的則是桔、梅兩譜,它們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揭示了象棋的基本規律,探討了各種開局的戰略戰術。
摘自中國體育總局棋牌運動中心官網資料
4. 中國象棋是誰發明的,距今多少年了
關於中國象棋的起源,在我國古文獻中也有幾種有趣的傳說:
(一)起源於傳說時代的神農氏,如元代和尚念常《佛祖歷代通載》說:『借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將、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
(二)起源於傳說時代的黃帝,如北宋晁補之《廣象戲格·序》說:「象戲兵戲也,黃帝之戰驅猛獸以為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以象戲名之。」
(三)起源於戰國之時,《潛確居類書》說:「雍門周謂益嘗君:足下燕居,則斗象棋,亦戰國之事也。蓋戰國用兵,故時人用戰爭之象為棋勢也。」
(四)起源於北周武帝之時,《太平御覽》說:「周武帝造象戲」,明羅頎《物源》說:「周武帝作象棋。」
5. 象棋有多久的歷史了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有1400多年,戰國時已經有正式記載,我們現在下的中國象棋的模式是在宋代制定的
6. 中國象棋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中國象棋具體多少年歷史已不可考。
關於象棋的起源有多種說法:
一、起源於傳說時代的神農氏。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歷代通載》中說:「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
二、起源於傳說時代的黃帝。北宋晃補之《廣象戲格·序》說:「象戲兵戲也,黃帝之戰,驅猛獸以為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以象戲名之。」
三、起源於周武王伐紂時。明代謝肇淛《五雜組》雲:「象戲,相傳為周武伐紂時作,即不然,亦戰國兵家者之流,蓋彼時重車戰也。」
四、起源於戰國之時。《潛確居類書》載:「雍門周謂孟嘗君:『足下燕居,則斗象棋,亦戰國之事也。』蓋戰國用兵,故時人用戰爭之象為棋勢也。」
五、起源於舜的時期,傳說舜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叫象,象為人懶惰,好玩耍,由他發明了象棋。
7. 中國象棋有多年的歷史
中國象棋是一種古老的智力游戲,人們往往通過對弈來參透一些人生的一些哲理,來提高自己的覺悟能力、思維能力和生活樂趣。
中國象棋的起源
中國象棋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棋戲,產生的年代不詳。象棋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春秋戰國時代文化名著的《楚辭. 招魂》中就有:「蔽象棋,有六博兮。」的詞句。說明在當時已經有了「象棋」這個名詞,當然那時的象棋不是現在的象棋,王逸注《楚辭》雲「博,著也,行六棋,故曰六博。」。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提到了六博。據《史記.第六十九卷.蘇秦列傳》中記載:當時齊地的居民安居樂業「斗雞走狗,六博蹋鞠」。可見象棋在當時已經開始在民間廣泛流行。那時的棋,大概是一方為六子,叫「六博」。另據《說苑》記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曾說「足下......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可見當時,在達官權貴和士大夫中,已經很流行下棋了。
棋盤里的河界,又名「楚河漢界」。這個名稱,可能是受到楚漢相爭,韓信作象棋的傳說的影響。傳說無從考證,多半是後人附加的。
進入明、清兩代,象棋的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名手輩出,佳作如雲。棋理棋勢的研究更加深化,促進了象棋文化的發展。是古代象棋史上的黃金時期。
建國以後,象棋工作者們總結發揚了前人的文化遺產,勇於創新,銳意進取,使象棋文化的更加絢麗多彩,真正成為了中華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8. 中國象棋在中國,至少有著3000年的歷史,「將」「帥」為何不能見面
中國象棋有幾千年的歷史,其中的規則也隨著歷史不斷地發生著變化。目前為止,象棋受到了國內國外各個人士的喜愛,還舉辦了國際的比賽,來傳播中國象棋文化。因為象棋上存在楚河漢屆,所以很多人都以為象棋起源於秦末時項羽劉邦之爭。
劉邦回道「咱倆可是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你捨得把自己的父親煮著吃了,吃的時候別忘記給我留一碗」。說完後,劉邦沒有再和項羽說話。這讓項羽更加生氣,叫喊著要現在就把項羽的父親煮吃了,幸好有項公在一旁勸說,這才救了劉邦的父親一命。
象棋中,帥將不能出城只能走幾個點,每個棋子都有自己的規則,這就像項羽和劉邦之間的爭斗,走錯一步滿盤皆輸,用的一兵一卒都要認真思考一番,用錯一枚棋子都可能釀成大錯軍就像劉邦和項羽在行軍打仗時一個小錯誤也會造成不可想像的後果,這其中也是有一番大道理。而象棋之所以能夠走出中國,走向國際,也是有一番大智慧的!
