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新時期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針是什麼包含的內容
我國新時期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這一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
1、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原則。對於一切國際事務,都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不屈從於任何外來壓力。中國不同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不搞軍事集團,不參加軍備競賽,不進行軍事擴張。
2、中國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中國認為,世界上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一員。中國倡導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通過對話與合作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糾紛和爭端,互相尊重對方的安全利益,而不應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不能以任何借口乾涉他國內政,更不能恃強凌弱,侵略、欺負和顛覆別的國家。中國從不把自己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強加於人,也決不允許別國把他們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強加於我們。
3、中國主張順應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積極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中國認為,新秩序應該體現歷史發展和時代進步的要求,應該反映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願望和共同利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准則應該成為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礎。
4、中國願意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系。
5、中國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政策,願在平等互利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和地區廣泛開展貿易往來、經濟技術合作和科學文化交流,促進共同繁榮。
6、中國積極參與多邊外交活動,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 中國是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積極參與政治解決地區熱點問題。中國派出了維和人員參與聯合國的維和行動。中國支持聯合國的改革,支持聯合國等多邊機構在國際事務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為國際反恐合作做出重要貢獻。
B. 試述新中國的外交方針
新中國總的外交方針是獨立自主、和平共處。
具體的外交政策分為幾個階段: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的外交方針是「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在請客」、「一邊倒」。
20世紀60年代,由「一邊倒」調整為「兩個拳頭打人」
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是「一條線」的外交戰略,主要是為了對付蘇聯霸權主義。
20世紀80年代,中國奉行不結盟政策,保持獨立自主,不與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
20世紀90年代,中國採取「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方針和立場。
今天我們依然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和平外交政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今天我們堅持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有不足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C.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方針是什麼取得了那些成就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方針:新中國初期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包括「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
成就:在建國的第一年裡,同蘇聯等17個國家建交,打破了帝國主義的孤立封鎖政策;積極同鄰近國家和新興民族國家發展友好關系,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出席日內瓦會議和萬隆會議,在會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議,推動了會議的進展,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聲譽。
D. 新中國的外交方針是 內容有那些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內容就是:1、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原則。2、中國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3、中國積極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4、中國願意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
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系。5、中國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政策,願在平等互利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和地區廣泛開展貿易往來、經濟技術合作和科學文化交流,促進共同繁榮。6、中國積極參與多邊外交活動,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
E. 新中國在各歷史時期堅持的外交方針分別是什麼
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 一、聯蘇反美——「一邊倒」的外交戰略 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根據當時的國際環境和中國民主革命幾十年的經驗教訓,提出了新中國將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其基本方針是:第一,「另起爐灶」。即不承認國民政府建立的一切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而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關系。第二,「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即首先是清除帝國主義在我國的殘余勢力,取締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然後再考慮與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的問題。第三,「一邊倒」。也就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在當時世界分為兩大陣營的特定歷史條件和國際環境下,中國政府堅定地站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將發展與蘇聯和人民民主國家的外交關系放在第一位。根據上述基本方針,建國之後,我國的外交工作逐步開展。一是與蘇聯、東歐及亞洲人民民主國家建立外交關系;二是積極同鄰近國家和新型民族國家發展友好關系,並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三是同美國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徑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如在朝鮮戰場上給美國以沉重打擊,迫使美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就是典型例子;四是參加日內瓦國際會議,解決了印度支那地區的發展前途問題;五是參加亞非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會議的圓滿成功,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聯系。 二、反蘇反美——「兩個拳頭打人」的外交戰略 20世紀60年代,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蘇聯對外推行霸權主義政策;社會主義陣營動盪、分化;民族獨立運動高漲,第三世界崛起。在這一形勢下,中國外交經歷了嚴峻的考驗,同時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壓力下,開拓前進。其表現在:一是展開反對霸權主義的斗爭。面對蘇聯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的壓力和威脅,中國政府為捍衛自己的神聖主權與蘇聯的大國沙文主義、霸權主義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二是反對美帝國主義的斗爭。