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35年1月末至3月下旬紅軍幾渡赤水
四渡。
從1935年1月末到3月下旬,四渡赤水河。
赤水:
為貴州省縣級市,由遵義市代管,位於貴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東南與貴州習水縣接壤,西北分別與四川省古藺、敘永、合江三縣交界。
距遵義225公里、貴陽377公里、重慶172公里、成都293公里、瀘州40公里,總面積1852平方公里。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赤水常住人口為247287人。
2018年,赤水轄3街道辦事處、11鎮、3鄉。2016年,全市有常住半年人口24.41萬人,2016年,全市生產總值(GDP)96.14億元,人均生產總值39548元。
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生態建設示範區、國際休閑旅遊城市、國家生態市、貴州省森林城市等榮譽稱號。
2017年6月,赤水市被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2017年10月,赤水市是貴州省第一個通過國家考核驗收並由省級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退出的貧困縣。
赤水屬四川台坳、四川盆地分區瀘州小區,赤水河為境內最大的河流,全市為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冬暖春早,全年日照少,立體氣候和地區差異顯著。
赤水境內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原生植被帶,有世界自然遺產地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個、國家森林公園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地質公園1個、國家4A級景區2個。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2018年12月12日,被命名為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2019年5月14日,榮獲第十屆中華環境獎。2019年9月,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㈡ 中央紅軍長征中的四渡赤水殲敵減員各是多少
這里幫你列出四渡赤水期間主要的戰役和殲敵、減員情況:
1、土城-青杠坡戰役。青杠坡戰役是遵義會議後毛澤東指揮打的第一仗,是四渡赤水的發端之役。原來估計國名黨方面只有4各團5000來人,實際情報錯誤,真實兵力是6個團近10000人。鏖戰數小時,毛澤東果斷指揮部隊撤出戰斗。土城戰役,紅軍傷亡失約3000人,對方也差不多。
2、婁山關戰役。扎西會議後,毛澤東決定揮師東渡,再次佔領遵義,這就必須佔領婁山關。這也是紅軍第二次佔領婁山關。二戰婁山關是長征圖中的第一次大捷,擊潰和殲滅敵人8個團,隨後又在遵義地區殲滅吳奇偉五十九師、九十三師大部。紅軍傷亡不是很大。
3、三渡赤水之前的魯班場戰斗。紅軍斃傷俘敵1000餘人,犧牲480人,傷1000餘人。(《中國土地革命戰爭》。如果按之前計劃攻打打鼓新場(今金沙縣城),很可能全軍覆沒,最起碼也是傷亡慘重。
4、四渡赤水、巧度金沙江,這些事件中雙方傷亡人員都不大。
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㈢ 我們貴州省赤水市參加改革的人員一共有300多人,而赤水市人民政府只給
可以擇優進入。
㈣ 貴州赤水市簡介
赤水市歷為川黔邊貿紐帶、經濟文化重鎮,是黔北通往巴蜀的重要門戶,素有「川黔鎖鑰」、「黔北邊城」之稱。
赤水山川秀麗,風景優美,全市森林覆蓋率76.2%,居貴州省第一位。赤水風景名勝區是國務院唯一以行政區命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素有「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鄉」、「桫欏王國」的美譽。
(4)中國赤水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赤水為省直轄縣級市,目前由貴州省人民政府委託遵義市代管。城區人口約為9.86萬人,面積7.2平方公里,城鎮化率42.6%。
赤水是國務院唯一以行政區名稱命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景觀以瀑布、竹海、湖泊、森林、桫欏、丹霞地貌等為主要特色,兼有古代人文景觀和紅軍長征遺跡,被中外專家譽為「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鄉」、「桫欏王國」、「長征遺址」五大特色。
㈤ 遵義各縣總人口數量
截至2016年3月底日前遵義各縣總人口數量(如圖所示),遵義市轄3個市轄區(紅花崗區、匯川區、播州區)、7個縣(桐梓縣、綏陽縣、正安縣、鳳岡縣、湄潭縣、余慶縣、習水縣)、2個自治縣(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赤水市、仁懷市)。
(5)中國赤水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1、區劃詳情
(1)、遵義市轄3個市轄區(紅花崗區、匯川區、播州區)、7個縣(桐梓縣、綏陽縣、正安縣、鳳岡縣、湄潭縣、余慶縣、習水縣)、2個自治縣(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赤水市、仁懷市)。市人民政府駐地在匯川區人民路。
(2)、新蒲新區是遵義市設立的經濟管理區,匯川區與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實行「一套人員,兩塊牌子」的管理模式。
