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從中國香中品味出了哪些味

從中國香中品味出了哪些味

發布時間:2022-06-11 09:04:42

1. 真沉香是什麼味道的

題主好,沉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東西,香韻豐富而有層次變化。生於自然,形成於自然的沉香,其香味受到環境極大的影響。

蜜香:既然被稱為「蜜香」,那麼甜香味自然是沉香首當其沖表現出的味道,也是沉香最具有普遍性的感官表現。不同的沉香所具有的甜香有所不同,甜味偏清者會在發甜味的同時產生一種清幽之感,如果細細去感受香氣的走向,會感到香流從鼻腔進入後幽幽直上,有種甜感沖上頭頂的感覺,令人聞後立刻有精神為之一振的愉悅。更多沉香知識,關注每天懂點香學。甜味偏濁者則更具蜜感,令人感受到香味沉穩踏實,甜感醇厚,入鼻後香流並不上行,轉而凝聚於鼻腔後部,具有令人口中生津,心神寧靜的作用。通常惠安系的沉香甜味感覺更為明顯。

2. 文人對中國香文化的貢獻有哪些

中國香文化第一次躍進性的發展出現在西漢時期。其中,以漢武帝為代表的上層統治者起了主導作用,王公貴族對香的大力推崇直接帶動了對香的使用。但是,香之所以在後世能發展到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高度的藝術品質,則應歸功於歷代文人。

文人對香文化的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香文化尚在萌芽狀態時,文人們就廣泛介入並給予了多方面的推助。
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史志典籍中,有很多記載都反映了文人對香的推崇。如屈原在《離騷》中的精彩詠嘆:「扈江離與辟燕兮,紉秋蘭以為佩」;「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椒專佞以慢稻兮,木殺又欲充夫佩幃」。
另據東漢蔡邕《琴操》所述,相傳孔子在從衛國返回魯國的途中,於幽谷之中見香蘭獨茂,不禁喟嘆:「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遂停車撫琴,成《漪蘭》之曲。
雖然在春秋戰國時期,南海的木本香料尚未大量傳入北方,所用只是蘭蕙椒桂等香草香木,但文人對香的情感態度已得到了清晰的展示。
其二,在中國文人的心目中,將焚香視為雅事。認為人們對香的喜愛是形而上的,是人本性的需求。朱熹有《香界》一詩:幽興年來莫與同,滋蘭聊欲泛光風;真成佛國香雲界,不數淮山桂樹叢。花氣無邊熏欲醉,靈芬一點靜還通;何須楚客紉秋佩,坐卧經行向此中。
古代「學界」對香的這種高度的肯定態度既確定了香的文化品位,保證了它作為「雅文化」與「精英文化」的品質,同時也把香納入了日常生活的范疇,而沒有使它局限在祭祀、宗教之中,這對香文化的普及與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其三,文人們廣泛參與香品、香具的製作和焚香方法的改善。許多文人都是制香高手,如王維、李商隱、徐鉉、黃庭堅、蘇軾、陸游等。蘇軾有文記:「子由生日,以檀香觀音像新和印香銀篆盤」。僅文人們配製的「梅花香」配方,流傳至今的就有數十種。
文人們不僅燒香,還要燒出情趣來,燒出意境來,燒出學問來。從楊庭秀的《焚香詩》中可見其大觀:
琢瓷作鼎碧於水,削銀為葉輕似紙;
不文不武火力勻,閉閣下簾風不起。
詩人自炷古龍涎,但今有香不見煙;
素馨欲開茉莉折,底處龍涎示旃檀。
平生飽食山林味,不柰此香殊嫵媚;
呼兒急取蒸木犀,卻作書生真富貴。
其四,整個文人階層都廣泛用香,從而帶動了全社會的用香風氣。
從魏晉時期流行熏衣開始,文人把用香視為風習,把愛香當作美名,唐宋以後風潮更勝。雖然不免附庸風雅之輩,但文人的這種積極態度確實影響帶動了社會各階層的人士,上至達官貴族,下至黎民百姓,不僅是民間,官衙府第也處處用香,甚至接傳聖旨和科舉考試時也要專設香案。同時,隨著香料貿易及制香業的發展,香文化漸漸擴展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上是我轉載的香至尊沉香的答案,想了解更多的話建議到香至尊沉香看看吧,能得到專業的解答。