9. 象棋在我國的歷史有多久
象棋,又稱中國象棋(英文現譯作Xiangqi,舊譯Chinese Chess)。根據2009年2月23日國家體育總局《關於重新公布我國正式開展的體育運動項目的通知》,中國象棋是我國正式開展的78個體育運動項目之一,為促進該項目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和推廣,現將「中國象棋」項目名稱更改為「象棋」,英文譯名採用「Xiangqi」。
亦作「象碁」。
1.先秦六簙戲用象牙做的棋子。黑白各六枚。《楚辭·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王逸註:「言宴樂既畢,乃設六簙,以菎蔽作箸,象牙為棊,麗而且好也。」 洪興祖補注引鮑宏《博經》:「用碁十二枚,六白,六黑。」
2.古代弈之一種,亦曰象戲。相傳戰國時已有之。漢劉向《說宛·善說》:「燕則鬭象棋而舞鄭女。」其後北周武帝制《象經》,集百僚講說。據傳《象經》有日月星辰之象,以寓兵機。《隋書·經籍志》兵家著錄《象經》一卷,題周武帝 撰,書亦不傳。宋司馬光作有《古局象棋圖》,與今象棋不同。
3.現今通行的象棋,相傳為唐代牛僧孺所制。刻圓木或牙、骨為棋子三十二枚,紅黑各半。兩人對弈,一方以帥統仕、相及車、馬、炮各二,兵五;一方以將統士、象及車、馬、炮各二,卒五。弈時雙方輪流行棋,以將一方之將帥圍死為勝。
一般認為,象棋起源於中國。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國科學文化史》中明確提出,象棋是中國人的創造。他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古代游戲-六博與天文、象術、數學的關系,他說:「只有在中國,陰陽理論的盛行促使象棋雛形的產生,帶有天文性質的占卜術得以發明,繼而發展成帶有軍事含義的一種游戲。」接著陸續有蘇聯學者發表文章,批駁印度起源說。1972年南斯拉夫歷史學家比吉夫的專著《象棋-宇宙的象徵》斷定象棋首先出現在公元569年的中國(象戲),然後才逐漸傳播開來。
10. 中國象棋從古至今一共多少年
中國象棋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棋戲,產生的年代不詳。象棋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象棋的正式記載,如:《楚辭·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說苑》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由此可見,遠在戰國時代,象棋已在貴族階層中流行開來了。據上述情況及象棋的形制推斷,象棋當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紀)前後產生於中國南部的氏族地區。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種器具組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別為:梟、盧、雉、犢、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當於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種方形的棋盤。比賽時,"投六箸,行六棋",鬥巧鬥智,相互進攻逼迫,而制對方於死地。春秋戰國時的兵制,以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共六人,當時作為軍事訓練的足球游戲,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見,早期的象棋,是象徵當時戰斗的一種游戲。在這種棋制的基礎上,後來又出現一種叫"塞"的棋戲,只行棋不投箸,擺脫了早期象棋中僥幸取勝的成分。
秦漢時期,塞戲頗為盛行,當時又稱塞戲為"格五"。從湖北雲夢西漢墓出土的塞戲棋盤和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出土的彩繪木俑塞戲,可以映證漢代邊韶《塞賦》中對塞戲形制的描寫。
三國時期,象棋的形制不斷地變化,並已和印度有了傳播關系。
至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 561~578年在位)制《象經》,王褒寫《象戲·序》,庚信寫《象戲經賦》,標志著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
隋唐時期,象棋活動穩步開展,史籍上屢見記載,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禮居叢書》載《梁公九諫》中對武則天夢中下象棋頻國天女的記敘和牛僧孺《玄怪錄》中關於寶應元年(公元 762年)岑順夢見象棋的一段故事。結合現在能見到的北宋初期飾有"琴棋書畫"四樣圖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間的棋盤來表示棋的蘇州織錦,和河南開封出土的背面繪有圖形的銅質棋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國際象棋頗多相似之處。當時象棋的流行情況,從詩文傳奇中諸多記載中,都可略見一斑。而象棋譜《樗薄象戲格》三卷則可能是唐代的著作。
宋代是象棋廣泛流行,形制大變革的時代。北宋時期,先後有司馬光的《七國象戲》,尹洙的《象戲格》、《棋勢》,晁補之的《廣象戲圖》等著術問世,民間還流行"大象戲"。
經過近百年的實踐,象棋於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 有河界的棋盤,將在九宮之中等等。
南宋時期,象棋"家澈戶曉",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李清照、劉克庄等文學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宮廷設的"棋待詔"中,象棋手佔一半以上。民間有稱為"棋師 "的專業者和專制象棋子和象棋盤的手工業者。南宋還出現了洪邁的《棋經論》、葉茂卿的《象棋神機集》、 陳元靚的《事林廣記》等多種象棋著述。
元明清時期,象棋繼續在民間流行,象棋的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技術水平不斷得以提高,出現了多部總結性的理論專著,其中最為重要的有《夢入神機》、《金鵬十八變》、《桔中秘》、《適情雅趣》、《梅花譜》、《竹香齋 象棋譜》等。楊慎、唐寅、郎英、羅頎、袁枚等文人學者都愛好下棋,大批著名棋手的涌現,顯示了象棋受到社會各階層民眾喜愛的狀況。是古代象棋史上的黃金時期。
建國以後,象棋工作者們總結發揚了前人的文化遺產,勇於創新,銳意進取,使象棋文化的更加絢麗多彩,真正成為了中華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1956年,象棋被為國家體育項目。以後,幾乎每年都舉行全國性的比賽。1962年成立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下屬組織——中國象棋協會,各地相應建立了下屬協會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