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郵票發行的第一套生肖郵票是
我國第一枚生肖郵票發行於1980年2月15日,那就是第一輪生肖郵票的第一套"猴票"。到1991年1月5日發行"羊票"後,第一輪生肖郵票共計12枚便出齊了。1992年起,我國開始發行第2輪生肖郵票。
B. 關於中國郵票的起源和歷史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煙台和牛庄(營口)等五處設立郵政機構,附屬於海關內,上海海關造冊處當年即印製以龍為圖案的一套3枚郵票發行,郵票圖案正中繪一條五爪金龍,襯以雲彩水浪,郵票的顏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銀兩計算:一分銀(綠色,寄印刷品郵資)、三分銀(紅色.寄普通信函郵資)、五分銀(桔黃色,寄掛號郵資).這是我國首次發行的郵票,集郵界習慣稱為「海關大龍「,簡稱「大龍郵票。
後來在民國,初期郵票發行的郵票主要是反映軍閥統治,大元帥上任紀念等。民國中期郵票是(1927~1937年),發行的郵票。基本以孫中山像郵票為主。抗戰郵票(1937~1945年),發行的郵票基本以孫中山像郵票和孫中山像加蓋改值郵票。民國晚期郵票是(1945~1949年),發行的郵票,基本是改值郵票,發行郵票1300餘種。
第二次國內戰爭郵票(1927~1937年)從1930年開始,先後發行了赤色郵政郵票又稱(蘇維埃郵政郵票)1945年後又稱解放區郵票抗日戰爭時期和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解放戰爭)郵票(1937~1949年)郵票發行區域華北區郵票從1937~1949年共發行77套、郵票以毛澤東頭像為主華東區郵票從1942~1949年共發行124套、郵票以毛澤東頭像為主西北區郵票從1946~1949年共發行32套、郵票以延安寶塔圖為主東北區郵票從1946~1950年共發行86套、郵票以毛澤東頭像為主中南區郵票從1948~1949年共發行40套、郵票以毛澤東頭像和加蓋改值郵票為主西南區郵票從1949~1950年共發行43套、郵票以地區解放紀念和加蓋改值郵票為主已知在解放區發行郵票2300餘種。
新中國以來發行的郵票更是數不勝數。從這片土地上出現的這些郵票展示的都是中國歷史的見證者,它們的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沉澱增加,價格也會穩步上漲。收藏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收藏能力來定奪收藏哪個時代的郵票。
C. 新中國郵票的發行歷史
新中國郵票的發行已經經歷了不同的階段,不同的郵票代表了不同的紀念意義。在平時越來越多的用戶收藏郵,認為郵票在未來可以獲得不錯的升值,在出售後就可以獲得不錯的收益,不過在買賣股票時要注意很多事項。
郵票的面值非常的多,常見的有1元、1.2元、1.3元、1.6元、2元、2.3元、3元、5元、6元、8元、10元、20元、50元、1分、2分、3分、4分、5分、8分、10分、20分、25分、30分、40分、50分、60分、70分、80分、90分等。
用戶在收藏某件藏品時,一定要預判它的升值潛力,然後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決定是否投資。而且在投資後要時刻關注價格的變化,最好能夠抓住較高的價格賣出,這樣就可以獲得不錯的盈利。
用戶在收藏郵票時要注意保存的環境,一般保存在密閉通風的地方,一定要避免潮濕的環境。在收藏郵票時要收藏品相好的,只有品相好的郵票才有投資的價值,如果品相比較差,可能會出現沒有人要的局面。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新中國郵票的發行歷史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建築界分享更多干貨
D. 新中國第一套郵票是什麼時候發布的
1949年10月8日,紀1《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郵票 正式發行。在新中國郵票史上,該套郵票堪稱數個「第一」:這是新中國發行的第一套紀念郵票,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第一套紀念郵票,也是中國百餘年來郵票上第一次印有郵票志號「紀1」,而且,作為新中國郵票,其第一次印有北京天安門城樓圖案。
中國第一枚郵票是在1878年發行的,叫作大龍郵票,是晚清政府海關部分發行的,一共三枚,發行量在大約100萬枚。郵票的設計者現在已經不知道具體是誰,一般認為是一名中國手工藝人。