3. 中國飲食文化中的色香味

我國的飲食文化,形式豐富多樣,但一個共同的講究,就是要講求「色、香、味」俱全。
中國飲食文化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文化門類之一,也是長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的一種文化。中國人在飲食方面講究「色香味俱全」,「色」就是要好看,「香與味」是強調好聞好吃,合起來就是又要好看又要好吃,眼福口福都要享受。
中國菜餚的「色」,是指菜餚的造型創作和色彩配合,中國菜是用食品天然色彩調色的,即利用蔬菜、肉食、水產品等食物本身具有的天然色彩進行調色。蔬菜的色彩很多,如紅的有蕃茄、胡蘿卜、紅辣椒;黃的有冬筍、黃花菜、老薑;綠的有菠菜、韭菜、蒜苗;青的有青蔥、青椒、青筍(即葛筍);白的有白菜、白蘿卜;黑的有黑芝麻、黑木耳等等。
菜餚顏色的配合非常重要,配色雖然不會直接影響菜的口味和香氣,但會影響人的食慾。一個菜,應有主色與副色。一般副料色只起點綴襯托作用,以突出主料,如「芙蓉雞片」是以白色雞片為主料,配料用綠色的菜心、紅色的火腿之類加以點綴襯托,就顯得鮮艷而和諧。
菜餚的色彩,有暖色與冷色之分。紅黃色稱為暖色,藍青色稱為冷色,綠與紫色,稱為中性色。在烹調中可通過調味品的作用增加菜餚的色彩。如金黃色和紅色的菜餚,多用醬油、面醬、豆瓣醬等醬色調味品,在烹制上多用烤、燒、炸的方法,這是因為暖色可使人興奮,刺激食慾,還可以增加宴席的熱烈氣氛。
蔬菜以青綠色為多,這種冷色菜餚只要點綴其他色彩,就還是好看的。特別在宴席配菜上,必須紅、黃、青、白的菜都有,才能顯示出豐富多彩。一個菜如果色彩單一,那就顯得單調、乏味,如果是「萬綠叢中一點紅」那就別有情趣了。例如,貴州苗族在過「吃姊妹飯」節時,主食是染成彩色的米飯,飯食和過節人的心情一樣熱烈喜慶。
說過中國菜的「色」,來說一說中國菜的「香」。在中國,連普通一百姓都知道要講究色、香、味俱佳皆美。在動口吃菜之前,一般人的習慣總是先觀色,再聞香,繼而品味問名,眼睛、鼻子、嘴巴都得到了美的享受之後,心理精神上還要鑒賞菜名。耳朵也不能閑著,還得聽菜的聲音,有時候還聽絲竹管弦之妙音。五官都得到了享受,才有美的愉悅和舒服,那才叫十全十美。
千萬不要認為中國的美食家只是靠舌頭來覽賞美食的。中國的美食家講究全方位的綜合分析,中國的老百姓也把全面享受美食作為一種追求的境界。聞香美。這里的「香」,是聞香,指餚撰散發出來的刺激食慾的氣味。所謂不見其形,先聞其香,「聞其臭(香)者,十步以外,無不不頤逐逐然」。
很早以來,「聞」就成了中國古代餚撰美的一個重要的審鑒標准了。聞香同時也是古代鑒別美質、預測美味的重要審美環節和判斷烹調技藝的感觀檢測手段。袁枚的一首《品味》詩很能兌明這個道理:「平生品味似評詩,別有酸咸世不知。第一要看香色好,明珠仙露上盤時。」
中國飲食講究「味」,可是由來已久。中國人很早就對餚撰味美有了很高的審鑒和獨到的領悟。2000多年前的著名政治家晏嬰就曾講過:「和如羹焉。水火酶釀鹽梅,以烹魚肉,悼之以薪。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泄其過。君子食之,以平其心。」烹飪藝術首先是一種味覺藝術。味,是烹飪藝術的核心。菜餚是供人食用的,是通過舌的味覺而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味不美,即使形態、色調再美也算不得是佳餚,算不得精妙的藝術品。
任何一品餚撰都會給人一定的口感,即它的理化屬性給進食者的口腔觸覺。從飲食審美的角度來認識這種口腔觸覺一食物口感,稱之為「適口性」,簡稱之「適」。今天,我們可以細微和具體地區分出酥、脆、松、硬、軟、嫩、韌、爛、糯、柔、滑、爽、潤、綿、沙、疲以及冷、涼、溫、熱、燙等不同的口感。
以上這些不同的適口性,給人以不同的美感,因而有「美味」之說,美味的產生,取決於原料先天之質和烹,調處理兩個因素,從烹調角度說,就是取決於「火候」的利用和掌握。

