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那個國家的預警機最好
世界上那個國家的預警機最好?美國
美國於1965年最早開始研製預警機,也是擁有世界上最多種類,最新先進技術的預警機的國家。
預警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世界上近20個國家(地區)已經裝備和研製的預警機有十幾種,在役的約有300架。這些預警機約80%是美國研製生產的。同時,美國也是裝備空中預警機最多的國家,約佔全世界總數的55%。俄羅斯生產的預警機佔全世界總數的10%。以色列開始在機載相控陣雷達和電子系統方面占據重要地位。瑞典和巴西在輕型預警機領域呈現上升勢頭。
美國預警機有:
E-1預警機、E-2預警機、E-3預警機、E-4空中指揮機、E-8戰場聯合監視機、E-10預警機、波音E-767預警機、P-3AEW&C預警管制機、EC-130V預警管制機、波音737預警機、波音B-29預警機、道格拉斯AD-3W/4W/5W預警機、灣流G550預警機、EC-121預警機、EC-130心理戰飛機、西科斯基SH-3預警直升機、西科斯基CH-37預警直升機、N型空中預警飛艇等。
世界主要預警機:
1.美國E-2「鷹眼」預警機 世界上擴散范圍最廣、生產數量最多
E-2是目前世界上擴散范圍最廣、生產數量最多的預警機,由格魯曼公司研製,1956年開始設計,服役後即參加了越戰。
E-2已發展了多種型號,E-2C是目前的主力隊員,也是美國海軍唯一的現役預警機,最新型號E-2D「先進鷹眼」於2007年首飛。這些改型外形沒有多大變化,主要是雷達的升級和電子設備的改進。一架E-2C能同時跟蹤2000多個目標,並控制40多個空中截擊任務。
E-2參加過多次實戰,曾在貝卡谷地上空由以色列創造了現代空戰的奇跡。它雖然是一種艦載預警機,但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將它引進搬到陸地上使用,為美國掙了大把的銀子,中國的台灣地區也湊了這個熱鬧。
2. 美國E-3「望樓」預警機 可直接指揮戰斗機攻擊目標
嘗到E-2的好處後,美國決心發展機身空間更大的預警機,以安裝更多的設備來大幅提升預警機的性能,於是以波音707客機為基礎開發的E-3現身了。
E-3於上世紀70年代開始裝備美國空軍,是一種大型遠程預警機,可有效監視空中及海上目標,並具備遠程目標攻擊指揮能力。它採用AN/APY-1型脈沖多普勒雷達,天線安裝在機背上6轉/分的圓盤式天線罩內。該機最大的特點是能與戰斗機的火控系統交聯,戰斗機可以不使用自身雷達,而由E-3直接指揮攻擊目標。
E-3也有幾個型號。E-3A是美國空軍的首批生產型。E-3B是A型的改進型,提高了目標處理能力和搜索艦艇的能力。C型與B型相同,但改裝了與歐洲通用的通信系統。D型和F型分別裝備英國和法國。
3. 俄羅斯A-50「中堅」預警機 實戰中定位炸死車臣匪首杜達耶夫
俄羅斯/蘇聯預警機的發展要滯後於美國,其A-50與E-3類似,也是一種大型預警機,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服役,以替換圖-126預警機。
它以伊爾-76大型運輸機為平台,安裝了包括脈沖多普勒雷達等設備在內的「熊蜂」大功率電子系統。由於電子技術水平落後於美國,A-50的探測距離和跟蹤目標數量要遜於E-3,但在有地面雜波干擾下識別目標的能力上要優於後者。
當然,針對不足,A-50也在不斷改進。它最露臉的一次實戰是在1996年通過截獲車臣匪首杜達耶夫的手機通信信號,從而確定其位置,引導蘇-25將其炸死。
4. 澳大利亞「楔尾」預警機 處理速度比E-2C高出十多倍
「楔尾」實非澳大利亞研製,只是澳軍方選中了波音公司研製的「楔尾」作為自己的預警機,並訂購了6架,土耳其也看中了它。「楔尾」以成熟的波音737為平台,上面整合了諾·格公司的多功能電掃描相控陣雷達,於2004年首飛。
