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方禮儀有哪些
1、進門
按照事先約好的時間到達,如無人迎候,應在門前按鈴或輕輕敲門。按門鈴時間不能太長(以兩三秒為限),敲門以輕敲三下為好。如無人應聲,可稍等片刻,再次按鈴或敲門,需待主人開門,才可進入。遲到時間較長,如超過10分鍾以上,應表示歉意並說明原因。
2、落座
進門後一般都會將鞋留在門廳里,主人會給客人准備好室內拖鞋。在客廳,按照主人指定的座位入座。有男有女的情況下,西方人習慣同我們一樣,即男陪男,女陪女,形成兩個談話中心。
3、參觀、行止
應主人邀請,可參觀其廚房、花園、庭院,一般也可使用其廁所,但主人的卧室、子女房間不可隨意進入。不可要求使用主人家的電腦上網,不可使用主人的電話機打長途電話,也不可主動要求主人打開電視機觀看節目。
4、進餐
西方人舉辦正式家庭宴會,要排好座次,菜一道一道地上。他們的座次排列與我們不同,常常是女主人作為第一主人,陪同首席男客人,而男主人則位居其次,陪同首席女客人。
5、告別、感謝
做客時間結束,客人與主人握手告別或吻別,離開時除了口頭感謝主人的接待外,還有一個我們不太熟悉的習慣,即客人會在日後3-5天內,給主人寫一簡訊或寄上名片再次表示感謝,在名片的左下角上,需用鉛筆寫上p.r.(謹謝)兩個法文小寫字母。
B. 進餐入座順序:中國有哪些講究,國外有哪些禮儀
作為漢族傳統的古代宴飲禮儀,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臨時迎客於門外。賓客到時,互致問候,引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客齊後導客入席,以左為上,視為首席,相對首座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講究:應先敬長者和主賓,最後才是主人。宴飲結束,引導客人入客廳小坐,上茶,直到辭別。這種傳統宴飲禮儀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保留完整,如山東、香港及台灣,許多影視作品中多有體現。
清代受西餐傳入的影響,一些西餐禮儀也被引進。如分菜、上湯、進酒等方式也因合理衛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禮儀中。中西餐飲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飲禮儀更加科學合理。
現代較為流行的中餐宴飲禮儀是在繼續傳統與參考國外禮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座次借西方宴會以右為上的法則,第一主賓就坐於主人右側,第二主賓在主人左側或第一主賓右側,變通處理,斟酒上菜由賓客右側進行,先主賓,後主人,先女賓,後男賓。酒斟八分,不可過滿。上菜順序依然保持傳統,先冷後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上;上單份菜或配菜席點和小吃先賓後主,上全雞、全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頭尾朝向正主位。這些程序不僅可以使整個宴飲過程和諧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體現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禮儀可使宴飲活動圓滿周全,使主客雙方的修養得到全面展示。
中國禮儀:
一.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著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用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盡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第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內的話.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 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著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第五: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准備好的紙上.
第六: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著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著,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於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後著.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餚上,
第九:最後離席時.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此時邀請主人以後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西餐禮儀
1、由椅子的左側入座.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餐台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點菜完畢後將餐巾打開。將餐巾對折輕輕放在膝上。餐巾可用來擦嘴或迭手,不可用來擦餐具或擦臉。弄臟嘴巴時,一定要用餐巾擦拭,避免用自己的手帕。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用餐反摺的內側來擦,而不是弄臟其正面,是應有的禮貌。手指洗過後也是用餐巾擦的。若餐巾臟得厲害,請侍者重新更換一條。吃到壞的食物非吐出來不可時,也別吐在盤子里,最好在別人不注意時,吐在餐巾上包起來,並要求更換一塊新的桌巾。前菜、主菜(魚或肉擇其一)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點菜並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
2、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記得要抬頭挺胸著吃,在把面前的食物送進口中時,要以食物就口,而非彎下腰以口去就食物.正式西式料理的套餐中,,常依不同料理的特點而配合使用各種不同形狀的刀叉,並不是一開始就全部擺出來的。說到全套,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在餐桌上擺滿銀器的畫面,而現在大都是以點用2-3道單品料理的方式為主流.使用刀叉進餐時,刀叉和湯匙依使用的先後順序排列。最先用的放在離主菜盤最遠的外側,後用的放在離主菜盤近內側。假如先上主菜再上沙拉,就要把主菜叉子放在沙拉叉子的外側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吃西餐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左手食指近在叉子把上,右手食指按在刀背上。湯匙則用握筆的方式拿即可。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切成小塊,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將刀叉分話盤中。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吃。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並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支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喝湯時不要啜,吃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發出聲音。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後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湯時,用湯勺從里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凈即可。吃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4、吃魚、肉等帶刺或骨的菜餚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吃剩的雞、魚骨頭和渣子放在自己盤子的外緣,不要放在桌上,更不能丟去地上。如盤內剩餘少量菜餚時,不要用叉子刮盤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以小塊麵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面條捲起,然後送入口中。
5、麵包一般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拿著整塊麵包去咬。抹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將麵包掰成小塊再抹。
6、吃雞時,歐美人多以雞胸脯肉為貴。吃雞腿時應先用力將骨去掉,不要用手拿著吃。吃魚時不要將魚翻身,要吃完上層後用刀叉將魚骨剔掉後再吃下層吃肉時,要切一塊吃一塊,塊不能切得過大,或一次將肉都切成塊。
7、喝咖啡時如願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後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著喝。吃水果時,不要拿著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四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著吃。
8、用刀叉吃有骨頭的肉吃有骨頭的肉時,可以用手拿著吃。若想吃得更優雅,還是用刀較好。用叉子將整片肉固定(可將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壓住肉),再用刀沿骨頭插人,把肉切開。最好是邊切邊吃。必須用手吃時,會附上洗手水。當洗手水和帶骨頭的肉一起端上來時,意味著「請用手吃」。用手指拿東西吃後,將手指放在裝洗手水的碗里洗凈。吃一般的菜時,如果把手指弄臟,也可請侍者端洗手水來,注意洗手時要輕輕地洗。
9.點用牛排時,首先服務生會詢問燒烤程度,可依你所喜歡的料理方式供應。
用餐時,以叉子從左側將肉叉住,再用刀沿著叉子的右側將肉切開,如切下的肉無法一口吃下,可直接用刀子再切小一些,切開剛好一口大小的肉,然後直接以叉子送人口中。應從左往右吃.點綴的蔬菜也要全部吃完 放在牛排旁邊的蔬菜不只是為了裝飾,同時也是基於營養均衡的考慮而添加的。國人大都會把水芹留下,如果不是真的不愛吃,最好不要剩下。
10、麵包要吃一口掰一口.吃麵包可蘸調味汁吃到連調味汁都不剩,是對廚師的禮貌。注意不要把麵包盤子「舔」得很乾凈,不能用叉叉麵包.
