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如何鑒賞中國畫

如何鑒賞中國畫

發布時間:2022-01-22 07:03:18

❶ 怎樣欣賞中國畫

首先必須了解中國畫的歷史和中國畫的藝術規律,其次還要有較深的藝術修養。

中國畫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的發展歷程映射著中國文化的發展史。中國畫受中國哲學、美學觀點的影響,不要求像照相那樣非常逼真,而是借景借物來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半是物,一半是我。」通過畫面傳給人一種深沉、一種蒼茫、一種寧靜、一種生機……一種無言的會意。西方繪畫是大自然的再現,而中國畫卻是對大自然的一種再創作,是一種融入了自我的再創作。

除了這種深層次的欣賞之外,還有畫面的欣賞。一般的衡量標准,一是筆墨雄健、精湛,不造作,不含混,脈絡清楚氣勢旺盛,大膽下筆,細心收拾。二是立異標新,有激情,有生氣,能夠第一眼就抓住人心,使人看過後印象深刻,回味無窮。三是布局要奇,從全局著眼,細處著手,虛實相間,繁簡相宜,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四是造型要美,要有神韻,有靈氣,比描寫對象更高更美。切忌形似華美,內容空洞。最後,畫中所配的詩文、書法、印章皆應與畫面協調統一,渾然一體。

因此,欣賞中國畫時有許多地方要靠領悟,其中的博大精深之處還需反復體味才能領略到。

❷ 如何鑒賞中國畫

你可以從以下的方面來鑒賞中國畫表面: 初看國畫,要欣賞的不僅僅是畫面,還要看下列各項是否精美。 1.畫工: 一幅作品,可表現出作者的成就。畫面的形象,就是畫工的具體表現,我們往往主觀的評價一幅畫的優劣,主要還是受畫工的影響。 2.書法: 中國畫和西洋畫不同之處,其中一項就是書法。中國畫畫面上常伴以詩句,而詩句是畫的靈魂,有時一句題詩,如畫龍點睛之筆,使畫增色不少。而畫中的書法,亦影響畫面至大。書法不精的畫家,大多不敢題字,雖然僅具簽署,亦可窺其良莠。 3.印章: 畫面上常見的印章有:畫家的印鑒,題字者的私章,襯托用的閑章,收藏者的印章,欣賞者的印章,鑒證者的印章等。而各種印章的雕工,印文的內容,蓋印的位置等,都在評價之列。尤其古畫,往往有帝皇,名家,藏家和鑒賞家的印鑒,可鑒真偽。4.裝裱: 中國畫的裝裱別具一格,常見的有紙,綾兩大類。綾裱較精。裱邊的顏色,寬窄,稱邊,接駁,裱工等,都十分講究。日本近代的裱工另有風味,對現代的裱畫方式有影響力。好的裝裱,能把一幅畫襯托得更為精美悅目,名貴大方。 5.框飾: 如用壓鏡方式將畫藏在玻璃框下,其採用的框邊材料、顏色、大小等對畫的美觀影響極大。近年北美畫家多採用西式框飾代替中式裝裱,亦頗有可觀。 6.內涵: 中國人欣賞字畫不單單欣賞表面工夫,更著重作品和作者個人之間的相互關系。 7.功力: 從事書畫修養越久的人,他表現出的功力,是初學者無法比擬的。尤其是書法,老手多蒼勁有力,雄渾生姿。在國畫方面,其線條,設計, 意境亦表現出作者的功力。所以經驗豐富的藝術家,其作品往往較年輕畫家有所不同,這表現的就是功力。 8.布局: 布局看來像是畫面的設計,其實是作者胸懷中的天地,從畫面布局中表現出來。中國畫與西洋畫不同的地方甚多,最明顯之處就是「留白」。國畫傳統上不加底色,於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成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處,有人以書法,提詩,蓋印等來補白,亦有讓其空虛,故從布局中可見作者獨到之處。 9.學養: 功力及布局,可於畫面窺其一二,至於作者的學養,對其作品影響至大。故中國有「文人畫」之稱。著名文人,其作品的與眾不同之處,就是一種「書卷氣」。畫家與畫匠之分別,學養是條件之一。10.人品: 字畫中的詩文詞句,往往代表作者的心聲。一首好詩,亦能表現作者的內涵和學養。一句好句,亦給作品畫龍點睛。最難得的,就是作者能為自己的畫面題詩,不抄襲他人舊作,更顯獨特。至於書法亦然, 抄一首古人的詩,別人看來,只觀其字,因為內容不是作者心聲,而是古人翻版而已,到底欠缺了作者的靈魂。12.印文: 無論字或畫,常有「壓角」的閑章出現。所謂壓角,就是畫面或書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時對作品的影響很大。從印文中亦可見作者的心態,或當時的環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蓋在字畫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以上對中國畫的鑒賞,較側重形式美,屬於表面欣賞。只是停留在初級鑒賞階段。 如果能從作品產生的背景,作者的個人經歷和思想情感,從作品創造的意境中領悟作者的用心,與畫家一同喜怒哀樂 ,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這就提高了一個層次,達到了由感官進入到理性鑒賞階段。如果能對中國畫發展的來龍去脈有所了解,把畫家的具體作品放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去考察,找出它的繼承和成就,認識畫家的獨創性,並藉助聯想和想像。理解作品的意義,那就進入到了更高的理性階段。 中國畫的鑒賞,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標准,而中國畫的鑒賞標准往往和創作的標準是一致的。最完整的古代中國畫創作和鑒賞標準是『六法論』,他是南齊人物畫家謝赫提出的。了解古人的評畫理論,可以幫助我們客觀的品評古代美術作品,做到以古人之法評古人之畫,以解其意。