其雷達天線布局很特殊:一塊天線像「背鰭」一樣垂直安裝在後機身上(兩側各掃描120°),另一塊像搭積木似的水平安裝在「背鰭」上部(縱向前後各掃描 60°),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天線陣,可360°掃描。它對戰斗機的下視探測距離370千米,可跟蹤300個目標。由於採用了最新技術,「楔尾」的信息處理速度比E-2C高出十多倍。
5. 以色列「費爾康」707預警機 世界上最先採用全固態電掃描相控陣雷達
「費爾康」707在外形上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身背圓盤式的預警機,這是因為它採用了「環」式布局的EUM-2075全固態電掃描相控陣雷達,在載機波音707的機鼻、機尾和機身兩側安裝有天線陣列,可360°掃描,反應速度遠優於機械掃描。它也成為世界上第一種採用這類雷達的預警機。
該機性能優越,可探測雷達截面積很小的目標,總體性能與E-3不相上下,但價格只有後者的1/3,所以一出世就引起了轟動,印度在2004年就訂購了三架。而對於中國軍迷來說,「費爾康」更是一度傳得沸沸揚揚,多種情感融於其中。
6. 以色列G550預警機 升級版的「費爾康」,號稱世界上最先進
G550實際上也採用「費爾康」空中預警系統,於2006年5月20日首飛,其雷達是升級版的EL/M-2075相控陣雷達,載機平台為「灣流」G550商務噴氣機,但做了較大改動。在機身前後和兩側裝有被稱為CAEW系統的雷達天線整流罩,並加裝了為雷達供電的兩台發電機和冷卻系統。該機滯空時間為10小時,最大速度592千米/小時,使用成本大大低於波音707。
7. 日本 E-767預警機 性能可能比E-3更先進
E-767是波音公司以波音767客機為平台專為日本研製的大型預警機。日本雖然未能如願買到E-3,但E-767卻是意外之喜。其機內容積是E-3的2倍,可以裝備更多的任務系統和設備。
E-767的雷達、航電系統和電子戰系統都是E-3所用設備的改進型,因而戰術技術性能明顯增強。E-767一次空中加油可飛行22個小時,不加油航程比E-3要遠20%。
8. 瑞典「愛立眼」預警機 巴基斯坦訂購希望抗衡印度引進的「費爾康」
瑞典的軍工有相當實力,在預警機上也毫不示弱。其1985年開始研製的「愛立眼」雷達系統通過與不同平台的整合已形成一個系列,即「薩伯」340、EMB-145,以及「薩伯」340的出口型「薩伯」2000。它們的標志性特徵是機背上的「平衡木」式雷達天線,其雷達為PS-890型電掃描相控陣雷達,具有波束窄、精度高的特點,可探測和跟蹤多種目標。由於價格低廉,且維護和運行費用低,不僅瑞典空軍裝備了它,希臘、巴西等國也對它情有獨鍾。為抗衡印度自以色列引進的「費爾康」,巴基斯坦選中了「薩伯」2000。
9.英國「獵迷」預警機
英國最早研製出雷達,但在以雷達為主體的預警機研製上卻磕磕絆絆。英國自主研發的「獵迷」1980年首飛。其外形很獨特,在機頭和機尾有兩個大鼓包,裡面安裝的是共用一個發射機的連續波雷達天線,但在試驗過程中發現雷達工作極不可靠,無奈之下英國痛下決心,停止「獵迷」研發,轉購E-3。如果「獵迷」能夠服役,並能在馬島戰爭中上場,或許能讓當時因沒有預警機而被頻頻擊沉艦船的英國海軍保全一些臉面。但歷史不容假設。
10. 印度ASP預警機
印度於1985年l月開始「機載監視平台」(ASP)的研製工作,研製時雄心勃勃,性能要求遠遠優於美國的E-2C,甚至期望具有偵察衛星的功能。ASP以印度仿英的HS-748渦輪螺旋槳運輸機為平台,上面安裝其國產雷達等設備。在試驗取得初步成功後,該機1996年公開亮相。但在完成90%的試驗項目後的1999年,該機連同科學家和試飛員在試驗時機毀人亡,元氣大傷。
2. 空警2000和鷹眼E-2C相比如何
記者:我國預警機除了相控陣雷達等方面,還有哪些先進之處?
