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現代人信息傳遞方式是怎樣改變著現代人的生活
古代: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信息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傳遞就已見諸記載。
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信方式。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信息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里設一驛站。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並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唐代對郵驛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馳500里;步行人員日行50里;逆水行船時,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順水時一律規定100到150里。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幕及隴山頭」。在這里他把驛騎比做流星。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消息,傳遞速度達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見,唐朝郵驛通信的組織和速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系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另外還有鍾鼓、煙火、鴿子、旗語、狼煙等方式傳遞信息
周宣王死了以後,兒子姬宮涅(音niè)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什麼國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樂,打發人到處找美女。有個大臣名褒珦(音bāoxiàng)勸諫幽王,周幽王不但不聽,反把褒珦下了監獄。
褒珦在監獄里被關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計要把褒珦救出來。他們在鄉下買了一個挺漂亮的姑娘,教會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來,獻給幽王,替褒珦贖罪。這個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音sì)。
幽王得了褒姒,高興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釋放了。他十分寵愛褒姒,可是褒姒自從進宮以後,心情悶悶不樂,沒有開過一次笑臉。幽王想盡辦法叫她笑,她怎麼也笑不出來。
周幽王出了一個賞格:有誰能讓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賞他一千兩金子。
有個馬屁鬼叫虢(音guó)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個鬼主意。原來,周王朝為了防備犬戎的進攻,在驪山(在今陝西臨潼東南,驪音lì)一帶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幾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戎打過來,把守第一道關的兵士就把烽火燒起來;第二道關上的兵士見到煙火,也把烽火燒起來。這樣一個接一個燒著烽火,附近的諸侯見到了,就會發兵來救。虢石父對周幽王說:「現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長久沒有使用了。我想請大王跟娘娘上驪山去玩幾天。到了晚上,咱們把烽火點起來,讓附近的諸侯見了趕來,上個大當。娘娘見了這許多兵馬撲了個空,保管會笑起來。」
周幽王拍著手說:「好極了,就這么辦吧!」
他們上了驪山,真的在驪山上把烽火點了起來。臨近的諸侯得了這個警報,以為犬戎打過來了,趕快帶領兵馬來救。沒想到趕到那兒,連一個犬戎兵的影兒也沒有,只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大夥兒都楞了。
幽王派人告訴他們說,辛苦了大家,這兒沒什麼事,不過是大王和王妃放煙火玩兒,你
們回去吧!
諸侯知道上了當,憋了一肚子氣回去了。
褒姒不知道他們鬧的是什麼玩意,看見驪山腳下來了好幾路兵馬,亂哄哄的樣子,就問幽王是怎麼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訴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
幽王見褒姒開了笑臉,就賞給虢石父一千兩金子。
幽王寵著褒姒,後來乾脆把王後和太子廢了,立褒姒為王後,立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原來王後父親是申國的諸侯,得到這個消息,就連結犬戎進攻鎬京。
幽王聽到犬戎進攻的消息,驚慌失措,連忙下命令把驪山的烽火點起來。烽火倒是燒起來了,可是諸侯因為上次上了當,誰也不來理會他們。
烽火台上白天冒著濃煙,夜裡火光燭天,可就是沒有一個救兵到來。
犬戎兵一到,鎬京的兵馬不多,勉強抵擋了一陣,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馬像潮水一樣涌進城來,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殺了。那個不開笑臉的褒姒,也給搶走了。
