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超導托卡馬克的HT-7超導托卡馬克簡介
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是我國核聚變研究的重要基地,主要從事高溫等離子體物理、受控熱核聚變技術的研究以及相關高技術的開發研究工作。擔負著國家核聚變大科學工程的建設和研究任務。八十年代建成HT-6B、HT-6M、MPTX、磁鏡等一批有影響的聚變研究實驗裝置。進入九十年代,又成功地建成我國第一個超導托卡馬克HT-7實驗裝置,使我國成為繼俄、法、日之後第四個擁有超導托卡馬克裝置的國家,為我國的核聚變研究進入世界核聚變前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等離子體所承擔了國家八六三高技術發展計劃、國家計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國防科工委預研項目、國家基金委和科學院重大、重點等多項研究任務,是世界實驗室在我國設立的核聚變研究中心,是第三世界科學院優秀研究中心。
九十年代初,等離子體所利用前蘇聯贈送的原價值約1500萬美元的T-7裝置進行大幅度 改造,使其成為研究性能不僅更加先進,而且更加完善的我國第一個超導托卡馬克---HT-7。其主要研究目標是,獲得並研究長脈沖或准穩態高溫等離子體,並檢驗和發展與其相關的工程技術,為未來穩態先進托卡馬克聚變堆提供工程技術和物理基礎。
經過三年半的努力,已全部按新設計要求完成任務。94年12月至95年3月成功地進行了HT-7首次工程聯調,94年12月28日得到首次等離子體。迄今,已成功地進行了十幾輪實驗運行,取得了多項工程和物理上的重要成果。HT-7的建設和投入運行將使我國的核聚變研究跨上一個新台階,躋身於世界核聚變研究的前沿。為我國和世界核聚變研究事業作出重要的直接貢獻。同時也使我國成為繼俄、法、日之後擁有超導托卡馬克的幾個少數國家之一。並使我國的聚變等離子體物理研究進入世界前列。1998年國務院科教領導小組批准了國家「九五」重大科學工程HT-7U的立項,HT-7也部分承擔下一代裝置HT-7U的前期實驗任務。
2013年5月7日,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宣布HT-7超導托卡馬克裝置正式退役。於2007年3月建成的世界首個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EAST東方超環」將替代HT-7,承擔起下一階段的科研任務。
『貳』 去吉爾吉斯斯坦工作了 不知道那面環境怎麼樣 安全嗎 那個國家是高原嗎有點抓瞎啊 誰能給說
吉爾吉斯坦,比較窮,治安一般, 這個國家政局不是很穩定,前兩任總統都逃亡了,現在總統是一名反對派的女性。吉爾吉斯族和烏孜別克族的民族沖突時有發生。雖然目前治安形勢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你還是等一兩年再去吧,現在是過渡政府,誰知道能不能把持住局勢。
『叄』 托克馬克是什麼人
托克馬克的中國情結
——吉爾吉斯斯坦紀行之三(連載)
本報特派記者 孫勇軍 法制日報記者 孫太輝
從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東去約60公里,有一座名叫
托克馬克的小城。托克馬克是比什凱克通往吉著名的旅遊勝地—
——聞名遐邇的世界最大山地湖之一伊塞克湖的必經之路。
伊塞克湖群山環抱,藍天白雲雪山碧水相映成趣,美不勝
收。然而,我們驅車駛離比什凱克東進,並不是為了欣賞大自
然的湖光山色,而是專程去托克馬克體驗那裡濃濃的中國氛圍。
當地朋友告訴記者,在托克馬克市區及其周圍的馬三旗、米糧
川和新渠等村落里,生活著3萬多根在中國的東幹人。時至今日,
東幹人保留著中國晚清時期的生活習慣。他們多事農桑,日出
而作,日落而息,中國的傳統美德在這里得以繼承和發展。