4. 沉香的香味有哪些

沉香有六國五味之稱,那麼就是說不同產區的沉香就會有著各自不同的香味,而且變化之大是各有特色。香道就是以品析香材味道變化的一種藝術。其中以沉香香味變化最為多變,又很珍貴稀有。
1.甜味
沉香既然被稱為「蜜香」,甜味自然首當其沖,甜味可謂沉香最重要的感官享受。不同的沉香所具有的甜味也有所不同:甜味偏清者會在發甜味的同時產生一種清幽之感,如果細細去感受香氣的走向,會感到香流從鼻腔進入後幽幽直上,有種甜感沖上頭頂直達百匯的感覺,令人聞後立刻有精神為之一振的愉悅感受;甜味偏濁者則更具蜜感,令人感受到香味沉穩踏實,甜感醇厚,入鼻後香流並不上行,轉而凝聚於鼻腔後部,具有令人口中生津,心神寧靜的作用。
2.乳香味
沉香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乳香味,常與甜味相伴。乳香味也稱沉香的「奶味」,是一種柔和濃郁的油脂香氣。一般而言,產自印尼的沉香奶味較濁,偏向於乳味和脂香,比較濃郁厚重;而國內沉香和越南沉香奶味相對較淡,且奶味中常帶有熟堅果的醇香。
3.清涼味
沉香會帶涼味,這種涼味一般伴隨甜味一起發揮,類似薄荷散發出的清涼香氣。細細品味,會感受到香氣進入鼻腔後在舌根部,喉上部等位置產生絲絲清新的涼意,令人有通鼻省神之感。甜,涼兩味相互交融,涼味隱於甜味之後,清幽舒爽,淡淡體現,給人以品香的愉悅感。
4.果仁味
一般好香,在品香的尾香期會表現出濃郁的果仁氣味,這種香氣凝聚在鼻中久而不散,令人有食慾大振的感覺。一般沉香不上爐加熱很難聞到其果仁味,但也有例外者,如惠安東區所產之棋楠在常溫下也可聞到果仁味,其中隱隱帶有葯味,所以也稱為「人參味」。
5.花香味
沉香的花香味是一種融合了沉香的「涼味」和「甜味」的氣味,因香氣像花朵散發出的清新香味而得名,有時又類似於青草香氣。產自我國香港地區的沉香多有這種獨特香味。
6.辛麻感
沉香香氣中的辛麻感一般出現在品質較高的沉香或者棋楠中。辛麻感嚴格來說並不是一種嗅覺感受,它更接近觸覺感受。咀嚼好沉香時口腔會有一種麻辣的感覺不斷擴散,棋楠更甚。好沉香尤其是棋楠在加熱後會散發出一種帶有絲絲辛麻感的特殊氣味,這種氣味往往被香友們稱為「棋韻」。這種辛麻感也是辨別好沉香和棋楠的重要標志,其中海南所產的沉香以其強烈的辛麻感而聞名。

