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近期,美國分別派遣兩架偵察機抵近我國進行偵查活動。分析美國這舉動
如果是戰略上的行動,那就是保持軍備存在感,加強美軍重返亞太的既定事實,順便檢測中國空軍反應能力和底線就像毛熊的TU-95老是靠近英國海岸線一樣,美國對中國的飛機偵察是一種常態,不是突然出現的。在新中國成立來一直沒中斷過;支援給台灣的u-2,越南戰爭期間的空中入侵,中南海撞機事件,EF-18鹽城事件......等等美帝的飛機一直在中國周邊沒走開過,只是之前一直不曝光,畢竟搞不過別人說出來丟人。現在有底氣開始攔截開始曝光了。 如果是戰術上的行動,來的是P-8海神或P-3C最大的可能性就是 中國核潛艇准備從南海進太平洋,他們來找潛艇的。來的是EC-130或EF-18目標是監聽中國的雷達和通信電波 。我們必須劃定和嚴格執行東海 南海識別區才能阻止這種挑戰,前提條件是我們的空軍實力必須抗的住這種壓力。
Ⅱ 知道美軍在中國周邊的軍力部署,中國有什麼應對之策呢
這種事情涉及國家機密,中國的軍力布署不會公開的。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軍隊布署完全可以應對突發事件,其目標主要是防止外亂突襲。做為中國公民不要問涉及國家機密的問題,防止泄露國家軍事機密!
Ⅲ 中國志願軍是怎樣全面扼制美軍攻勢的
李奇微發起的撕裂者行動,使得聯合國軍在3周時間內就全線抵達三八線,但他想的是繼續往前進攻,他把新一輪的進攻稱為狂暴作戰,目標是進抵堪薩斯線。
李奇微將新的作戰計劃定名為狂暴作戰。狂暴,英文為RUGGED,可以理解成崎嶇不平的意思。不知美軍是指越往北朝鮮半島地勢越不平,還是指美軍的前途猶如崎嶇山路般的艱險。
但真實的情況是,困擾李奇微的問題是,幾乎在每一條進攻的線路上,美軍都會受到志願軍的異常頑強的阻擊,局部戰斗進行得艱苦而殘酷,但是,這也只是志願軍小型的阻擊部隊。
被命名為堪薩斯線的目標線是:從臨津江口開始,經過板門店,斜穿三八線,從漣川北一直到華川水庫。這基本上是一條在三八線北側20公里左右、與三八線基本平行的戰場線。
李奇微所稱的堪薩斯線全長184公里,西側依託漢江和臨津江的共同入海口,有22公里的水障;中部依託寬達16公里的華川水庫。這樣,整條戰線上就有38公里長的水障。
在這條戰線上,聯合國軍進可朝鐵三角繼續推進,退可依託水障從容後撤,能夠做到進退有據。
在懷俄明線上,聯合國軍可以俯視鐵三角地區,進可嚴重威脅鐵三角,若想撤退則只需後撤約15公里就能退到堪薩斯線上。
在狂暴作戰中,聯合國軍一線各軍的作戰任務則為:美一軍和美九軍:美一軍西翼留守臨津江南岸,向北岸不斷派出偵察隊探明敵情;美一軍東翼和美九軍向永平北側至華川水庫之線推進;美九軍最西翼的美二十四師,劃至美一軍戰斗序列;
美十軍和南朝鮮一、三軍:進至華川水庫至東海岸桿城南側之線。
在上述各部到達堪薩斯線後,美騎兵一師向漢城東南側集結,美二師向洪川集結,南朝鮮軍一個師向江陵以西集結,會同已於3月29日開始向大邱集結的美一八七空降團作為預備隊使用。
一旦中朝軍隊發動春季攻勢,則這些預備隊就會被派往戰線上的告急處。
李奇微認為,由於中朝軍隊的春季攻勢很可能會在不長的時間內發動,在狂暴作戰中,聯合國軍要一邊和中朝軍隊保持接觸以給中朝軍隊造成壓迫和擾亂,一邊極其謹慎地推進。
因此,狂暴作戰中,聯合國軍部隊要謹慎地准備才能發起進攻。
李奇微遂下令各部在4月2日至4月5日之間於謹慎准備完畢後開始向堪薩斯線推進。
4月1日,美第八集團軍向前線各部補充了1.5萬多名朝鮮民工,用於搬運戰地物資之用。這樣,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北上的狂暴作戰馬上就要開始了。