托克馬克瀕楚河故道,小城寧靜而祥和。楚河源於高山溶
化的雪水,河面不寬但水流湍急。多少年來,甘甜的楚河水無
私地哺育了沿岸的人民。逆流而上,便是層巒疊嶂的天山山脈。
天山山脈從南東西三面環抱著一馬平川的楚河谷地,忠實地庇
護著這里的萬物生靈。
小城依山傍水,的確是繁衍生息的好地方。我們來到托克
馬克,正巧遇上一對東干族青年舉行婚禮。熱情好客的東幹人
邀請我們與他們一起分享幸福與歡樂。走進這戶人家的院子,
只見一對新人正在向前來賀喜的親友鞠躬行禮表示感謝。門口,
一位司儀高聲通報前來賀喜的親友身份,其後是一名「賬房先
生」(東幹人對財會人員的稱呼)坐在桌前,干凈麻利地記錄
著親友帶來的賀禮。
年輕英俊的新郎身穿一身深色的西裝,頭戴一頂深色的禮
帽;新娘一身典型的中國近代新娘服飾,大紅的斜襟大襖,襖
上綉滿了龍鳳呈祥的喜慶圖案,發髻高綰,端莊美麗。見到有
親友前來,一對新人雙雙一揖到地,向客人行中國傳統的作揖
鞠躬大禮。
我們與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攀談起來。老人用帶著濃重西
北口音的漢語說,「東幹人在這里已經生活了120多年,現在舉
行婚禮的是東幹人的第六代。」「以前年輕人成親,新郎官都
要穿長袍、著馬褂,頭戴瓜皮小帽。現在時代不同了,年輕人
都喜歡時髦。」說起「東干」一詞的來源,老人告訴我們,19
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我國西北地區的甘肅、陝西和寧夏一帶發
生了回民起義。起義隊伍最後有約6000人來到中亞,其中最大
的一支在白彥虎的率領下來到了楚河岸邊紮下「營盤」(東干
人對村落及其棲息地的叫法)。可能是因為他們來自天山以東,
亦或與甘肅有關,當地人便把他們稱為東幹人。
目前生活在中亞地區的東幹人大約共有5萬人,其中多數居
住在托克馬克市附近。周圍的馬三旗、新渠等地是東幹人聚居
區,那裡差不多百分之百的居民都是東幹人。他們在中亞保持
原有的生活方式,基本不與外族通婚。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晚
清時期的中國傳統和風俗以及西北地區方言得以完整地保留了
下來。至今,他們仍把政府官員稱作「大人」,把政府機關稱
作「衙門」,把自己的老婆稱作「婆姨」。
東幹人多數從事農業生產。他們以勤勞著稱,得到了中亞
地區各民族的一致認可。當地人說,東幹人種的莊稼都要比其
他民族種的長得好,這並非是上蒼對他們格外開恩,而是東干
人正在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建設美好的家園。
由於歷史原因,東幹人在蘇聯時期與中國的交往幾乎是一
片空白。中亞各國獨立後,各國政府積極鼓勵各族人民擴大對
外交流,東幹人與中國的聯系才日漸密切起來。一位名叫艾里
克的東干小夥子對記者說,他曾多次到過中國,這里的東干協
會也多次組團訪問過陝西、新疆等地,探索招商引資的途徑。
他說「我親眼看到了中國人民富足的生活,對根在中國感到非
常自豪。」
艾里克說,東幹人對自己的「故國」、對自己的「根」懷
有深深的熱愛。他們普遍希望利用自己與中國獨特的「血緣關
系」,充當中國與中亞地區睦鄰合作的紐帶。(完)
(本報托克馬克電)
《人民日報》 (1999年12月08日第6版)
『肆』 托克馬克市的簡介
托克馬克位於吉爾吉斯斯坦與哈薩克的邊界邊上,北面是兩者的界河楚河,托克馬克距離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60公里。靠近楚河州今首府Chuy。是楚河州的一個區級行政單位,托克馬克從2004年到2006年4月19日曾經是吉爾吉斯楚河州的首府。有土西鐵路通往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城南為新建的工業區。
『伍』 中科院的全超導的「人造太陽」——托克馬克核聚變試驗裝置的調試運行成功,使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處於世界