❸ 如何欣賞中國畫

一幅中國畫,如何來欣賞,如何來評價?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必須了解中國畫的歷史和中國畫的藝術規律,有較深的藝術修養,才會有較高的鑒賞力。

中國畫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的發展歷程映射著中國文化的發展史。中國畫受中國哲學、美學觀點的影響,不要求像照相那樣非常逼真,而是借景借物來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半是物,一半是我」。通過畫面傳給人一種深沉、一種蒼茫、一種寧靜、一種生機……一種無言的會意。西方繪畫是大自然的再現,而中國畫卻是對大自然的一種再創作,是一種融入了自我的再創作。

除了這種深層次的欣賞之外,還有畫面的欣賞。一般的衡量標准,一是筆墨雄健、精湛,不造作,不含混,脈絡清楚,氣勢旺盛,大膽下筆,細心收拾。二講主意要新,有激情,有生氣,能夠第一眼就抓住人心,使人看過後印象深刻,回味無窮。三是布局要奇,從全局著眼,細處著手,虛實相間,繁簡相宜,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四是造形要美,要有神韻,有靈氣,比描寫對象更高更美。切忌形似華美,內容空洞。最後,畫中所配的詩文、書法、印章皆應與畫面協調統一,渾然一體。

中國畫的發展有2000多年的歷史,有各種不同風格、流派的畫。經過歷代畫家的探索和發展,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因此欣賞中國畫,不能僅以自己的好惡或從狹隘的角度去評價。中國畫博大精深,許多地方要靠領悟,靠感覺,靠意會,你才能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

❹ 如何鑒賞中國畫[轉載]