11.萬不得已要中途離席時,最好在上菜的空檔,向同桌的人打聲招呼,把餐巾放在椅子上再走,別打亂了整個吃飯的程序和氣氛。吃完飯後,只要將餐巾隨意放在餐桌即可,不必特意疊整齊。
12.侍者會經常注意客人的需要。若需要服務,可用眼神向他示意或微微把手抬高,侍者會馬上過來。東西掉了的時候最好請服務生過來替你撿起.如果對服務滿意,想付小費時,可用簽帳卡支付,即在帳單上寫下含小費在內的總額再簽名。最後別忘記口頭致謝
C. 中西方禮儀都有什麼
禮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規則,是一種語言,也是一種工具。由於形成禮儀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們遵守著各不相同的禮儀。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是唯一傳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國的禮儀,始於夏商周,盛於唐宋,經過不斷地發展變化,逐漸形成體系。西方社會,是幾大古代文明的繼承者,曾一直和東方的中國遙相呼應。經過中世紀的黑暗,最終迎來了文藝復興,並孕育了資本主義和現代文明,產生了現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方有著截然不同的禮儀文化。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國交際日益增多,中西方禮儀文化的差異更是越發顯露,這種差異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在中西禮儀沒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這些禮儀的差異。
一、交際語言的差異
日常打招呼,中國人大多使用「吃了嗎?」 「上哪呢?」等等,這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親切感。可對西方人來說,這種打招呼的方式會令對方感到突然、尷尬,甚至不快,因為西方人會把這種問話理解成為一種「盤問」,感到對方在詢問他們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們只說一聲「Hello」或按時間來分,說聲「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國人見面會說:「今天天氣不錯啊!」
稱謂方面,在漢語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親密的人之間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漢語里的范圍要廣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來稱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對十幾或二十幾歲的女子可稱呼「小姐」,結婚了的女性可稱「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員之間,不分長幼尊卑,一般可互稱姓名或昵稱。在家裡,可以直接叫爸爸、媽媽的名字。對所有的男性長輩都可以稱「叔叔」,對所有的女性長輩都可以稱「阿姨」。這在我們中國是不行的,必須要分清楚輩分、老幼等關系,否則就會被認為不懂禮貌。
中西語言中有多種不同的告別語。如在和病人告別時,中國人常說「多喝點開水」、「多穿點衣服」、「早點休息」之類的話,表示對病人的關懷。但西方人絕不會說「多喝水」之類的話,因為這樣說會被認為有指手畫腳之嫌。比如他們會說「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復」等等。
二、餐飲禮儀的差異
中國人有句話叫「民以食為天」,由此可見飲食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國人將吃飯看作頭等大事。中國菜注重菜餚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於超過了對營養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營養反而顯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飲食比較講究營養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種科學的飲食觀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營養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們的飲食多是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講究味的享受。
在餐飲氛圍方面,中國人在吃飯的時候都喜歡熱鬧,很多人圍在一起吃吃喝喝,說說笑笑,大家在一起營造一種熱鬧溫暖的用餐氛圍。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會上,中國人在餐桌上並沒有什麼很特別的禮儀。而西方人在用餐時,都喜歡幽雅、安靜的環境,他們認為在餐桌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禮儀,不可以失去禮節,比如在進餐時不能發出很難聽的聲音。
中西方宴請禮儀也各具特色。在中國,從古至今大多都以左為尊,在宴請客人時,要將地位很尊貴的客人安排在左邊的上座,然後依次安排。在西方則是以右為尊,男女間隔而座,夫婦也分開而座,女賓客的席位比男賓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於自己右邊的女賓客拉開椅子,以示對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時要坐正,認為彎腰,低頭,用嘴湊上去吃很不禮貌,但是這恰恰是中國人通常吃飯的方式。吃西餐的時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飲酒,中國的餐桌上酒是必備之物,以酒助興,有時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喝酒的時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三、服飾禮儀的差異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場合通常穿保守式樣的西裝,內穿白襯衫,打領帶。他們喜歡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場合要穿禮服套裝。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環的習俗。西方國家,尤其是在美國,平時人們喜歡穿著休閑裝,如T恤加牛仔服。