可控核聚變俗稱人造太陽,因為太陽的原理就是核聚變反應。(核聚變反應主要藉助氫同位素。核聚變不會產生核裂變所出現的長期和高水平的核輻射,不產生核廢料,當然也不產生溫室氣體,基本不污染環境)人們認識熱核聚變是從氫彈爆炸開始的。科學家們希望發明一種裝置,可以有效控制「氫彈爆炸」的過程,讓能量持續穩定的輸出。科學家們把這類裝置比喻為「人造太陽」。
為實現磁力約束,需要一個能產生足夠強的環形磁場的裝置,這種裝置就被稱作「托克馬克裝置」——TOKAMAK,也就是俄語中是由「環形」、「真空」、「磁」、「線圈」的字頭組成的縮寫。早在1954年,在原蘇聯庫爾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托卡馬克裝置。貌似很順利吧?其實不然,要想能夠投入實際使用,必須使得輸入裝置的能量遠遠小於輸出的能量才行,我們稱作能量增益因子——Q值。當時的托卡馬克裝置是個很不穩定的東西,搞了十幾年,也沒有得到能量輸出,直到1970年,前蘇聯才在改進了很多次的托卡馬克裝置上第一次獲得了實際的能量輸出,不過要用當時最高級設備才能測出來,Q值大約是10億分之一。別小看這個十億分之一,這使得全世界看到了希望,於是全世界都在這種激勵下大幹快上,紛紛建設起自己的大型托卡馬克裝置,歐洲建設了聯合環-JET,蘇聯建設了T20(後來縮水成了T15,線圈小了,但是上了超導),日本的JT-60和美國的TFTR(托卡馬克聚變實驗反應器的縮寫)。這些托卡馬克裝置一次次把能量增益因子(Q)值的紀錄刷新,1991年歐洲的聯合環實現了核聚變史上第一次氘-氚運行實驗,使用6:1的氘氚混合燃料,受控核聚變反應持續了2秒鍾,獲得了0.17萬千瓦輸出功率,Q值達0.12。1993年,美國在TFTR上使用氘、氚1:1的燃料,兩次實驗釋放的聚變能分別為0.3萬千瓦和0.56萬千瓦,Q值達到了0.28。1997年9月,聯合歐洲環創1.29萬千瓦的世界紀錄,Q值達0.60,持續了2秒。僅過了39天,輸出功率又提高到1.61萬千瓦, Q值達到0.65。三個月以後,日本的JT-60上成功進行了氘-氘反應實驗,換算到氘-氚反應,Q值可以達到1。後來,Q值又超過了1.25。這是第一次Q值大於1,盡管氘-氘反應是不能實用的(這個後面再說),但是托卡馬克理論上可以真正產生能量了。在這個大環境下,中國也不例外,在70年代就建設了數個實驗托卡馬克裝置——環流一號(HL-1)和CT-6,後來又建設了HT-6,HT-6B,以及改建了HL1M,新建了環流2號。有種說法,說中國的托卡馬克裝置研究是從俄羅斯贈送設備開始的,這是不對的,HT6/HL1的建設都早於俄羅斯贈送的HT-7系統。HT-7以前,中國的幾個設備都是普通的托卡馬克裝置,而俄羅斯贈送的HT-7則是中國第一個「超脫卡馬克」裝置。什麼是「超脫卡馬克裝置」呢?回過頭來說,托卡馬克裝置的核心就是磁場,要產生磁場就要用線圈,就要通電,有線圈就有導線,有導線就有電阻。托卡馬克裝置越接近實用就要越強的磁場,就要給導線通過越大的電流,這個時候,導線里的電阻就出現了,電阻使得線圈的效率降低,同時限制通過大的電流,不能產生足夠的磁場。托卡馬克貌似走到了盡頭。幸好,超導技術的發展使得托卡馬克峰迴路轉,只要把線圈做成超導體,理論上就可以解決大電流和損耗的問題,於是,使用超導線圈的托卡馬克裝置就誕生了,這就是超脫卡馬克。目前為止,世界上有4個國家有各自的大型超脫卡馬克裝置,法國的Tore-Supra,俄羅斯的T-15,日本的JT-60U,和中國的EAST。除了EAST以外,其他四個大概都只能叫「准超托卡馬克」,它們的水平線圈是超導的,垂直線圈則是常規的,因此還是會受到電阻的困擾。此外他們三個的線圈截面都是圓形的,而為了增加反應體的容積,EAST則第一次嘗試做成了非原型截面。此外,在建的還有德國的螺旋石-7,規模比EAST大,但是技術水平差不多。
『陸』 中國人造太陽正式誕生,不過這個「太陽」到底有什麼用
ITER主要目的在於模擬太陽產生能量的核聚變過程,因此其核心裝置「托卡馬克」被稱為「人造太陽」。