4月3日,麥克阿瑟又一次飛抵朝鮮,在東海岸的南朝鮮第一軍作戰區域內降落,與李奇微會面。李奇微向麥克阿瑟通報了狂暴作戰和無畏作戰的計劃,麥克阿瑟表示同意。
隨後,麥克阿瑟飛回日本,此時的麥克阿瑟並不知道,這是他最後一次以聯合國軍總司令的身份視察戰場。
狂暴作戰開始不久,隨著志願軍的撤退,美陸戰一師接近了華川水庫。
但是,根據南朝鮮第六師的情報,華川水庫不但有志願軍堅守,而且志願軍已經把水庫的閘門全部打開了,北漢江江水猛漲,南朝鮮軍不少士兵和裝備被大水沖走。
打開華川水庫閘門,用大水來減緩美軍北進的速度,是我軍第三十九軍-一五師三四四團乾的。他們於9日凌晨4時在師作戰科副科長沈穆帶領下,來到大壩,讓看守水庫的朝鮮工人把10個泄水閘門全部提了起來。洪水不但沖走了美軍的一個炮兵陣地,把公路也沖垮了。
美軍陸戰一師七團對水庫這個詞特別敏感,他們對不久前在長津水庫遭到的厄運至今心有餘悸。但是,也許就是在這樣的回憶中,他們居然想學習一下志願軍的戰術,對華川水庫來了一個突然的襲擊。
李奇微親自審查和批准了陸戰一師的作戰計劃。
襲擊部隊以七團為主,特別又配備了一個特種兵連。
這次行動,美軍一改乘坐汽車白天行軍的慣例,攜帶著個人補給品和彈葯,開始利用黑夜步行前進。
美陸戰一師的襲擊部隊想突然佔領水庫,然後把水閘關上。
襲擊部隊到達水庫邊,在他們乘坐橡皮舟渡水庫的時候,被志願軍士兵發現了,立即遭到射擊。七團留在北岸的兩個連也同時遭到志願軍的猛烈反擊,美軍部隊陷入危機之中。
沒有大炮的支援,山高霧大,飛機也支援不了,美軍士兵不知道該怎麼打仗了。
陸戰一師一營奉命強渡水庫,但是他們找了一整天都沒找到他們認為合適的渡口,斷崖上全是志願軍堅固的陣地。
正當李奇微的狂暴作戰計劃在逐步實施的時候,他突然接到命令,由他取代麥克阿瑟的職務,就任聯合國軍總司令一職。對於李奇微來講,這無疑又是一件大好事。
正當李奇微趾高氣昂地向三七線以北挺進時,彭德懷已經開始構思第五次戰役了。
彭德懷在志願軍黨委擴大會議上作了重要講話。他指出:我們必須在4月20日左右舉行戰役反擊,消滅敵人幾個師,粉碎敵人的計劃,把主動權奪回來。
實施反擊的主要方向是西線汶山至春川一線,該線敵人有南朝鮮第一師、英第二十九旅、美第三、第二十五、第二十四師、土耳其旅和南朝鮮第六師。由於敵人連續的北進作戰,其縱深小,援兵主要依靠橫向運動,所以我軍在戰役指導上,實施戰役分割與戰術分割相結合,戰役迂迴包圍和戰術迂迴包圍相結合的方針。在兵力布置上,擬從金化、加平一線的山區劈開一個戰役缺口,將東西兩線的敵人分割開,同時以三兵團由正面突擊,以九兵團和十九兵團從東西兩翼實施戰役迂迴。
北朝鮮人民軍分別向當面敵人發起攻擊配合作戰。
彭德懷要求大家立即抓緊時間進行政治動員和戰術教育,組織第一批參戰部隊的幹部向新參戰的部隊介紹作戰經驗,並向新參戰部隊派出顧問,立即開展戰役偵察和戰術偵察。
同時,對後勤工作的要求是:加強囤集糧彈物資,保證參加這次戰役的每個戰士能自帶5天的干糧,後勤分部同時准備可供部隊5天的干糧隨部隊前進。
要克服王八線一帶150公里無糧區的困難,不允許戰士挨餓的情況發生,如果一兩天斷糧,再好的作戰計劃也沒有用。衛生部門做好4至5萬傷員的收容治療准備。工兵部隊立即開始修築熙川經德峴里、寧遠、孟山到陽德的公路,准備一旦對方從側後登陸,志願軍的西線交通被切斷時作為主要運輸線。
10日,彭德懷將第五次戰役的具體設想和部署電告毛澤東。
在中國北京中南海豐澤園內的書房裡,毛澤東和周恩來仔細審查了這個戰役預案。
毛澤東對周思來說:美軍想在元山這個蜂腰部位做文章,佔領這一線,進可攻,退可守,無論是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有利,我就不信這個邪!我看彭德懷他們的分析很有道理!
