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病毒有哪些特徵是什麼

中國病毒有哪些特徵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12 09:45:53

Ⅰ 疫情病毒叫什麼名字有什麼特徵

新冠疫情的病毒被稱之為新型冠狀病毒,簡稱為新冠病毒,是在2019年發現並命名的。
特徵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會導致新冠肺炎,在發病後通常會出現發熱和乾咳,甚至還會伴隨著四肢乏力、流鼻涕、打噴嚏等,部分患者還會出現消化道症狀,主要會表現為腹部疼痛和腹瀉、嘔吐等。
出現這些症狀後,需要及時通過核酸檢測或者是胸部CT檢查確診,而核酸檢測主要是通過鼻拭子和咽拭子檢測。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好個人的防護工作,外出時要佩戴口罩,盡量選擇防護性比較好的口罩,能夠有效的隔離病毒,減少疾病的傳播。

Ⅱ 國內本輪疫情傳播,有哪些特點

引言:本次疫情涉及到了很多的省市,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整體狀態,一周之內已經波及了11個省份,因為這次疫情的特點主要就是波及范圍非常之廣,感染者大部分都是與旅遊團有關系,存在很大的流動性,涉及到的地區也比較多,傳染性也很強,這次疫情的主要病毒是德爾塔變異株,一般在暴露人群當中引起傳播的風險性非常高。再加上因為疫情我國的管控還是比較嚴格的,很多人都已經放鬆警惕,所以也導致這次傳播速度非常之快。

三、面對疫情應該怎麼做

疫情期間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盡量少去一些人多密集的場所,這樣也能夠避免疫情的傳播,出門的時候一定要佩戴口罩,在出外回到家裡的時候一定要用免洗消毒液進行消毒,家裡也要經常保持通風。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鍛煉,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比什麼都強。

Ⅲ 病毒的特點有哪些

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復制方式增殖的生物。 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它由一個核酸長鏈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病毒沒有自己的代謝機構,沒有酶系統。
病毒 是顆粒很小、以納米為測量單位、結構簡單、寄生性嚴格,以復制進行繁殖的一類非細胞型 微生物。病毒是比 細菌還小、沒有細胞結構、只能在 細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 大部分要用電子 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原指一種動物來源的毒素。「 」一詞源於拉丁文。病毒能增殖、遺傳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徵,至今對它還沒有公認的定義。其主要特點是:

①形體極其微小,一般都能通過細菌濾器,因此病毒原叫「濾過性病毒」,必須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觀察。

②沒有細胞構造,其主要成分僅為核酸和蛋白質兩種,故又稱「 分子生物」;

③每一種病毒只含一種核酸,不是DNA就是RNA。

④既無產能酶系,也無蛋白質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細胞內現成代謝系統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質成分。

⑤以核酸和蛋白質等「元件」的裝配實現其大量繁殖。

⑥在離體條件下,能以無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狀態存在,並長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⑦對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對干擾素敏感。