中國畫對於我們每一位青年學生來講都不陌生,但是對於如何鑒賞一幅中國畫,恐怕有些同學很難說出個子丑寅卯來。長期以來,很多人一直憑個人感覺來品評,喜歡就肯定,不喜歡就予以否定,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可供參考的標准。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門類繁多、形式各樣,品評、鑒賞中國畫或許本來就難有什麼固定的標准,那麼到底怎麼來鑒賞一幅中國畫的品質優劣呢?我們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呢?一、氣韻 。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做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這里所說的「意」和「神」就是指的「氣韻」。「氣韻」是中國繪畫藝術領域當中特有的字眼,也是中國畫當中最重要的構成元素。她並不是實質的、具體的某種東西,而是一幅畫當中,作品客體作用於鑒賞主體的一種意象的東西,具體體現在表現形式的匠心獨運,布局安排的別出心裁,並尤其體現在筆墨運用的靈活和巧妙上,總體的畫面表現上能抒發一種主觀性靈,描繪一種美的意境,體現一種生活情趣,感官上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和愉悅心情。在人物畫中,指人物精神意態的傳神生動。《世說新語、巧藝》雲:「顧長康畫人物,或數年不點睛,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蚩(美醜),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這里)中。』」顧愷之所說的「傳神寫照」就是指的「氣韻」。在山水畫領域中,主要指超凡脫俗的繪畫意境。明代唐志契《繪事微言》曰:「寫意,寫畫亦不必寫到,若筆筆寫到便俗,神到寫不到乃佳。」而花鳥畫則是指畫面簡淡、誇張、概括、不求形似,更求意達,注重抒發主觀情趣和個人思想。如元人湯垕《畫鑒》雲:「寄興寫意者,慎不可以形似求之。」這里所講的都是強調「氣韻」要生動。南朝蕭齊著名畫論家謝赫在他的《畫品》中提出「六法」,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就把「氣韻生動」放在第一位。盡管當時謝赫是用來品評人物畫的,但在唐以後,「氣韻生動」被繪畫界引申到所有繪畫領域,並被公認為品評中國畫的最高美學准則。「氣韻生動」在中國畫當中不能獨立存在,她的實現要依靠筆墨的靈活運用,布局的巧妙安排,設色的准確生動來共同完成。 二、 筆墨 。中國畫的繪畫技法十分講究筆墨技巧的運用。筆是指皴、擦、點、勾、勒、擢等運筆方法和技巧。墨是指烘、染、破、積、潑等用墨方法和技巧。筆法講究長短、粗細、緩急、曲直、方圓、頓挫、轉折等變化,以表現不同物質的質感。布墨講求干、濕、濃、淡,以塑造形體、烘托氣氛。在中國畫里,筆與墨的關系就如同骨與肉的關系。兩者結合起來運用,畫面才能血肉飽滿。韓若拙《山水純全集》雲:「筆以立其形質,墨以分其陰陽。」荊浩《筆法記》又雲:「筆者雖依法則,運轉變通,不質不形,如飛如動,墨者高低暈淡,品物淺深,文彩自然。」以上都說明了用筆與用墨的關系,即作畫筆為主導,但須與墨有機結合,相互輝映,才能取得良好的藝術效果。筆墨能否很好地結合運用,從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氣韻」生動,而「氣韻」生動是筆墨技巧在畫面中最突出的反映。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曰:「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運墨而五色俱,是為得意。」也指出了立意和筆墨的主從關系。在一幅中國畫中,筆墨也是畫家傳統繪畫功底是否深厚最為突出的體現。也是畫家繪畫表現技能和技巧是否高超最為突出的反映。我國古代品評畫作有「神品」、「妙品」、絕品」之分,是根據畫作的「氣韻」區分的,實際上也是對筆墨運用所體現的視覺效果的一種定位。 三、 構圖。 中國畫落筆講究布局,也就是構圖落幅,即畫面內容所處位置的具體布置和安排。南朝蕭齊謝赫「六法」中的「經營位置」大體也是指的這個意思。中國畫與西畫迥然不同,落幅不講究焦點透視,勾畫不拘泥於外表的肖似,主要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和表現繪畫對象的客觀性靈。在中國古代各個歷史時期,很多丹青妙手或因形勢須要,或因材料限制,或因個人偏好,創造出了種類繁多的繪畫構圖形式。比如常見的長卷、立軸、冊頁、扇面等等。在具體的構圖技巧上,也一般不遵循西方的黃金分割定律,而是或獨幅,或連續的形式,靈活多變,大膽誇張地構圖,甚至高寬、大小比例失調,正所謂不求形似,重在傳神,「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這種構圖方法能表現特殊的意境。