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能源分布不均勻體現在哪裡

中國能源分布不均勻體現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6-06 15:22:51

㈠ 誰能告訴我:當前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能源地理分布不均勻的狀況

煤礦資源和水資源成逆向分布。南部多水少礦,北部多礦少水。南水北調工程最多起到緩解作用,也倍受飲鴆止渴的批評。

㈡ 中國能源資源特點

我國能源資源的基本特點可概括為六個字:「富煤.貧油.少氣 . 從儲量看.我國現已探明的能源儲量.煤炭約(其中經濟可開采量約).石油約(其中可開采量約).天然氣約.

㈢ 我國能源現狀及特點

石油靠進口。煤炭可以自給,有時也進口一些。天然氣自產一部份,大部份靠進口。總的來說我國能源靠進口。

㈣ 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的現狀

能源資源是能源發展的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不斷加大能源資源勘查力度,組織開展了多次資源評價。中國能源資源有以下特點:
——能源資源總量比較豐富。中國擁有較為豐富的化石能源資源。其中,煤炭佔主導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資源量10345億噸,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約佔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相對不足,油頁岩、煤層氣等非常規化石能源儲量潛力較大。中國擁有較為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摺合年發電量為6.19萬億千瓦時,經濟可開發年發電量約1.76萬億千瓦時,相當於世界水力資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較低。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在世界上處於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資源人均擁有量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氣人均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資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約了生物質能源的開發。
——能源資源賦存分布不均衡。中國能源資源分布廣泛但不均衡。煤炭資源主要賦存在華北、西北地區,水力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石油、天然氣資源主要賦存在東、中、西部地區和海域。中國主要的能源消費地區集中在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資源賦存與能源消費地域存在明顯差別。大規模、長距離的北煤南運、北油南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是中國能源流向的顯著特徵和能源運輸的基本格局。
——能源資源開發難度較大。與世界相比,中國煤炭資源地質開采條件較差,大部分儲量需要井工開采,極少量可供露天開采。石油天然氣資源地質條件復雜,埋藏深,勘探開發技術要求較高。未開發的水力資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遠離負荷中心,開發難度和成本較大。非常規能源資源勘探程度低,經濟性較差,缺乏競爭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能源工業迅速發展,為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主要表現在:
——供給能力明顯提高。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已經初步形成了煤炭為主體、電力為中心、石油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全面發展的能源供應格局,基本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能源供應體系。建成了一批千萬噸級的特大型煤礦。2006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22.1億噸標准煤,列世界第二位。其中,原煤產量23.7億噸,列世界第一位。先後建成了大慶、勝利、遼河、塔里木等若干個大型石油生產基地,2006年原油產量1.85億噸,實現穩步增長,列世界第五位。天然氣產量迅速提高,從1980年的143億立方米提高到2006年的586億立方米。商品化可再生能源量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例逐步提高。電力發展迅速,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分別達到6.22億千瓦和2.87萬億千瓦時,均列世界第二位。能源綜合運輸體系發展較快,運輸能力顯著增強,建設了西煤東運鐵路專線及港口碼頭,形成了北油南運管網,建成了西氣東輸大幹線,實現了西電東送和區域電網互聯。
——能源節約效果顯著。1980—2006年,中國能源消費以年均5.6%的增長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9.8%的增長。按2005年不變價格,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由1980年的3.39噸標准煤下降到2006年的1.21噸標准煤,年均節能率3.9%,扭轉了近年來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上升的勢頭。能源加工、轉換、貯運和終端利用綜合效率為33%,比1980年提高了8個百分點。單位產品能耗明顯下降,其中鋼、水泥、大型合成氨等產品的綜合能耗及供電煤耗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不斷縮小。