⑧有些病毒的核酸還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組中,並誘發 潛伏性感染。

簡單理解

病毒,是一類不具細胞結構,具有遺傳、復制等生命特徵的微生物。一般為球狀病毒、桿狀病毒和蝌蚪狀病毒。

Ⅳ 病毒有那些特性

計算機病毒不是我們所說的熟悉的生物病毒,計算機病毒是一個程序,一段可執行代碼。但是,計算機病毒就像生物病毒一樣,有獨特的復制能力。同生物病毒一樣計算機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而且常常難以根除。它們能把自身附著在各種類型的文件上。當文件被復制或從一個用戶傳送到另一個用戶時,它們就隨同文件一起蔓延開來。
除復制能力外,計算機病毒還有其它一些和生物病毒一樣的共同特性:一個被病毒感染的程序能夠傳送病毒載體,如同傳染病。當你看到病毒載體似乎僅僅表現在文字和圖象上時,它們可能也已毀壞了文件、再格式化了你的硬碟,刪除了驅動或造成了其它各種類型的災害。若是病毒並不寄生於單獨一個被感染的程序,它還能通過占據存儲空間給你帶來麻煩,並降低你的計算機的全部性能。和生物病毒在傳播上的相似是「計算機病毒」名稱的由來。
計算機病毒的定義
可以從不同角度給出計算機病毒的定義。
一種定義是:通過磁碟、磁帶和網路等作為媒介傳播擴散,能「傳染」其他程序的程序。另一種是:能夠實現自身復制且藉助一定的載體存在的具有潛伏性、傳染性和破壞性的程序。
還有的定義是:一種人為製造的程序,
它通過不同的途徑潛伏或寄生在存儲媒體(如磁碟、內存)或程序里。當某種條件或時
機成熟時,
它會自生復制並傳播,
使計算機的資源受到不同程序的破壞等等。
這些說法在某種意義上借用了生物學病毒的概念,
計算機病毒同生物病毒所相似之處是扮演著能夠侵入計算機系統和網路,
危害正常工作的「病原體」。它能夠對計算機系統進行各種破壞,
同時能夠自我復制,
具有傳染性。所以,
計算機病毒就是能夠通過某種途徑潛伏在計算機存儲介質(或程序)里,
當達到某種條件時即被激活的具有對計算機資源進行破壞作用的一組程序或指令集合。
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破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並且能夠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
能夠描述計算機病毒的根本屬性的是自我復制和破壞性
計算機病毒的定義:
一.
計算機病毒的定義計算機病毒(computer
virus)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被明確定義,病毒「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破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並且能夠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
二.計算機病毒的特點計算機病毒是人為的特製程序,具有自我復制能力,很強的感染性,一定的潛伏性,特定的觸發性和很大的破壞性。
三.
病毒存在的必然性計算機的信息需要存取、復制、傳送,病毒作為信息的一種形式可以隨之繁殖、感染、破壞,而當病毒取得控制權之後,他們會主動尋找感染目標,使自身廣為流傳。
四.計算機病毒的長期性病毒往往會利用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弱點進行傳播,提高系統的安全性是防病毒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完美的系統是不存在的,過於強調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將使系統多數時間用於病毒檢查,系統失去了可用性、實用性和易用性,另一方面,信息保密的要求讓人們在泄密和抓住病毒之間無法選擇。病毒與反病毒將作為一種技術對抗長期存在,兩種技術都將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得到長期的發展。
五.
計算機病毒的產生病毒不是來源於突發或偶然的原因.一次突發的停電和偶然的錯誤,會在計算機的磁碟和內存中產生一些亂碼和隨機指令,但這些代碼是無序和混亂的,病毒則是一種比較完美的,精巧嚴謹的代碼,按照嚴格的秩序組織起來,與所在的系統網路環境相適應和配合起來,病毒不會通過偶然形成,並且需要有一定的長度,這個基本的長度從概率上來講是不可能通過隨機代碼產生的。病毒是人為的特製程序現在流行的病毒是由人為故意編寫的,多數病毒可以找到作者信息和產地信息,通過大量的資料分析統計來看,病毒作者主要情況和目的是:一些天才的程序員為了表現自己和證明自己的能力,處於對上司的不滿,為了好奇,為了報復,為了祝賀和求愛,為了得到控制口令,為了軟體拿不到報酬預留的陷阱等.當然也有因政治,軍事,宗教,民族.專利等方面的需求而專門編寫的,其中也包括一些病毒研究機構和黑客的測試病毒.
六.
計算機病毒分類根據多年對計算機病毒的研究,按照科學的、系統的、嚴密的方法,計算機病毒可分類如下:按照計算機病毒屬性的方法進行分類,計算機病毒可以根據下面的屬性進行分類:
按照計算機病毒存在的媒體進行分類根據病毒存在的媒體,病毒可以劃分為網路病毒,文件病毒,引導型病毒。網路病毒通過計算機網路傳播感染網路中的可執行文件,文件病毒感染計算機中的文件(如:com,exe,doc等),引導型病毒感染啟動扇區(boot)和硬碟的系統引導扇區(mbr),還有這三種情況的混合型,例如:多型病毒(文件和引導型)感染文件和引導扇區兩種目標,這樣的病毒通常都具有復雜的演算法,它們使用非常規的辦法侵入系統,同時使用了加密和變形演算法。
按照計算機病毒傳染的方法進行分類根據病毒傳染的方法可分為駐留型病毒和非駐留型病毒,駐留型病毒感染計算機後,把自身的內存駐留部分放在內存(ram)中,這一部分程序掛接系統調用並合並到操作系統中去,他處於激活狀態,一直到關機或重新啟動.非駐留型病毒在得到機會激活時並不感染計算機內存,一些病毒在內存中留有小部分,但是並不通過這一部分進行傳染,這類病毒也被劃分為非駐留型病毒。
按照計算機病毒破壞的能力進行分類根據病毒破壞的能力可劃分為以下幾種:無害型除了傳染時減少磁碟的可用空間外,對系統沒有其它影響。無危險型這類病毒僅僅是減少內存、顯示圖像、發出聲音及同類音響。危險型這類病毒在計算機系統操作中造成嚴重的錯誤。非常危險型這類病毒刪除程序、破壞數據、清除系統內存區和操作系統中重要的信息。這些病毒對系統造成的危害,並不是本身的演算法中存在危險的調用,而是當它們傳染時會引起無法預料的和災難性的破壞。由病毒引起其它的程序產生的錯誤也會破壞文件和扇區,這些病毒也按照他們引起的破壞能力劃分。一些現在的無害型病毒也可能會對新版的dos、windows和其它操作系統造成破壞。例如:在早期的病毒中,有一個「denzuk」病毒在360k磁碟上很好的工作,不會造成任何破壞,但是在後來的高密度軟盤上卻能引起大量的數據丟失。
按照計算機病毒特有的演算法進行分類根據病毒特有的演算法,病毒可以劃分為:伴隨型病毒這一類病毒並不改變文件本身,它們根據演算法產生exe文件的伴隨體,具有同樣的名字和不同的擴展名(com),例如:x.exe的伴隨體是x.com。病毒把自身寫入com文件並不改變exe文件,當dos載入文件時,伴隨體優先被執行到,再由伴隨體載入執行原來的exe文件。「蠕蟲」型病毒通過計算機網路傳播,不改變文件和資料信息,利用網路從一台機器的內存傳播到其它機器的內存,計算網路地址,將自身的病毒通過網路發送。有時它們在系統存在,一般除了內存不佔用其它資源。寄生型病毒除了伴隨和「蠕蟲」型,其它病毒均可稱為寄生型病毒,它們依附在系統的引導扇區或文件中,通過系統的功能進行傳播,按其演算法不同可分為:練習型病毒病毒自身包含錯誤,不能進行很好的傳播,例如一些病毒在調試階段。詭秘型病毒它們一般不直接修改dos中斷和扇區數據,而是通過設備技術和文件緩沖區等dos內部修改,不易看到資源,使用比較高級的技術。利用dos空閑的數據區進行工作。變型病毒(又稱幽靈病毒)這一類病毒使用一個復雜的演算法,使自己每傳播一份都具有不同的內容和長度。它們一般的作法是一段混有無關指令的解碼演算法和被變化過的病毒體組成。
補充問題補充回答:加密碼的文件,病毒同樣是可以感染的,但也得看病毒的破壞程度和智能性,比如rar格式的文件,你加了密碼,裡面的文件或許沒有直接被感染,但此壓縮包已經被感染及損壞了,無法打開或者打開後執行病毒代碼!!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584.htm

Ⅳ 病毒特徵和種類

是一類個體微小,無完整細胞結構,含單一核酸(DNA或RNA)型,必須在活細內寄生並復制的非細胞型微生物。

「virus」一詞源於拉丁文,原指一種動物來源的毒素。病毒能增殖、遺傳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徵,但至今對它還沒有公認的定義。最初用來識別病毒的性狀,如個體微小、一般在光學顯微鏡下不能看到、可通過細菌所不能通過的濾器、在人工培養基上不能生長、具有致病性等,現仍有實用意義。但從本質上區分病毒和其他生物的特徵是:①含有單一種核酸(DNA或RNA)的基因組和蛋白質外殼,沒有細胞結構;②在感染細胞的同時或稍後釋放其核酸,然後以核酸復制的方式增殖,而不是以二分裂方式增殖;③嚴格的細胞內寄生性。病毒缺乏獨立的代謝能力,只能在活的宿主細胞中,利用細胞的生物合成機器來復制其核酸並合成由其核酸所編碼的蛋白,最後裝配成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單位,即病毒粒。病毒粒是病毒從細胞到細胞或從宿主到宿主傳播的主要形式。