(3)、遵義市南部新區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與播州區交界處,,於2016年1月4日成立。南部新區領導幹部大會召開,宣布遵義市委決定,這標志著遵義市南部新區正式成立。
2、人口
截至2016年,遵義市常住人口為622.8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10.05萬人,鄉村人口312.79萬人,城鎮化率49.78%。年末戶籍總人口為801.83萬人,出生率為12.49‰;死亡率為6.46‰;自然增長率為6.03‰。
3、民族
遵義有土家族、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仡佬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參考資料:
網路-遵義
㈥ 赤水源鎮的人口衛生
赤水源鎮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苗族混居地),其中:漢族 53282人,彝族3105人,其他民族82人。全鎮現有農戶13805戶,共56434人,其中男30962人,女25507人。農業人口數為53836人,勞動力總數26754人,從事第一產業人口14527人,外出務工人數9656人。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衛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農村居民也積極參與農村社會保障,有更多的農戶開始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至2006年底全村享受低保人數4339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共計1人,參合率72.87%。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委會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3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委會距離鎮衛生院9公里。
㈦ 貴州省赤水市市區建設怎麼樣呢,有多大呢,
赤水位於東經105°36′35〃、北緯28°17′02〃,地處貴州遵義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與四川南部接壤,是黔北通往川渝的重要門戶,素有「黔北明珠」的美譽。全市幅員面積1801平方公里,轄9鎮5鄉3個街道辦事處,100個行政村,總人口30萬人,共有漢、苗、土家、仡佬、布依等23個民族。赤水市城市建成區面積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萬餘人。城鎮化率達39.5%。全市森林面積200萬畝,森林覆蓋率71.36%;耕地面積204390畝,其中水田163125畝,旱地41265畝。2007年全市生產總值(GDP)244141萬元,比上年增長13.2%,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6823萬元,比上年增長8.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6996萬元,比上年增長11.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70322萬元,比上年增長21.0%,三次產業結構為27.4%:43.8%:28.8%,經濟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赤水歷史悠久,文化積淀豐厚。遠在商殷時期,就有古人漁獵的蹤跡。北宋大觀三年(1109年)建置,民國三年(1914年)設縣,1990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東漢古岩墓群、明代古城牆等文物再次佐證了赤水歷史的源遠流長。一代偉人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出奇兵,普寫了中外軍事史上的光輝篇章。
赤水山川旖旎,風景獨好。赤水處於貴州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帶,海拔高差大(221米—1703米),地形切割強烈,垂直高差明顯,屬中亞熱帶氣候區,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292.3毫米,適合多種植物生長。這里地貌奇特,山峰挺秀,森林蔥郁,溝壑縱橫,百川競流,物種繁多,天朗氣清,是全國唯一以行政區命名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境內有「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燕子岩國家級原始森林公園」、「竹海國家級森林公園」,豐富的旅遊資源均以原始古樸、自然天成著稱,被中外專家譽為「千瀑之市、竹子之鄉、丹霞之冠、長征遺址、桫欏王國」五大特色。赤水是「中國侏羅紀公園」、「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竹子之鄉」、「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林業生態建設先進縣(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全國村鎮精神文明建設先進縣(市)」、「全國水土保持示範市」、「全國科普示範市」、「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省級衛生城市」。2007年,全市接待遊客80萬人次,門票收入3520萬元,旅遊總收入實現4.61億元。