彭德懷在電報中有這樣的表述:現在,我第二番參戰部隊正在開上前線,而敵軍經過兩個多月的進攻已很疲勞,傷亡未補充,部隊不甚充實,且後備部隊尚未來到。抓緊這個時機向立足未穩之敵大舉出擊,打一個大的戰役,以加速朝鮮問題盡快解決……不然,我軍動作慢了,坐失良機,等敵援軍上來了,加之海上兩棲登陸,勢必逼迫我軍兩面作戰,讓我處於不利境地。此役原擬於5月上旬開始,但為了推遲敵人的登陸,避免同時兩面作戰,因此提前於4月22日開始。
這次戰役是極為重要的,是一場大惡戰。即使付出五六萬人的代價,也要消滅對方5個師……
看來,彭大將軍的野心確實不小!毛澤東贊賞地說。
周恩來提醒說:這樣,戰役准備時間會很倉促,三兵團的兵團領導班子3月16日才組建,全兵團按照預定速度,4月中旬才能到達朝鮮前線。再說,這次的戰役無論是從投放的兵力、戰線的闊度,還是預想的效果,比起前4個戰役來都大得多。我們前幾次戰役的情況證明,一次包圍美軍幾個師,一個整師、甚至一個團,都難以達到殲滅的任務,而這次戰役的第一階段就預定殲滅敵人5個師,其中有美軍的3個師,恐怕客觀上難以做到……
但是,毛澤東批准了彭德懷的作戰預案。
13日,毛澤東回電同意彭德懷的部署,並且特別強調了警惕美軍登陸作戰的問題,指出把第四十二軍部署到元山方向,以專門確保元山的安全。
志願軍第五次戰役發起的時間最後確定為:1951年4月22日。
4月21日,聯合國軍進抵開城、高浪浦里、三川里、文惠里、華川、楊口、元通里一線。
這里已經是志願軍的最後防線了,所以聯合國軍雖然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再也不能前進一步了,隨著第二輪戰役地展開,第四次戰役終於結束了。
這次戰役,志願軍是在尚未得到休整和補充的情況下倉促轉入防禦作戰的,各種困難大大超過了前三次戰役。
但是,志願軍全體指戰員充分發揚了英勇頑強、不怕犧牲、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優良作風,抗擊了美軍的猛烈進攻。
志願軍以積極的堅守防禦、反突擊和運動防禦作戰,殲滅了美軍和南朝鮮軍的大批有生力量,並有計劃地向北轉移。
整個戰役從志願軍全部轉入防禦作戰的1月27日起,至4月21日止,激戰85天,共斃、傷、俘聯合國軍7.8萬餘人,使其平均每天前進不到1.5公里,總共只前進了100餘公里。
中朝軍隊保全實力並撤至三八線以北,所進行的機動防禦以空間換取了時間,為進行下一次反擊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也為掩護戰略預備隊十九兵團和三兵團的開進集結,為實施下一個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
Ⅳ 張召忠 解放初期我軍是如何打下美國u2偵察機
1962年使用秘密的使用地對空導彈擊落U-2飛機。
1962年9月9日,黑貓中隊的一架U-2飛機從平潭島方向進入大陸上空,經福州沿鷹廈線過順昌、光澤向江西境內飛來。飛機飛過余干、鄱陽湖和九江市後,突然左轉,從黃梅、廣濟直逼南昌。秘密設伏於南昌的解放軍地空導彈第2營連發3枚「薩姆二型」導彈,將之擊落在南昌東南15公里的羅家集附近,國民黨中校飛行員陳懷生跳傘著地後喪生。
這是解放軍擊落的第一架U-2飛機。1963年11月1日,國民黨空軍少校飛行員葉常棣駕駛的一架U-2偵察機被擊落於江西省廣豐縣萬羅山,葉跳傘被擒。1964年7月7日,又一架國民黨空軍的U-2飛機被擊落於福建漳州東南的紅板村,飛行員死於座艙內。
1965年1月10日,台灣空軍最後一架U-2飛機從山東海陽上空進入大陸,經黃驊、大同飛向包頭。設伏於包頭的解放軍地空導彈第1營連發3枚導彈,一舉將之擊落,國民黨空軍少校飛行員張立義被擒。
(4)中國如何應對美軍抵近偵查擴展閱讀
U-2偵察機服役歷程
1956年5月初,首批4架U-2偵察機開始服役,並由C一124運輸機空運到英國。為了掩人耳目,美國對外宣稱U-2是一種專為美國航空航天局服務的氣象研究機,隸屬於第一臨時氣象偵察大隊。6月11日,為了減輕外界對U-2的猜測給英國帶來的壓力,同時也為了盡快開始對華約國家進行偵察,U-2部隊啟程前往德國法蘭克福以西、毗鄰萊茵河的威斯巴登。