目前,病毒一詞的涵義可以是:指那些在化學組成和增殖方式是獨具特點的,只能在宿主細胞內進行復制的微生物或遺傳單位。它的特點是:只含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作為遺傳信息的載體;不含有功能性核糖體或其它細胞器;RNA病毒,全部遺傳信息都在RNA上編碼,這種情況在生物學上是獨特的;體積比細菌小得多,僅含有少數幾種酶類;不能在無生命的培養基中增殖,必須依賴宿主細胞的代謝系統復制自身核酸,合成蛋白質並裝配成完整的病毒顆粒,或稱病毒體(完整的病毒顆粒是指成熟的病毒個體)。

病毒性質的兩重性;

一、病毒生命形式的兩重性

1、病毒存在的兩重性 病毒的生命活動很特殊,對細胞有絕對的依存性。其存在形式有二:一是細胞外形式,一是細胞內形式。存在於細胞外環境時,則不顯復制活性,但保持感染活性,是病毒體或病毒顆粒形式。進入細胞內則解體釋放出核酸分子(DNA或RNA),借細胞內環境的條件以獨特的生命活動體系進行復制,是為核酸分子形式。

2、病毒的結晶性與非結晶性 病毒可提純為結晶體。我們知道結晶體是一個化學概念,是很多無機化合物存在的一種形式,我們可以認為某些病毒有化學結晶型和生命活動型的兩種形式。

3、顆粒形式與基因形式 病毒以顆粒形式存在於細胞之外,此時,只具感染性。一旦感染細胞病毒解體而釋放出核酸基因組,然後才能進行復制和增殖,並產生新的子代病毒。有的病毒基因組整合於細胞基因組,隨細胞的繁殖而增殖,此時病毒即以基因形式增殖,而不是以顆粒形式增殖,這是病毒潛伏感染的一種方式。

二、病毒結構和功能的兩重性

1、標准病毒與缺陷病毒 在病毒的增殖過程中,由於其基因組因某種微環境因素的影響或轉錄過程的錯誤而發生突變,以致有裝配不全的病毒顆粒產生,稱為缺陷病毒,產生缺陷病毒的原親代病毒,則稱為標准病毒,缺陷病毒顆粒有干擾標准病繁殖的作用。

2、假病毒與真病毒 一種細胞有兩種病毒同時感染的情況,在增殖過程中,一種病毒可以穿上本身的外殼,這就是真病毒,是這種病毒的應有「面目」;如果一種病毒的核酸被以另一病毒編碼的外殼,則稱為假病毒,此時一種病毒的本來性質,被另一種病毒的性質所掩蓋。

3、雜種病毒和純種病毒 兩種病毒混合感染時,除了出現假型病毒外,還有可能出現病毒核酸重組的情況,即一種病毒顆粒之中,可含有兩種病毒的遺傳物質,此可稱為雜種病毒,折實病毒學中一個相當常見的現象。

三、病毒病理學的兩重性

1、病毒的致病性和非致病性 關於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問題,是同宿主細胞相對二言的,在分子水平、細胞水平和機體水平,可能有不同的含義。在細胞水平有細胞病變作用,但在機體水平可能並不顯示臨床症狀,此可稱為亞臨床感染或不顯感染。

2、病毒感染的急性和慢性 病毒感染所致的臨床症狀有急、慢之分,有的病毒一般只表現急性感染而很少表現慢性感染;有的則既有急性過程,也有慢性過程。

目前對病毒的概念可以是:病毒是代謝上無活性,有感染性,而不一定有致病性的銀子,他們小於細胞,但大於大多數大分子,他們無例外地在生活細胞內繁殖,他們含有一個蛋白質或脂蛋白外殼和一種核酸,DNA或RNA,甚至只含有核酸而內有蛋白質,或只有蛋白質而沒有核酸,它們作為大分子似乎太復雜,作為生物體它們的生理和復制方式又千姿百態。Lwoff在「病毒的概念」一文中強調病毒的特殊性時指出,「病毒應該就是病毒,因為它們是病毒」。

病毒的形態

(1) 球狀病毒;(2)桿狀病毒;(3)磚形病毒;(4)有包膜的球狀病毒;(5)具有球狀頭部的病毒;(6)封於包含體內的昆蟲病毒。

病毒的大小

較大的病毒直徑為300-450納米,較小的病毒直徑僅為18-22納米

病毒的組成

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

病毒的復制過程叫做復制周期。其大致可分為連續的五個階段:吸附、侵入、脫殼、病毒大分子的合成、病毒的裝配與釋放

病毒的分類

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NV)第七次報告(1999),將所有已知的病毒根據核酸類型分為DNA病毒——單股DNA病毒,DNA病毒——雙股DNA病毒,DNA與RNA反轉錄病毒,RNA病毒——雙股RNA病毒,RNA病毒——單鏈、單股RNA病毒,裸露RNA病毒及類病毒等八大類群。此外,還增設亞病毒因子一類。這個報告認可的病毒約4000種,設有三個病毒目,64個病毒科,9個病毒亞科,233個病毒屬,其中29個病毒屬為獨立病毒屬。亞病毒因子類群,不設科和屬。包括衛星病毒和prion(傳染性蛋白質顆粒或朊病毒)。一些屬性不很明確的屬稱暫定病毒屬。

病毒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可感染細菌、真菌、植物、動物和人,常引起宿主發病。但在許多情況下,病毒也可與宿主共存而不引起明顯的疾病。

簡史

在發現病毒以前,人們早已開始不自覺地利用病毒為人類服務。中國在16世紀前後,就用天花患者膿瘡中的漿液給健康人接種而使之獲得免疫力。差不多同時,荷蘭的種植者用嫁接法使鬱金香感染病毒而開出美麗的碎色花朵;1796年E.琴納發明了牛痘苗;1885年L.路易斯·巴斯德首創了狂犬病疫苗。

1892年Д.И.伊萬諾夫斯基發現患煙草花葉病的煙葉汁通過阻留細菌的濾器後,仍保留其感染性;1898年M.W.拜耶林克再次發現了這一事實,並指出該病是一類與細菌不同的病原體所引起的。這是認識病毒的開端。以後相繼發現許多人類、植物和動物的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1898年 F.A.J.勒夫勒和 P.伏羅施發現了牛的口蹄疫病毒;1915年F.W.特沃特和1917年F.埃雷爾分別發現了細菌病毒即噬菌體。

從30年代起開始探索病毒的理化性質,M.施萊辛格提純了噬菌體並指出它是由蛋白質和DNA構成的;1935年W.M.斯坦利獲得了煙草花葉病毒的結晶;1936年首次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該病毒是一種桿狀顆粒。以後許多病毒相繼被提純,對他們的形態結構和化學組分進行了研究,為病毒分類提供了依據。