當今中國人穿著打扮日趨西化,傳統的中山裝、旗袍等已退出歷史舞台。正式場合男女著裝已與西方並無二異。在平時的市井生活中,倒會看到不少人穿著背心、短褲、拖鞋等不合禮儀的服飾。
禮儀是一種文化,是文化就有縱向的傳承和橫向的借鑒與融合。隨著世界全球化不斷加快步伐,經濟、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進中國,中國傳統禮儀也不斷受到西方禮儀文化的沖擊。如何保護中華民族傳統禮儀,並去其糟粕,與西方禮儀進行合理有效的融合,成為人們不斷思考和探討的話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西禮儀文化必將會互相滲透,不斷發展。
就拿餐飲方面舉例。現在中國飲食市場上洋快餐和西餐佔了很大的比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和接受這些外來食品。麥當勞幾乎代表了一種文化時尚,成為美國文化在餐飲領域的標志。與此同時,法國的貴族文化,英國的紳士文化也隨著飲食而湧入中國。隨著中西飲食文化的交流,不僅帶來了蛋糕、麵包、雞尾酒等西式菜點,也帶來了西方一些先進的製作工藝和飲食方法。這些都為古老的中國飲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當然我國悠久而燦爛的飲食文化在海外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幾乎在世界各地都出現了大量的中國餐館,中國菜日益受到各國人民的歡迎與喜愛。比如北京烤鴨儼然已經成為外國人心中的地道美味。
但是在中西禮儀文化的融合過程中,中國人未免盲目熱衷於西方,不自覺中陷入兩個誤區:其一,是拿西方的禮儀取代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禮儀是一個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東西。比如在青年中,舉行外國式婚禮、過西方節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視的傾向。對西洋禮儀只是作為民俗知識了解一下無可厚非,如果趨之若騖,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傳統禮儀也會被淹沒。其二,是把禮儀教育的重點集中在操作層面,比如鞠躬要彎多少度,握手要停幾秒鍾等等。這些問題不是不可以講,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禮儀就成了空洞的形式主義。
不可否認,當今國際通行的禮儀基本上是西方禮儀。這種現象的原因並不僅僅是西方的實力強大,深層的原因在於西方人價值觀的統一,在於西方人對自身文化的高度認同和深刻覺悟。這一切與基督教的社會基礎密切相關,因為禮儀是宗教的重要活動方式,由於對宗教的虔誠信仰,西方人從小就接受這種禮儀的教育與熏陶,使得禮儀能夠自然地表現在人的行為之中。精神與物質、政治與文化的高度契合,使得人們獲得高度的自信與優越感,正是西方人的自信與優越感賦予了西方文化強大的感染力,使其禮儀文化被視為世界標准。對照我們現在的中國社會狀況,我們與西方的差距是明顯的。
中西方禮儀文化的融合,在我們今日中國,更多的還是借鑒西方。但無論是借鑒西方的禮儀,或者是我們是自創一套自己的禮儀系統,這在形式上都不難。難的是我們也能有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有對自身文化的高度認同和深刻覺悟。我們借鑒西方禮儀,不僅僅是要借鑒它的形式,更應當借鑒其內在靈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優越感,才能確立我們的感染力。民族的復興不僅是實力的復興,更是一種文化的復興。只有別人也認同我們的文化,才能真正使我們的禮儀行於世界。
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一個禮儀缺乏的社會,往往是不成熟的社會。而一個禮儀標准不太統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會,往往是一個不和諧的社會。禮儀,是整個社會文明的基礎,是社會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現方式。創建和諧社會,必須先從禮儀開始。中國今天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無論是物質,精神,文化各個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價值觀進行統一。而禮儀文化無疑是這種統一的「先行軍」,只有認清中西禮儀文化的差異,將二者合理有效的融合,方能建立適合中國當代社會的禮儀文化體系,達到和諧社會的理想。
D. 關於西方的禮節
國際禮儀是指人們在國際交往中對外表示尊重和友好的慣用規則。在國際社會,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民風民俗、禮儀禮節和禁忌,因此國際交往中的禮儀活動要復雜得多,敏感的多。一個精心安排的歡迎儀式,能使來賓一踏入被訪國就能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一個圓滿的歡送儀式,也能給來賓留下一個難忘的回憶。反之,如果處理不好,不僅會影響到東道主與外賓的關系,甚至會影響到國家、民族之間的關系。因此,掌握好國際禮儀,適應中國改革開放的要求,是國人的一項緊迫任務。
在涉外活動中應注意的場所禮規主要有:
��乘坐交通工具的禮規��應自覺遵守秩序,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在飛機上,要遵守規章制度。飛行途中需躺下休息時,要先向後座的乘客打聲招呼,再把座椅放倒。用餐時,要將座椅復原,吃東西時聲音要輕。機艙內特別要注意不與人大聲聊天,以免打攪別人。下機前須將閱後的報刊整理好。�
乘坐小轎車或計程車時,後排右座為首,左座次之,中座再次之,司機旁邊的座位為末座。如果由主人親自駕車,司機旁邊的座位則為首座。不過許多國家的人對坐在什麼位置已不太在意。�
乘電梯時,如看到有人趕來時,要用手擋住電梯門,防止它關上。請遵守全世界電梯中都有的規矩——不準吸煙。乘自動扶梯的規矩是左邊上下,右邊站立,空出左邊讓有急事的人趕路,絕不可雙雙對對擋路。
入住賓館的禮規��對待你租用的客房的態度,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和基本素質。請注意維護房間衛生,愛護房內的傢具和設備。離開時,可帶走浴液、牙刷、香皂、信紙等小用品,但不能拿走毛巾或煙灰缸等物品。在賓館里,客房以外都是公共場所,不要穿睡衣或浴衣在走廊或大廳中轉來轉去,不要在大廳內高聲說話和吵鬧。早晨遇到任何人都應道一聲「Good morning」。�
劇院禮規��在西方國家觀看演出衣著要考究,男士最好穿深色西裝,女士則以雍容華貴、典雅大方的裙裝為最佳選擇。但是如果去聽搖滾音樂會或爵士音樂會,則可以穿著任何服裝。聽音樂會應提前或准時到達,如果遲到,通常要等到一首曲子結束或幕間時方能入座。演出進行中,應保持肅靜,不要離座外出,也不要談話或打瞌睡。鼓掌通常在戲劇的一幕或全劇結束時,如果是歌劇,通常應在一曲詠嘆調唱完時鼓掌,如果是音樂會,則應在樂隊指揮站到譜架後時鼓掌。有時,當主要演員在演出之前走上舞台時也應報以掌聲。出於對演員辛勤勞動的尊重,應盡可能看完整場演出後再退席。�
�女士優先的禮規��受中世紀騎士之風的影響,西方國家至今在社會活動及社交場合仍奉行「女士優先」的原則,給婦女各種特權,以表示對女性的尊重。誰不遵守這一成規,誰就被認作失禮。�
男士陪女士上車,應先開門,並且用手擋在女士頭頂與車門頂之間,協助登車後自己再上車。上下電梯、樓梯或進房間時,女士先行。進入劇場或電影院,也是女士在先,男士在後。只有當需要男士去排除故障或有利於照顧女士時,男士才走在前面。按照西方「以右為尊」的禮節,在一般情況下,男士與女士坐在一起,應讓女士在右邊;在人行道上,男士應走在靠車道的一邊來保護女士。在正式場合,這一禮儀更要一絲不苟地遵守。凡重要會見,都是夫人走在前面,丈夫跟在後面;宴請進餐,也都是先給女士上菜;拜訪時,先向女主人致意,告別時,先向女主人道謝。�
無論何種場合,有風度的男士都應盡可能地幫助女士。就餐時,男士要為女士拉椅子;與女士同行,男士要幫她拿手包以外的物品;下雨時,男士要主動撐傘;到衣帽間存放衣物,男士要幫女士脫下大衣。
��遵守時間的禮規��世界上時間觀念最強的是日本人、德國人、斯堪的那維亞人和英國人,他們在正式交往中都嚴守時間。在與西方人交往時可遵循下列原則:(1)集會、約會按時到達。西方國家的會議和演出都是准時開始的,在活動開始前就坐才符合禮節。(2)參加宴會提前幾分鍾。西方人的宴會也是准時開始的。可在宴會開始前幾分鍾
到達,提前太多會打亂主人的計劃,而遲到則顯得對其他客人很不禮貌。(3)沙龍、舞會可遲到幾分鍾。這是被西方人公認的「守時行為」,因為到了預定時間,一切工作已准備就緒,主人這時可以專門恭候客人了。
【英國】:
1、穿花格裙的蘇格蘭男人
男人穿裙子在世界不多見,蘇格蘭男人就是其中一例。頭戴小黑呢帽,身著花格裙及短襪,手上拿著管風笛,這是蘇格蘭男人引以為傲的打扮。蘇格蘭人愛穿花格裙,是因為不同圖案的花格布代表著不同的氏族,每一個氏族都為自己設計一種代表氏族精神及血緣關系的花格布裙。當氏族人穿上自己氏族的花格布,,也同時穿出了他們族人的驕傲、責任與忠誠。
2、民俗禮儀
英國人給人的印象是及保守又富有幽默感。英國人傾向於接受熟悉的事物,對於新奇或者外來的東西總是持懷疑的態度。英國人比較謙虛,自誇是沒有教養的表現。英國人非常看重一個人的幽默感。英國式幽默的出發點自我貶低,以自負為大敵,其最終目的是能夠自嘲,嘲笑自己的缺點、失敗、窘境乃至自己的理想。他們不相信華麗的詞藻和自誇之詞。英國人熱愛體育,現代形式的體育運動幾乎全是英國人的發明,如拳擊、橄欖球、曲棍球和網球等。
3、飲食
英國菜比較簡單,製作方式只有兩種:放入烤箱烤,或者放入鍋里煮。做菜是什麼調味品都不放,吃的時候在以個人愛好放些鹽、胡椒或芥末、辣醬油之類。英國的特色菜有烤牛排,炸魚,炸馬鈴薯
4、禮節
在英國女士優先是人人皆知的行為准則。進房間後進餐館大多是女子在前,男的要替女士開門。在街上行走或過馬路時,男子要走在女士身旁靠來車方向的一側。宴會上,女士進客廳時,廳中的男子要站起來以示敬意,女士則不必其身為禮。作介紹時,通常把男士介紹給女士,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在客廳里就座的宴會,男士們應為女士們拉開椅子,幫女士入座。被邀請到英國人家做客,如果是社交聚會,早到是不禮貌的,因為女主人正在做准備,還沒完全准備好客人就到了,會使他感到非常尷尬。晚到10分鍾最佳,晚到半小時就顯得太遲了,須向主人道歉。在主人叫做的太晚也是很不禮貌的。最好在10點至11點之間離開或者餐後1小時告別。如被邀請留下來住幾天或度周末,可在離開錢送束花給女主人。英國人吃飯的規矩復雜,最主要的是坐直,吃飯是不準不停的交談。倘是應放在湯盆的托碟上,咖啡匙要放在茶托上。不能把自己使用的匙子留在湯盆火咖啡杯上。吃東西時不要弄出聲響,否則,就會被認為是不懂規矩。喝湯時用匙的一側從里往外舀,不能用匙頭,更不能端著湯盆把盆地剩的湯全喝光。每餐一般只有一道主菜、沙拉和甜食。不能在餐桌上抽煙和打飽嗝。喝咖啡時要就著杯子,咖啡匙要放在托盤上。
5、倫敦的酒吧
英國街頭巷尾到處都有酒吧,喝啤酒已成為倫敦人的傳統習慣之一。有的酒吧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英國的酒吧一般裝修得古色古香,有雕花的門窗、磨花的大玻璃窗面和錚亮的吧台。酒吧已成為倫敦的一種文化。
6、禁忌與習俗
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加塞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英國人非常不喜歡談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英國女士認為年齡是自己的秘密。在英國購物,最忌諱的是砍價。英國人不喜歡討價還價,認為這是很丟面子的事情。英國人上廁所時不會直截了當地說「去上廁所」,一般說「請原諒幾分鍾」或「我想洗手」等。小孩子們一般說「我要去那個地方」。在朋友之間和家庭內部,「100號」則是最常用的說法。英國大型舞會一般在晚間10時左右開始。主人邀請客人應事先寄送請柬,邀請的客人男女數目要大致相當。被邀請的人一定要看清請柬上是否設有晚飯。參加舞會的客人服裝要整齊,跳舞是男賓要輪流請女賓,其中有一次必須與女主人跳舞。參加舞會的人可隨來隨走,走時不跟主人打招呼不算失禮.