5. 八大味有哪些

中國調料之「八大味」如下:
一:肉 桂
俗名桂皮,是我這一代人極熟悉的「口香糖」。小學校的門口總有提籃小賣的小商販,他們的竹籃里量多且便宜的就是那一根根捲成筒狀的桂皮。一、兩分錢就可以買到一根,放在口袋裡,不時地掰下一小塊送進嘴裡,那種味道有些辛辣,但異常清涼爽口。在那貧瘠的年代,桂皮是孩子們的首選,扮演著零食的主角。時至今天,若見到調料中的桂皮,還會情不自禁地嚼上一片,那辛辣而清涼的味道恰是我少年時代的感覺……
現代研究表明:桂皮確有殺菌作用,有助於對付口腔細菌,防止口臭。現在就有加入了桂皮的口香糖。如此說來,兒時選擇的零食還是很科學的。只是今天的孩子再也不會去吃桂皮了,甚至不知道桂皮為何物。
二:良 姜
八大味中見到的良姜都切成片狀,干硬粗糙。從畫圖上看,良姜呈圓柱形,根莖有節,節上生根,與平日食用的生薑不像親兄弟。不僅如此,味道和作用也有異同。良姜做香料似乎是在其次,主要是入葯,用於胃寒痛,嘔吐,消化不良,疝氣等病症。相傳劉邦與項羽爭雄之際,身染疾病,久治無效,服了良薑茶即愈。後來劉邦將良姜定為貢品。
雖然都有一個姜字,但生薑似乎要威猛得多。俗語說「姜還是老的辣」———喻人年老即成「老奸巨猾」,城府也越深。畢竟走的橋比年輕人走的路還要多,怎麼能不「辣」呢?但也有「不辣」的,比如糖薑片,辣中有甜,甜中含辣,既開胃又爽口,不失為一味獨特的休閑食品。
三:白 芷:
白芷作為八大味中的一員似乎有點褻瀆了它。在八大味中,白芷猶如陽春白雪,頗有貴族氣息。因為在兩千多年前,白芷就在屈子的《離騷》中散發著芬芳:「攬木根以結芷兮,貫薜荔之落蕊」;「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白芷因其天生異稟,常常被栽於園庭,若蔽於衣袖,則芬馨滿徑,衣袂生香。自古就有「孔子佩白芷,屈原掛澤蘭,曹操藏江離」,以喻其行止清潔,並為後人贊美效仿。香草名士,「腹有詩書氣自華」,自有一種不俗的氣節和氣度。這應該是白芷一類香料的本來意旨。
中國的文人與香似乎達到了難舍難分幾近情侶的地步:撫琴燃香,品茗香伴;衣需香熏,衾乃香暖;那讀書呢,則更要「紅袖添香」了。但一直心存疑惑:身邊有如玉紅袖,那書還讀得下去嗎?
四:丁 香:
丁香的樣子煞是可愛,像一枚微型的小釘子,又因其強烈的香味而得此名。丁香花原產我國,主要品種有白丁香、紫丁香等。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花蕾為「公丁香」,成熟的果實為「母丁香」,此外,丁香不僅是香料,還是一味很好的中葯材。
但若說起丁香,總令人聯想到秋風秋雨,和那「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據說南唐李璟是第一個把丁香與雨中愁悵聯袂在一起的人,他在一首《浣溪沙》中有「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的句子。現代詩人戴望舒的《雨巷》,似乎承襲了這一愁緒,他希望逢著「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想像著她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又彷徨……。這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動了無數人。
而我卻看不出丁香花的愁怨。在我眼裡,丁香恰似一個無拘無束、天真爛漫的小姑娘,出手闊綽、肆意揮霍著她的豆蔻年華,她是那樣隨意可人、蓬勃恣意,還不懂得哀怨為何物。盡管不懂,無辜的花兒就這樣永遠與愁緒聯姻,小小的丁香花只怕是「載不動,許多愁」。
好在丁香不解風情,至今香如故。
五:豆 蔻:
唐代詩人杜牧《贈別》有詩句雲:「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從此「豆蔻」一詞也就詩意了起來,後被喻做女子美好的青春年華。舊時,豆蔻專指女孩子十三歲,這是即將步入青春期的一段光陰,青春、羞澀、風情猶如即將破土而出的嫩芽兒正在一天天蘊涵萌動。
八大味中,豆蔻是以果入味。因對豆蔻的好奇與神秘,曾特意去看豆蔻花,那花果然是想像中的細膩、嬌媚,用來形容十三歲的少女真是恰如其分。但也令人擔憂那種嬌嫩不堪風雨,秋風乍起就會落英委地。
仔細搜索自己的豆蔻年華及有關往事,腦海里竟是一片空白:沒有娉娉裊裊,沒有青春的萌動,甚至連嬌羞也不懂得。因為在那個「革命是暴動」的年代,豆蔻這兩個字太斯文太嗲,讓人惡心摒棄是自然的,有誰願意與豆蔻比肩呢?
六:陳 皮:
即曬幹了的橘子皮 。陳皮,貴在陳字,年代越久越好,過百年的陳皮甚至貴於黃金,可謂至寶。
橘子人人愛吃,沒想到其外皮既可入葯、做香料,還給人們提供了味美的零食:川貝陳皮、甘草陳皮、九制陳皮、陳皮梅、陳皮李等……,若沒有陳皮,口福中真是少了一福。而八大味中有了陳皮的加入,自是品味不俗,味高一籌。因為它是「後皇嘉樹」:「橫而不流」、「淑離不淫」,有梗然堅挺的高風亮節,即使撕成碎片,其味也依然不改初衷。
七:八 角:
八角,也稱大茴香。在八大味的家族中,八角的形狀最美:蓇葖果,星狀放射八角形。特別是裹在八角裡面的種子,油鑒光滑十分可愛。八角的香氣中有一股甜甜的味道,煮雞蛋、花生、燉肉、煲湯等,別的調料可以缺,但八角是不能缺席的。
幼時,我常常把長相端莊的八角挑選出來,讓它在中秋節一展身手。每年中秋節,母親總要蒸上一隻大月餅。當母親把九層大月餅做好之際,我先用父親的小酒盅在大月餅上印上一輪滿月,然後用八角在滿月旁邊烙印上一顆顆星星:那星星疏朗有致,自然天成。八角這時不再是香料的身份,而是高級的繪畫大師。
近年,禽流感的傳播讓人們惶恐不安,八角突然之間具有了重要的醫用價值,因為它含有一種抗禽流感病毒的重要成分。小小的八角,在送給人們香味的同時,還做著勝造七級浮屠的偉事呢。
八:花 椒:
是最家常的調味品,最普通最常見且價格低廉,正因為此,花椒通常不在正宗的「八大味」之列,但它卻位居「十三香」之首,與百姓的關系最緊密,用它做的菜餚也最多。它是中國特有的香料,因而有「中國調料」之稱。