由於病毒的結構和組分簡單,有些病毒又易於培養和定量,因此從20世紀40年代以來,病毒始終是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材料。30年代末,以M.德爾布呂克為代表的一派學者開始用大腸桿菌的T偶數噬菌體研究其復制和遺傳機制,奠定了分子遺傳學的基礎。70年代,研究重點逐漸轉向動物病毒。分子生物學發展中的重要進展,如DNA和 RNA是遺傳物質的確證,三聯體密碼學說的形成,核酸復制機制的闡明,遺傳信息流中心法則的提出,反轉錄酶、基因的重疊和不連續性等的發現,以至基因工程的興起和致癌理論的發展,幾乎無一不與病毒有關。一些蛋白質和核酸的一級結構分析,也常常是首先以病毒為材料研究完成的。反過來,分子生物學研究又促進了對病毒結構、復制和遺傳的認識,使病毒學發展成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

在實踐方面,病毒的研究對防治人類、植物和動物的病毒病作出了重要貢獻。病毒疫苗的發展,為控制人類疾病(如天花、黃熱病、脊髓灰質炎、麻疹等)和畜禽疾病(如牛瘟、豬瘟、雞新城疫等)提供了有效措施;由於綜合防治和抗病育種等措施的利用,有效地控制了馬鈴薯退化病、小麥土傳花葉病、白菜蕪菁花葉病等農作物病害;利用昆蟲病毒作為殺蟲劑的研究,也在大力開展並已進入實用階段。

培養和檢測

病毒研究的發展常常與病毒培養和檢測方法的進步有密切的關系,特別在脊椎動物病毒方面,小鼠和雞胚接種、組織培養、超速離心、凝膠電泳、電子顯微鏡和免疫測定等技術,對病毒學的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

噬菌體的培養和檢測方法最為簡單。將噬菌體接種到易感細菌的肉湯培養物中,經18~24小時後,混濁的培養物重新透明,此時細菌被裂解,大量噬菌體被釋放到肉湯中,再經除菌過濾,即為粗製噬菌體。為了測定其中噬菌體的數量,將粗製噬菌體稀釋到每一接種量含100個左右,與過量的細菌混合,然後鋪種於瓊脂平皿上,在溫箱中培養過夜,細菌繁殖成乳白色襯底,被噬菌體裂解的區域則在此襯底上表現為圓形的透明斑,稱為噬斑。噬斑數代表該接種量中有活力的噬菌體數量。如果挑出單個噬斑來培養,就能獲得由單個噬菌體所繁殖的後代,達到分離純化的目的。

動物病毒(見脊椎動物病毒)的培養可在自然宿主、實驗動物、雞胚或細胞培養中進行,以死亡、發病或病變等作為病毒繁殖的直接指標,或以血細胞凝集、抗原測定等作為間接指標。收獲發病動物的組織磨成懸液或有病變的細胞培養液,即為粗製病毒。測定活病毒數量可採用空斑法,其原理與噬斑法相同,但以易感的動物單層細胞代替細菌,在接種適當稀釋的病毒後,用含有培養液和中性紅的瓊脂覆蓋,使病毒感染局限在小面積內形成病變區,襯底的健康細胞被中性紅染成紅色,病變區不染色而顯示為空斑。

至今植物病毒的培養和檢測大都是在整株植物上進行的。從搗碎的病葉汁中制備病毒,常用枯斑法檢測。用手指蘸上混有金剛砂的稀釋病毒在植物葉片上軒輕磨擦,經一定時間後出現單個分開的圓形壞死或退綠斑點,稱為枯斑。

除了利用病毒的致病性定量檢測病毒外,還可應用物理方法,如在電子顯微鏡下計數病毒顆粒,或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提純病毒的蛋白和核酸量,這些方法所測得的數據包括了有感染性和無感染性的病毒粒。

應用電子顯微鏡不但能看清病毒粒的大小、形態,還可以分辨其表面的蛋白亞單位和內部的核殼等超微結構。

大小與形態

不同病毒的大小變動於20~450納米之間。最大的為痘病毒科,大小為(170~260)×(300~450)納米,最小的為雙聯病毒科,直徑18~20納米。

病毒的形態也是多樣的:球狀(包括二十面體),如脊髓灰質炎病毒和有包膜的如皰疹病毒;桿狀(包括棒狀),如煙草花葉病毒;絲狀,如甜菜黃花病毒;彈狀,如水皰性口炎病毒;復雜構型,如蝌蚪狀的T偶數噬菌體。有些病毒在細胞內呈自然晶體排列。

結構

最簡單的病毒中心是核酸,外麵包被著1層有規律地排列的蛋白亞單位,稱為衣殼。構成衣殼的形態亞單位稱為殼粒,由核酸和衣殼蛋白所構成的粒子稱為核殼。較復雜的病毒外邊還有由脂質和糖蛋白構成包膜。核殼按殼粒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分為3種模式:二十面體對稱,如脊髓灰質炎病毒;螺旋對稱,如煙草花葉病毒;復合對稱,如 T偶數噬菌體。在脂質的包膜上還有1種或幾種糖蛋白,在形態上形成突起,如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昆蟲病毒中有1類多角體病毒,其核殼被蛋白晶體所包被,形成多角形包涵體。

化學組成

核酸帶有遺傳密碼的病毒基因組。病毒依所含核酸種類不同可分為 DNA病毒和 RNA病毒。動物病毒或含DNA,或含RNA;植物病毒除少數組外大多為RNA病毒;噬菌體除少數科外大多為DNA病毒。

DNA或RNA可以是線型的或環狀的,可以是單鏈的或雙鏈的。RNA可以分節段或不分節段,單鏈RNA又分正鏈的和負鏈的。

在分節段的RNA植物病毒中,常見多分體基因組,即同一病毒的幾個RNA節段分別裝入衣殼中,形成大小不同的顆粒,有的分裝在兩種顆粒中稱二分體基因組,如豇豆花葉病毒;有的分裝在3種顆粒中稱三分體基因組,如黃瓜花葉病毒和雀麥花葉病毒。

通過遺傳學和生物化學方法,已查明一些病毒的基因圖譜。對MS2和ΦΧ174噬菌體。花椰菜花葉病毒、SV40和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核苷酸序列,已全部查明。