中國畫構圖講究運「氣」。下筆如圍棋,所謂「金角銀邊草肚皮,」「氣」居「天元」(中心)容易滯,正是中國畫構圖的潛規則。比如「計白當黑、」「疏處可跑馬、」「密處不透風,」等等很多具體的構圖技巧就是說「構圖意簡而氣足,」「疏處不漏氣,」「密處不堵氣。」這些構圖技巧能表現一些通透靈動的意 境。在山水畫方面,構圖又稱為「起勢」。北宋畫家郭熙之子郭思整理的《林泉高致》就明確提出「三遠」,即「平遠、」「高遠、」「深遠」三種有關山水畫的起勢法則。不僅如此,中國傳統的移步換景式的「散點透視」法則的運用,還能突出表現出山峰層巒疊嶂之勢,江河咫尺千里之感。在中國美術史上,運用「散點透視」最典型的作品就是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作品雖然歸類於風俗畫,但在方寸之地,卻表現出宋都東京汴河一帶幾十里城鄉生活氣象,較之山水畫不失氣度恢弘之勢,令人視野開闊,有俯瞰天下之感。一幅中國畫,構圖的巧妙與否,直接影響到「氣韻」是否生動,而「氣韻」生動與否也是對構圖是否合乎情理的一種反映。並且構圖也制約著筆墨的發揮,筆墨的發揮同時也可以說是構圖的形成。 四、設色。 中國畫顏料多為礦物質和動物外殼的粉末,色澤明麗,附著力強,經久不變。在浩如煙海的中國歷史上,自遠古繪畫產生開始,一直到清末民初,幾千年來幾乎各種形式的中國畫設色多為平塗,但是在各個歷史時期,中國歷代畫家對繪畫技巧都有所探索和創新;他們在發展了構圖形式和筆墨技巧的同時,也改進、豐富了很多設色技巧和方法。如唐代人物畫的著色,張萱、周仿二人開創了「三烘九染」的明麗厚重的設色方法;明末以曾鯨為代表的波臣派,因受西畫技法傳入影響,開始在人物畫方面有所突破,在人物面部施以不同色相和色度的色彩,以表現人物面部的立體結構;設色技巧在近現代得到更大的發展,種類變得更多,設色方法更為復雜,尤其在現當代繪畫中,人物畫設色流派紛呈,技巧多樣。但是無論哪種設色技巧,都是以追求形象生動地反映人物的外在氣質和精神面貌的和諧統一為最終目的的,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形神兼備」。在山水畫當中,因為設色不同,我們把它分為水墨山水、青綠山水、淺絳山水、金碧山水四大類。青綠山水始於隋唐時期,主要以石青、石綠等色來表現蔥郁秀潤的山水風景;淺絳山水為元代黃子久所創,即在山體或樹木之上施以淡赭石,表現清淡簡約的山水田園生活;金碧山水為唐人所創,多以硃砂、朱墂、金粉等色彩施以山岩絕壁、亭台摟閣、晨雲晚霞,以表現金碧輝煌、絢彩奪目的山水風光;水墨山水相傳始於唐代王維、張澡二人,雖然不設顏色,但是墨色自身的變化賦予了畫面更加恬淡、清雅的山水田園意境。在花鳥畫中,因為表現形式有工筆和寫意之分,設色更是林林總總。有的色彩清潤淡雅,富有詩情畫意;有的響亮明麗,精顯富貴華麗;有的大膽濃烈,飽涵現代氣息。無論朴實與華麗,還是粗放與儒雅,都是各有千秋,難分伯仲,但是,不管何種形式的中國畫,設色方法一般都要和繪畫材料相適應。不同的繪畫材料,就要選用相應的且富有表現力的色彩來著色。不僅如此,在絹本或紙本的中國畫當中,設色還要和筆墨的運用相協調。有時墨與色以不同的比例相融合,不但能達到意想不到的色彩效果,甚至將設色直接成為筆墨運用的一部分。所以,設色技巧一般要靠筆墨的運用來實現,並且和筆墨緊密結合,直接構成畫面的表現手段,並在一定程度上對「氣韻」生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且在不斷地運用當中逐漸豐富著構圖。 如上所述,中國畫講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意在筆先」,未畫竹而「成竹在胸」,不寫山川而方寸已定。所以氣韻、筆墨、構圖、設色在實現時段上幾乎沒有先後之分。中國畫的特殊意境幾乎是後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中國畫妙在實現「氣韻」生動,而重在體現筆墨運用,巧在展現構圖別出心裁,要在表現設色獨具匠心。「氣韻」生動是最終目的,筆墨、構圖、設色都是實現手段。「氣韻」主要靠「筆墨」來實現,「筆墨」主要靠「氣韻」來反映;「筆墨」完善著「構圖」,「構圖」制約著「筆墨」;「設色」以「筆墨」為依據,「筆墨」以「設色」為補充。四者關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輔相成,在有機統一中共同構成了中國畫的四大「要素」。我們在鑒賞中國畫時,要充分考慮四者的相互關系,不可偏執於一端。同時,我們也要考慮到中國畫表現形式的多樣性與內容的豐富多彩。學會從各個角度全面地、客觀地、歷史地、辨證地分析問題。鑒賞中國畫也不能以個人好惡而見優劣,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不能拿品評西畫的標准來鑒賞中國畫。