到這時候,諸侯們知道犬戎真的打進了鎬京,這才聯合起來,帶著大隊人馬來救。犬戎的首領看到諸侯的大軍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斂起來的寶貝財物一搶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諸侯打退了犬戎,立原來的太子姬宜臼(音jiù)為天子,就是周平王。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沒想到諸侯一走,犬戎又打過來,周朝西邊大多土地都被犬戎佔了去。平王恐怕鎬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國都搬到洛邑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因為鎬京在西邊,洛邑在東邊,所以歷史上把周朝在鎬京做國都的z時期,稱為西周;遷都洛邑以後,稱為東周。1,古代:郵驛傳遞制度,鴻燕傳書。
2,現代:電報,網路通訊。
從人類的傳播歷史來說,人類傳播信息方式的演變呈現這樣一個脈絡:視覺文化、聽覺文化(直觀的感受、「看的精神」)——概念性文化(「讀的精神」)——新的視與聽的文化(「新的看的精神」)。
因此,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在將來的某一天,圖像信息會占據主流,文學也會退到一種極其邊緣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能聽能看甚至能觸能聞的多媒體藝術。但是,文字是不會像有些人預測的那樣,被圖像完全取代的,因為文字是積累知識的主要手段,是人類獲得抽象思維不可或缺的環節,是人類傳播不能缺少的傳播媒介。
古代信息傳遞的方式:
1.用候鳥,特別是鴿,雁等作傳輸工具
2.作內餡的方式,如藏在魚肚,餅類,包子等
3.以特殊聲音,如鍾聲,鼓聲,鞭炮聲等
4.以燈光,火光,如孔明燈.烽火台等
5.還有其他記號,擺設等,如誘敵的記號
現代信息傳遞的方式:
1.有線通訊傳輸,如電話,傳真,電報,電視等
2.無線通訊傳輸,如對講機,BP機(以淘汰),行動電話,收音機
3.數字通訊傳輸,最熟悉的,連網的電腦,數字電視
4.紙張通訊傳輸,如書信,報紙等
回答者:qizijian - 助理 二級 5-4 21:22
烽火通信
遠在周代我國就有了烽火傳遞信息的方法,烽火作為一種原始的聲光通信手段,服務於古代軍事戰爭。從邊境到國都以及邊防線上,每隔一定距離就築起一座烽火台。內儲柴草,當敵人入侵時,便一個接一個地點燃起烽火報警,各路諸侯見到烽火,馬上派兵相助,抵抗敵人。
西周時期,為了防備敵人入侵,採用「烽隧」作為邊防告急的聯絡信號。在古史書《周禮》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在各國從邊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離,築起一座烽火台,接連不斷,台上有桔槔,桔槔頭上有裝著柴草的籠子,敵人入侵時,烽火台一個接一個地燃放煙火傳遞警報。每逢夜間預警,守台人點燃籠中柴草並把它舉高,靠火光給領台傳遞信息,稱為「烽」,白天預警則點燃台上積存的薪草,以煙示急,稱為「燧」。古人為了使煙直而不彎,以便遠遠就能望見,還常以狼糞代替薪草,所以又別稱狼煙。周朝規定:天子舉烽燧各地諸侯必須馬上帶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敵人。由此可見,烽燧制度的實施,意味著早在周時就已出現了龐大而又完善的軍事信息聯系網路。
不是聽說有飛鴿傳書嗎.
--------------------------------------------------------------------------------
要看是干什麼用。
傳遞書信:
一般的平民傳遞書信,主要靠過路人,僧人,文人等雲游的人,這些人捎信,在路途之中可以解決食宿問題,他們也很願意!
官方主要就是驛站了。
傳遞軍情:
這方面軍隊一定有專職的人員了,另外還有烽火台,信鴿。
--------------------------------------------------------------------------------
信鴿送信的准確性低,大多是書信,但都要花上以月為單位的長時間,也有通過騎馬的100里加急、200里加急、300里加急、、、、、、但要花大錢,一般這種「快遞」多用於官場書信。
--------------------------------------------------------------------------------
古人傳遞信息的方法大約有--
羽檄:插有羽毛的書信,表示戰事緊急。
雞毛信:一般用於民間。
羽書:用於征調軍隊。
信鴿傳書:多用於朝庭、官家、幫派。
傳竹筒: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
還有烽火/狼煙等軍事上的手段
--------------------------------------------------------------------------------
可以用火把
--------------------------------------------------------------------------------
古人傳遞信息的方法大約有以下幾種:
[1]羽檄:插有羽毛的書信多用於戰事緊急。
[2]雞毛信:一般用於民間。
[3]羽書:用於征調軍隊。
[4]信鴿傳書[所說的飛鴿傳書]
[5]快馬傳書。
[6]傳竹筒: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7]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8] 烽火/狼煙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傳遞方式。
古人傳遞信息的故事
回答者:ab6397518 - 試用期 一級 5-5 13:56
原始人類是通過心靈感應傳遞信息;現代人通過信件.傳真.無線電話傳遞.或許也有人幸運還保留有心靈感應這一稀有的原始功能.