郵票的面值分為三種:1分銀、3分銀和5分銀,顏色為綠色、紅色和橘黃色。綠色的郵票一般用來寄印刷品,紅色的用於寄普通書函,橘黃色的用於寄掛號。
郵票的正中間畫的圖案是象徵著皇權的蟠龍圖案,左邊有「分值」,右邊寫上「郵政局」,上面的兩個角是「大清」二字,下面的兩個角寫上阿拉伯數字的分值,上下兩頭的中間位置寫上中國郵票的英文字母。當時中國的海關稅務局的負責人是一個英國人,想要染指中國的郵政,於是勸說清政府讓海關部分來試辦郵政,並在1878年創辦了天津海關書信館,用來收送郵件,然後又籌辦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套海關郵票。
E. 新中國成立後發行的第一套郵票是在哪一年
我國發行的一枚郵票是清代政府海關試辦郵政發行的大龍郵票,不過你知道新中國成立之後發行的第一枚郵票是什麼嗎?據了解新中國發行的第一枚郵票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紀念郵票,也是首枚以「人民郵政」為標志的新機構所發行的郵票,被稱為「開國第一票」,見證了新中國的誕辰歷史,因而也有著重大的紀念意義。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10月8日,新生的共和國就發行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紀念郵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紀念郵票是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召開而專門發行的,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發行的首枚郵票,這套被銘記為「紀1」的新中國紀念郵票第一套,共四枚,同一郵圖,面值與刷色不同。
當年10月,在上海出版的《近代郵刊》上,有一篇文章以半文半白的文字詳盡描述了這套郵票的特點:「圖案中尚有北京式建築物及凌空飛機之背景,及群眾擎旗遊行情狀,風格特殊,甚為壯麗美觀。按此票乃人民郵政首次發行之第一套全國性郵票,又為象徵新中國誕生之第一套紀念郵票,意義極為重大。屆時發行,暢銷全國乃至全世界人群中之盛況必屬空前無疑」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此套郵票的設計圖稿與發行圖稿所標注的發行單位不盡相同。其設計圖稿標注的發行單位為「華北人民郵政」,這也就是說此套郵票是由代行郵電部職能的原華北郵政總局設計的,而後來當此郵票發行時,則標注為「中華人民郵政」,正式印製在郵票上。據記載,當時的「華北人民郵政」曾向「華北人民政府」提出:「為了便於郵票的全國統一使用,擬將現在華北地區郵票上刊印的『華北人民郵政』改為『中華人民郵政』或『中國人民郵政』。」因此,這套郵票的設計稿雖標注的是「華北人民郵政」,但在郵票發行時,則是將「中華人民郵政」,正式印製在郵票上。
從設計角度而言,這套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為主題的新中國第一套郵票,是由華北郵政總局邀請美術家張仃和鍾靈設計的畫稿。據悉,當時的北平,郵票承印廠家均採用雕刻版方法印刷,印刷周期長。為使郵票盡快問世,遂定採用膠版印刷,並在1949年9月19日,距會議正式召開還有兩天之時,赴上海商務印書館簽訂了印刷合同。由於原稿是鉛筆畫,著名郵票設計家孫傳哲先生按原稿又整理加工繪成製版圖,終於這套紀念郵票得以在1949年10月8日面世。
從面值而言,這套紀念郵票的4枚郵票面值分別為舊幣30元、50元、100元和200元,由於新中國成立初期,東北三省貨幣與其他地區人民幣尚未通用,另行加印了「東北貼用」字樣郵票,而由於這套第一版郵票發行量少,郵政消耗大,遂在1955年1月15日發行再版票。
可以說,「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紀念郵票,在新中國郵政史和郵票史上堪稱數個「第一」:這是新中國發行的第一套紀念郵票,也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第一套紀念郵票,其是以新中國全國性會議為題的第一套紀念郵票,也是中國百餘年來郵票上第一次印有郵票志號「紀1」,而且作為新中國郵票,其第一次印有北京天安門城樓圖案。其中最重要的則是作為新中國郵票的「第一枚」,其記錄了新中國誕生歷程,是具有重大的紀念意義和深厚歷史價值的珍貴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