6. 中國四大名香及其特點有哪些

中國四大名香分別有沉香、龍涎香、檀香、麝香。每一種香料都是大自然經給人們的饋禮,過時間沉澱下來的極品與精華。

沉香

沉香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樹脂的心材,它在燃燒時發出濃煙及強烈香氣,是供佛修持的最佳聖品。古來常說的「沉檀龍麝」之「沉」,就是指沉香。沉香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難得,自古以來即被列為眾香之首。與檀香不同,沉香並不是一種木材,而是一類特殊的香樹「結」出的,混合了油脂成分和木質成分的固態凝聚物。

檀香是檀香科植物檀香樹乾的心材,它的焚香需求量不少於沉香木,其獨特香味具有安輔作用,對於冥想很有幫助,因而廣泛用在宗教儀式中。檀香,佛家謂之「栴檀」,素有「香料之王」、「綠色黃金」的美譽。它取自檀香科喬木檀香樹的木質心材,愈近樹心與根部的材質愈好。常製成木粉、木條、木塊等或提煉成檀香精油。

麝香,是雄性麝類動物位於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的腺囊的分泌物,初為液態,逐漸濃縮成深褐色粉末狀或籽粒狀。麝香的香味濃郁,經久不散,對人的心理和生理系統有極其顯著的影響,在香料工業和醫葯工業中都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龍涎香是抹香鯨腸內分泌物的乾燥品。過去,人們認為海中這種漂浮物是「龍」的口水,故名「龍涎香」。排入海中的龍涎香起初為淺黑色,在海水的作用下,漸漸變成灰色、淺灰色,最後成為白色。古代謂之「龍腦」以示其珍貴。天然龍腦晶體多形成於樹乾的裂縫中,體積小的為細碎的顆粒,大的多為薄片狀。以片大整齊、香氣濃郁、無雜質者為佳。

7. 中國四大香是指的什麼

四大香即指沉香、檀香、麝香和龍涎香。

1、沉香

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福建等地。味辛、苦,性微溫。喬木,高5-15米,樹皮暗灰色,幾平滑,纖維堅韌;小枝圓柱形,具縐紋,幼時被疏柔毛,後逐漸脫落,無毛或近無毛。

中國香文化

一、新石器時代之萌芽期

人類對香的喜愛是與生俱來的本性需求,最初先民對植物的香料提取。

二、春秋戰國時期之初始期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香開始有了文字記載,此時香文化發展初現端倪。

三、秦漢時期之成形期

香文化有了長足的發展。「絲綢之路」為我們帶來了海外的丁香、安息香、乳香、龍涎香。漢代香品中第一次出現了和香,宮廷的術士開始用多種香葯根據陰陽五行和經絡學說來調配香方。

四、隋唐時期之成熟期

隋唐時期經濟繁榮,海路交通便捷,佛教鼎盛,上至皇室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用香風氣相當普遍,豐富了各種形式的行香諸法。

五、北宋時期之鼎盛期

這一時期,不僅佛家、道家、儒家都提倡用香,而且香更成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個部分。

六、明清時期之穩定期明代,在繼承和發展宋代香道精緻熏香文化的同時又與理學、佛學結合成了「坐香」與「課香」,從而成為叢林禪修與勘驗學問的一門功課。

七、亂世征戰之萎縮期

隨著清朝末年,國勢衰退,戰亂開始,士大夫與文人墨客們的精神生活趨於粗疏呆板,香學與詩詞樂舞等純粹的藝術形式一樣,漸趨式微。接下來的軍閥混戰、抗日戰爭,以及後來的解放戰爭以及西方工業文明的侵入使得人們對傳統文化產生質疑,從此,包括「香道」在內的傳統文化藝術一蹶不振。