1,古代:郵驛傳遞制度,鴻燕傳書。
2,現代:電報,網路通訊。
從人類的傳播歷史來說,人類傳播信息方式的演變呈現這樣一個脈絡:視覺文化、聽覺文化(直觀的感受、「看的精神」)——概念性文化(「讀的精神」)——新的視與聽的文化(「新的看的精神」)。
因此,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在將來的某一天,圖像信息會占據主流,文學也會退到一種極其邊緣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能聽能看甚至能觸能聞的多媒體藝術。但是,文字是不會像有些人預測的那樣,被圖像完全取代的,因為文字是積累知識的主要手段,是人類獲得抽象思維不可或缺的環節,是人類傳播不能缺少的傳播媒介。
古代信息傳遞的方式:
1.用候鳥,特別是鴿,雁等作傳輸工具
2.作內餡的方式,如藏在魚肚,餅類,包子等
3.以特殊聲音,如鍾聲,鼓聲,鞭炮聲等
4.以燈光,火光,如孔明燈.烽火台等
5.還有其他記號,擺設等,如誘敵的記號
現代信息傳遞的方式:
1.有線通訊傳輸,如電話,傳真,電報,電視等
2.無線通訊傳輸,如對講機,BP機(以淘汰),行動電話,收音機
3.數字通訊傳輸,最熟悉的,連網的電腦,數字電視
4.紙張通訊傳輸,如書信,報紙等
遠在周代我國就有了烽火傳遞信息的方法,烽火作為一種原始的聲光通信手段,服務於古代軍事戰爭。從邊境到國都以及邊防線上,每隔一定距離就築起一座烽火台。內儲柴草,當敵人入侵時,便一個接一個地點燃起烽火報警,各路諸侯見到烽火,馬上派兵相助,抵抗敵人。
西周時期,為了防備敵人入侵,採用「烽隧」作為邊防告急的聯絡信號。在古史書《周禮》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在各國從邊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離,築起一座烽火台,接連不斷,台上有桔槔,桔槔頭上有裝著柴草的籠子,敵人入侵時,烽火台一個接一個地燃放煙火傳遞警報。每逢夜間預警,守台人點燃籠中柴草並把它舉高,靠火光給領台傳遞信息,稱為「烽」,白天預警則點燃台上積存的薪草,以煙示急,稱為「燧」。古人為了使煙直而不彎,以便遠遠就能望見,還常以狼糞代替薪草,所以又別稱狼煙。周朝規定:天子舉烽燧各地諸侯必須馬上帶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敵人。由此可見,烽燧制度的實施,意味著早在周時就已出現了龐大而又完善的軍事信息聯系網路。
不是聽說有飛鴿傳書嗎.
--------------------------------------------------------------------------------
要看是干什麼用。
傳遞書信:
一般的平民傳遞書信,主要靠過路人,僧人,文人等雲游的人,這些人捎信,在路途之中可以解決食宿問題,他們也很願意!
官方主要就是驛站了。
傳遞軍情:
這方面軍隊一定有專職的人員了,另外還有烽火台,信鴿。
--------------------------------------------------------------------------------
信鴿送信的准確性低,大多是書信,但都要花上以月為單位的長時間,也有通過騎馬的100里加急、200里加急、300里加急、、、、、、但要花大錢,一般這種「快遞」多用於官場書信。
--------------------------------------------------------------------------------
古人傳遞信息的方法大約有--
羽檄:插有羽毛的書信,表示戰事緊急。
雞毛信:一般用於民間。
羽書:用於征調軍隊。
信鴿傳書:多用於朝庭、官家、幫派。
傳竹筒: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
還有烽火/狼煙等軍事上的手段
--------------------------------------------------------------------------------
可以用火把
--------------------------------------------------------------------------------
古人傳遞信息的方法大約有以下幾種:
[1]羽檄:插有羽毛的書信多用於戰事緊急。
[2]雞毛信:一般用於民間。
[3]羽書:用於征調軍隊。
[4]信鴿傳書[所說的飛鴿傳書]
[5]快馬傳書。
[6]傳竹筒: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7]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8] 烽火/狼煙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傳遞方式。