❺ 如何欣賞中國畫,從那些方面入手

欣賞一幅中國畫作品,對於一般人來說,常常是能否「看懂」作為評判標准。欣賞步驟是:畫的是什麼?畫得像不像?畫家畫這種形象的寓意是什麼?如果都回答出來了,便認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來,便認為是看不懂。這種方法就是一種傳統的講「故事」的方法,對於繪畫作品的欣賞往往過多藉助「文學性」的描述。用這種方法來欣賞中國畫,一般來說,工筆的、寫實的作品就容易欣賞,因為它是具體、真實的,屬於看得懂范疇。

但如果是粗放的。寫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寫意的作品,就較難欣賞了,因為它不寫實,形象不具體,就看不懂,而且更無從知道作者的寓意了。當然,一般人用這種方法欣賞中國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畫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聯想、產生共嗚。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一幅中國畫作品的好壞,卻不是以「像」或「不像」來衡量的。

就藝術而論,我們衡量一件繪畫作品的好壞,或我們欣賞一件繪畫作品,首先不在於它像或不像,而在於繪畫作品的主題,或者說繪畫作品中所輻射出的某種觀念、某種思想、某種情緒,能否緊緊地抓住觀賞者的心弦,能否給人以充分的藝術審美享受,並使人從中獲得某種啟迪和教育。應該說,這才是一切藝術作品的真正目的。像與不像僅僅只是作品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與不像就不能作為衡量作品的好壞或欣賞作品的標准。

那麼,畫家們是怎樣來看畫的呢?就國畫而言,看畫一般是看畫面的整體氣勢,用中國畫術語來說就是先體味其「神韻」,或者「神似」,然後再看它的筆墨趣味,構圖、著色、筆力等。最後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這種抓「神韻」的欣賞方法,就是抓住了畫的實質,因為「神韻」是一種高層次的藝術審美享受,常常是中國畫家們追求的目標。

當然,要從畫中去體驗到一種「神韻」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審美能力、藝術修養,也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國畫基本知識,特別是通過「畫」而訓練出來的一種「感覺」。所以要很好地欣賞國畫,還得具備多方面的才能和藝術修養。

藝術欣賞需要經過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和審美創造三個階段,中國畫也是如此。

審美感知就是要求我們直觀地去感知審美對象,即藝術作品本身,我們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畫的是什麼?畫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鮮明的或是灰暗的,線條是流暢的或是笨拙的,表現手法是工筆的或是寫意的等等,總之要自己親自地平心靜氣地進行直觀的感受。