【澳大利亞】:
尊敬
澳洲人很自豪的稱自己為'平等主義者'。事實確實是這樣,談話非常隨便。比如:學生通常稱呼老師的名字,態度也不象我們理所當然認為的尊敬。
但另一方面,他們對待其他人也是同樣的友好和不正式:秘書,實驗室的技師,圖書管理員和清潔工;公共汽車和計程車司機;售貨員和銀行職員-這些人都給學生提供服務但不是'傭人'。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很有資歷和經驗的,如果你認為他們低人一等,他們會非常不滿。所以,作為一個對澳洲社會很陌生的人,最聰明的辦法就是對每個人都表現友好和給予尊敬。
談話
澳洲人說話非常直率,有時甚至是粗魯。你也許會被一句很普通的罵人話或說話的方式觸怒;比如,一個完全陌生的人稱呼你為'哥們兒';經常用演講的說話方式來體現他們的容易接近。有時他們的幽默和玩笑聽起來非常怪異。他們的話語有時讓人覺得失望,但是請認真聽,不要很快就反感。去觀察他們互相怎樣交談,怎樣反應,去感覺他們的幽默。你不用特意去學他們,但是你需要去理解他們交談中暗含的意思。
你應該會注意到澳洲人經常用'請'和'謝謝',而且會出現在不同的場合,所以你也應該經常用這些詞。總的來說,當你要求什麼的時候,要用'請',無論是物品,信息或服務;當你接收這些的時候,要用'謝謝'。比如,在商店,咖啡廳或銀行,你通常會感謝給你提供服務的人。澳洲人經常會認為外國人很粗魯傲慢,因為他們沒有用這些禮貌用語,並且提出要求的時候用的是非常生硬的語言。外國學生經常僅僅是去費盡力氣去說而澳洲人往往會誤解你。如果你能做到禮貌的去問問題和感謝別人給予的幫助,你會避免這些問題,因為他們會認識到你已經盡力了。
特殊的情況
有一些情況會使澳洲人對外國人產生反感,如:不按秩序排隊,和朋友去酒吧。
許多情況下人們需要排隊等候某項服務-在郵局或公共汽車站-澳洲人一般不會排成一個很明顯的隊,但是很明確自己站在什麼位置。一個不明情況的外國人很可能沒有注意到,而認為櫃台開門或者汽車進站的時候,誰都可以往前擠。這樣很可能導致別人對你的不滿甚至會粗暴的批評你。所以,一直等候直到輪到你,在你後面的人一樣會守秩序。
在酒吧按照秩序叫飲料也是一個規矩。如果你被一群澳洲朋友邀請在酒吧聚會,其中一人會'叫'飲料給在座的每一個人,他或她會"叫"並且付錢。你可以依自己的喜好點啤酒,澄汁或可樂,你必須接收並讓那個人付錢。當這些飲料喝完了以後,另外一個人會"叫"並且付錢,很快就會輪到你了。如果你不想叫,只要實話實說就可以了,這沒有問題,但是不要在快輪到你的時候離開,這將是很不禮貌的。所以參加一小群人的聚會並且在參加之前大概算一算要花多少錢。記住:每一輪都要求自己付錢也是不對的,這種輪著'叫'的秩序是被嚴格的遵守著的。
尊重長輩
澳洲人對長輩都會表現出尊重,但是不會象亞洲國家那樣正式。他們會在汽車上給老年人讓座,或為比自己年紀大的親戚或朋友提包,但是不會為他們提公文包或對他們的哥哥姐姐表現特殊的尊敬。在家裡,和父母爭吵是很平常的事情;在學校,學生經常會反問老師;在大學,老師很希望學生對他們的演講或課本提出批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他們有權力有禮貌的表達出來。討論是很有價值的,如果你不能確定在這種場合如何表現你自己,那麼就坐下來認真看和聽,然後再加入進去。
個人關系
和其他學生或朋友的人際關系會和你在自己的國家大不相同。但是你不必去改變自己,這樣你會感到很難受;如果你不希望去做,你可以拒絕別人的要求,因為他們會尊重你的意見。在澳大利亞,男女同學一起去看電影或聽音樂會被看作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不會有人認為你們有什麼特殊的關系。但是更多的是一群人一起活動,這樣你就更容易掌握自己。
如果你在人際關繫上遇到麻煩,你最好能從別人那裡尋求一些意見和幫助-向朋友,學校的咨詢員,你的課程協調員尋求幫助。澳洲人尊重他人的隱私,如果你沒有要求,別人不會干涉你的生活或主動給你建議。所以,去尋求幫助,不要試圖去掩飾不安,那樣會使事情越來越嚴重-在別人的幫助下,問題往往會很快的解決。
如何表現
澳洲人希望你能獨立。你不提出他們不會給你幫助;但是你一旦提出,他們會盡力幫助你。關鍵的是你自己邁出第一步。
不幹涉他人隱私的習慣在日常談話中也能體現出來。比如。如果你不是很了解一個人,一般你最好只談一些很隨便的話題,如果你第一次見到一個人,就問他的收入,年齡,房租等問題,他會感到很驚訝。如果你對這些問題很好奇,你可以換一個方式,比如:"這個城市的房租貴嗎?"或者"一般澳大利亞家庭有幾個孩子?"。
作為一個對這個國家比較陌生的人,你最好避免談論有關澳洲政治方面的問題或是直接批評澳洲-至少在最開始,讓他們自己去批評,你只要保持你自己的想法。
記住每個國家的風俗習慣是不同的,有些方面是普遍的,相同的。一定要有禮貌,當你們之間交流出現問題或是有誤解的時候,好的舉止甚至一個微笑會使你們更容易溝通。人們會幫助你,但是一定是你先提出要求。只要你盡力了,他們會忽視你語言中的錯誤和你的舉止。仔細聽別人怎樣說,看別人怎樣做,然後參加進去。不要因為怕出錯就退縮或是在一旁保持沉默。錯了,然後從別人那裡去學,是你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澳大利亞大型活動: 澳大利亞皇家農展會,特產,游樂,特技,娛樂,傳統(每年四月上旬開始)