古人傳遞信息的故事
❷ 5G時代,來了,5G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5G時代將來,我們的生活又將發生什麼變化:
生活上:早晨起床你的5G手機會自動控制家裡的智能家居設備,緩緩調節室內光線,播放悠揚的音樂,將你喚醒。穿上拖鞋時,你的體重、體脂等數據,同樣被採集和發送到雲端。;你上洗手間時,5G智慧馬桶會自動完成尿液採集,並進行化驗,得出相關數據,並上傳雲端。到了早飯時間,你的數字化智能廚房會根據你的健康數據,給出合適的膳食搭配,也就是最佳食譜。當然,你的冰箱也是5G智能的。它會自動對所儲存的食材進行數量和質量分析——哪些食材需要補充,哪些食材已經過期需要處理,它都會通過冰箱門的大屏幕告訴你,或者將提醒信息發到你的5G手機上。除了冰箱之外,實際上家裡所有的電器都內置了5G 通信模塊,支持5G網路,從而變成了5G智能家電。不安全的通信網路已經被淘汰,5G能帶來更安全、更穩定、更低功耗、更大帶寬的網路服務,為家電的智能化提供可靠保證。
基於這種實時傳輸,車端視頻可以實時傳輸到雲端,同樣,雲端信息也可以實時下發到車端。通過這樣的能力,可以在雲端實現智慧交通中樞,對整個交通流量以及車輛做出遠程的實時調節和控制,以及對應急車輛、公交等等做出雲端的遠程調度。據了解,2019年5G崗位將比去年增加20%-80%,未來10年國內5G人才需求將達到2000萬人。而在2020-2022年期間,對5G人才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屆時將會出現200萬的人才缺口,主要集中在物聯網安裝調試員、VR攝影師/導演/直播策劃、自動駕駛工程師、遠程醫療解決方案開發者、雲游戲程序員、智慧城市從業者、數據分析師等
❸ 通信技術對生活方式改變在哪些方面
新中國成立以來,通信行業有著太多的變化。從以前流行的寫信、拍電報及長途電話,到電話帶呼機,再到如今的打手機發簡訊,上網聊天看視頻,中國普通老百姓的通信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就我自己的體會來說,用一個詞形容概括的話就是,通信業近些年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李雪飛是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中國聯通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最早在傳呼台工作。從事通信行業已有很多年了,對於新中國成立60周年來通信行業的巨大變化,她有著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還記得初中的時候,我和同學之間聯系用的是寫信的方式,到後來出現了電報。但由於費用較高,所以沒緊急事情,一般不捨得發電報。」李雪飛說。
「20世紀90年代,我去外地上學,學校的傳達室安裝了固定電話。每周末的時候,同學們都會在傳達室門口排成長長的隊伍,給家裡人打電話。固定電話的安裝第一次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後來我參加工作了,最早進入的是傳呼台。剛開始的時候,傳呼台使用的是傳呼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BP機。」李雪飛說。
幾年之後就出現移動手機了,最早的移動手機就是那種模擬手機—— 「大哥大」。使用大哥大,人們之間就不用再通過媒介可以直接進行聯系了,傳呼機就慢慢被淘汰了,傳呼行業逐漸衰退了。
二三年之後,手機業引進CDMA技術,進入了數字手機時代,手機變得簡單,便於攜帶了,CDMA技術的引進不僅使手機的使用時間更長,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電磁波輻射對人體的傷害。因此,模擬手機「大哥大」又被淘汰了。後來手機的樣式發展到上百款,手機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非常快。
隨著市場的發展,用戶對新業務產生需求,由於現有的數字手機不能很好地滿足需求,在此基礎上3G技術開始發展。3G在傳輸聲音和數據的速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它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更好地實現無線漫遊,並處理圖像、聲音、視頻等多種媒體形式。使用3G上網的速度非常快,甚至比寬頻還要快,這些巨大的變化都適應了社會的發展。因此,3G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
