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水稻種植有多少年的歷史
水稻是我國原始農亞中的主要栽培作物,它的起源、分化和傳播一直為學術界所注目。70年代,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發現大量栽培水稻的遺存,把我國水稻栽培歷史提到7000年前;80年代末,湖南滓縣彭頭山址的發現,又把水稻栽培歷史提到了8000年前。所以,人們一直認為我國水稻栽培起源於長江中下游地區。而中原地區則在距今6000年以後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中才有零星發現,因而被認為是水稻的傳播區。這次在賈湖遺址發現栽培水稻遺存,為我國農業史的研究以及環境和氣候變遷的關系的研究都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並促使人們對我國水稻栽培歷史進行重新認識。
來源: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116381_75793.html
2. 中國最大的水稻產地在那
從播種面積來看,湖南是我國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的省份,每年大致在390萬公頃,其次是江西320萬公頃。
3. 哪裡的水稻種植面積是最大的
東北三省,又被稱為東三省,分別是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東北三省地域遼闊,土地肥躍,是我們國家重要經濟糧食生產基地,這些地方生產出,全國有名的大米比如:五常大米,響水大米,盤錦大米,梅河口大米等等!
4. 全國種雜交水稻的有多少面積有那位有準確的數據
目前國內的水稻種植面積常規稻是2.45億畝,而雜交稻的種植面積是2億畝。全國耕地面積20.23億畝。農財網數據,雜交秈稻種植面積約2億畝,雜交率約67%,其中雜交早秈稻種植面積約0.3億畝,雜交比例約37.5%,雜交中晚秈稻種植面積約1.7億畝,雜交比例約77.3%,粳稻只有不到0.2%是屬於雜交稻。2014—2017年全國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的前三名都是常規稻,順序為龍粳31、中嘉早17、寧粳4號。
據農業部門不完全統計,東北稻區水稻常年種植面積500萬公頃以上,目前全部為都為常規稻品種。
5. 現在中國耕地面積是多少畝雜交水稻的播種面積是多少畝
總耕地是指包括水稻、小麥、玉米等所有農作物在內的面積,不單指水稻面積。
2020年,中國總耕地面積為18億畝。水稻種植面積為4億多畝,雜交水稻種植面積50%左右。總收獲兩億多噸,平均畝產900多斤。進口270萬噸,出口230萬噸,出口的大部分是種子,進口的大部分都是食用稻(既傳說中的泰國香米)。
所以噴子們說沒吃過雜交水稻和只吃泰國香米雲雲,都是屁話。只要吃米飯就一定吃過雜交水稻,因為大部分飯堂和快餐店、酒店都是雜交水稻,各種米製品就不說了。270多萬噸進口米不可能全是泰國米,全國一灘,每個縣都分不到幾噸。所謂天天吃的泰國米,八層是套著泰國香米包裝的國產大米。
中國戰略儲備大米常年保持一億噸上下,全部都是雜交稻。每年放出的庫存大米,雖然存了一年,但吃起來感覺還不錯,實力打臉雜交稻不好吃傳聞。
6. 雜交水稻種植面積有多少,我國水稻總的種植面積了
截止2019年,目前中國雜交水稻種植面積已超過1333萬公頃,占水稻總種植面積的51%,產量約占水稻總產量的58%。在雜交水稻研究的最初階段,即1964~1975年,主要是袁隆平及其助手在經費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堅持搞下來的,9年間科研經費投入加起來不到20萬元。
在推廣的初期,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行政干預對雜交水稻的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而90年代以後,則主要是靠市場機制下的杠桿調節作用。由於雜交水稻產量高,使得播種面積迅速增加,1975年全國多點示範雜交水稻373公頃,單產比常規稻增加20%左右,1976年迅速擴大到13.9萬公頃。
(6)中國水稻最大面積是多少擴展閱讀
在20多年間,雜交水稻播種面積猛增35000餘倍。現在種植雜交水稻每年所增產的糧食相當於一個產糧大省的全年糧食總產量。雜交水稻的大面積推廣,不僅大幅度地提高了糧食產量,而且贏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北京農業大學對江蘇省209個調查點進行分析,雜交秈稻比常規稻的相對經濟效益表現為:每公頃收益提高26.6%,每個工日凈產值提高25.9%,每元物質費用報酬提高12.5%,每元成本純效益提高20.9%。
7. 中國稻田多少畝2020
中國有4.4億畝水稻種植面積,其產量佔到中國糧食總產的37%,而且有60%以上的人口是以大米為主食,這個比例還在逐漸增加。
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