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人民為什麼會選擇社會主義道路
第一,從我國當時的社會經濟政治狀況來說,不允許我國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始終沒有發展為獨立的力量。他們所具有的軟弱性、動搖性,決定了沒有徹底推翻封建統治、推翻帝國主義、爭取民族獨立的能力,只能依附於國際資本主義來尋求生存和發展。
第二,從時代條件和國際環境來說,中國人民只能選擇了社會主義。當時,帝國主義列強侵入中國,目的絕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它們的目的是要佔領中國的市場,掠奪中國的資源,使中國保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狀況。中國人民同帝國主義的矛盾,決定了中國要選擇社會主義道路。
第三,從近代中國政治思想史發展來看,社會主義更符合中國人的理想。中國傳統儒家思想中就有大同思想,這不僅是儒家的追求,也是普通百姓的追求。
第四,從廣大人民群眾的態度來看。1944年國民黨軍隊在豫湘桂戰役中大潰敗,引起大後方知識界、工業界人士對國民黨政府執政能力的懷疑。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悍然撕毀「雙十協定」,拒絕組織聯合政府,發動內戰,使期望和平的人民和知識界更加堅定地站在了中國共產黨一邊。
最後,我國革命的領導力量決定了我國必然走社會主義道路。從當時我國社會各階層來看,農民階級雖然力量最大,但保守分散,不堪重任;民族資產階級有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強烈願望,但沒有勇氣和能力;只有工人階級是我國最先進、最革命、最有組織性的階級,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天然領導階級。因此,我國的民主革命只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由此可知,我國沒有走資本主義道路,而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不是由哪一個政黨、哪一部分人的主觀意願所決定的,而是中國人民包括工人、農民、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其他社會階層人士共同作出的選擇,他們相信,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B. 為什麼中國要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
近代以來,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掠奪,使中國的 社會性質和主要矛盾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中國人民在屈辱和苦難中奮起,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先進的中國人曾經歷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但是,多次的失敗,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失敗,說明資本主義的建設方案在中國是行不通的。十月革命後,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建立了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中國人民才走上科學社會主義指引的勝利發展道路。新中國的建立為杜會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從1956年底中國開始邁進社會主義社會到現在的37年,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取得的世界矚目的偉大成就,事實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強國富民之道。
失敗,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成功。一般來說,以資本主義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確實是一種歷史進步,一些國家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也確實走向了富強。可是,為什麼在近代中國歷史條件下,資本主義道路總是行不通?為什麼中國人民會選擇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之所以沒有走資本主義道路,而是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不是由哪一個政黨、哪一部分人的主觀意願決定的,而是中國人民包括工人、農民、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其他社會階層人士共同作出的選擇,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從歷史發展看,中國之所以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原因在於社會主義制度有著無比的優越性。
作為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是針對資本主義的弊病而產生的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現實社會主義發展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
第一,社會主義的產生,徹底改變了人民群眾受壓迫受剝削的社會地位,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從根本上保證了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一切愛國人士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的權力和他們的民主權利。
第二,社會主義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礎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礎上發展生產力,從根本上解決了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從而為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第三,社會主義提倡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方式,不斷擴大社會福利,實現社會平等,避免兩極分化。
C. 為什麼中國要走社會主義道路
為什麼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十八大報告的題目就是「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我們黨向世界作出的一個莊重的政治宣示和歷史選擇。特別是在又一次決定人類歷史命運的21世紀,人類文明面臨深刻挑戰,這個莊重的宣示和歷史選擇,具有巨大的世界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具有中國特色;就是遵循人類文明發展基本規律,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堅持與時俱進,保持時代精神。她賦予我們黨、我們國家、我們人民以思想靈魂、前進方向、發展動力。正如報告所指出的,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我們事業的靈魂、行動的指南。她是關於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科學理論體系,回答了人類文明發展的一般規律、社會主義發展的一般規律和黨執政的規律,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結合的理論結晶。沒有科學的理論,就沒有科學的實踐,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才能正確地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才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結合中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並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華民族崛起、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這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立黨、治國理政的根本任務,也是各族人民的歷史願望。建國以來,我們經過幾十年艱苦曲折探索,終於找到了符合中國國情和順應時代要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實現了由低收入向高收入(人均GDP由252美元上升到5432美元)、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信息社會的躍升,創造了人類現代化歷史變遷的奇跡。我國國際地位快速提升,僅僅三十多年時間,先後超越加拿大、義大利、法國、英國、德國、日本,由世界第八大經濟體上升為第二大經濟體,世界影響力迅速提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明在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們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保障。我們在不斷探索中逐步建立起體現國家和人民意志,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高度統一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只有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驗轉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和諧,保障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我們的事業生生不息、勝利前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執政的思想、政治基礎。中國共產黨正是通過帶領全國人民探索、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取得巨大的成功,把國家領上富強之路,把民族領上復興之路,把人民領向幸福之路,展示了偉大、光明的發展前景;贏得了各族人民的擁護,成為全黨的共識,也越來越獲得國際的羨慕、理解和認同,給世界帶來了新的希望,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深厚歷史根基和蓬勃生命力。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是我們深刻的歷史經驗總結,也反映了當代世界各國的經驗教訓。蘇聯解體、東歐巨變,是傳統僵化的社會主義的悲劇;一些發展中國家陷入發展陷阱,不能獲得持續發展,是「華盛頓共識」的破產;一些發展中國家依然一盤散沙,陷入戰亂分裂,這都給了我們深刻的歷史啟迪。中國共產黨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帶領中國人民歷經幾十年艱苦探索,歷經挫折而確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開辟了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發展大道,而且日益在世界上展示其巨大優越性。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是實現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歷史要求,也必然是對人類文明進步的獨特而巨大的貢獻。