皇家農展會是澳大利亞的一項獨特的傳統的大型國家級農業展覽會,自從奧林匹克公園建成以來,農展舉行的地址以改在奧林匹克公園,每年四月上旬開始,為期兩個星期。她的性質已以娛樂為主,除了傳統的農場動物,農作物,土特產,藝術品展覽買賣外,還有傳統的農業技術表演,如剪羊毛特技,自動化擠奶,自動化生產牛奶,砍樹樁特技表演,馬技特技表演,狗賽,豬賽,農場動物特技表演,更配有各種大型的游樂場所具有的大型游樂設備及各種游樂活動(如賽車,魔術,小品表演,煙花表演等)讓大家娛樂。
【加拿大】:
加拿大位於北美洲北半部,面積9976139平方公里。南部與美國毗鄰約5000公里,人口約2900萬,是世界上面積最大但人口平均密度最小的國家,居民大多是英,法後裔,近十年亞洲移民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英語和法語為官方語言。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加拿大是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是世界七個工業國之一。加拿大有著世界上最完善的醫療保健、免費教育和失業退休保險 等福利體制。加拿大家庭年平均收入是五萬余元. 加拿大人的平均壽命是77.4歲。在2000年的聯合國針對181個國家的生活質量綜合評比打分中,連續七年名列第一。被稱為是全球最理想的居住地。北美自由貿易協議在資本、人才自由流動等方面的措施為其經濟更帶來了新的活力。另外,加拿大人 口自然增長率長期下降,加上幅員遼闊,很多自然資源有待開發,所有這些,都是吸引眾多移民的重要因素。
地理天氣
加拿大幅員遼闊,南部與美國接壤,東,西,北部由大西洋,太平洋和北冰洋所環繞,海岸線漫長曲折,多峽灣和島嶼。加拿大陽光充沛、四季分明。3月中旬至6月下旬為春季, 6月下旬至9月中旬為夏季,9月中旬至12月下旬為秋季, 12 月下旬至來年3月中旬為冬季。大多數地區的氣候類似中國東北地區。
加拿大南部植物多在三月開始發芽,四、五月開花。 但在西海岸的溫哥華和維多利亞春季的到來要早兩個月左右,是加 拿大冬天最短、最溫和的地區。 按官方的劃定夏天是開始於六月二十一日,但對大多數加拿大人而言,七、八月才被認為 是夏天。在加拿大南部氣溫一般都在20C度以上,有時會超過30C度。 第一個霜凍的夜晚的出現被定為秋天的開始。通常是九月中旬。九月下旬到十月樹木開始落葉。秋天有時也多雨。除西南部海岸地區外,大部分地區一般都在十一月開始下雪。溫哥華和維多利亞一年只有十二月和一月有幾天氣溫在零度以下,其他地區十二月至三月中旬一般被雪覆蓋。
由於加拿大幅員遼闊,各地氣候差異很大。一般來說,西部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其中包括溫哥華市)四季氣候宜人,冬暖夏涼。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倫多的氣候類似於北京,但冬季較長且多雪,而夏季則無酷暑。首都渥太華及魁北克省會魁北克市的氣候相當於中國的長春、哈爾濱。但由於加拿大先進的冬季除雪及取暖措施,那裡的冬天並不使人感覺很冷。
【美國】:
服飾
在美國沒有人因為你穿得筆挺而對你另眼相看,也沒有人因為你穿得樸素而不屑與你為伍。「隨便」兩字能概括人們對服飾的態度。 西服多半是政府職員、大學教授、公司雇員等高薪階層的著裝。有人說,美國只有外交家和律師出庭時才穿上整齊的衣服。這話可能有點誇張,但也不是毫無根據。在街上,一本正經打著領結、上下裝整齊的不是沒有,但多半是年紀較大的長者。中年人已不那麼認真了。
除了老年人,美國人戴帽子的已不多見。在美國穿拖鞋的人很多,不僅限於家裡,在街上、圖書館、博物館都有。即使在正式的社交場合,女士們多半隻穿低跟或無跟鞋。 藍色牛仔褲是典型的美國服裝。
夏威夷人穿著有其不同的特點,由於氣候溫暖,每個人只要有兩三件簡單的「馬羅」(將一種用樹皮製成的黃色或紅色的布纏在身上)或「帕鳥」(一種女人穿的裙子)即可,還有一種叫「基赫伊」的披肩,實際上也是纏在肩上的一塊長布。夏威夷的姑娘希望自己是個充滿魅力的姑娘,因此她們便在鬢角插花,再佩上項頸的各種顏色的花環,真比現代服飾還美麗絢爛。
不拘小節
美國人熱情開朗,以不拘小節著稱。大多數美國人不願因年齡與社會地位的關系特別受到尊敬,他們認為那樣太不自在。許多人喜歡以名字相稱呼,以為這樣更能表示親切、友好。你時常會見到不穿外衣不打領帶的人坐在寫字間里工作,他們拿著電話講話的時候會朝椅背一靠,甚至把雙腳架在寫字台上。
交情泛泛
美國人的生活流動性很大,家庭很少在一地住到5年以上。所以美國人之間很容易交上朋友且友誼發展很快,到美國人家裡做客盡可以無拘無束,也可以和他們共度假期或一起生活。這種友情在一段時間內可以是親密無間的,但當人們一旦分手,交情大都隨之消失。
時間觀念
在美國很重視守時的重要和價值,各界人士都以時間表組織他們的活動,給人的印象是美國人總是匆匆忙忙的,美國社會是受時鍾統治的社會。
實利主義