①蛋白質 病毒的主要組分,依其功能可分為衣殼蛋白、膜蛋白、糖蛋白和內在酶4類。

衣殼蛋白包裹核酸形成保護性的外殼。簡單的病毒只有1種衣殼蛋白,較復雜的如腺病毒衣殼是由六鄰體、五鄰體和纖維3種蛋白構成的。在有包膜的病毒如流感和水皰性口炎病毒中,膜蛋白一方面與外層脂質相連結,另一方面又同內部的核殼相連結,起到維系病毒內外結構的作用。糖蛋白位於包膜表面,有的形成突起,如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能與細胞膜受體結合。病毒雖無完整的酶系統,但常含有一些特殊的酶,如流感病毒的神經氨酸酶和噬菌體的溶菌酶。此外,呼腸孤病毒科、彈狀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和副粘病毒科病毒粒中含RNA多聚酶,反錄病毒科含反轉錄酶,均與核酸復制有關。目前已查明十幾種病毒蛋白的全氨基酸序列。

②脂質 存在於包膜中,包膜是在病毒成熟時從細胞質膜或核膜芽生獲得的,所以病毒脂質常具有宿主細胞脂質的特徵。用有機溶劑或去污劑破壞包膜脂質,可使病毒粒裂解。

③糖 除核酸中的戊糖外,病毒包膜還含有與蛋白或脂質結合的多糖。

煙草花葉病毒、流感病毒和枯草桿菌噬菌體的電子顯微鏡照片和結構模式圖(見植物病毒、正粘病毒科和細菌病毒)。

復 制

病毒復制指病毒粒入侵宿主細胞到最後細胞釋放子代毒粒的全過程,包括吸附、進入與脫殼、病毒早期基因表達、核酸復制、晚期基因表達、裝配和釋放等步驟。各步的細節因病毒而異。

吸附與進入

T4噬菌體先以其尾絲與大腸桿菌表面受體結合,隨後尾鞘收縮,裸露出的尾軸穿入細菌外壁,把頭部內儲存的DNA注射到細菌體內。動物病毒也是先與細胞受體結合,以後或是靠細胞的吞噬作用進入,或是病毒包膜與細胞質膜融合後使核殼進入。植物病毒則是通過傷口侵入或通過媒介昆蟲直接注入。一般情況下,病毒均須經脫殼,即脫去外被的蛋白質釋放核酸,才能進行下一步復制。

基因表達

將其核酸上的遺傳信息轉錄成信使核糖核酸(mRNA),然後再翻譯成蛋白質。一般在核酸復制以前的稱早期基因表達,所產生的早期蛋白質,有的是核酸復制所需的酶,有的能抑制細胞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在核酸復制開始以後的稱晚期基因表達,所產生的晚期蛋白質主要是構成毒粒的結構蛋白質。早期和晚期蛋白質中都包括一些對病毒復制起調控作用的蛋白質。

轉錄

因病毒核酸的類型而異,共有6種方式:雙鏈DNA(dsDNA)的病毒如 SV40,其轉錄方式與宿主細胞相同;含單鏈DNA(ssDNA)的病毒如小DNA病毒科,需要通過雙鏈階段後再轉錄出mRNA;含單鏈正鏈RNA(ss+RNA)的病毒如脊髓灰質炎病毒、煙草花葉病毒和Qβ噬菌體,其RNA可直接作為信使,利用宿主的蛋白質合成機器合成它所編碼的蛋白質;含單鏈負鏈RNA(ss-RNA)的病毒如水皰性口炎病毒和流感病毒,需先轉錄成互補的正鏈作為其mRNA,ssRNA的反錄病毒如雞肉瘤病毒和白血病病毒,需先經反轉錄成dsDNA而整含到宿主染色體中,於表達時再轉錄成mRNA,含dsRNA的呼腸孤病毒,則以保守型復制方式轉錄出與原來雙鏈中的正鏈相同的mRNA。

近年來發現有些病毒(如腺病毒和SV40)的基因是不連續的,有外顯子與內含子之分,轉錄後有剪接過程,把內含子剪除而把外顯子連接起來,才有mRNA的功能。多數病毒的mRNA還需經過其他加工,如在5′端加上「帽子」結構和在3′端加上多聚腺嘌呤核苷酸。

病毒基因轉錄所需酶的來源也不相同,如小DNA病毒科、乳多泡病毒科所需依賴於DNA的RNA多聚酶,都是利用宿主原有的酶;而彈狀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副粘病毒科和呼腸孤病毒科所需的依賴於RNA的RNA多聚酶,以及反錄病毒科所需的反轉錄酶,都是病毒粒自備的。

翻譯

不同病毒mRNA翻譯的方式是不同的。一般認為噬菌體的翻譯是多順反子的,如Qβ的RNA上有3個順反子(為單個肽鏈編碼的基因功能單位),可沿著1條mRNA獨立地翻譯出3種多肽。動物病毒的翻譯是單順反子的,即由其基因組轉錄成不同的mRNA,每種mRNA翻譯成一種多肽。分節段基因組病毒如流感病毒和呼腸孤病毒,每1節段RNA構成1個順反子,多分體基因組的植物病毒也是如此。脊髓灰質炎病毒的mRNA先被翻譯成1個分子量為20萬的巨肽,再經裂解成為衣殼蛋白和酶。

有些病毒如ΦΧ174,Qβ噬菌體和 SV40等,存在基因重疊現象,即按讀碼位相不同而從同一核苷酸序列可以表達出一種以上的蛋白質。這是病毒經濟地利用其有限的遺傳信息的1種方式。

核酸復制

DNA病毒按照經典的沃森-克里克鹼基配對方式進行 DNA復制。乳多泡病毒的環狀 DNA按「滾環」模式進行復制時,需要有核酸內切酶和連接酶參與。病毒RNA是通過半保留方式復制的,即以病毒RNA(vRNA)為模板,同時轉錄幾個互補鏈(cRNA),cRNA轉錄完成並脫落後,又以同樣方式再轉錄出新的vRNA。因此,在感染細胞中可以查出具有部分雙鏈結構而又拖著多條長短不同單鏈「尾巴」(正在合成中的互補鏈)的「復制中間體」。