——消費結構有所優化。中國能源消費已經位居世界第二。2006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為24.6億噸標准煤。中國高度重視優化能源消費結構,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72.2%下降到2006年的69.4%,其他能源比重由27.8%上升到30.6%。其中可再生能源和核電比重由4.0%提高到7.2%,石油和天然氣有所增長。終端能源消費結構優化趨勢明顯,煤炭能源轉化為電能的比重由20.7%提高到49.6%,商品能源和清潔能源在居民生活用能中的比重明顯提高。
——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中國能源科技取得顯著成就,以「陸相成油理論與應用」為標志的基礎研究成果,極大地促進了石油地質科技理論的發展。石油天然氣工業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勘探開發技術體系,特別是復雜區塊勘探開發、提高油田採收率等技術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煤炭工業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礦井,重點煤礦採煤綜合機械化程度顯著提高。在電力工業方面,先進發電技術和大容量高參數機組得到普遍應用,水電站設計、工程技術和設備製造等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核電初步具備百萬千瓦級壓水堆自主設計和工程建設能力,高溫氣冷堆、快中子增殖堆技術研發取得重大突破。煙氣脫硫等污染治理、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迅速提高。正負500千伏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輸電示範工程相繼建成投運,正負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輸電試驗示範工程開始啟動。
——環境保護取得進展。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加強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基本國策,社會各界的環保意識普遍提高。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後,中國組織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並綜合運用法律、經濟等手段全面加強環境保護,取得了積極進展。中國的能源政策也把減少和有效治理能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引起的環境破壞、環境污染作為其主要內容。2006年,燃煤機組除塵設施安裝率和廢水排放達標率達到近100%,煙塵排放總量與1980年基本相當,單位電量煙塵排放減少了90%。2006年,全國建成並投入運行的脫硫火電機組裝機容量達1.04億千瓦,超過前10年的總和,裝備脫硫設施的火電機組占火電總裝機的比例由2000年的2%提高到30%。
——市場環境逐步完善。中國能源市場環境逐步完善,能源工業改革穩步推進。能源企業重組取得突破,現代企業制度基本建立。投資主體實現多元化,能源投資快速增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煤炭工業生產和流通基本實現了市場化。電力工業實現了政企分開、廠網分開,建立了監管機構。石油天然氣工業基本實現了上下游、內外貿一體化。能源價格改革不斷深化,價格機制不斷完善。
隨著中國經濟的較快發展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斷增長,構建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面臨著重大挑戰,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資源約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中國優質能源資源相對不足,制約了供應能力的提高;能源資源分布不均,也增加了持續穩定供應的難度;經濟增長方式粗放、能源結構不合理、能源技術裝備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對落後,導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耗能產品能耗高於主要能源消費國家平均水平,進一步加劇了能源供需矛盾。單純依靠增加能源供應,難以滿足持續增長的消費需求。
——能源消費以煤為主,環境壓力加大。煤炭是中國的主要能源,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難以改變。相對落後的煤炭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加大了環境保護的壓力。煤炭消費是造成煤煙型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隨著中國機動車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部分城市大氣污染已經變成煤煙與機動車尾氣混合型。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將給生態環境帶來更大的壓力。
——市場體系不完善,應急能力有待加強。中國能源市場體系有待完善,能源價格機制未能完全反映資源稀缺程度、供求關系和環境成本。能源資源勘探開發秩序有待進一步規范,能源監管體制尚待健全。煤礦生產安全欠賬比較多,電網結構不夠合理,石油儲備能力不足,有效應對能源供應中斷和重大突發事件的預警應急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加強。