到達後不久,U-2就換裝了更強勁的J57-P-37A發動機,徹底解決了以前的空中熄火問題。2002年4月,U-2進一步改進並開始無人駕駛改裝。2005年6月22日,美國空軍一架U-2偵察機在返回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基地途中在該國墜毀,造成飛行員死亡。
2005年8月,完成了美海軍通信數據鏈系統(CDLS)的關鍵改裝測試,增強戰場數據傳遞能力。2006年6月,改進型號U-2S「龍女」(Dragon Lady)高空偵察機飛抵韓國烏山空軍基地。2007年3月,有表明至少有3架U-2飛機發現了漏油問題,美國空軍停飛了全球范圍的U-2偵察機,做集體維修。
2011年3月,美國政府計劃將32架的U-2延役至2015年,而奧巴馬政府則試圖執行一項九千一百萬美金的預算案,以維持U-2機隊的服役。2011年6月29日,美國一架U-2S偵察機在中國北方附近外海3萬米的高度飛行,我軍兩架蘇-27戰斗機立即升空攔截,U-2S偵察機發覺後立刻返航。
2016年9月20日,美國加州尤巴城附近,美國空軍一架執行訓練任務的U-2偵察機在薩特孤峰山(Sutter Butte Mountains)墜毀,兩名飛行員一死一傷。 2017年6月6日,駐韓美軍U-2偵察機部隊於五月底臨時遷移至位於日本沖繩嘉手納的駐日美軍基地。這是負責執行監視朝鮮任務的美國空軍部隊首次被遷至朝鮮半島以外的地方。
U-2已在美國空軍中服役超過50年,駕駛該飛機被認為是一種榮耀,但美空軍飛行員認為它是美軍所有飛機中著陸最困難的一種,從1955年至今,U-2飛行員的總數未超過850名。
Ⅳ 若美國三個航母編隊同時逼近中國,我國海軍該如何接招
航空母艦自二戰結束以後,便成為了世界各個軍事強國的海上大殺器,長期充當著海戰中核心力量的角色。如今的航空母艦也被看作是最有價值的海基資產,不僅可以執行傳統的防空任務之外。還可以進行反艦作戰,敵方縱深目標打擊和反潛作戰等多種任務。但無論時代變化如何,航母的主要核心任務:「隨時隨地投射己方的航空力量」這一點,卻一直沒有改變。
事實與經驗表明,無論是世界強國還是世界大國,必然要有堅定發展和成熟運用航母的戰略與理念,以及成功轉換非戰爭行動和戰爭行動的模式與戰法。中國現在已經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航母編隊,但那隻是為了滿足有效捍衛國家主權和維護國家海洋利益的需要。如果真正到了不得不開戰的那一天,我國的航母編隊也能夠做到不懼全球霸權的挑戰。
Ⅵ 中國如何應對美國的軍事圍堵
中國應對美國的軍事圍堵的方法:
1、對於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意圖,中國必須保持清醒、冷靜、客觀的頭腦,沉著應對,主動出擊,避免沖突,化解風險。在外交上要採取靈活有效的手段,主動加強與周邊國家的溝通與聯系,繼續加強與東盟的合作夥伴關系,增進互信,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反對美、日等國介入南海爭端。力爭使美國在亞太圍堵中國所帶來的風險最小化。
2、面對美國在亞太地區咄咄逼人的軍事態勢,中國應繼續貫徹「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戰略,在政治上繼續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堅決清除腐敗,繼續依法治國、擴大民主權益;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完善和提高現有經濟結構,努力提高經濟效率。全面提升本國的綜合國力,加快軍事現代化建設。
(6)中國如何應對美軍抵近偵查擴展閱讀:
國際戰略格局的變革與國際體系的轉型對中國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美國在亞太地區積極構建圍堵中國的包圍圈,在美國極力從軍事與經濟上合圍中國的不利態勢下,中國必須考慮國家戰略的總體布局,適時調整國際戰略,告別多年不變的「韜光養晦」模式,積極應對美國戰略「東移」、強勢介入亞太地區的戰略意圖。
Ⅶ 美軍艦機抵近中國偵察三大方向是哪裡
近日,中美國防部長舉行面對面會談,會晤期間,中方對影響中美兩軍關系發展的三大障礙表達了關切,闡明了立場。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關友飛表示,中美兩軍關系發展存在三大障礙,即美對台出售武器、美國國會限制中美兩軍發展的歧視性法律以及美軍艦機在中國專屬經濟區內高頻度的抵近偵察。
高峰軍事觀察認為,
美國首台武器和美國國會限制中美兩軍關系發展問題已經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就當前西太的戰略安全環境來看,美軍對中國軍力發展嚴重關切導致的激進抵近偵察行為才是最現實的問題。關友飛表示,現在美軍艦機的偵察頻率不斷增加,距離不斷靠近,任何國家都會感到不安和威脅,而且這種做法與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不斷增強戰略互信的趨勢背道而馳。
其實美國對中國的全面戰略偵察並不缺乏手段,
美國軍用間諜偵察衛星應該沒有一天閑著的時候。但是要想獲得更准確詳實的資料,傳統艦機抵近偵察的情報搜集手段還是必須的,不過這種偵查手段很容易引發兩軍小范圍沖突。關友飛表示,過去的教訓表明,美軍艦機的抵近偵察是中美發生海上沖突的根源,如果今後美方繼續採取這一立場,中美艦機相遇的次數將越來越多,很容易再度引發意外。歷史上中國防空導彈部隊就多次擊落美軍U2高空偵察機,而海南撞機事件對中美兩軍關系的傷害至今美國仍不思悔改。
雖然中國近期一再警告美國的間諜船和電子偵察機的抵近偵察行為的危險性,但是在美軍重返亞洲戰略的推進和實施,以及中國三軍裝備發展突飛猛進的現實大環境下,要美國收手談何容易啊,畢竟這兩條因素在美國眼裡已經是對其西太霸權體系穩固性的最大擔憂和切實維護措施。高峰軍事觀察認為,美軍主要監測目標是中國沿海的新增基地和海空軍力量調防及部署,還有就是重要的軍事裝備生產基地。但總體上美國情報搜集艦機的主要偵察盯防方向有三大塊。
一是像遼寧大連、上海、廣州等軍工造船基地,因為這三個地方是中國海軍新式驅護艦的主要生產基地,通過檢測可以分析中國的海軍裝備製造速度和規模,從而判斷中國海軍建設的思路趨勢和方向。還有對中國主要戰略裝備生產基地的檢測,比如大連大船重工、葫蘆島核潛艇基地,上海造船廠等地,主要監測中國航母等大型艦船以及核潛艇等戰略性裝備的發展及活動數據。
第二個主要方向是監測台海周邊中國三軍的部署活動情況的情報,現在其重要性又隨著中日東海釣魚島矛盾升溫而加重了。因為這兩個地方可能存在的軍事沖突或大規模戰爭風險已經被美國通過所謂的國內法和安全盟約給自我綁架了。當然這里也是美國制約中國的外交軍事王牌,但美國絕對不會希望因為台灣和日本的問題徹底惹惱中國
,並在西太觸發戰爭導致與中國的直接軍事對決。所以美軍的神經在這一地區一直會綳得很緊不敢鬆懈。而中國海軍不斷通過這里的海峽水道突破第一島鏈的軍事演習訓練行動,也是美軍了解中國海軍實力的最好機會,
美國也絕對不會放過的。
第三各主要方向是南海,而重點是中國的海南島。因為中國在這里建立了最新的核潛艇基地,
中國海軍的核潛艇從這里進入深水更不容易被偵察到,增加了戰略核潛艇遂行任務的隱秘性。而這里在美國看來也很可能成為中國航母的最前沿部署基地,因為南海問題是美國一手挑起的,
中國很可能將海南島作為軍事震懾的大本營。還有一個重點就是,
中國將在海南島建立太空發射場,這個重要性就不需要解釋了。
Ⅷ 美軍機來我國抵近偵察,為什麼不用無人機攔截
無人機再好也沒人好,起碼掛載武器都多些。
Ⅸ 美軍機抵近偵察,挑釁者裝什麼純潔
美軍機抵近偵察 挑釁者裝什麼純潔
資料圖
五角大樓24日稱,兩架中國戰斗機此前一天在中國東海上空對一架美國EP-3型偵察機做出「危險攔截動作」,五角大樓宣稱中國戰機的攔截「不安全且不專業」。
