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少數民族婚姻都是一夫一妻嗎
不一定,我就聽說過一些較閉塞的寨子里的頭人(相當於村長或族長)有好幾個老婆
⑵ 雲南走婚制是什麼
雲南西北部古老的摩梭族卻至今保存著「男不娶女不嫁」婚姻形態「走婚」。走婚並非如外界傳說的那樣混亂和隨意,而是遵循著摩梭族文化和禁忌。結合和離散都以感情為前提,若不想繼續只消一句「我/你以後不再來了」就可終結。
⑶ 我國哪個民族是實行的走婚制 :
生活在雲南,四川交界處瀘沽湖畔的摩梭人,是納西族的分支
⑷ 中國少數名族奇特的婚姻制度
在雲南的有個民族是走婚的,是最特別的
⑸ 我國哪個少數民族使用走婚制
"走婚"即走訪婚,摩梭語"色色"(或"替色色","的色色"等),是摩梭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外界較多宣傳和關注的;走婚的形式"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終身都住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 是由男子走婚來維持男女雙方性關系而實現種族延續的一種特殊形式,男方晚上到女方偶次晨歸回自己家中,雙方都不是對方家庭的成員,有走婚關系的男女被俗稱為"阿肖"或稱"肖波","阿肖",就是有性關系的親密情侶,由於摩梭無文字,只能用漢字的"阿肖"稱謂,但也不能確切表達"色色"的意思;有的書上稱為"阿注",是不確切的,那隻用於一般朋友之間的稱呼;走婚並非雜亂無章,更不是亂婚,群婚制,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有親戚血緣關系的嚴禁走婚;不能同時結交多個阿肖;男女雙方有好感就可走婚;感情破裂標志走婚關系的結束
;若女方有小孩走婚關系就穩定下來。無論哪一種婚姻,它們的核心一樣:基於男女自願,感情為基礎,是一種男女在性選擇上平等的反映。傳統摩梭在長輩姐妹兄弟前,火塘邊有關性的一切話題都是害羞的;走婚純屬個人私事,有走婚關系的男女只在夜間相聚,白天裝作不知此事。
特別要說明的是由於一些誤導使外界認為摩梭人只有走婚,其實在摩梭地區走婚制和結婚制是並存的,但走婚占絕大部分,摩梭人可以自由選擇走婚或結婚,可以在不同時期選擇不同形式,但選擇結婚就不能再走婚;結婚的有幾種情況:以前的土司階層實行結婚制;經調查統計,在永寧的摩梭人與摩梭人之間都是走婚的,與外族通婚或在外工作的摩梭人才結婚,還有文化大革命時政府強迫實行一夫一妻制,造成的結婚;永寧壩子及瀘沽湖畔的摩梭人盛行走婚,至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摩梭男女仍然實行走婚,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男女或因走婚情侶雙方需要同居, 或因家中有男無女, 視女"根"的摩梭人,只好娶一個媳婦,以續香火, 其他男子仍然走婚, 有的母系家庭兩種形式並存; 現在政策鼓勵摩梭人的走婚風俗, 大多數摩梭人願意走婚不願結婚, "走婚"佔70%,"同居結婚"只佔30%;無論哪一種婚姻,這里從未產生
過情殺,情斗及社會,家庭的婚姻紛爭,雖然形式不同,但它們的核心是一樣的:基於男女自願,感情為基礎,不受其他因素的制約,不論是走婚還是結婚的每一個摩梭人,在他們的心,只有母親家才是自己真正和永遠的家,母親的家門對兒女永遠是敞開
母系家庭是摩梭母系社會的基本社會單位,許多不同的母系家庭構成了摩梭母系社會,正因為有了母系家庭,才使摩梭人一直保留著獨特而神奇的婚俗-走訪婚(簡稱為走婚),摩梭人母系家庭的歷史,也就是摩梭人走訪婚的歷史,什麼是摩梭母系家庭呢?