赤水資源富足,物產豐富。全市擁有森林面積200萬畝,其中竹林面積達114萬畝,竹類300餘種(其中鄉土竹種36個)。全市年產木材4萬立方米,楠竹400萬根,雜竹40萬噸,竹筍3萬噸。以竹地板、竹傢俱、竹工藝品開發為主的竹加工業初具規模,產品遠銷歐美及港澳地區。目前已完成建設黔北20萬噸/年竹漿林紙一體化工程項目。赤水水資源豐富,2007年水電裝機容量36054千瓦。礦產資源以天然氣為主,儲量255億立方米,是我省最大的氣田,年開采量最高達1.8億立方米。
赤水區位優越,交通水陸空兼備,是貴州最大的通江港口,「黃金水道」赤水河繞城而過,僅60公里匯入長江。赤水港是貴州第一大港,客貨船可達重慶至上海等沿海各大港口、碼頭,年貨運吞吐量100多萬噸。公路連接黔川渝,陸路距遵義300公里,距貴陽450公里,距重慶250公里,距成都350公里,距瀘州79公里,距合江60公里,赤水至隆昌接成渝高速公路140公里,隆(昌)瀘(州)鐵路及高速公路已經建成投入使用。瀘州藍田機場開通了北京、廣州、昆明、貴陽、上海、成都等大中城市的波音737客機,是黔川渝毗鄰地區的物資集散地和貴州實施「北上」戰略的一個重要窗口。完成赤水河航運工程整治,建成面向社會開放的赤水市二級汽車客運站和赤水市旅遊長途汽車客運站,1997年到2007年,全市新建、改造公路1226.21公里,其中省道100.8公里,縣道137.9公里,鄉道21.5公里,村道966公里,實現了「兩縱兩橫一環線四上」(兩縱指赤水至合江路、習水至赤水路;兩橫是指官渡至葫市路、赤水至長沙路;一連線是指赤水至敘永路;四上是指南至貴遵,西上310國道,西北上隆納、成都,東上瀘渝。)骨架公路和赤水河水路運輸網路,公路通達深度和交通運輸能力大幅度提高。
經濟發展快速,「三化」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穩步推進。以「竹、畜、葯、果」為主的農業產業化建設取得較大進展,2007年全市完成農業總產值11006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5%,糧食年產量14.9萬噸,比上年增長19.2%,畜牧(漁業)總產值穩步發展。2005年赤水金釵石斛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通過國家審查驗收,成為貴州省第一個獲得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的中葯材產品,並為2005年版《中國葯典》收藏,全市年產量500噸以上。全市水果面積達3.5萬畝,年產量6201噸,產值916萬元。工業化建設步伐加快、工業經濟快速增長,2007年全市工業總產值完成237151萬元,工業增加值實現85803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1%,其中:規模企業工業總產值完成201551萬元,工業增加值實現65746萬元,增長6.35%。市屬規模企業工業總產值完成105912萬元,工業增加值實現28308萬元,增長25.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00861萬元,增長36.7%,實現利潤總額28033萬元,增長1.9%。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改善。以化工、竹加工、食品加工、能源為主的四大工業體系基本形成。2007年,全市人均生產總值7704元,按年末匯率折算,首次突破1000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119元,新階段扶貧開發和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扎實推進,被評為全省農業綜合開發先進市。
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2007年全市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0000萬元,同比增長25%。萬(友號)鰱(漁溪)公路建成通車,新建通村公路和竹基地網路公路300餘公里,完成切(角埡)四(洞溝)公路改造、白(鶴林)砂(溪子)公路硬化,完成復興、長期、寶源汽車站主體工程建設,石筍大橋建設順利推進,葫市大橋、丙安大橋建設正式啟動,赤水至仁懷、瀘州高速公路建設前期准備工作進展順利。完成3000噸自來水清水蓄水池、垃圾處理場、污水處理廠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順利推進,完成赤化路(城區至赤天化)改造,河濱西路基本貫通。全市新增住宅面積20萬平方米,城鎮化率達39.5%,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
各項改革不斷深化,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行政管理、財政稅收、糧食流通、衛生管理改革不斷深化。推行政府部門工作承諾制,機關作風進一步轉變。積極搭建融資平台,組建了赤水市國有資產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國家開發銀行合作成功,實現融資7000萬元。積極推進政府搭台、銀企聯手的模式,非公有制經濟穩步發展,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引進項目15個,續建項目6個,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2000萬元,同比增長21.35%。
赤水風景秀麗,區位優勢明顯,投資環境寬松,商機無限,熱忱歡迎海內外各界朋友到赤水旅遊觀光,興辦實業,共謀發展。
㈧ 赤水市區人口是多少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