8. 慧通香業的中國傳統香

中央電視台2005年專門為企業錄制並播出了《中國傳統香》專題片。
慧通香業一貫堅持傳統香製作方式。對於香的製作,中國古代就已形成了一整套與中醫學說、道家外丹學說一脈相承的理論,有一個十分成熟完善的工藝體系,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密不可分的部分。在香方的確立、香料的使用、配伍與炮製、製作的流程等方面都十分考究,有一套嚴整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規范。
香,不僅要芳香養鼻,更要養神養生,開竅開慧,這是傳統制香工藝的一個核心原則。正是由於秉承了這一理念,才使傳統香品不僅成為芳香之物,更成為開慧養生之葯,在從秦漢到明清的漫長歷史時期中,贏得了社會各階層的廣泛歡迎。
相比而言,以化工技術為基礎的現代制香工藝,所務求的主要是氣味的芳香,而不是香品的養生功能,這一理念影響到制香的各個方面。例如,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原料成本,美化香品外觀等目的,會使用包括化學合成香料在內的許多化學制劑,並且採用了許多在傳統工藝看來有損香的品制的純工業化的生產方法。
可以說,傳統制香工藝是求「香氣養神」,現代制香工藝則是求「香味養鼻」,兩類香品的差異是非常顯著的。
製作傳統香,首先是要綜合考慮該香的用途、香型、品位等因素,再根據這些基本的要求選擇香料或葯材,按君、臣、佐、輔進行配伍。只有君、臣、佐、輔各適其位,才能使不同香料盡展其性。諸如衙香、信香、貢香、帷香以及療病之香,各有其理,亦各有其法,但基本都是按五運六氣、五行生剋、天乾地支的推演而確定君、臣、佐、輔的用料。
例如,對於甲子、甲午年日常所用之香,按五運六氣之理推算,是年為土運太過之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從利於人體身心運化的角度看,宜用沉香主之,即沉香為君,少用燥氣較大的檀香;再輔以片腦、大黃、丁香、菖蒲等以調和香料之性,從而達到合與天地而益與人。
一些特殊的香,不僅對用料、炮製、配伍有嚴格要求,而且其配料、和料、出香等過程須按節氣、日期、時辰進行,才能達到特定的效果。如《靈虛香》,在製作上要求甲子日和料、丙子日研磨、戊子日和合、庚子日制香、壬子日封包窖藏,窖藏時要有寒水石為伴,等等。
現在市面上多見檀香等單品熏香,所以有很多人就以為這類單品香是傳統香的主體,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正如單一的中葯材即使珍貴也還並非良葯一樣,一種好的香料並非就是好香,例如對於檀香,古人已十分清楚的講到:「檀香單焚,裸燒易氣浮上造,久之使神不能安。」
其實早在漢代,古人就已經意識到單品香的局限並產生了香料配伍的觀念,開始轉而使用多種香料配伍而成的合香。從西漢初期的「四穴熏香爐」可以看出,合香在那時就已是呼之欲出了。漢代之後,香料配伍水平不斷提高,香方種類也日益豐富,直到明清,合香一直是傳統香品的主流。只是近現代以來,香文化日益衰落,才出現了今天這種倒退的局面。 傳統香不僅在香料配伍方面十分考究,而且對於香料的炮製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性味反失」,炮製得當與否,直接影響著香的質量。香料的炮製與中葯的炮製有相似之處,但又有很多差別。同一種香料,用在不同的香里,炮製方法常常也不一樣。從總體上說,炮製香材的目的,一是去其雜質,便於使用,二是導順治逆,理其葯性。恰當的炮製可以加強香材的葯性,使其功效充分發揮出來,並消除可能具有的毒副作用;此外還可以根據配伍的要求,使用特定的炮製方法使香材的葯性發生改變。 具體的炮製方法很多,例如:修制、蒸、煮、炒、炙、炮、焙、飛等。
修制:一是使香材純凈,二是做切制、粉碎處理,即採用揀、摘、揉、刮、篩、涼以及切、搗、碾、鎊、挫等方法,除去雜質、多餘的水分、變質的部分及其它非葯用成分,並使其大小規格滿足要求。如,龍涎香需要清除其中的砂石,沉香則要清除泥土等。 蒸:即利用水蒸氣或隔水加熱香材;可清蒸,也可加入輔料;蒸的火候、次數視要求而定。此法既可使香材由生變熟,也可調理葯性、分離香材。如篤耨香黑白間雜者,必須分離單用,其法為,以瓷器盛香入籠中蒸,沸後約半小時則白浮於上黑沉於下,分而用之即可。
煮:用清水或加料浸煮,主要目的是調整葯性,去其異味。如制甲香,即需先用碳汁煮,次用泥水煮,最後用好酒煮。或用米泔水浸多日後,再用米泔水煮,待水盡黃氣發出時收,涼後再火炮。
炒:根據需要或清炒或料炒,火候上有炒令黃,炒令焦等。如制檀香的方法之一是,選好檀香製成碎米粒大,慢火炒令煙出紫色,斷腥氣即止。
炙:用液體輔料拌炒,使輔料滲入和合於香材之中,以改變香材的葯性。在制香中常用的輔料主要有蜜、梨汁、酒等。
炮:用武火急炒,或加沙子、蒲黃粉等一起拌炒;炮與炒只是火候上的區別,炮燙用武火,炒炙用文火。
烘焙:將香材置於容器(瓦器等)中加熱使其乾燥。
水飛:把粉碎後的香材加水研磨(其粉末即「飛」入水中),再將液漿靜置沉澱,將沉澱物曬干研細備用。此法能防止香材在研磨時粉末飛揚的損耗,又可分離出香材中可溶於水的成分,使香更加細膩。 中國傳統香藝所包涵的理念、規程、技巧是香品功效與品質的重要保證,非常值得今人學習、效法、繼承。在高明的用香者和制香家那裡,真正尊古法製作的香品與其他香品的差別是極其明顯的。
不過現在的市面上已很少能見到天然香料製作的合香,至於真正遵循古法、採用傳統工藝的正宗合香,則更如鳳毛麟角。很多所謂的「高香、老檀香、百年檀香、工藝香」等等,其實只是打著傳統香的招牌,並沒有採用傳統的工藝,甚至加入了很多劣質的化學香料,早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傳統香,所以不僅達不到應有的功效,用久了還有很多副作用。
附:香料炮製方法舉例
1、 制檀香: 檀香一斤(片)用好酒兩升,以慢火煮干,略炒制湯手即可。
2、 制碳香: 檀香(片)蠟茶清浸一夜,控出焙乾,以密酒拌令勻再浸一夜,慢火炙干。
3、 制沉香: 沉香破碎,以絹袋裝,懸於銚子當中,勿令著底,米水浸,慢火煮,水盡再添,一日為好。完成後涼干即可。現在制香者多生用沉香,所以達不到效果。