王:網路化體系結構是另一可圈可點之處。過去我們的雷達都是串列的,現在變成網路化以後我們就很好做了。
我們的電子設備,從配置上說是非常齊全的,國際上還沒有一種型號有我們的齊全。另外,從體制上說,幾乎每一種電子系統的體制都是處於世界上現役預警機里的先進水平。
但我們也不能盲目自大。雖然美國預警機歸納起來只有海軍型和空軍型兩種,但他們的能力和技術水平還是很高,有技術潛力可挖,我們從技術能力和水平上都不如人家。美國人現在也應該可以做成我們這樣,只不過他們覺得現在的預警機已經夠用了,覺得沒必要跟著別人不斷更新,投入不必要的成本,這樣,我們就後來者居上了。
目前,美軍E-2、E-3等預警機仍採用脈沖多普勒雷達,只有E-8採用了相控陣雷達,但只是有限的側視功能,與「空警2000」和「費爾康」相差甚遠。
3. 世界上最先進的預警機是
當然是美國的最厲害了,目前,世界上擁有預警機的主要國家和機型有:中國有空警-2000、空警200, 美國裝備了E-2A、B、C、2000型"鷹眼"預警機和E-3"望樓"預警機、E-8"聯合星"遠距離雷達監視機,俄羅斯裝備了A-50"中堅"預警機、圖-126預警機,英國裝備了"獵迷"-MK3預警機,日本裝備了E-767預警機和E-2C"鷹眼"預警機,以色列裝備了先進的"費爾康"預警機。中國的空警2000和費爾康差不多啦。
1.美國的鷹眼E-2
2.望樓E-3
3.俄羅斯的A-50中堅
4.以色列的費爾康707
5.以色列的G550
6.澳大利亞的鍥尾
7.英國的獵迷
8.日本的E-767
9.瑞典的愛立眼
10..印度的ASP
4. 請問美國E3,E8預警機與中國空警2000 ,哪個更先進
空警2000在雷達系統搜索形式上要比E3先進,因為空警2000使用相控陣雷達,是電子掃描,背部的圓形雷達是固定不動的,而美國E3是機械掃描,背部圓形要時刻旋轉搜索,這對於飛機的氣動性能來說是有很大影響的。「空警-2000」的技術性能接近於以色列為印度研製的「費爾康」(載體為俄制伊爾-76TD)。該機可在5000-10000米的高度以600-700公里/小時的速度持續執勤7-8個小時(無空中加油)。如果得到伊爾-78加油機的空中補給,其巡邏時間還會大幅度提高。「空警-2000」的實際最大飛行距離為5000公里,最大飛行重量為195噸。空警-2000是一種"空地雙優型預警機",比E2、E3、E8、A50這些單一的、以空中預警為主的預警機要先進得多!因為它的機腹下面還有一部以前被人忽視的、與E8相同的大型對地雷達天線罩!也就是說中國的預警機將美國的E3對空預警機和E8對地偵察機的雙重功能的融於一身,成為一款"空地並重"的預警機。空警-2000是世界第一款"空地並重"的預警機。目前只有美國未來的E10預警機(MC2A)具有這種"空地並重"的功能,但E10要在2012年左右才能飛上天空。
E3望樓預警機翼展44.42米,機長46.61米,機高12.73米,機翼面積282平方米。雷達天線罩直徑9.1米,雷達天線罩厚度1.8米。重量數據:空重780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47550千克。性能數據:最大平飛速度853千米/小時,巡航速度M0.6(高度9140米),實用升限12200米,空中值勤時間6到11小時,空中加油後可達24小時。
基於美國科技高速發展,預警機已經發展使用了很長時間,及電子元器件的先進程度,美國E3預警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與己方作戰飛機的配合能力要比中國剛剛研製的預警機先進。另外KJ2000載機是伊爾76戰略運輸機,E-3是波音客機,我們還不能生產自己的大飛機,而美國是這方面的霸主。總體而言,空警2000略遜與E3望樓,希望空警2005的數據能夠趕超E3吧