五角大樓說這件事時那副義正辭嚴的樣子真是好笑。美國的媒體報道說,攔截發生地約90英里之外就是青島,眾所周知那裡有中國重要的軍港。美軍搞這樣的抵近偵察威脅到了中國的國家安全,中國空軍進行攔截才是理直氣壯的。
美軍對中國沿海戰略要地搞抵近偵察是中美之間的一大問題,美方一直將這種強盜行徑稱為「航行與飛越自由」,中國軍隊在攔截的同時,總的來說保持了剋制。其實中國公眾的樸素願望是:還攔截干什麼,直接把美國飛機揍下來就得了。
解放軍當然不會那麼做,但是必須指出,中國人對美國抵近偵察的痛恨很真實,這種痛恨必然會對中國軍人的因應行動產生輿論和心理影響。美國軍機最好還是離中國海岸遠點,中國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美機反復前來挑釁,難免有一天會出事。
2001年在海南島附近空域中國一架戰機與美國偵察機發生碰撞,中國飛行員犧牲。當時美軍飛機迫降在海南島機場,最後被拆成幾塊送回美國。如果再發生撞機的事,結局大概不會是這樣了。
我們認為,解決美軍抵近偵察的問題,光靠「教育」美國人是不會起作用的。中國海軍必須要走出去,就像「千里躍進大別山」那樣,抵近美國和其盟國開展行動,把「火」燒到它們那裡去,形成中國與它們的交叉偵察,打造阻止美方在我沿海活動的新籌碼。
中國海軍現在去美國西海岸的聖迭戈基地附近實施偵察或許還有些困難,但是我們去關島、夏威夷應當不難。另外去沖繩、橫須賀以及澳大利亞的海岸等都應該做得到。不久前美澳在澳大利亞近海舉行聯合軍演,中國一艘測量船靠過去,在澳輿論中引起不少騷動,我們認為就是應該讓美國的盟友多感受一些這種滋味。
中國的藍水海軍正在建立中,海軍艦隊去亞丁灣巡航,訪問他國,出遠門越來越多。有能力遠航的艦艇和測量船都應該充分使用起來,多去敏感海域觸動那些總來找我們麻煩的人。
遼寧艦也可以表現得更加積極,盡管它是「科研訓練艦」,但是在哪都是訓練,到靠近美軍基地的海域去,那樣的訓練環境更真實,除了有天氣和海流,還有地緣政治波詭雲譎的考驗。
如何與美國及其盟友開展那種有些刺激的游戲,中國大概還要學習。但我們肯定不能就守在家裡讓它們登門來挑釁。那樣不僅軍事上被動,民眾的感受也很不好。
如果中國的軍艦常在外面受美國盟友們的指責,那麼南海再有美國軍艦偶爾來搗亂,中國社會至少在心理上就會從容許多。我們對很多事情的認識會隨著我們行動能力的變化而變化。美國的戰略文化並不尊重理性和剋制,更尊重實力與意志,所以,我們或許的確要走出被動應對的模式,主動給美國製造點麻煩了。
psEP-3偵察機
2017.07.23美軍機抵近我東海上空偵察屬於東海防空識別區 望採納
Ⅹ 中國如何應對美國的軍事挑戰
現在美國的軍事挑戰我們不需要放太多的精力,他們有錢有技術,願意怎麼布置軍事都行,我們只需盯緊自己的目標(釣魚島,南海,台灣),按照計劃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不能搞軍備競賽,不然我們自己會垮的。就像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任海泉中將所說的:「第一,不要看成不得了,第二,不要當作無所謂,還是要聽其言,觀其行。」以我的觀點,我們現在主要應該把精力放在釣魚島上,日本自民黨和民主黨正在唱雙簧,釣魚島已經很危險了。日本對中國是壞到骨子裡的,軍國主義十分盛行,擴張之心不死。而且釣魚島是在美日安保條約內的。所以中國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釣魚島上。台灣在目前的幾十年內是不可能獨立的,「台獨」在國際上也不受支持。黃岩島目前在中國的實際控制內,菲律賓沒有辦法,他不敢首先開戰,而且黃岩島不受美菲安保條約保護。其實通過這次黃岩島事件,我發現菲律賓領導人都是一群2貨,根本不懂政治,所以不必太在意。另外,在南海,我們要小心越南,我感覺越南的擴張之心也是一直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