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天眼在貴州哪裡啊
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
1.簡介: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綜合性能是著名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的十倍。
主動反射面系統:包括一個口徑500米由近萬根鋼索組成的反射面索網主體、反射面單元、促動器裝置、地錨、圈樑等。反射面索網安裝在格構式環形圈樑上,它有2400個連接節點,在索網上安裝4600個反射面單元,2400個節點下方連接下拉索和促動器裝置,促動器再與地錨連接,形成了完整的主動反射面系統,能夠實現實時控制下形成瞬時300米口徑拋物面的功能。
饋源支撐系統:在窪地周邊山峰上建造6個百餘米的支撐塔,安裝公里尺度的鋼索柔性支撐體系及其導索、卷索機構,以實現饋源艙的一級空間位置調整;製造直徑10米左右的饋源艙,在饋源艙內安裝Stewart平台(精調並聯機器人)用於二級調整;製造兩級調整機構之間的轉向機構,輔助調整饋源艙的姿態角。
測量與控制系統:建設10餘個毫米級精度基準站組成的測量基準網。通過9個近景測量基站,對反射面位形實時掃描;利用激光跟蹤儀及激光跟蹤系統實現對饋源艙實時反饋的控制;建設現場匯流排系統,實現反射面的主動變形;建設實時檢測和健康監測系統。
3.參考資料: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網路
㈡ 中國「天眼」的具體位置在哪裡
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工程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簡稱FAST,「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
(2)中國天眼在哪裡擴展閱讀: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利用貴州喀斯特地區的窪坑作為望遠鏡台址,建造世界第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其擁有30個標准足球場大的接收面積。FAST作為世界最大的單口徑望遠鏡,將在未來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地位。全新的設計思路,加之得天獨厚的台址優勢,使其突破瞭望遠鏡的百米工程極限,開創了建造巨型射電望遠鏡的新模式。
㈢ 天眼在哪個省哪個市
一、中國天眼地理位置
「中國天眼」位置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
二、中國天眼科普基地景區地理位置
天眼景 區地址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金科村大窩凼
三、游覽「中國天眼」景區遊客須知
為維護「中國天眼」的正常運行,方便參觀者作好游覽「中國天眼」景區准備,特予以告知。
(一)參觀「中國天眼」須知
1.在「中國天眼」景區觀景台參觀「中國天眼」實行免費參觀。因「中國天眼」特殊運行環境的需要,遊客須通過安檢後乘坐經專業檢測、特殊改裝的低頻柴油擺渡車前往,往返距離50公里,車費50元/人。景區擺渡車售票時間:08:30—16:00(每天16:15停發擺渡車)。擺渡車票可現場購買或在「中國天眼網」、驢媽媽、攜程網等網站預定。
2.根據《貴州省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電磁波寧靜區保護辦法》的規定,進入景區觀景台參觀「中國天眼」的遊客不得攜帶電子設備,包括但不限於手機、數碼相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充電器、充電寶、手錶、智能手環、車鑰匙、感應門鑰匙、對講機、遙控器等一切電子產品;香煙、打火機、火柴等易燃易爆物品;管制刀具及其他違禁品。景區遊客服務中心為您提供免費寄存服務,乘坐擺渡車前請自覺寄存上述產品。
3.參觀者可自行攜帶機械相機拍攝(相機型號為尼康FM2/FM3,入園前請配合景區進行檢測)。「中國天眼」景區在觀景台提供經專業檢測的機械相機拍攝服務,可自費選擇服務。
4.景區觀景台海拔較高,台階陡長,行動不便或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的遊客不建議前往;未成年人參觀「中國天眼」須有成年家人陪同。
(二)參觀互動體驗項目及其他景區提示
1.為方便廣大遊客了解射電望遠鏡及天文學相關知識,平塘天文小鎮建有天文體驗館、球幕影院、動感影院等項目,遊客可自費選擇前往體驗。
2.平塘縣境內有「天書」、平塘天坑群、牙舟陶文化園、甲茶景區、京舟養生樂園、六硐景區等眾多景區景點,遊客可上網或與各大旅行社咨詢,自由安排旅遊行程。
㈣ 「中國天眼」在中國的什麼地方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簡稱FAST,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工程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1]。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先生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綜合性能是著名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的十倍。
2020年1月11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2]。截至2020年11月,「中國天眼」發現脈沖星數量超過240顆[3]。
1993年,東京召開的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包括中國在內的10國天文學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電「大望遠鏡」。他們期望,在全球電信號環境惡化到不可收拾之前,能多收獲一些射電信號。建造FAST的動機肇始於此。[6] [7]
1994年7月,FAST工程概念提出。在這一背景下,原北京天文台提出了利用中國西南部的喀斯特地貌建造阿雷西博型LT的中國方案,最初起名為KARST。[7]
1995年11月,以北京天文台為主,聯合國內20餘家大學和科研機構,組建了「大射電望遠鏡」中國推進委員會,由南仁東研究員任主任。[7]
2001年,FAST預研究作為中科院首批「創新工程重大項目」立項,並得到中國科學院及科技部的支持。
2001年10月,知識創新工程首批重大項目「FAST預研究」總體驗收。
2007年7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立項建議書,原則同意將FAST項目列入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計劃,FAST工程進入可行性研究階段。
2008年10月,國家發改委批復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FAST工程進入初步設計階段。
2009年2月,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初步概算獲得貴州省發改委批復。
2011年3月,FAST工程開工報告獲得批復,工程開工項目初步設計和概算獲得中國科學院和貴州省人民政府的批復。
工程於2011年3月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16年9月竣工,工期5.5年。望遠鏡台址挖掘完工,基地、主動反射面的建造均於2013年內動工。總投資概算為6.67億元。[8]
2015年2月4日上午,位於貴州平塘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安裝了最後一根鋼索,索網製造和安裝工程結束。這意味著FAST的支撐框架建設完成,進入了反射面面板拼裝階段。[8]
2015年國慶前夕,隨著長度3.5千米的10千伏高壓線纜通過耐壓測試、變電站設備調試完成,中科院國家天文台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項目綜合布線工程完成,具備供電條件,這標志著「天眼」的神經系統已經成型,FAST工程進入最後的沖刺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