9. 沉香是什麼香味

我國有四大名香,沉香、麝香、龍涎香和檀香,而沉香又為眾香之首,可見其地位和價值。

很多人只知沉香貴重,且香味獨特,不僅是香料,同時也作為文玩和葯材而存在,但是剛剛接觸的時候,根本不了解沉香的香到底是什麼味道的香?有什麼特點?

其實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沉香也不例外,就像茶葉,雖然都是茶葉,白茶的清香淡雅與紅茶的甜香馥郁就不同,沉香也同樣如此。
沉香的味道還要看產地,產地的不同沉香的味道也不盡相同。
野生沉香

按照產地來看,我們以兩大分系的產地的香味做一個籠統地概括。

惠安系的多產於中國海南、寮國、越南等地,這些地方的沉香產量較少,整體的香味偏向於清幽淡雅,清香之中帶一絲清涼,給人心曠神怡之感,比如寮國、冤案等地的沉香多甜蜜、清涼,柬埔寨的更多的是甜和涼,蜜味很淡;

星洲系的沉香多產於馬來西亞、印尼一帶,這些地方沉香的產量較為豐富,市場上見到的沉香多為星洲系沉香,相較於惠安系的而言整體的香味偏於濃郁厚重,持久而綿長。

總的來說,沉香的香味大致有這么幾種:

越南芽庄沉香

甜味:清甜醇蜜,像是青桔檸檬加了蜂蜜的味道;

清涼味:類似於薄荷的清涼感;

果香味:炒熟的果仁的香味,有些還會帶有一絲葯香;

花香味:多類似於花草的植物清香感;

乳香味:奶香味,多餘與甜味相伴;

辛辣味:香氣之中帶有一絲辛辣微麻的感覺,有些像炸的花椒和麻椒的味道。

對於真正的野生沉香而言,純正的香味多淡而悠揚,清新心脾,但是有時候會夾雜一些辛辣味或者的淡淡的奶香味,香味過後,還帶有隱隱的清涼,香氣久久不散,不過還要根據具體的產地和生成方式的不同來具體分辨。