病毒核酸復制所需酶的來源也各不相同。SV40DNA合成所需的酶都來自宿主。含RNA的Qβ噬菌體、小RNA病毒科和含ssRNA的植物病毒所需RNA多聚酶的某個亞基,可能由病毒基因編碼,而其他亞基來自宿主。皰疹病毒DNA復制所需的酶,部分地由病毒編碼,如DNA多聚酶和胸苷激酶,可能還有核苷酸還原酶。痘類病毒的獨立自主能力最強,甚至能在去核細胞中進行DNA復制,其基因組至少能為75種蛋白質編碼,包括DNA多聚酶、胸苷激酶、脫氧核糖核酸酶和聚核苷酸連接酶。

裝配與釋放

病毒核酸和結構蛋白是分別復制的,然後裝配成完整的病毒粒。最簡單的裝配方式(如煙草花葉病毒)是核酸與衣殼蛋白相互識別,由衣殼亞單位按一定方式圍繞RNA聚集而成,不藉助酶,也無需能量再生體系。許多二十面體病毒粒先聚集其衣殼,然後再裝入核酸。有包膜的病毒,在細胞內形成核完後轉移至被病毒修飾了的細胞核膜或質膜下面,以芽生方式釋放病毒粒。T4噬菌體則先分別裝配頭部、尾部和尾絲,最後組合成完整病毒粒,裂解細菌而釋放,其中有些步驟需酶的作用。

細胞水平上的感染類型和宿主反應

很早發現噬菌體感染有裂解性和溶源性之分。以大腸桿菌的λ噬菌體為例,裂解性感染於經歷上述復制周期後產生大量子代病毒粒而將細菌裂解;而溶源性感染時,噬菌體DNA環化並整合到大腸桿菌 DNA的特異性位點上,隨著細菌的分裂而傳給子代細菌,細菌不被裂解也不產生子代病毒粒。營養條件、紫外線或化學葯物都能使溶性源感染轉化為裂解性。動物的DNA病毒如 SV40、腺病毒、皰疹病毒等於感染敏感細胞(稱為容許細胞)後,形成裂解性感染,而於感染不大敏感的細胞(稱為不容許細胞)後,則形成轉化性感染。轉化性感染與溶源性感染相似,病毒DNA或其片段整合於細胞染色體上,並隨細胞分裂而傳給子代細胞,表達其部分基因(一般為早期基因),但不產生子代病毒粒,細胞也不死亡,但被轉化成類似於腫瘤細胞,可無限地傳代。另一方面,RNA腫瘤病毒(如雞肉瘤病毒)必須先將其RNA反轉錄成dsDNA並整合到細胞染色體上,才能進行復制,所以這種感染方式是獨特的,既是轉化性感染,又產生大量病毒粒。

宿主細胞對病毒感染的反應有4種:無明顯反應、細胞死亡、細胞增生後死亡和細胞轉化。例如,副粘病毒SV5在細胞培養中產生大量病毒而不引起明顯反應。多數病毒感染敏感細胞時,由於抑制了細胞核酸和蛋白質合成而引起細胞死亡。痘病毒感染時,先刺激細胞多次分裂然後死亡,造成痘皰病灶。DNA病毒和RNA腫瘤病毒則引起細胞轉化。

有些動物病毒於感染宿主細胞後,在胞核或細胞質內形成具有特殊染色特性的內含物,稱為包涵體,如痘病毒的細胞質內包涵體和皰疹病毒的胞核內包涵體。這些包涵體有的是由未成熟或成熟的病毒粒構成,有的是宿主細胞的反應產物,有的是兩者的混合物。有些昆蟲病毒的病毒粒包埋在蛋白基質中,形成包涵體如核型多角體病毒。

脊椎動物細胞感染病毒後的另一種反應是產生干擾素。干擾素是一種動物細胞編碼的蛋白,其基因平常處於不活動狀態,於病毒感染或經雙鏈RNA誘導後活化。干擾素有廣譜的抗病毒作用,但並不直接作用於病毒,其作用機制是通過與細胞膜結合,激活具有抗病毒作用的3種酶,阻斷了病毒mRNA的翻譯。干擾素在防止病毒擴散和疾病恢復中有一定作用,並有可能成為一種抗病毒葯物。

機體水平上的感染類型和宿主反應

高等動、植物感染病毒後,可表現為顯性感染和持續感染,動物病毒還可表現為隱性感染。隱性感染無臨床症狀,顯性感染表現為臨床疾病;在持續感染中,病毒在機體內長期存在。動物病毒的持續感染又分為潛伏感染、慢性感染和長程感染3類。潛伏感染如皰疹,平常無症狀也查不到病毒,但由於內外因素的刺激而復發時出現病毒;慢性感染如乙型肝炎,有或無症狀,但可查到病毒;長程感染限於少數病毒,如綿羊的 Maedi-visna(一種反錄病毒感染)可查到病毒;潛伏期和病程都很長,進行性發病直至死亡。

高等動物能對病毒感染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免疫反應分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兩類,體液免疫表現為由B細胞產生的抗體,其中包括能特異地滅活病毒的中和抗體。中和抗體在預防再感染中起主導作用。細胞免疫的主要表現是識別病毒抗原並發生反應的T淋巴細胞,在清除病毒和病毒感染細胞中起主導作用。

植物細胞對病毒常有過敏反應,細胞迅速死亡,形成枯斑,同時病毒復制也受到限制。另一種反應是產生一種很象干擾素的抗病毒因子,能保護未受感染的細胞。

致瘤作用

有一些病毒能誘發良性腫瘤,如痘病毒科的兔纖維瘤病毒、人傳染性軟疣病毒和乳多泡病毒科的乳頭瘤病毒;另有一些能誘發惡性腫瘤,按其核酸種類可分為DNA腫瘤病毒和RNA腫瘤病毒。DNA腫瘤病毒包括乳多泡病毒料的SV40和多瘤病毒,以及腺病毒科和皰疹病毒科的某些成員,從腫瘤細胞中可查出病毒核酸或其片段和病毒編碼的蛋白,但一般沒有完整的病毒粒。RNA腫瘤病毒均屬反錄病毒科,包括雞和小鼠的白血病和肉瘤病毒,從腫瘤細胞中可查到病毒粒。這兩類病毒均能在體外轉化細胞。在人類腫瘤中,已證明EB病毒與伯基特淋巴瘤和鼻咽癌有密切關系;最近,從一種T細胞白血病查到反錄病毒。此外,Ⅱ型皰疹病毒可能與宮頸癌病因有關,乙型肝炎病毒可能與肝癌病因有關。但是,病毒大概不是唯一的病因,環境和遺傳因素可能起協同作用。