在美國成功是苦幹、教育、技能和個人進取的結果。在那裡白手起家,奮斗不止而取得成就會受到人們的尊重。美國人往往以一個人所能積聚的財物的多寡來衡量他是否成功。
喜新厭舊
美國人有一種喜歡變化,見異思遷的「冒險精神」。他們不願意過著那種四平八穩的生活,喜歡變動和更新,其宗旨是有新的,不用舊的。他們一遇機會就搬家,一有合適機會就調換工作。他們常常會丟掉一些完全沒有損壞的東西去換新的,有人稱美國人的生活方式為「以揮霍浪費物質財富為基礎的生活方式」。
禮儀
男人初次見面通常握手,如果對方是女性,要等她先伸出手來,才和她握手。女性見面彼此不握手。兩人初次見面經人介紹時,照例是說「你好嗎?」通常的答復是「很好,謝謝,您好嗎?」對方再接著說:「好,謝謝。」第一次見面之後,再見面的時候有兩種招呼方式:較正式的是:「早安」,「午安」等,較不正式的是「哈羅,或簡單的「嗨」。
交談禮儀
美國人喜歡侃侃而談,風趣橫生。美國社會雖然彌漫著不拘禮節的氣氛,而且講話時期望聽者態度各有不同,可是一般都希望聽者把手頭的任何事情都停下來聽他講話。兩人交談時,相隔1.2米的距離為宜,否則會令聽者不安。參加一群人談話時,通常得認識其中一個人,但在宴會或其他非正式社交場合,只要說一聲「我可以參加嗎」,並略微自我介紹一下,就可以參與談話。
美國人不喜歡打斷談話,客人最好洗耳恭聽。美國人還允許他人批評美國,主人經常會問客人對美國有何看法,他會很樂意傾聽對方的意見。
邀請與應邀禮儀
美國人請客多用電話或當面提出,請帖上將列明日期、時間、地點和聚會的性質,接到邀請通常是要答復的,如果不當面親口答復,寫一個短柬或打電話即可。在美國,人們習慣上除非真正打算應約參加,否則不隨便說會參加。分別時說「改天見」、「有空來玩」或「找一天碰碰面」,只是客氣地說「再見」的方式,並不是邀請或答應邀請的意思。真正的邀請一定會說明時間和地點。如果回邀到人家裡去吃飯,最好在約定的時間或過10分鍾之間去。遲到20分鍾以上最好預先打電話通知。返到不足20分鍾,抵達時道歉即可。客人到達宴會時,可以送給女主人一些花,但除一些特殊場合,如慶祝生日、聖誕節、新年等外,不送花也行。如果客人准備逗留過夜或度周末,習慣上要給女主人帶點小禮物, 通常是一本書、一盒糖果、一瓶酒或其他類似禮物。
宴席上禮節
美國人通常喜歡在家裡宴請客人,而不是去餐館,因為美國人認為這是親切友好的表示。美國人在家裡請客往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家庭式,客人與主人全家大小圍坐在一張桌子旁,所准備的食品盛在盤中,依次在每個人手中傳遞,或由坐在餐桌兩端的主人或女主人為客人盛食品,這種方式,大多數家庭不用侍者,通常由妻子做菜,丈夫調雞尾酒。另一種是自助餐,客人們自己拿著盤子來到一張桌子邊,上邊主人已擺好了食品,自己動手挑選自己喜歡的食品。隨後,他們來到另一間房子內,邊交談邊品嘗,自助餐通常是非正式的,它的長處是可以給大家更多的機會交談。
在美國,如果你被邀請赴宴時請注意以下基本禮節:應邀赴宴之人不能早到,應准時到達,但遲到片刻也無傷大雅,甚至還被看成是要人的特徵;如屬一般之人,讓其他人等待就是一種失禮。赴家宴時如能帶上一瓶酒或贈給女主人一束鮮花,便可免去「吃白食」之嫌。進餐時兩手並用,右手持餐刀,左手握叉子,把烤肉等切成適當大小後,再把叉子換到右手,用它把食物叉起,送入口中。在吃整隻龍蝦時,應當用手而不是用嘴去剝殼,因為用嘴剝殼勢必要把殼從嘴中吐出來,這在西餐中是一個忌諱。家宴完後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忘記贊賞酒菜,即使不是真心愛吃也應贊美一番,否則將被主人理解為對食物的不滿,
拜訪的禮節
美國人在拜訪朋友時,無論在什麼時間,進屋前都要先敲門,徵求對方的許可之後,方可開門進入。進屋之後,首先脫帽,並問對方是否方便,當對方回答「無礙」時,再辦理事情。如果拜訪者看到「請勿打擾」的字牌,-般推遲會晤,改日再來。一般來講,早8點前,晚八10點後,除非有急事或要事,-般不要拜訪。在朋友家作客,想去廁所,美國人一般不問,盡量自己去找。如果被主人引入卧室,客人通常不坐在床上,因為那是忌諱的。未經主人同意,客人不隨便擺弄屋裡的任何東西,特別是鋼琴。如果到女人家裡拜訪時,假如女主人沒讓脫大衣,通常是不脫,因為他不知道女主人是否喜歡他在此久留。
贈送禮品
贈送禮品是增進友誼和使生意談判更加順利的一種重要方式。美國朋友之間也盛行互贈禮品,如果出席美國人的家宴時,應贈以中國的小工藝品,如果你不帶禮品,就往往意味著你要回請一次。普通美國人接受禮品時,一般要當場打開禮品,送禮者介紹一下,受禮者贊揚一番,氣氛頗為親切融洽。如果接受美國人送的禮物,切切不要先是客氣一番,辭謝不收,後又接過禮品放在一旁,這對美國人來說是極不禮貌的,因為這等於對這些禮品不屑一顧。此外,美國人不太注重禮品的價值,卻十分講究禮品的包裝。中國人赴美國做生意帶些禮品可以聯絡感情,禮品不在貴而在於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可以多挑選具有濃厚鄉土的或別致精巧的工藝品。
致謝和道謝