E8主要是是針對對地偵查,當然裝備的有合成孔徑雷達,紅外探測等各種對地觀測設備。E-8能夠進行實時的廣闊區域監視和遠程目標攻擊指揮能力,以便提供戰況進展和目標變化的跡象和警報。機身下裝有一個12米長的雷達艙,即前機身下白色長形物體。利用艙內強勁的AN/APY-3多模式側視相控陣I波段電子掃描合成孔徑雷達,JSTARS可以發現機身任意一側50000平方千米地面上種種目標,然後引導和指揮作戰飛機和地面部隊發起攻擊。海灣戰爭JSTARS試驗機匆匆趕到戰場,並發揮了巨大作用,多次指揮美軍摧毀伊拉克地面部隊。期間飛行出擊49次,總計500飛行小時。95年後E-8參與了歐洲南部的多次作戰和維和行動,出擊130餘次、約1500飛行小時。目前E-8已經由試驗性的A型發展到了C型。實際上A是原型機,C才是真正的第一種批量生產型號。
綜述:空警2005才是先進的。2000隻是我們的前期探索型號。總體上來說吧,2000裝備的是相控陣雷達,這點比老美的兩款都要先進。但是數據鏈,C4ISR方面,你也知道,咱們基礎薄弱,但咱們一直在努力。期待空警2005~~~
5. 各國預警機比較一下!
也就是有俄羅斯的A-50 美國的E-2C和E-3A 瑞典的Saab2000說得過去 A-50 機長:46.59米 翼展:50.5米 機高:14.76米 空重:75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90000千克 發動機:4台D-30KP渦扇發動機(4×117.6千牛) 實用升限:11000米 最大速度:800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760千米/小時 最大航程:6400千米 續航時間:4小時(無空中加油時) 乘員:5+10人 預警設備:Shmel-M系統,由三維坐標雷達、顯示和儲存系統以及數字通信系統組成;NPK-T控制/導航雷達 預警半徑:低空450千米,高空620千米 引導能力:同時跟蹤50個目標,指揮12架戰斗機作戰 A-50(西方命名:Mainstay「支柱」)空中預警機是以伊爾-76噴氣式運輸機為原型,再進行一系列改裝而成,是圖-126型預警機的後繼機。該機從70年代開始研製,1978年底完成原型機生產並首飛,1984年開始服役。改進型有A-50M和A-50U。 E-2 機長:17.54米 翼展:24.56米(折疊後8.94米) 機高:5.58米 重量 機重:18,090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23,850公斤 性能數據 最大速度:626公里/小時 升限:9,100米 實用升限:10000米 轉場航程:<3000公里 最大續航時間:〉6小時 E-2「鷹眼」是美國格魯門公司研製的艦載預警機,用於艦隊防空和空戰導引指揮,但也適用於執行陸基空中預警任務。1956年3月開始設計,其研製三架原型機,第一架於1960年10月21日首次試飛。E-2採用上單翼雙發動機懸臂式四立尾布局。在機身背部的支架上有直徑4.11米的雷達天線罩。E-2的上要型別有:A型,最初的生產型,1964年1月19日開始交付美國海軍使用,共生產56架;B型,在A型上改裝mod-Ax計算機並提高電子設備可靠性的改型,到1971年12月已將能用的51架A型全改為B型;C-2A,用於航空母艦上運輸機;E-2C,現正在生產的具有有限陸上下視能力的預警機,共生產原型機2架,於1971年1月20日首次飛行。E-2C共有定貨164架,除美國海軍外,以色定貨4架,日本13架,埃及11架,新加坡4架。到1990年初已交貨130架。以下情況適合於C型。 E-3 E-3預警機[E-3 Sentry (AWACS)]是美國波音公司根據美國空軍「空中警戒和控制系統」(英文縮寫AWACS——Airborne Warning and Control System)計劃研製的全天候遠程空中預警和控制機,具有下視能力及在各種地形上空監視有人駕駛飛機和無人駕駛飛機的能力,別名E-3「望樓」。 AWACS計劃始於1962年,1970年選中波音公司的方案。1972年2月,兩架用波音707-320B型民航機改裝的EC-137D試驗機開始試飛,1975年,3架在波音707基礎上研製的E-3A原型機開始試飛,生產型於1977年3月開始交付使用。其它的E-3改進型還有B型(A型改進)、C型(適合歐洲作戰)、D型(英國型)、F型(法國型),除美國外還有沙特、英國、法國和北約等使用。 E-3可以同時處理600個目標,並引導對其中100個目標進行跟蹤控制,其雷達的有效探測半徑從324千米(對低空小目標)至667千米(對高空大目標)。