D. 為什麼說我國社會主義
因為我國符合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
第一,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第二,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第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第四,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第五,憑借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形成高度發達的生產力。
E. 為什麼中國要走社會主義道路
(1)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力量相對來說比較強大,它是實現國家工業化的主要基礎。而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國家獨立和富強的當然要素和必要條件。
(2)資本主義經濟力量弱小,發展困難,不可能成為中國工業起飛的基礎。
(3)對個體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保證工業發展,實現國家工業化的一個必要條件。
(4)當時的國際環境也促使中國選擇社會主義。
F. 為什麼說我國是社會主義社會
因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都是人類進步的社會歷史產物。它們的性質根本對立,但在當代同處於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第二大形態,具有共同的社會存在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
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需要經過一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用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擺脫對物的依賴性,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創造條件。
中國社會的發展演進,的確出現了特殊形式。封建社會沒落之後,中國沒有按照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而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奪取了國家政權,開始了新民主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應該是在中國特殊的國情條件下,在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二大形態中,具體社會制度演進的一種特殊形式。它在本質上不同於經典的資本主義,完全有理由承擔起為人類社會向第三個階段共產主義邁進創造十分發達的生產力和極為豐富的物質財富的一部分任務。
(6)中國為什麼社會主義擴展閱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
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尊重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體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注重社會公平,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
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使它們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確保社會政治穩定。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是無差別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目標又是過程,需要經過長期奮斗、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實現。
G. 為什麼中國實行社會主義
第一,帝國主義不會允許中國通過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
第二,中國的封建勢力相當頑固,它與帝國主義相勾結 ,反對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
第三,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不能擔當起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的重任。
第四,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潮流,領導全國人民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探索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H. 為什麼新中國要走社會主義道路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1)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力量相對來說比較強大,它是實現國家工業化的主要基礎。而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國家獨立和富強的當然要素和必要條件。
(2)資本主義經濟力量弱小,發展困難,不可能成為中國工業起飛的基礎。
(3)對個體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保證工業發展,實現國家工業化的一個必要條件。
(4)當時的國際環境也促使中國選擇社會主義。
總之,這一選擇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確的。通過這一選擇,中國共產黨創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開始了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
I. 為什麼中國選擇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
從歷史上來說,封建制度已經腐朽不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背景下,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了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而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說明了農民階級不可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失敗說明了中國在當時的環境下不可能走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而後來由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取得的勝利說明了,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是歷史的選擇
中國人民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是由其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所決定的,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先後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為什麼中國人民最終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其他的社會制度呢?
一、 為什麼中國人民不繼續選擇走封建主義道路?
中國的封建制度始於秦朝,終於清朝,期間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各個封建王朝創造了璀璨的中華文明,但每個王朝在後期都出現了諸多的嚴重的封建腐敗思想,阻礙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最終導致改朝換代。但是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發展到清王朝,世界正在快速發展時,中國仍然閉關自守,必然受到資本主義勢力的沖擊。尤其在清王朝統治後期,封建制度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使得從1840年後中國生產力長期落後於世界發展水平。經濟上的落後也使得中國在政治上落後於外國資本主義國家,進而使中國最終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在封建社會後期,在本國封建主義和外國殖民者的雙重壓迫和剝削下過著水生火熱的生活,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曙光。所以拋棄封建制度,選擇另外的更為先進的社會制度,是中國人民選擇的必然,是歷史的必然。
二、為什麼中國人民不選擇君主立憲制的道路?
君主立憲制是資本主義制度的一種,但又區別於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的特別之處在於保留了皇帝。中國社會由於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皇帝就是封建制度的標志,封建制度就是建立在以皇帝為中心的政府之上。在清朝晚期,清政府為了挽救自己的執政地位,在1906實行了名為「預備仿行憲政」 的立憲的改制;並於1908年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制定了一個學習日本實現君主立憲的方案,但又規定了9年的預備立憲期限[1]。1911年5月,清政府為形式所迫不得不成立了責任內閣,但所組成的內閣政府中的13名內閣成員中有5人都是皇族成員[1]。預備立憲並沒有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會矛盾,加重了危機;這個被譽為皇族內閣的內閣政府沒有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同樣也不能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這個政府不但沒得到其他官僚階級的支持,也沒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所以都最終被人民所拋棄,同時也宣告君主立憲在中國的失敗。
三、 為什麼中國人民不選擇之本主義道路呢?