美國人非常講究禮貌,「請」,「對不起」、「謝謝」是經常使用的。如在喝咖啡時常說,「請把糖遞給我」;商店服務員為你服務後要謝謝他;學生回答問題後,老師要說謝謝;在家丈夫要謝謝妻子為你倒了一杯水,妻子又謝謝丈夫協助她就座等,可以說從早到晚謝不離口。當要經過某人的面前、要離開宴會或餐桌,或者要離開同伴,或約會遲到等、美國人都要說聲對不起。
約會
美國年輕人和異性交往,比許多其他國家未婚的年輕人來得自由,因此到了讀高中的年齡,美國年輕人和異性在一起大都很自然,男女青年之間共同消磨很多時間,未必表示有什麼更深的關系。 美國的社會風俗雖比其他國家隨便,但美國人對於「性」的看法跟歐洲和拉美其他國家的人是很相似的。兩性關系在美國可以公開地進行討論,但男女青年是否發生性關系是屬個人隱私,由男女雙方自己決定。
關於男女的約會該由誰付錢的可題,美國的風俗同世界各地大都相同。職業婦女在白天的時候自己付自己的,不過男性在日常工作時間之外,請她參加一些特別的活動,如喝酒,吃飯,跳舞或看電影,就含有由我請客的意思。
吸煙
由於吸煙可能刺激別人,在抽煙的最好先問一下對方可否抽煙,不要想抽就抽,這樣就會引起他人的不快和厭惡。若辦公室里掛有「請勿抽煙,謝謝!」的字樣,就是以一種有效而禮貌的方式勸阻來訪者抽煙,因此應該遵守。在辦公室不宜抽煙斗和雪茄,許多飯店裡分設吸煙餐廳和不吸咽餐廳,以方便不同的顧客。在就餐前,飲雞尾酒時或上甜點心後,都允許抽咽。但是,若想在兩道菜之間抽咽,應先征詢同桌人是否介意。
女士優先
在美國女士比較受到尊
E. 近代被中國大城市廣泛接受的西方禮儀有( )① 不纏足 ② 握手 ③ 鞠躬 ④ 郊遊 A.①②③④ B.①②
A
F. 關於中國和外國的餐桌禮儀
餐飲禮儀問題可謂源遠流長。據文獻記載可知,至遲在周代,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特別是經曾任魯國祭酒的孔子的稱贊推崇而成為歷朝歷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G. 西方禮儀都有哪些 總的來說,西方的禮儀可以總結為四大類禮儀: 1.用餐禮儀 2.宴會禮儀 3.禮節方面 4.性別方面 在用餐禮儀這方面,相比較於中國,西方國家在用餐方面的禮儀較為規范,並不像中國人這般可以在餐桌上舉杯暢飲,觥籌交錯。在西方國家,或者是在西式餐廳中就餐時一定要注意餐桌禮儀,首先我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把餐巾別到領口(電視里常常這樣演)甚至於拿起餐巾去擦拭餐具,我們都被誤導了,其實餐巾是要鋪到腿上的。其次是在使用刀叉時千萬不要因為講話太激動而手握刀叉就開始手舞足蹈,安全方面先不說,這在西方算是不禮貌的行為,因為當吃完以後放下刀叉意味著不會再吃,服務員可以收走了。進食的時候安靜是對一同就餐的人的最基本的尊重,如果發出聲音時要向對方表示抱歉。切記不可邊嚼東西邊說話! 禮節方面,第一個是要從內心去關心他人的需要和平常。第二個是要以一定的方式表達出來。 性別方面就不用說了,女士優先是最重要的。 H. 中西餐桌有哪些禮儀
一、宴會禮儀 I. 中西方禮儀的起源與發展
中西方禮儀的起源和發展,體現在中西方禮儀的話差異:1、文化稱謂與稱呼禮儀的差異。2、見面禮儀的差異。3、宴客禮儀差異。4、禁忌習俗差異。5、女士優先禮儀。禮儀是一個民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地理環境中發展和承襲下來的禮節文明規范,是一種文化形態的象徵和體現。 J. 哪些禮節是從西方國家傳入中國的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而我們國家的文明有比較的有容乃大,只要是好的我們都會借鑒吸收,很多方面也是這樣,比如說握手,其實握手並不是我們國家的禮節,我們是比較的多用拜禮,而握手是很好的禮儀,於是我們就進行了借鑒吸收,還有問好,這個也是西方傳過來的,還有彩旗禮,等等,這些都是西方傳過來的,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與中國引進的西方禮儀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留學公章怎麼寫
瀏覽:377
為什麼印度電影比較好
瀏覽:239
印度大選花費多少
瀏覽:24
印尼雅加達亞運會為什麼舉重
瀏覽:782
印度銀行有多少家
瀏覽:732
義大利現代輕奢傢具有些什麼品牌
瀏覽:278
為什麼印度人咬腳
瀏覽:854
中國西電歷史最高股價是多少
瀏覽:682
養印尼虎魚用什麼背景
瀏覽:624
伊朗可以用什麼做象徵
瀏覽:596
義大利到底哪裡好
瀏覽:151
中國滿洲里巴達廣場在哪裡
瀏覽:349
越南招聘信息在哪裡看
瀏覽:429
一兆越南幣能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815
伊朗警察抓捕了多少人
瀏覽:869
越南什麼地方有金錢龜
瀏覽:293
歐洲為什麼示弱伊朗
瀏覽:228
伊朗是怎麼回事兒
瀏覽:902
義大利為什麼打不過墨索里尼手
瀏覽:779
伊朗戰爭多的原因是什麼
瀏覽: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