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最早的天文台建於
據中國專家最新研究表明,中國古代很早就有專門觀測天象的天文台,最早的天文台建於夏代,時間約為公元前2033年至公元前1562年間,居世界領先地位。而且,元代(公元1271年至1368年)曾經在北京建立的司天台,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台。
據武漢電視台援引專家研究結論稱,中國古代很早就有專門觀測天象的天文台,相傳夏代叫「清台」,商代(約公元前16世紀至前11世紀)時稱「神台」,周代(約公元前11世紀至前770年)稱「靈台」。周文王靈台築在都城豐邑的西郊,現陝西西安市西南,台高2丈,周圍420步。春秋時諸侯造的天文台稱「觀台」。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以前的天文台僅是一個較四周略高的高台,以圭表和原始的渾儀觀測日影,月亮和盈虧和星星的位置。
到了漢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在長安,洛陽都建有靈台。東漢時在河南偃師建的一座靈台,高約20米,台基約50米見方,頂部為觀測天象的場所。靈台上有渾儀,圭表,測風儀,地動儀等觀測儀器。
唐宋(公元618年至1279年)時期,長安,開封,杭州等地建立天文台,製造天文儀器,進行大規模的天文觀測。唐代在長安有三座天文台同時工作。北宋時僅在開封一地就有四座天文台。
北宋(公元960年至1127年)時由蘇頌等人於1086年開始設計,1092年建成的水運儀象台,把渾儀,渾象和報時裝置結合在一起,儀器靠水力推動,與天體運動同步,既可以演示和觀測天象,又能計時和報時。它高約12米,寬約7米,是一座上狹下寬的正方形多層木構建築,整個台分為三層。下層為報時裝置及動力機構;中層放渾象;頂層為露天平台,放置渾儀,渾儀頂上有9塊可以隨意取裝的活動屋面板。這可以說是現代光學望遠鏡觀測室的雛形。
專家表示,元代曾經在北京建立了司天台,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台。以後明(公元1368年至1644年)、清(公元1644年至1911年)兩代都在北京建立天文台。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曾把北京觀象台洗劫一空。
㈡ 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物遺址在哪裡
中國最古老的觀星台遺址位於河南商丘古城西南3里的闕伯台,又稱火神台,火星台。經有關專家考證和史料的記載,商丘火神台是距今4500多年的一處觀星台遺址。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觀星台。
㈢ 中國古代天球儀現陳列於哪裡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台是什麼
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台是紫金山天文台。天球儀不是某一件文物,而是一類文物,比較著名的一件在故宮博物院里收藏著。
㈣ 神台放哪裡好
神台擺放一定要有所講究,不能亂來,下面我給出我找到的一些資料,神台位置擺放的講究
1、要由里朝外,佛龕或神台由客廳面向門外擺放,由廳向外擺放。也就是說要對著大門,但如受環境的限制不能達到這個要求時,也應把他向著大門口的方向,忌沖門,即一進家門就見佛龕或神台[指離門太近],要和門保持一定的距離。
2、宜在靜方,安放的地方要清靜,整潔。佛龕或神台附近最好不要有音響、電視機等東西。
3、不可對著床鋪。不可對著餐桌、廚房、廁所,因菩薩見不得不雅的行為和葷腥之類。如條件所限,有的把佛龕或神台放在卧室,那麼在睡覺時要拿個黃布簾擋上。
4、佛龕或神台要有靠,背後不能空虛。靠牆的隔壁不能是廁所、廚房。
5、佛龕或神台忌在橫梁下。
6、如條件許可,設置的佛龕或神台不能太低,高度要適中。
7、供奉的數目,一尊即可,不可太多,如供菩薩和其他神明,要菩薩在上神明在下,因神明的檔次要低於菩薩,佛和菩薩是至高無上的。
8、佛龕或神台的方位,一般不要放在家中的正南方正西方[此方位稍偏一下也可以],其他方位皆可,最好根據其客廳的風水布局來決定。
9、供奉佛和菩薩最好坐西向東。
10、供奉中要注意的問題:①上香的數量,一隻香就夠。三支也可,如平時忙可在初一,十五上香。②供奉水果,供奉的水果最好要保持新鮮,不要等水果壞了才換。換下的水果可和家人一起享用。③佛前要供一杯清水。④有條件要供奉鮮花。
酥香寶敬佛堂是專做佛教用品的,希望對師兄有所幫助。
㈤ 烏爾月神台在哪裡
烏爾(Ur)月神台位於烏爾城西北角,建於公元前2200年。高約12米,分三層,第一層的基部呈長方形,頂部為一小神廟,為月神欣(南納)的寢宮,也是塔廟的中心。塔廟的四周是被稱為「聖區」的廣場。
㈥ 烏爾月神台位於哪裡
烏魯克(Uruk),是聖經中提到的埃雷克(Erech)。美國學者B.M.費根說,任何一個走近烏魯克的人都會在幾英里之外就看到巨大的亞述古塔廟和有階梯的神廟金字塔。亞述古塔及其附屬的神廟,一項耗費極大的公共規劃,是烏魯克人生活的中心。他說,烏魯克人的全部生活及其與城市、村鎮、商人以及數百里之外的礦山的聯系都是圍繞著神廟而進行的。從考古發現來看,這里有兩座相當明顯的建築物遺跡,其中一座是位於市中心的「白廟」(TempioBianco)。地基高於地面12米。有些學者認為這種「高台」神廟(templi「alto」)的作用就像是一條走廊,神明在降臨地球時就通過這條走廊。也許它和古埃及的台階形金字塔有內在聯系。巴比倫所謂的通天塔可能就是高台,我們如今只有憑想像去完成了,而殘留至今的烏爾月神台倒是可以「眼見為實」。
烏爾(Ur)月神台位於烏爾城西北角,建於公元前2200年。高約12米,分三層,第一層的基部呈長方形,頂部為一小神廟,為月神欣(南納)的寢宮,也是塔廟的中心。塔廟的四周是被稱為「聖區」的廣場。
㈦ 請神台在哪裡具體位置
具體得我也說不請,大概在喇叭溝村到石塘縣城的路邊!在一個鐵礦採集點對面得山坡上,鐵礦那裡有很多羚羊,跟著大路走,絕對可以看到那個鐵礦,鐵礦是3級的,就在那對面!如果還不清楚我就去幫你看一下坐標,希望採納!