加里曼丹沉香

總而言之,沉香的香味偏於清幽淡雅,香氣持久而清涼,如果大家有機會的話建議一一去聞一下,絕對是言語無法描述的味道

10. 中國的四大香 是指的是哪些

一、 四大香即指沉香、檀香、麝香和龍涎香。
二、
1、沉香,又名沉水香,古語寫作「沈香」。(沈同沉)。
沉香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難得自古以來即被列為眾香之首。與檀香不同沉香並不是一種木材而是一類特殊的香樹「結」出的混合了油脂、樹脂成分和木質成分的固態凝聚物。而這類香樹的木材本身並無特殊的香味,而且木質較為松軟。據現在的研究,瑞香科沉香屬的幾種樹木:如馬來沉香樹、莞香樹、印度沉香樹等都可以形成沉香。一般來說,沉香的密度越大說明凝聚的樹脂越多,其質量也越好。所以古人常以能否沉水將沉香分為不同的級別。入水則沉者名為「沉水」香,次之半浮半沉者名為「棧香」棧,竹木所編之物也稱「箋,音「煎」香」、「弄水香」等。再次稍稍入水而漂於水面的名為「黃熟香」。由於沉香系自然凝聚而成,大小、形狀差異很大;古人多就其特點取了很多有趣的名字。如牙香:體積較小狀如馬的牙齒。葉子香:薄片狀。雞骨香:內有空隙,似雞骨。光香:外表如枯竭的山石,多作陳設之用。水盤頭,體積甚大而質地較軟。「速暫香」:在沉香自然成熟之前就採取者等等。一些形狀巧妙別致的沉香還可以作為陳設品。沉香中的水沉,寬度大多不超過十厘米,長度不超過幾十厘米。質優者一般質地較密,甚至堅硬如山石。其表面很不平整,顏色多泛出綠色、深綠色、黃色、褐色或黑色;油脂部為深色;木質部為較淺的黃白色,混成各種紋理,含油量高的水沉香往往顏色較深,而且質地潤澤,很容易點燃,燃燒時甚至能看到沸騰的沉油。
2、 檀香 檀香,佛家謂之「栴檀」,素有「香料之王」、「綠色黃金」的美譽。
它取自檀香科喬木檀香樹的木質心材或其樹脂。愈近樹心與根部的材質愈好。常製成木粉、木條、木塊等或提煉成檀香精油。分為白檀、黃檀、紫檀等品類。「皮質而色黃者為黃檀;皮潔而色白者為白檀;皮府而紫者為紫檀,並堅重清香。而白檀尤良。」 檀香主產於印度東部、泰國、印尼、馬來西亞、中國南部、澳大利亞、斐濟等濕熱地區。印度老山出產的檀香品質優良,固有「老山檀」之名。而澳大利亞、印尼等地所產檀香其質地、色澤、香度均有遜色,稱為「新山檀」。另有一種說法:剛剛砍伐的檀木常帶些腥氣,所以制香時往往先擱置一段時間,待氣息沉穩醇和之後再使用,名為「老山檀」;而砍伐之後隨即使用的稱為「新山檀」。
3、 龍腦香 龍腦香又名冰片,瑞腦。
佛家依梵音譯為「羯布羅」、「羯婆羅」、「固布婆律」等。 龍腦香是龍腦香科植物中的龍腦香樹的樹脂凝結形成的一種近於白色的結晶體。古代謂之「龍腦」以示其珍貴。天然龍腦晶體多形成於樹乾的裂縫中,體積小的為細碎的顆粒,大的多為薄片狀。以片大整齊、香氣濃郁、無雜質者為佳。
4、 麝香 麝香是成熟的雄麝肚臍下方的香腺和香囊中形成的一種有香物質,又稱寸香、臍香、當門子。
麝香的香味濃郁,經久不散,對人的心理和生理系統有極其顯著的影響。在香料工業和醫葯工業中它也有都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雄性麝鹿的香囊是一個橢圓形的袋狀物,位於肚臍下面。香腺包圍在香囊附近,香腺中分泌出麝香的初香液,進入香囊之後形成麝香,再經過約兩個月的熟化和貯存,才形成粉粒狀和顆粒狀的「麝香仁」。

閱讀全文

與從中國香中品味出了哪些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賴亞文帶隊出征義大利後去哪裡了 瀏覽:267
餐廳牛肉排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90
印尼工人技術怎麼樣 瀏覽:650
伊朗肉丸怎麼做 瀏覽:216
伊朗國土面積和人口相當於中國哪個省 瀏覽:562
中國的改革開放改什麼 瀏覽:596
越南護照需要什麼證明 瀏覽:914
印尼金鍬都有什麼顏色 瀏覽:296
越南賓士車要多少錢 瀏覽:32
中國最美的海花島在哪裡 瀏覽:928
印尼indosat怎麼查話費 瀏覽:98
越南語柴油怎麼說 瀏覽:522
英國投資總額多少錢 瀏覽:854
印度女人怎麼燉魚 瀏覽:248
越南的小說平台有哪些 瀏覽:51
印度產的牛肉是什麼 瀏覽:819
伊朗為什麼高核武器 瀏覽:536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接種新冠疫苗 瀏覽:222
英國的雞怎麼畫 瀏覽:506
遨遊中國中如何休息 瀏覽: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