「通信行業在60年內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最開始的寫信發展到BP機時代、再到後來的手機互聯網時代,我們的通信方式變得越來越便捷。」河北省唐山市一家電信市場部的工作人員劉坤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60年來通信事業的發展變化,劉坤表示:第一,是通信巨頭的重組。通信行業從開始的移動公司獨占鰲頭,到移動、聯通兩分天下,再到現在的移動、聯通、電信三足鼎立的格局。後來還出現了聯通和移動的競爭格局。主要是資費和服務水平的競爭。
第二,通信業業務水平的發展也是由少到多,從以前的幾萬業務到現在上億的業務量。
第三,在用戶數量上,以前普通人都用不起手機,現在手機的普及率很高,從小孩到老年人,從城市到鄉村,幾乎人人都有手機,甚至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有幾部手機。
第四,在服務水平上,以前人們繳費或是辦理業務得擠到營業廳去辦理,而現在移動開通了10086業務,聯通開通了10010業務,用戶不用出家門,直接打電話就能辦理業務。
「對於通信行業的發展,科學技術的功勞是最大的。」北京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張思東教授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張思東教授認為,移動通信行業的發展是適應了整個世界經濟從工業經濟到知識經濟轉變的大潮流。因為知識經濟是以信息化為依託的,沒有信息化,知識經濟是發展不起來的。人們過去的觀點就是要有錢,而現在的情況是,知識就是財富。
❹ 請問現代通信技術如何影響了我們的生活
當今時代的物聯網發展
作為支撐物聯網發展的LTE無線通信技術,現今也在不斷的進步當中,這是由於我國不斷的推出相應的一些政策來促進通信系統的發展,使其能夠推動我國的物聯網技術不斷的創新發展,對於提升大眾的生活水平,以及推動社會的進步都有著很大的幫助。
物聯網在我國的運用范圍
物聯網作為現今的一種信息構成方式,它主要是依託互聯網信息技術,而物聯網技術則是通過依託激光以及GPS等技術,讓一定的規則來把事物和網路連通起來,以此來達到數據之間的傳播和交流, 物聯網在我國可以算的上是一種新型的事物,但是它的運用領域非常的廣泛,可以說它的發展前景是非常不錯的。
物聯網技術不僅可以很好地解決信息不對等的問題。
同時物聯網對於推動了行業間更好的協作同樣有著非常一定的幫助。
雲計算的真正涵義
而雲計算作為一種新的核算形式因此雲計算的涵義,可能會因為它的單位的不同,會產生一定的區別,一般來說雲計算的涵義,就是通過管控非常多的資源,這些資源大部分都是運用在資源部署以及信息的鏈接方面,通過管控資源,達到形成資源供給中心的目的,然後就能夠讓用戶獲的自己想要的一些信息,其實雲計算的根本就是通過在虛擬環境,以此來進行計算的這么一種方式。
虛擬互聯網和雲計算之間的關系
而虛擬的互聯網空間就可以算得上是雲計算的一個生存空間了,在這里用戶就可以通過抽象的方式,來獲取一定的互聯網資源。
現今的網路技術正在快速的發展當中,不同以往的是,目前的互聯網服務更加的注重雲計算服務的功能。
因為通過雲計算服務,用戶的體驗就能夠有明顯的提升,這樣才能夠最終達到為用戶服務的思想。
可以說,隨著現如今物聯網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使用,這個技術也正在慢慢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無論是無線通信技術還是其他的一些物聯網技術,對於我們的生活來說,都是有著一定的益處的
❺ 未來計算機和通信技術對我們的生活會有怎樣的改變
未來計算機和通信技術從電視到行動電話和互聯網等各個領域,信息通信技術貫穿其中,令世界面貌煥然一新,幫助億萬人以最具創意的方式生活、工作和娛樂。同時,信息通信技術正以創新方式管理著城市,尤其是在日益融合的信息社會中,在移動中交流信息知識和溝通。
1、電腦——無所不能的智能終端。
2、智能交通系統——讓路網時刻處於最佳狀態。
3、智能電網——推動家庭生活模式變革。
4、智能建築——會思考的房子讓人更愜意。
5、手機——集大成的私人秘書。
6、電子醫療設備——個人健康無線監測。
7、互聯網——城市生活不可或缺。
8、殺毒軟體——主動防禦技術將強者恆強。
❻ 簡述通信技術對生活的改變在哪些方面
1、工作教育,電子商務是現代通信技術應用的重要方面之一。由於計算機互聯網的產生及普及,以及未來雲計算的大面積使用趨勢,現代通信技術加快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對世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2、人際關系,現代通信技術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再停留在傳統的交流方式,使得人際關系越來越自由化和隨時化。人們可以通過手機、網路等快速的聯繫上遠方的親朋好友,藉助現代通信技術,人們能夠實現遠程交流、可視化交流,某種程度上能夠擴大人際交往圈。