經濟上,在明代時期中國就存在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可能,在江南及沿海地區出現了「機工出力,機戶出資」的早期資本主義萌芽性質資本主義手工工廠,但其發展一直受到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發展緩慢。1840年外國資本主義國家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國門,開始進行對中國長達100多年的侵略。外國資本主義國家的入侵,一方面瓦解了中國的封建制度,但另一方面也為中國帶來了資本主義經濟模式的發展。但是帝國主義本意是不願意中國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國家,再加上中國封建主義的根深蒂固,導致中國資本主義經濟在夾縫中畸形發展。後來出現的官辦資本主義和民族資本主義也沒能成功,因為其在經濟上的力量十分弱小,沒有足夠的力量與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對抗。政治上,在1840年前,中國是一個政治上獨立的國家。但在鴉片戰爭爆發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開始受外國資本主義國家的控制。政治上沒有獨立權,經濟上也受到外國操縱,導致民族資產階級沒有足夠的力量獨立領導中國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而且外國資本主義國家也不願看到一個繁榮富強的中國,極力壓制中國的資本主義發展。文化上,西方文化對中過傳統儒家文化有著很大的沖擊,堅船利炮的打擊讓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向西方學習。但外來的西方文化思想除了帶來技術上的進步外,在社會制度這問題上與我國傳統儒家文化相比仍舊處於下風,沒有在思想上給大多數中國人一種覺醒。而在後來的資本主義思想廣泛傳播時期,又掀起了對傳統思想的拋棄風,使中西思想互博,最終西方文化也沒戰勝傳統儒家文化。由此可見,資本主義道路註定在中國行不通。
四、為什麼中國人民選擇了走社會主義的道路呢?
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除兩級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發展道路。
歷史已經證明封建制度落後於世界,資本主義制度又不適合中國的發展,不能帶領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目標,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選擇的一條嶄新的發展道路。選擇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經濟上,中國共產黨制定了「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後的農村及時地開展互助合作運動;在調整工商業過程中,採取對私營工商業加工訂貨、經銷代銷等方式,廣泛發展初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過渡時期的總路線[3]。而廣大的工人階級當時雖然處於社會底層,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但是工人階級的數量廣大,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持力量,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並且工人階級有著其極強的生命力和積極的勞動意識,這些優點都決定了工人階級是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在工人階級的領帶下能夠完成國家富強的目標。在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面臨著一個一窮二白、千瘡百孔、萬業蕭條的國家。中國共產黨要最快的實現中華民族的振興,就必須集中全國上下的力量進行經濟建設,走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就體現在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所以走社會主義道路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政治上,共產黨代表著最廣泛人們的根本利益,由於工人階級長期受到外國資本主義的壓迫和剝削,所以他們積極的革命熱情和革命決心是以前任何一個階級都無法比擬的,他們擁有強大的革命力量。五四運動及十月革命後,中國共產黨成立,它代表了工人階級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從此,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的舞台,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因為只有共產黨提出了徹底的反封反帝的革命目標,盡管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的挫折與困難,但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趕走了小日本,打垮了有美帝國主義撐腰的蔣介石,最終邁進了社會主義,體現了歷史的必然性——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無產階級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思想文化上,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猶如茫茫大海上的一盞明燈,為中國的革命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速度猶如雨後春筍一般,全國上下的都掀起了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熱潮。在這股熱潮中,涌現出了像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一大批先進知識分子。特別是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把馬克思主義的原理和中國本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建立後,中國共產黨仍然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和實事求是的原則,指導中國的社會主義的發展,先後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上發展出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從理論上指導中國獨立自主的走出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綜上所述,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的歷史條件所決定的,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這一客觀規律的要求,是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1956年,經過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國的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幾千年來的階級剝削制度已經基本結束,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已經占據統治地位。這表明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革,由新民主主義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時,黨的任務就是要領導全國人民,開始轉入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是黨和國家面臨的一個新的歷史課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一系列艱辛的探索,提出了許多具有獨創性的見解,大大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推進了毛澤東思想的發展。但是,探索的道路是不平坦的,黨也經歷過挫折,發生過失誤。然而,無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誤的教訓,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為後來者繼續探索提供了借鑒。
J. 為什麼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
因為中國是共產黨領導的國家,近代歷史證明了中國不適合資本主義社會,。蘇聯確實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不過蘇聯早就解體了。 現在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古巴共和國 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繁體:寮人民民主共和國,簡稱「寮國」〕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曾實行蘇式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 捷克斯洛伐克 至1989年 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至1989年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至1989年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至1989年 波蘭人民共和國 至1989年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或東德) 至1990年 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 至1991年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簡稱:蘇聯)至1991年 蒙古人民共和國 至1992年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至1991年 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簡稱:民主葉門或南葉門) 至1990年 阿富汗民主共和國 至1989年 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 剛果人民共和國 貝南人民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