起 源

對於病毒的起源曾有過種種推測;一種觀點認為病毒可能類似於最原始的生命;另一種認為病毒可能是從細菌退化而來,由於寄生性的高度發展而逐步喪失了獨立生活的能力,例如由腐生菌→寄生菌→細胞內寄生菌→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大病毒→小病毒;還有一種則認為病毒可能是宿主細胞的產物。這些推測各有一定的依據,目前尚無定論。因此病毒在生物進化中的地位是未定的。但是,不論其原始起源如何,病毒一旦產生以後,同其他生物一樣,能通過變異和自然選擇而演化。

分 類

病毒分類命名的工作現由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負責,已於 1971、1976、1979和 1982年發表過 4次報告。

1982年將資料較齊全而能分類的病毒劃分為7大群,分群的根據是基因組的核酸種類(DNA或 RNA)、類型(ds或ss)和有無包膜。7大群中包括59個科組:

dsDNA,有包膜 4科

dsDNA,無包膜 8科,1組

ssDNA,無包膜 3科,1組

dsRNA,有包膜 1科

dsRNA,無包膜 1科,4個可能科

ssRNA,有包膜 8科,1組

ssRNA,無包膜 4科,22組,1個可能組

如按宿主分類,則為:

細菌病毒 10科

真菌病毒 3個可能科

植物病毒 24組,1個可能組

無脊椎動物病毒 2科,1組

脊椎動物病毒 9科

無脊椎、脊椎動物共有的病毒有6科,即痘病毒科虹彩病毒科、小DNA病毒科、披膜病毒科、布尼亞病毒科和小RNA病毒科,以及一個可能科,即二節段雙鏈RNA病毒。

無脊椎、脊椎動物和植物共有的病毒有2科,即呼腸孤病毒科和彈狀病毒科。

病毒分類還處於初期階段,以後還會迅速發展和演變。目前對資料較齊全的動物病毒和噬菌體都已立為科,科名採用拉丁文;而植物病毒則只立組,組名多採用縮拼法,即將某科的典型代表病毒的普通名稱如Tobacco mo-saic virus縮拼為 Tobamo-virus。科下分亞科及屬,屬下即為各個病毒的普通名稱,目前尚未分種。

Ⅵ 病毒有哪些特點

所有的病毒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從而與其它病毒相區別。其特點是由以下各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即病毒的構成、形態、繁殖方式、大小、病毒抗原特點及與宿主細胞相接觸的受體。
一、病毒的構成
1.基因組
病毒的核是由核酸組成的。核酸的成分要麼是核糖核酸,要麼是脫氧核酸,二者不可能存在於同一病毒核內。核酸包括著病毒生存及繁殖的基因物質。根據基因組的構成,病毒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2.殼體
由蛋白質構成,附著於核體外對其有保護作用。
3.被膜
有些病毒包含一層脂蛋白膜被膜內,該膜由蛋白質和脂質組成。這些特質起源於它及所感染的細胞,當病毒從所感染的細胞中逃出時,這些脂蛋白通過伸出芽體的方式粘於病毒表面。
4.病毒顆粒
由殼體所包括的核心基因組構成了完整的傳染病毒微粒,這種微粒叫做病毒顆粒。
病毒不能像細菌那樣分類,因為他們沒有細胞膜、細胞核、細胞漿、染色質及核糖體等。它們包括核糖核酸這種生命的基本物質,有能力繁殖,但是它們必須生存於細胞內,因此它們是細胞內寄生物質。
二、形狀及大小
病毒的殼體和基因組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標準的、對稱的核體結構。不同的病毒有許多種形狀。病毒是非常微小的,其直徑變化在18~300nm,有數百種病毒可使人感染,它常常是根據其形狀、大小、核酸成分而分類的。
三、繁殖
當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後就丟掉其蛋白質外殼,因為病毒繁殖不需要這些成分。它們應用基因組內的合成機器去劫持他們所侵入細胞的細胞核。病毒核酸影響著宿主細胞原有的基因物質,同樣也影響著細胞的原生質、能量釋放及新陳代謝系統。病毒基因組將重新編制宿主細胞核的基因程序並指揮其生產更多的病毒,已感染的宿主細胞從而變成一個病毒加工廠。在每個被感染的宿主細胞內可產生數百個新病毒,這些病毒成熟後從宿主細胞逃出再去感染其它細胞。
四、病毒抗原特點及宿主細胞受體
病毒的抗原特點是由其表面結構決定的,各種類型的宿主細胞攜帶著細胞表面受體,從而便於和各種病毒相結合。病毒抗原可喻為一把鑰匙,而細胞表現的受體可喻為一把鎖。如T細胞表面受到(T-cell
recepter,TCR),這種分子與每一個TCR有關,並根據CD不同組的數目而分類,不同種數的T細胞與不同種類的黏液分子有關,如CD3、CD4、CD8、CD26等。

Ⅶ 新的新冠變異病毒有哪些新特徵

新的變異病毒的出現導致了病毒傳播力的增加以及一些地方疫情的的持續惡化,新冠也呈現出新的特徵,比如被感染的患者可能將面對長期的後遺症,日本許多年輕的新冠患者就表示在康復後感到有倦怠、呼吸困難、脫發、記憶力下降,情緒低落等症狀。新特徵還包括:反復感染、復陽以及長期或間歇性的潛伏期等。

在最新發布的中疾控周報中,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新冠肺炎或將成為全球或局部地區長期流行的傳染性疾病,而這將會成為2021年的不確定因素之一。

(7)中國病毒有哪些特徵是什麼擴展閱讀

多國變異新冠病毒病例增加

目前,全球多數國家已發現變異新冠病毒,且變異病毒傳播速度逐漸加快。

德國疾控機構負責人19日警告稱,在英國發現的新冠變異毒株目前正在德國大規模傳播,其在總體新增確診病例中所佔的比例正在急劇升高,已達到近四分之一,且還將繼續增加,這將增加該國抗疫的難度。

而義大利統計數據表明,該國托斯卡納、普里亞和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的變異新冠病毒感染佔新增確診的比例均超過三分之一,在馬爾凱、翁布里亞及莫利塞大區這一比例甚至超過一半。

法國衛生部長及專家18日介紹,目前在國家層面上,在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感染佔法國新增病例的36%,南非和巴西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感染佔5%。