整個摩梭社會的文化結構,就是母系家庭文化,母系家庭("衣杜")是摩梭最基本的社會單位, 指同一母系親族成員組成的家庭及其居住的房屋,包含"母系家庭"和"房屋"雙重概念; 摩梭人認為母為尊,女為貴,母親是摩梭人生活中的軸心和靠山,摩梭人離不開母親,離不開以母親為主的家屋,女性在母系家屋中享有尊貴的地位;母系家庭中的成員,少則十幾人,多則幾十人,均系一個或幾個外祖母的後裔組成,在母系家庭中,男不婚女不嫁,夜間,女子在家中花樓接待來自另一家庭的男子,而男子則外出與另一家庭的女子偶居,所生子女皆屬女方,血緣按母系計,財產按母系繼承,男子只負責撫養自己姐妹的孩子;摩梭人以生女孩為榮, 在每個母系家庭中由一個最能幹、 公正而且有威望的婦女安排生產、生活,保管財產, 稱"依杜達布"或"達布", 她是母系家庭的一家之長,負責一切內外事務,"達布"往往是自然產生的,不須經過任何選舉或儀式,家庭成員都絕對服從達布的安排,母系家庭中的成年男性一般以舅舅的身份和名義進行活動,他們盡力協助"達",參加全家的一切活動,撫養姐妹的子女,共同維系母系大家庭,當他們年老的時候,就由他們姐妹的子女照顧,由於共同的生活和勞作,們與姐妹的子女之間的關系比其生父的關系更為密切和特殊。在摩梭母系家庭中,只有"同一根根"(同一母系血緣)母系成員是的親人,包括母親,女兒,兒子,舅舅等,"父親","妻子"等都是外人。
摩梭母系家庭與外界社會的家庭含義不同,首先摩梭母系家庭的結構模式不一定是一夫一妻制,傳統摩梭母系家庭內沒有父親,丈夫,妻,女婿或媳婦的角色,也沒有父子,夫妻,妯娌,翁婿或姑嫂關系,人人都與外祖母,外祖母的姐妹兄弟,母親,母親的姐妹兄弟同住,男不婚女不嫁,過著走婚的生活,家庭內每一個成員都來自同一根根(母系血緣),母系家庭以母系血緣為本,以走訪婚為主體;其次摩梭母系姐妹兄弟不分彼此, 一個家庭內的摩梭個人基本沒有私有財產的概念, 一切財產由家庭成員共分,其生活的原則是"分享"不是"佔有",生活的主導意識"我們"不是"我";摩梭母系家庭中摩梭女人享受著高度的自主空間, 男人也輕松無壓力, 摩梭母系家庭文化體現了"重女不輕男"的母系文化思維。
摩梭人的日常稱謂非常簡單,用得最多的就是母親("唉咪")和舅舅("唉烏");在同一摩梭母系家庭中與母親同輩的女性全部被稱作母親("唉咪"),男性全部被稱作舅舅("唉烏"),這種獨特的母系文化使摩梭小孩子擁有多位母親和舅舅,在體貼關愛與自由的氛圍下成長,以至於有很多在母系大家庭長大的成年摩梭人,一直都分不清眾多母親中究竟誰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 舅舅要承擔起教育和 撫養自己姐妹的孩子的責任,這些與漢族家庭截然不同,這種特殊的母親和舅舅的思想也一直擴展到了所有的摩梭家庭,不論是走婚的,還是結婚的;正是由於摩梭母系體制,摩梭人很少分家,因為沒必要通過增加人口來增加勞動力,而且姐妹的子女都是自己的子女,一個家庭中只要有一個同輩姐妹生下女嬰,根根便可延續,其他姐妹就不一定要走婚,不一定要生小孩,摩梭人口增長速度極為緩慢,數百年來摩梭人口增長速度
之慢是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中之最,實是天然的計劃生育。
摩梭母系家庭與走婚,二者相輔相成;由於這種"同一根根"的母系家庭格局,生成了走婚這種特殊的婚姻形式, 因為走婚保持了一個家庭中 的成員只會是一個母親的後代,保持了母系家庭的母系純潔性,維護了"同一根根"的延續;摩梭人的走婚,是世界種種婚俗中,絕無僅有一朵奇葩, 這種至今保留著唯一的、 亘古獨存、淳樸獨特的奇俗,由21世紀外界社會看來,簡直不可思議,著實讓人感到撲朔迷離,充滿了神秘的誘惑。
參考資料:http://www.nn-tourism.gov.cn/ReadArt.asp?Art_ID=8154
文明或原始?再看走婚制
南方周末 2004-07-15 15:02:16
文明或原始?再看走婚制
———也是世界遺產的省思
□藍懷恩
中央電視台曾報道雲南瀘沽湖生態環境遭受嚴重污染,聞名全世界的母系社會走婚制,也變相淪為「陪浴」的色情行當,前者不外乎因商業行徑和管理疏失交互影響所致,但可列為人類文明遺產的走婚制如果任令外界獵奇和糟蹋,那麼我們損失的豈止是一個觀光景點而已?
