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徽州指的是哪裡
上面的朋友回答的不夠精確.
真正的意義上的徽州包括現在的黃山市以及宣城的績溪縣還有江西省的婺源縣等.古代設有徽州府衙,就是現在安徽省黃山市的歙縣,現仍完好的保留著古城牆和城門.建國後,設立了徽州地區,地域包括現在的黃山市和宣城市以及安慶的石台縣.1987年撤消了徽州地區,成立了黃山市,轄7個區縣: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屯溪區,徽州區,太平區.其中徽州區是目前中國唯一還保留徽州這個地名的地方了.
『貳』 徽州指的是現在哪個城市/
徽州在古代地域比較廣闊。徽州,簡稱「徽」,古稱歙州、新安。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府治在現歙縣徽城,前四個縣現屬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今屬安徽省宣城市,婺源縣今屬江西省上饒市。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建歙縣,屬會稽郡。
西漢武帝大狩二年(前121年)屬丹陽郡。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屬新安郡。
南朝梁元帝承聖二年(553年)屬新寧郡。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歙縣並入海寧縣,隸屬婺州,十一年(591年)復置歙縣,隸屬歙州;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歙州改名新安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新安郡改名歙州。
天寶元年(742年)歙州改名新安郡。
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新安郡改名歙州。
北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改名徽州。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徽州為徽州路。
順帝至正十七年(1357年)改徽州路為興安府。二十七年(1367年)改興安府為徽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留縣,直屬安徽省。三年(1914年)6月,屬蕪湖道。十七年(1928年)8月,廢道直屬安徽省,二十一年(1932年)10月屬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區。二十九年(1940年)3月,屬皖南行署,同年8月屬皖南行署第七行政督察區。三十四年(1945年)9月,皖南行署撤銷,歙縣屬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
1949年,4月28日後屬皖南區人民行政公署,5月13日屬徽州專區。
1949年,10月,屬徽州專區。
1956年,3月,屬蕪湖專區。
1961年,4月,屬徽州專區。
1974年,屬徽州地區。
1987年,11月27日,徽州地區改設黃山市,歙縣隸屬黃山市。
網路
『叄』 徽州在哪個省
徽州原來在安徽省,安徽省名字的由來就是安慶府和徽州府得來的。
徽州即現在的黃山市。
徽州,指歙縣、休寧、祁門、黟縣、績溪(今屬安徽宣城市)和婺源(今屬江西上饒市)六縣。
黃山市,指屯溪區、徽州區、黃山區和歙縣、黟縣、休寧、祁門三區四縣。
1987年12月,徽州地區更名為黃山市,從此徽州不再出現在中國的版圖上,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現在已經沒有徽州市了,不過,你可以去徽州貼吧看看,那裡的復徽氣勢很強大 啊!!!
http://tieba..com/f/good?kw=%BB%D5%D6%DD&cid=4
http://hi..com/葉孤城歙縣
『肆』 徽州古城在那裡
『伍』 徽州在哪裡
是今天的黃山市
徽州,簡稱「徽」,位於新安江上游,古稱新安,自秦朝置郡縣以來,已有2200餘年的歷史,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歷元、明、清三代,統「一府六縣」(徽州府:歙縣、休寧、婺源、祁門、黟縣、績溪)行政版屬相對穩定。徽州是徽商的發祥地,明清時期徽商稱雄中國商界300多年,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徽文化已經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1987年11月,國務院批准改徽州地區為黃山市
『陸』 古徽州指什麼地方
古徽州指包括歙縣、黟縣、婺源、績溪、祁門、休寧六縣的古代行政區。
基本信息:
歷史地理名詞,源於北宋的行政區劃名——徽州,絕大多數語境下代指歷經宋元明清四代、穩定管轄歙縣、黟縣、婺源、績溪、祁門、休寧六縣而未變更行政管轄范圍的徽州地區,依歷史朝代不同又可分別指代徽州、徽州路、徽州府,現分屬皖贛兩省三市(除婺源屬江西上饒,績溪屬安徽宣城外,其餘四縣屬安徽黃山)。徽州及其派生詞徽州路、徽州府作為一直統轄固有六縣的行政區劃名在歷史上前後共計存在了近780年(1121年-1357年以及1367年-1911年)。
建制沿革: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更名為徽州;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徽州改為徽州路;
元順帝至正十七年(1357年),紅巾軍政權改徽州路為興安府;
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改興安府為徽州府;
清末太平天國曾占據有徽州大部,改徽州府為徽州郡,下轄四縣:歙縣、黟縣、休寧、婺源;
民國元年(1912年)元月,廢府留縣,古徽州固有六縣直屬安徽省,徽州府之名遂廢。
『柒』 徽州在哪裡徽州是個地名嗎
[編輯本段]徽州簡介
徽州——不止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一個文化概念,是中國三大地域顯學之一
徽州,在中國大陸安徽省南部地區,古稱新安,自秦朝置郡縣以來,已有2200餘年的歷史,溯源追本,這里曾先後設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歷元、明、清三代,統「一府六縣」(徽州府:歙縣、休寧、婺源、祁門、黟縣、績溪,除婺源今屬江西省外,其餘今皆屬安徽省)行政版屬相對穩定。1987年11月,國務院批准改徽州地區為黃山市;1988年7月,地級黃山市正式成立,轄三區(屯溪區、徽州區、黃山區)四縣(歙縣、休寧、黟縣、祁門縣)和黃山風景區,總面積約9807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47萬。
徽州地區是歷史上中國經濟文化重地,安徽省名中的「徽」字就是由徽州而來。
古徽州是徽商的發祥地,明清時期徽商稱雄中國商界300多年,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以徽商、徽劇、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築、徽派盆景等文化流派構成的徽學,更是博大精深。它與敦煌學、藏學有同樣影響。
徽州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密度極大,品位極高,除擁有兩處世界遺產外,還有一座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三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一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處世界地質公園,二處國家地質公園,三處國家森林公園和10處國家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一處國家級歷史保護街區。 雄踞域中的國之瑰寶黃山,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於世,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黃山具備「山上有奇景,山下有奇觀」的全方位立體之美。西遞、宏村世界文化遺產是徽州物質文明的歷史遺存,矗立的牌坊代表著徽州人的精神家園,更多的古村落、古建築體現了徽州遠古的繁華和富榮,牯牛降的原始自然傳遞出徽州大地的久遠、淳樸和原生態的珍藏,橫亘黃山南北的新安江、太平湖,更增添了黃山水之靈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