針對美國唆使蔣介石集團反攻大陸,支持印度與中國作戰,使越南戰爭升級等事件,中國政府發出了「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口號。三是大力支持世界民族解放運動。這一時期中國和亞非民族獨立國家普遍建立了外交關系,擴大了中國在世界的影響。 三、聯美遏蘇——「一條線,一大片」的外交戰略 進入20世紀70年代之後,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美蘇力量對比發生了有利於蘇聯的變化。為了對付與蘇聯的爭奪,美國不得不調整其對外政策,積極謀求改善美中關系,以遏制蘇聯。針對形勢的變化,中國政府也及時調整了對外戰略,在毛澤東提出的「三個世界」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系,促進了中國對外關系的重大發展。 首先是中美關系的緩和。中美關系以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為契機,朝著正常化的方向前進,並於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其次是中日關系發展。在中美關系緩和的直接推動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簽訂了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的協定。此外,中國同西歐、南太平洋、東歐及周邊一些國家建立或恢復了外交關系。這一時期我國外交關系的另一個突出成就是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包括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得到恢復。 四、全面發展對外友好關系——「全方位」外交的新戰略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美蘇雙方由於各自經濟、軍事實力的消長變化,出現了互有攻守的戰略態勢。與此同時,西歐、日本、第三世界國家的力量發展迅速,從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發展的現實需要出發,在深入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我國的外交政策於80年代初進行了重大調整。 是確立了戰爭與和平的新觀念。從當前世界總的形勢來看,世界和平是可以維護的,雖然戰爭的危險還存在,但是制約戰爭的力量有了可喜的發展,在較長時間內不發生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有了可能。因此,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成為我國的國策。二是制定了全面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從對外來說,就是要進一步實行開放政策。幾十年的經驗告訴我們,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這一政策的推行,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將繼續起到積極的作用。三是賦予了獨立自主原則於新的內容。表現為不結盟的政策。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任何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共同為維護和平,促進發展而努力。四是提出「一國兩制」構想。「一國兩制」不僅為世界各國以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統一提供了一種嶄新的模式,而且也為以和平方式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國際爭端,發展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和地區間的關系提供了一種新的經驗。上述政策的適時調整為我國外交工作開創了新的局面,從而使對外關系呈現出新的形勢。我國與周邊國家、第三世界國家以及西方各國的關系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彼此在經濟、貿易、科技和文化等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都得到了加強。在國際舞台上,中國正在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F. 新中國外交方針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的外交方針是「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在請客」、「一邊倒」。新中國總的外交方針是獨立自主、和平共處。
1、「一邊倒」
是指國際戰略態勢上的「一邊倒」,決不意味著處處事事都依從別國,跟著別國的指揮棒轉,更不是去作附屬國。恰恰相反,它是以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為前提的。毛澤東在提出「一邊倒」方針的前後,還提出「另起爐灶」和「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的外交方針。
2、「另起爐灶」
是毛澤東在1949 年春提出來的。同年3 月5 日,他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報告中提出:「不承認國民黨時代的任何外國外交機關和外交人員的合法地位,不承認國民黨時代的一切賣國條約的繼續存在。
取消一切帝國主義在中國開辦的宣傳機關,立即統制對外貿易,改革海關制度,這些都是我們進入大城市的時候所必須首先採取的步驟。在做了這些以後,中國人民就在帝國主義面前站立起來了。」
3、「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是毛澤東在1949年一二月間同米高揚的談話中首先提出的。隨後,在七屆二中全會上,這個方針就被正式確定下來了:「關於帝國主義對我國的承認問題,不但現在不應急於去解決,而且就是在全國勝利以後的一個相當時期內也不必急於去解決。」
4、「獨立自主、和平共處」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最先是周恩來總理於1953年12月底在會見來訪的印度代表團時提出的。1955年,於萬隆會議,中國同印度、緬甸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五項原則內容是: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6)新中國外交基本方針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外交政策原則
一、維護和平、反對武力。
二、相互尊重、主權平等。
三、自主選擇、求同存異。 四、互利合作、共同發展。
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戰略,既通過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的發展促進和平。
中國將繼續推動世界多極化,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促進經濟全球化朝著有利於各國共同繁榮的方向發展。
積極倡導多邊主義和樹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主要內容的新安全觀,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推動國際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中國在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
G.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奉行的外交方針是什麼
外交基本方針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H. 新中國外交的基本方針是什麼
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尤其是互不幹涉內政。
I. 新中國成立後三大外交政策及內涵
考慮到新中國成立初期面臨的國內國際形勢,中共中央決定了在執行和平外交政策中的三大基本方針:
一是「另起爐灶」。就是同舊中國屈辱外交徹底決裂、不自動繼承同舊中國的一切外交關系,在新的基礎上重建中國同外國的關系。
二是「一邊倒」。就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這是一個最不尋常、最具震動性的方針。在世界分裂為兩大陣營的特定歷史條件和國際環境下,新中國站在以蘇聯為首的和平民主陣營之內,將發展同蘇聯和各人民民主國家的外交關系放在第一位。
新中國奉行的第三項外交基本方針是「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帝國主義總想保留一些在中國的特權。新中國否認蔣介石獨裁政府的一切賣國外交。對於帝國主義國家同中國建交的問題,中國的方針是「寧願等一等」。把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殘余勢力清除一下,中國要在同它們建交之前「把屋子打掃一下」。
三大決策是1949年夏,毛澤東主席提出了「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三條方針,即三大政策。
新中國首先同社會主義國家迅速建立了外交關系。同民族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原則上是先談判後建交。1950年北京、天津、上海軍管會分別收回了美、英、法、荷等國的兵營。中央人民政府通過了《關於關稅政策和海關工作的決定》。
1951年4月和5月又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暫行海關法》和新的海關稅則。同時外貿由國家統制,實行進出口許可證制度。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發布關於統一航運管理的指示。外輪一般不得駛入中國內河。從此,帝國主義者在中國所製造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和侵略特權,統統予以廢除。一個獨立自主的新中國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