針對人們的種種議論,專門研究性別問題的前香港大學教授周華山,決定投入摩梭族人中生活長達一年多,甚至學習摩梭語,終於2001年出版了《無父無夫的國度?》一書。
他指出,摩梭人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害羞文化,也就是血源親屬間不能言說任何性話題,除表示尊重個人隱私外,也為了嚴防亂倫,這和外界揣測的性混亂大有出入;同時,他們「知父、認父但不親父」,所有姐妹生的孩子,都由其兄弟亦即母系的舅輩撫養教育,「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換言之,摩梭男女走婚,全然沒有現代感情婚姻的諸多「後遺症」,例如現實關繫上的未婚懷孕後是拿掉,或奉子之命結婚還是女方選擇當未婚媽媽?若決定結婚,那麼夫妻之間錯綜復雜的利害關系於焉展開,如家庭收支、財產分配、子女教養與監護、情感忠誠度、性生活品質、雙方親族和諧否,就算小到生活細節都可以動輒鬧離婚收場。
摩梭人則在兩情相悅走婚後,即橋歸橋、路歸路,所有糾葛均不存在,重女不輕男的母系文化主導家庭倫常、角色分工和財產共有,因此有謂之摩梭文化的核心價值不在走婚而是家庭和諧,這究竟是文明先進還是原始落後呢?
尤有甚者,女性主義者強調的女性自覺意識,不過就是情感獨立、情慾自主,摩梭女人可以不受「處女」、「吃虧」、「寡婦」、「未婚媽媽」等污名化的詞語所困擾,也沒有性壓抑或性侵害的事發生,較之我們的都會和鄉鎮女性的處境,可說更具有人權尊嚴和身心安全。
然而,一個在物質生活與自然共舞,能為人類保留些許凈土的少數族群,即便在精神文明上如母系走婚制明顯有更優越於現代體制的事實,但我們卻高高在上地跑去消費、獵奇,並且把猥瑣習氣一並傳入,而不思尊重、謙虛對待這一方水所培養之一方人的生活文化。
特別是當我們看到瀘沽湖水遭污染的同時,是否也懂得心痛和反思這個被國際社會所珍視的母系走婚制,該如何將此一人類文明遺產好好地保留下來?顯然我們太缺乏針對前瞻兩性文化的高能見度公共論述,讓大家有機會思考和討論。例如在電視這個大眾媒體上,竟然看不到什麼借鏡西方性別文化和性教育發展經驗,同時溶入我們向由男性解放女性進而造就極為特殊的兩性史環境的深度對話節目。
甚至能夠從人性角度解讀性文化和性心理的節目內容亦付之闕如,讓觀眾學習理解異性的性行為需求與模式都知曉無門,於是有大學女生因無知懷孕被退學,而遭剝奪受教育權;經常發生的強奸案和性侵害,也讓女性常無端陷入恐懼中;越來越普遍的無性婚姻,究竟帶給成人多大的壓力,投射到社會成本又是多少?更不知道!
今天能夠謂之為「遺產」者,應該都是取法乎上、值得我們努力維護的文明資產。放眼中國被「世界遺產委員會」認定的不過30處,與人口只有我們1/325(400萬)的愛爾蘭就有兩處比起來,他們笑說中國相對應該有600處才對,更何況絕大部分遺產都以自然山水為主,能夠像摩梭人獨一無二且影響深遠的人類生活體制,還真是稀世珍寶,凡有識者,無不看到他們與自然合而為一、兩性相互尊重、家庭和樂、社會安全的參照價值。
故而,當我們享用美食、穿戴名牌、居住華屋,再賣弄理論和專業而自以為文明的時候,天涯另一邊區區3萬人也許卻真正生活在烏托邦(理想國)里。當然,很難期待沒有馬桶便不知如何是好的都會人,會懂得粗蠻的消費力介入將帶來什麼後果,現在只有靠相關單位的公權力,先拿出整體規劃的合宜措施,並兼顧原居住民的正當權益,進而深入研究摩梭母系文化再予以定調。
誰文明先進?誰原始落後?不是意氣之爭,摩梭走婚制帶給我們更多的省思應該是順天(自然)而為(人性),不亦快哉!
⑹ 走婚制是哪個民族
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種婚姻模式。摩梭人是母系社會,在日間,男女很少單獨相處,只會聚會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對意中人表達心意。在雲南的瀘沽湖那邊比較多
⑺ 摩梭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嗎他們是不是不結婚
在56個民族中沒有摩梭族。
中國56個民族簡介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維吾爾族
苗族
彝族
壯族
布依族
朝鮮族
滿族
侗族
瑤族
白族
土家族
哈尼族
哈薩克族
傣族
黎族
僳僳族
佤族
畲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東鄉族
納西族
景頗族
柯爾克孜族
土族
達斡爾族
仫佬族
羌族
布朗族
撒拉族
毛南族
仡佬族
錫伯族
阿昌族
普米族
塔吉克族
怒族
烏孜別克族
俄羅斯族
鄂溫克族
德昂族
保安族
裕固族
京族
塔塔爾族
獨龍族
鄂倫春族
赫哲族
門巴族
珞巴族
基諾族
漢族
因此,他只是一個部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