3、休閑娛樂,通過現代通信技術,人們購物、會議、娛樂更加便捷。節假日如果想足不出戶,往往打一個電話,就可以實現外賣上門的服務;家庭水電費的交付,也可以通過手機與互聯網的關聯,實現一個電話就繳費的便利。
移動通信網路發展迅速,它從各個領域為人們提供了便捷的通訊服務,也不斷地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移動通信技術是4G通信技術,4G通信技術的廣泛應用也表明了在不久的將來,語音通信將會逐漸地被數據通信所取代,5G移動通信已經漸漸地成為當下各個國家在移動通信領域的最新研究熱點,為此各國爭先恐後,力圖搶佔先機,掌握其中的關鍵技術,以提升自身的綜合國力。
❼ 5G消息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2020年4月23日,在由中國通信企業協會主辦的「RCS消息標准與5G消息創新在線沙龍」的會上,小源科技RCS首席專家段旭對5G消息未來的應用場景做出了展望。他認為,5G消息由於具備富媒體、會話式交互、實名制雙認證、開放生態等產品特點,因此必將在政務、銀行、電商、出行、消費等各方面實現廣泛場景應用與商業價值,甚至在社交遊戲上出現創新,也必會為行業企業和生態企業帶來巨大商業機會。比如,智能客服、智能汽車助理、智能家庭助理、智能語音助理、調查訪談、產品導購、異業導流、在線測評、新聞資訊等等,生活將會更加便捷和創新。
❽ 通信行業的發展是如何一步步改變我們的生活
近年來,隨著通信網路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也不斷豐富便捷起來。玩的花樣也是千姿百態,有70歲的阿婆在家人的幫助下通過手機看戲劇,跳廣場舞的阿姨利用手機拍攝舞蹈,並用寬頻WIFI上傳到廣場舞專業網站,與朋友進行探討互動,就連如今娶親,都必須要在朋友圈集齊66個贊才能接到新娘。可見通信新技術,正在悄然的改變我們的生活。
從「1G」到「4G」的大變革
早在1999年,微軟公司便提出了「智慧家庭」的願景,家居互聯、聯網汽車、在線家庭管理服務、智能門禁、個人語音助理……一系列網路化、智能化的家居設備和軟體,讓家真正成為舒適與享受的地方。
如今隨著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和服務市場將迅速增長,智能家居領域顯然已變成運營商們爭雄的主戰場。中國移動用「和·家庭」敲響智慧家庭大門,再用「魔百和」加速推動移動家庭寬頻,中國聯通則用「寬頻+智慧沃家」打造家庭新生活,中國電信以「天翼網關」為核心,融合家庭娛樂、家庭智能應用、家庭雲的整體服務,通過信息化手段進一步提升用戶的生活品質。三家運營商雖然手段不同,但是目的幾乎一致,那就是打通電視、手機、網路和一切硬體之間的循環,讓家庭變得更智能,讓生活變得更有趣。例如浙江聯通在實體門店搭建「高速寬頻+4K電視」體驗專區,為用戶提供4G+網路、4K超清電視完美搭配聯通光寬頻,帶來解析度3840*2160的真4K體驗!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震撼的IMAX影院效果。再比如安徽電信推出的愛家雙百兆寬頻套餐,可以一次性解決全家人的通話、流量、寬頻、電視需求,實現一站式服務繳費,同時還還有超清iTV免費看!憑借電信超清電視優質的節目內容和良好的交互性能,「愛家雙百兆」套餐可以說讓用戶體驗數量節節攀升。
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影響著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從2G到3G再到現在的4G,從銅線上網再到現在的極速光寬頻,無處不在的免費WI-FI正在加速建設,智慧停車、智慧醫療、智慧居家等等,人與智能終端的交互方式將會變得更加自然,通信設備會越來越懂你。
❾ 5G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AR與VR這些新領域的技術依賴於5G技術,一定會有突破性的發展,我們日常的購物消費場景,通過這些應用,不用到現場也能真實的購物體驗,顛覆了我們現有的購物消費理念。還有就是5G的低時延的特性,自動駕駛技術也將會有大的突破,因為反應時間更快了,相對於事故的判斷也會更快,安全性會大大提高。還有物聯網、大數據,更需要依賴於更快跟穩定的網路傳輸,到那時,也許我們生活中大部分家電都可以實現智能化了,通過手機就可以隨心所欲的操作。當然了,隨著5G的到來,肯定還會有很多我們無法想像的事物出現,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