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有11架E-3飛機參與執行空中預警指揮任務,獲得了良好的作戰效果。 美國在90年代的後5年開始對E-3預警機進行改進, 即實施RSID和Block30/35方案。RSID方案是雷達系統改進計劃。經過改進,預警飛機可發現425公里以內的比戰斗機小得多的目標,且可靠性和抗干擾能力都大大提高。Block30/35方案是給預警飛機加裝電子偵察系統AN/AYR-1、 空間導航系統NAVSTAR終端、聯合戰術信息分配系統終端等。此後,E-3A飛機將具備無源探測能力, 可瞬時全向搜索, 並在10秒鍾內識別100個輻射源。 尺寸數據: 翼展44.42米,機長46.61米,機高12.73米,機翼面積282平方米。雷達天線罩直徑9.1米,雷達天線罩厚度1.8米。 重量數據: 空重780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47550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853千米/小時,巡航速度M0.6(高度9140米),實用升限12200米,空中值勤時間6到11小時,空中加油後可達24小時 Saab2000 技術數據 外形尺寸 翼展24.76米 展弦比 11.0 機長27.03米 機高7.73米 機翼面積 55.70米2 機身最大直徑 2.31米 主輪距 8.23米 前主輪距 10.97米 螺旋槳直徑 3.81米 客艙門:高×寬 1.60米×0.69米 行李艙門:高×寬 1.30米×1.35米 內部尺寸 客艙(不包括駕駛艙,但包括盥洗室和廚房) 長度17.25米 最大寬度 2.16米 地板處寬度 1.70米 最大高度 1.83米 容積52.7米3 行李艙/貨艙容積 10.2米3 重量及載荷 使用空重 13500千克 最大商載(受重量限制時) 5900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 4165千克 最大停機坪重量 22135千克 最大著陸重量 21500千克 最大零燃油重量 19400千克 最大翼載荷 3.87千牛/米2(395.0千克/米2) 最大功率載荷 3.55千克/千瓦 性能數據(估算值。除另有說明外,均在最大起飛重量和國際標准大氣時) 最大飛行馬赫數 M0.62 最大巡航速度 7620米高度 628公里/小時 9450米高度 653公里/小時 遠程巡航速度 9450米高度 556公里/小時 最大爬升率(海平面) 11.78米/秒 最大爬升率(海平面,單發) 3.05米/秒 爬升至6100米高度所需時間 10分 實用升限 9450米 實用升限(單發) 6220米 FAR第25部要求的起飛場長 海平面 1360米 1525米高度 1680米 FAR第25部要求的著陸場長 海平面 1250米 1525米高度 1340米 跑道LCN值 最大15 最小地面轉彎半徑 18.85米 航程(高度9450米,載50名旅客及行李,45分鍾飛行余油) 最大巡航速度時 2279公里 遠程巡航速度時 2557公里 SAAB 2000是瑞典薩伯-斯康尼亞公司研製的50座高速渦槳式支線客機。1988年秋季開始方案研究,在瑞士Crossair航空公司承諾正式訂購和意向訂購各25架飛機後於1988年12月項目上馬。1989年5月項目得到正式批准。1989年7月選定美國艾利遜公司GMA2100作為動力裝置。1990年 2月起開始製造原型機。1991年3月韋斯特蘭公司交付了後機身,7月伐米特公司交付了尾翼,8月西班牙航空製造公司和艾利遜公司分別交付了機翼和發動機。首架原型機於1991年12月14日出廠並於1992年3月26日首次飛行。用3架飛機進行為期14個月的取證飛行。原計劃於1993年9月交付使用。但由於在試飛中出現縱向不安定性問題,公司決定把機械式升降舵操縱系統改成助力式操縱系統。1994年4月取得了歐洲適航當局型號合格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