㈤ 中國資源問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資源問題主要是指由於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對資源的過量開采和不合理開發利用而產生的影響資源質量的一系列問題。同人口問題、環境問題一樣,資源問題說到底也是發展問題。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口劇增、資源短缺、環境惡化以及生態危機等一系列的世界性問題,已經直接威脅到我們和子孫後代的生存。

(5)中國能源分布不均勻體現在哪裡擴展閱讀

世界森林衰退問題嚴重,據綠色和平組織估計,近100年來,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壞;土壤退化問題不容樂觀,土壤退化導致世界人均耕地面積減少,據聯合國統計,1975年至2000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積大約減少一半;水資源問題日趨嚴峻。

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已成為當代世界最嚴重和最重大的資源環境問題之一,也是未來人類將面臨的最為嚴峻的挑戰之一。

聯合國在發布2015年《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時指出,從目前的走勢來看,到了2030年,世界各地面對的「全球水虧缺」,即對水的需求和補水之間的差距,可能高達40%。

㈥ 中國煤炭資源分布及分布特點

中國
煤炭資源
情況
中國
煤炭資源
豐富,截至2002
年年底,全國共有煤炭資源的礦區6019
個,查明
煤炭資源儲量
為10201
億噸,其中煤炭基礎儲量3341
億噸(
煤炭儲量
為1886
億噸),
煤炭資源
量為6872
億噸。按照中國探明可直接利用的
煤炭儲量
1886
億噸計算,我國人均探明煤炭儲量145
噸,按人均年消費煤炭1.45
噸,即全國年產19
億噸煤炭匡算,可以保證開采上百年。
另外,包括3341
億噸基礎儲量和6872
億噸資源量共計10201
億噸的資源,可以留待後人勘探開發。另外,中國煉焦用煤儲量為649
億噸,還有基礎儲量1244
億噸、資源量1477
億噸;按照近期中國焦炭的生產能力,已經探明的煉焦用煤儲量,可以保證開采200
年左右。
我國
煤炭儲量
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地區,集中在昆侖山—秦嶺—大別山以北的
北方地區
,以山西、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的儲量最為豐富。晉陝蒙(西)地區(簡稱「三西」地區)集中了中國
煤炭資源
的60%,另外還有近9%集中
於川
、雲、貴、渝地區。
山西省是資源儲量最多的省份,佔全國總儲量的30%。與資源分布相對應的,是煤炭生產也集中於這些地區。在漫長的地質演變過程中,煤田受到多種地質因素的作用;由於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質、還原程度及成因類型上的差異,再加上各種
變質作用
並存,致使中國
煤炭品種
多樣化,從低變及程度的
褐煤
到高變質程度的
無煙煤
都有儲存。
按中國的
煤種
分類,其中煉
焦煤
類佔27.65%,非
煉焦煤
類佔72.35%。中國雖然
煤炭資源
豐富,但適於露天開採的
煤炭儲量
少,僅占總儲量的7%左右,其中70%是
褐煤
,主要分布在內蒙、新疆和雲南。
2、中國
煤炭資源
的特點
(1)
煤炭資源
豐富,但人均佔有量低。中國煤炭資源雖豐富,但勘探程度較低,經濟可采儲量較少。所謂經濟開采儲量是指經過勘探可供建井,並且扣除了
回採
損失及經濟上無利和難以開采出來的儲量後,實際上能開采並加以利用的儲量。在目前經勘探證實的儲量中,精查儲量僅佔30%,而且大部分已經開發利用,煤炭後備儲量相當緊張。中國人口眾多,
煤炭資源
的人均佔有量約為234.4t,而世界人均的煤炭資源佔有量為312.7t,美國人均佔有量更高達1045t,遠高於中國的人均水平。
(2)煤炭資源的
地理分布
極不平衡。中國煤炭資源北多
南少

西多
東少,煤炭資源的分布與消費區分布極不協調。從各
大行政區
內部看,煤炭資源分布也不平衡,如華東地區的
煤炭資源儲量
的87%集中在安徽、山東,而工業主要在以上海為中心的
長江三角洲地區

中南地區
煤炭資源
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業主要在武漢和
珠江三角洲地區
;西南
煤炭資源
的67%集中在貴州,而工業主要在四川;東北地區相對好一些,但也有52%的煤炭資源集中在北部黑龍江,而工業集中在遼寧。
(3)各地區
煤炭品種
和質量變化較大,分布也不理想。中國煉
焦煤
在地區上分布不平衡,四種主要煉焦
煤種
中,
瘦煤
、焦煤、
肥煤
有一半左右集中在山西,而擁有大型
鋼鐵企業
的華東、中南、東北地區,煉
焦煤
很少。在東北地區,
鋼鐵工業
在遼寧,
煉焦煤
大多在黑龍江;西南地區,鋼鐵工業在四川,而煉焦煤主要集中在貴州。
(4)適於露天開採的儲量少露天開采效率高,投資省,
建設周期
短,但中國適於露天開採的
煤炭儲量
少,僅占總儲量的7%左右,其中70%是
褐煤
,主要分布在內蒙。新疆和雲南。

㈦ 科學題;能源分布不均解決的方法

我國的人均能源資源不足,能源資源分布不均已客觀存在。目前,一是開發新能源,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核能、農作物秸稈轉化、沼氣等。二是要有效利用現有能源,降低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減少浪費。我國人均能源消耗雖然比發達國家少,但有效利用太低。三是借鑒日本、美國做法,多進口儲備,減少我國資源消耗。

㈧ 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主要表現在

中國水資源分布應為東多西少,南多北少,東南多西北少,東北多西南少
選C

㈨ 我國能源分布特點

水資源:東多西少.南多北少.
水能資源:西多.(因為呈階梯狀)
石油天然氣等:東少西多.
有色金屬:東多西少.

閱讀全文

與中國能源分布不均勻體現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美國人比英國人多 瀏覽:351
中國哪個城市被列車拉來了 瀏覽:548
我想去伊朗旅遊怎麼樣 瀏覽:797
中國人壽財險金融公司怎麼樣 瀏覽:672
800公斤越南盾是多少 瀏覽:976
蝗蟲是怎麼被印度人消滅的 瀏覽:922
槍火義大利2手機版在哪裡下 瀏覽:704
中國四個選擇是指什麼 瀏覽:777
中國國產動畫有多少 瀏覽:215
中國和新加坡時差是多少 瀏覽:960
不會越南語英文怎麼自由行 瀏覽:190
歐若為印度多少 瀏覽:791
義大利的潤滑油在哪裡 瀏覽:610
英國如何買國內葯 瀏覽:667
印度聯邦實力如何 瀏覽:131
英國王室延續多久 瀏覽:270
越南為什麼人口增長過快 瀏覽:47
印尼什麼插座標 瀏覽:967
百香果們為什麼要去義大利 瀏覽:528
中國有多少對列車 瀏覽: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