㈧ 中國傳統的高堂案台擺在哪裡
靠神台正下方。
㈨ 睢陽區的風景名勝
商丘古城即明清時期歸德府城,現存地上古城始建於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的歷史,是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城牆、城廓、城湖三位一體、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築十分獨特,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業、商品、商文化發源地之隱喻。商丘古城下,同時疊壓著春秋時期的宋國都城、秦漢和隋唐時期的睢陽城、宋代應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當今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遺址。 應天書院是北宋全國四大書院之首,又稱應天府書院。其起源之早,規模之大,持續之久,人才之多,居四大書院之首。所以,《宋史》雲:「北宋興學,始於商丘」。1998年郵電部在商丘舉辦了四大書院郵票首發式。應天書院位於商丘古城南湖畔,在北宋時與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河南嵩山的嵩陽書院並稱為四大書院。 燧皇陵又名燧人氏陵園,上古時期在商丘發明鑽木取火的燧人氏的墓園,位於商丘火文化景區,即商丘古城西南三里處。據《歸德府志》、《韓非子》、《左傳》、《三皇五帝時代》等典籍記載:「燧皇陵在閼伯台西北」。據專家考證,燧人氏為天下第一人,是中華民族的始祖。 帝嚳陵,姓姬,為上古五帝之一。他是黃帝的曾孫,「生而神靈,自言其名」。十五歲時,因輔佐顓頊帝有功,被封於高辛(今睢陽區高辛鎮〕。三十歲時,代顓頊為帝,都於亳(今商丘)。因他興起於高辛,史稱之為高辛氏。帝嚳即帝位後,「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樂業。帝嚳陵位於高辛鎮。現存墓地為一高大丘,長200餘米,寬100餘米。陵前原有帝嚳祠、沐浴室、更衣亭、禪門等古建築,院中有大量碑刻。 火神台亦稱閼伯台、火星台,位於商丘火文化景區,即商丘古城西南1.5 公里火星台村,是距今4000多年的觀星台的遺址。火神台比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洛陽建的靈台,還早2200多年,是中國最早最現代化的授時台也是中國唯一的民用授時台。火神台形如墓,高35米,火神台台上建有閼伯廟,大殿、拜廳、鍾鼓樓等俱全。台下有戲樓、大禪門等建築。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巡墓位於張巡祠北端墓葬園林區,墓冢為圓形,直徑20米,高5米,用青石圍砌;上覆黃土。墓前有巨型墓碑。 中國商文化博物館華商文化廣場微子祠宋國故城文雅台天主教堂八關齋張巡祠隋唐大運河商丘碼頭遺址通濟渠商丘南關段歸德府文廟穆氏四合院淮海戰役總前委紀念館壯悔堂
㈩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古代遺址在哪
中國最古老的觀星台遺址位於河南商丘古城西南3里的闕伯台,又稱火神台,火星台。經有關專家考證和史料的記載,商丘火神台是距今4500多年的一處觀星台遺址。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觀星台。
我省另一處觀星台遺址位於鄭州所轄市登封告成鎮。也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同時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之一。距今已有700年的歷史,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0年8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將「天池之中」的8處11項歷史建築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具體包括觀星台,嵩陽書院,嵩岳寺塔,中嶽廟,會善寺,東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少林寺建築群(常住院,塔林,初祖庵)。
我省河南是中華名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已經發現7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遺址,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5000年前的大河文化遺址。河南文物古跡眾多,截止2014年6月我省共有5項24處世界文化遺產。
(註:資料來源網路,大河網,網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