ITER是當前世界規模最大、耗時最長、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計劃之一。ITER是當前世界規模最大、耗時最長、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計劃之一。
根據協議,歐盟、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俄羅斯共同資助ITER項目,其中歐盟承擔約45%,其他6方各承擔約9%,資助包括資金和實物兩個部分。
(6)中國的托克馬克可以工作多久擴展閱讀
28日的安裝啟動儀式標志著ITER進入安裝階段,由此前接收成員國部件等前期籌備工作正式轉換到組裝工作。到2024年年底,ITER施工方將按照工作進度表接收和安裝托克馬克裝置的各主要大型部件及輔助設施。
完成主要部件安裝後,計劃2024年年底到2025年年底開始進行冷測試調試工作,並在2025年12月實現第一束等離子體,這將標志著ITER由安裝階段轉入運行階段。
『柒』 熱核聚變,托卡馬克裝置
托卡馬克的中央是一個環形的真空室,外面纏繞著線圈。在通電的時候托卡馬克的內部會產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場,將其中的等離子體加熱到很高的溫度,以達到核聚變的目的。
『捌』 中國自主研製托克馬克裝置EAST,多久實驗一次呢
國內的話:1.核工業西南所—等離子體室HL-2A(托克馬克)2.合肥等離子體所—EAST(托克馬克)3.上海激光研究所——神光2(慣性約束)4.華中科技大學——jtext(托克馬克)5.中科大——KTX(RFP)6.浙江大學——模擬7.北京大學(中科院物理所)——理論8.哈工大——理論國外的話:
普林斯頓等離子體實驗室(PPPL)
德國馬普實驗室等離子體
美國南加州理工(LAPD裝置)
日本(LCD、JT系列吧)
韓國KSTAR(托克馬克大裝置與EAST相當)
MIT也有一些等離子體方面的黑科技
國內外還有一些別的裝置,我目前想不到了,即使想到我也不想寫了。因為我寫出來的都算比較靠前的了。
『玖』 韓國人造太陽在1億度高溫下,成功運行20秒,這意味著什麼
韓國聚變能研究所宣布,該國的人造太陽試驗裝置——韓國超導托卡馬克先進研究(KSTAR)核聚變裝置,已經成功地將高達1億度的高溫等離子體維持了20秒鍾,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而此前的紀錄,是由中國的東方超環在今年4月剛剛創造的——1億度,近10秒。
全球主要國家合作的世界最大核聚變項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已在今年7月開始安裝,中國作為主要和重要參與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地球上最大的人造太陽有可能在5年後獲得第一束等離子體,為人類獲取不限量、無浪費、無污染的清潔能源鋪平道路,未來我們或許就不用再擔心煤油氣加熱大氣層把我們給燙死了。當然,時不我待,人類對能源的需求和慾望是無法遏阻的,人造太陽就是整個人類社會和地球的救命稻草。希望各國的人造太陽都能夠盡快成功,因為地球生命是在和人類釋放二氧化碳加熱大氣層賽跑,不要人造太陽成功了,地球氣候卻已越過崩潰的閾值,永遠無法逆轉了。
『拾』 托克馬克市的介紹
托克馬克(吉爾吉斯語Токмок/Tokmok)(俄語Токмак/Tokmak)是一個位於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的北部的城市,2005年時有人口60,654人。海拔約816米,地理位置是北緯42度50分,東經75度17分。在城中可望見遠處的皚皚的雪山。現今托克馬克的居民多有東幹人。在托克馬克附近出土的斯基泰人的物品被送到了聖彼得堡與比什凱克的博物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