而根據加拿大公共衛生局19日公布的新冠疫情數據模型顯示,變異新冠病毒的威脅日益明顯,若不採取更嚴格的防疫措施,第三波疫情即將到來。

此外,芬蘭和日本還分別發現了不同的新型變異新冠病毒,與之前在英國等國發現的變異病毒不同。



Ⅷ 中國黑客病毒的病毒特徵

「中國黑客」病毒於2002年6月6日被瑞星首次捕獲,它有以下特徵:
中國黑客病毒
⒈ 此病毒可以在Windows 95,Windows 98,Windows NT,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Me等操作系統中運行。
⒉ 病毒採用兩套不同技術來分別感染9X系列和NT系列系統的內存。在9X系列操作系統下,病毒是利用CIH病毒的技術直接進入系統的核心級,擁有操作系統的所有許可權,可以為所欲為。在NT系列操作系統下,病毒將自身線程駐留在瀏覽器體內來運行自身,每當用戶瀏覽文件時病毒便可取得控制權。病毒駐留內存後,感染力會比一般病毒大得多。
⒊ 此病毒內存駐留方面首次採用多線程守護的技術來保護自己。病毒進入內存後會產生兩個線程,一個核心線程,一個用戶線程,當用戶線程被殺掉時,核心線程便會立刻產生一個新的用戶線程,導致一般殺毒軟體無法完全將此病毒從內存中清除。
⒋ 此病毒會利用郵件系統進行傳播。病毒自身內置有SMTP引擎,主動查找用戶的OUTLOOK地址薄,向外大量發送帶毒郵件。病毒還利用IFRAM郵件漏洞,只要用戶預病郵件病毒便可自動運行。
病毒郵件的內容為:(註:username是被感染機器的計算機名)
寄件人: 或者標題: Hi,i am
附件: P.exe
以下是中國黑客病毒發送病毒郵件的郵件模板 HELO RCPT TO: %s
DATA
FROM:TO: %s
SUBJECT: Hi,i am %s
MIME-Version: 1.0
Content-type: multipart/mixed; boundary=\#BOUNDARY#\
--#BOUNDARY#
Content-Type: text/html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quoted-printable
<html><HEAD></HEAD><body bgColor=3D#ffffff><iframe src=3Dcid:THE-CID height=3D0 width=3D0></iframe></body></html>
--#BOUNDARY#
MIME-Version: 1.0
Content-Type: audio/x-wav; name=\p.exe\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base64
Content-id: THE-CID ⒌ 病毒具有極強的區域網傳播特性。病毒在所有網路鄰居的共享文件夾中寫入.eml(註:username是被感染機器的計算機名)的文件,用戶不小心點擊的話,也同樣會使病毒運行,嚴重時可阻塞網路。
⒍ 病毒運行時會在WINDOWS安裝目錄的%system%目錄(如果是9X系統則為:system目錄,如果是NT系統則為system32目錄)下生成一個病毒文件。生成的病毒文件是:runouce.exe(系統自帶的文件是:runonce.exe),此文件的屬性是:系統、只讀、隱藏,目的是防止用戶發現。
⒎ 病毒會修改注冊表達到自啟動的目的。此病毒會在注冊表項:
HKEY_LOCAL_中建立一個Runonce的鍵值,內容為:C:WinntSystem32Runouce.exe。(此路徑隨系統不同而有所變化)

Ⅸ 什麼是病毒病毒都有什麼特性

在人類沒有誕生前,就先有了單細胞生物,細菌,病毒的存在。病毒在自然界中與人類共同進化,近似乎是半生半死的狀態存在著。

那什麼是病毒?病毒就是一種非細胞的生命形狀,結構簡單,只含有一種核酸: DNA 或RNA,必須寄存於宿主活細胞,才能以復制方式繁殖的微小生命體。

五:病毒一旦獲得宿主細胞,就具有非凡的繁殖能力,就能夠修改原細胞DNA的指令,復制出更多的病毒。

六: 變異能力強。這也是為什麼新產生的病毒沒有特效葯,針對性的葯物。病毒的繁殖,是以進入宿主細胞後,利用宿主細胞中的物質,能量,按照自身的核酸所包含的遺傳信息,完成復制,轉錄,增殖過程,從而產生與它一樣的新一代病毒。

在自然界當中,細菌的宿敵就是病毒,反過來細菌就是病毒良好的培養基,即食物來源。

病毒是自然界生態平衡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了解病毒的結構,特徵,生理規律,生存需要的條件與環境。那麼,我們才更好地控制病毒,與病毒共存在這個地球上。

Ⅹ 病毒有哪些特性

計算機病毒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寄生性
計算機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當執行這個程序時,病毒就起破壞作用,而在未啟動這個程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發覺的。
(2)
傳染性
計算機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壞性,更有害的是具有傳染性,一旦病毒被復制或產生變種,其速度之快令人難以預防。
(3)
潛伏性
有些病毒像定時炸彈一樣,讓它什麼時間發作是預先設計好的。比如黑色星期五病毒,不到預定時間一點都覺察不出來,等到條件具備的時候一下子就爆炸開來,對系統進行破壞。
(4)
隱蔽性
計算機病毒具有很強的隱蔽性,有的可以通過病毒軟體檢查出來,有的根本就查不出來,有的時隱時現、變化無常,這類病毒處理起來通常很困難。
(5)破壞性
計算機中毒後,可能會導致正常的程序無法運行,把計算機內的文件刪除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

閱讀全文

與中國病毒有哪些特徵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什麼游戲火 瀏覽:954
二戰義大利侵犯了哪些國家 瀏覽:546
中國女皇在哪個省 瀏覽:211
印尼羊肉薄餅怎麼做 瀏覽:965
在英國留學生如何求職 瀏覽:690
印度舞有哪些曲目 瀏覽:167
英國人為什麼不踢正步 瀏覽:726
印度的戰斗機都是哪些國家的 瀏覽:953
越南有多少個美國人 瀏覽:997
印尼寬頻怎麼選擇 瀏覽:437
中國財務大咖齊昊哪個大學畢業 瀏覽:670
印度匯豐銀行在哪個城市 瀏覽:282
英國人對水過敏怎麼辦 瀏覽:702
巴厘島哪裡可以兌換人民幣印尼幣 瀏覽:69
越南到濟南運費每噸多少錢大概 瀏覽:711
哪些義大利的服裝品牌賣給中國 瀏覽:129
人民幣去越南什麼地方可以換 瀏覽:305
美國香檳市緯度相當於中國哪個 瀏覽:434
伊朗女人戴的頭巾叫什麼 瀏覽:411
中國有哪些彩票合法 瀏覽: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