第二步,在審美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審美理解。即在直觀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義和內涵。這種理解包括對作品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技巧的理解;對作品表現的內容和表達的主題的理解;以及對作品的時代背景和時代精神的理解等等,這就需要充分調動我們的思考能力。

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畫的內容要表現什麼?是怎樣表現的?所採用的藝術手段是否恰當?能否充分地表達出主題?同時,透過作品的畫面,猜測作者的心思,是熱情地歌頌或是辛辣地諷刺;透過畫面的氣氛,體驗畫面的情調:是深沉或是豪放,是樂觀或是悲傷。再還可以根據已有的知識結構,結合作者的身世、創作特點和所處的時代背景等進行分析。

到了這一步,藝術的審美欣賞並沒有完結,還有一個審美創造階段。就是通過審美的感知和審美的理解後,在對作品審美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通過自己積累的審美經驗、文化知識、生活閱歷等進行豐富的聯想、升發開去,再創造出一個新的意象來。

這樣,你才真正獲得了啟迪和教育,欣賞中國畫才獲得了真正的意義。朋友不妨用這種方法去欣賞中國畫(或其他繪畫),認真試一試,看能否有所收獲。

❻ 如何欣賞中國畫

對於一般人來說,能否欣賞一幅繪畫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們的欣賞步驟是:畫的是什麼?畫得像不像?畫家畫這種形象的寓意是什麼?如果都回答出來了,便認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來,便認為是看不懂。這種方法就是一種傳統的講「故事」的方法,他們對於繪畫作品的欣賞往往過多藉助「文學性」的描述。那麼,用這種方法來欣賞中國畫,一般來說,工筆的、寫實的作品就容易欣賞,因為它是具體、真實,看得懂。
但如果是粗放的。寫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寫意的作品,就較難欣賞了,因為它不寫實,形象不具體,就看不懂,而且更無從知道作者的寓意了。當然,一般人用這種方法欣賞繪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畫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聯想、產生共嗚。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一幅繪畫作品的好壞,卻不是以「像」或「不像」來衡量的。
就藝術而論,我們衡量一件繪畫作品的好壞,或我們欣賞一件繪畫作品,首先不在於它像或不像,而在於繪畫作品的主題,或者說繪畫作品中所輻射出的某種觀念、某種思想、某種情緒,能否緊緊地抓住觀賞者的心弦,能否給人以充分的藝術審美享受,並使人從中獲得某種啟迪和教育。應該說,這才是一切藝術作品的真正目的。像與不像僅僅只是作品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與不像就不能作為衡量作品的好壞或欣賞作品的標准。
那麼,畫家們是怎樣來看畫的呢?就國畫而言,內行人看畫一般是看畫面的整體氣勢,用美術術語來說就是先體味其「神韻」,或者「神似」,然後再看它的筆墨趣味,構圖、著色、筆力等。最後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內行人的這種抓「神韻」的欣賞方法當然是抓住了實質,因為「神韻」就是一種高的藝術審美享受,常常是中國畫家們的追求達到的目標。
中國畫從它的誕生初期就已形成了,以寓意表達畫意,也就是用心來畫,借物抒情(醉翁之意不在酒)。中國畫而且是一門綜合藝術,詩書畫印俱全綜合表達畫意思想的藝術,是一門獨特的中國藝術。當然,一般的人要從畫中去體驗到一種「神韻」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審美能力、藝術修養,也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綜合藝術方面的基本知識,特別是通過中國繪畫而訓練出來的一種「感覺」。所以要很好地欣賞中國畫,還得具備多方面的才能和藝術修養。
但是,如果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欣賞繪畫作品也許更能理解一些。有人提出,藝術的欣賞需要經過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和審美創造三個階段,那麼從這樣三個方面去欣賞中國繪畫作品是很有道理的。
審美感知就是要求我們直觀地去感知審美對象,即藝術作品本身,我們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畫的是什麼?畫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鮮明的或是灰暗的,線條是流暢的或是笨拙的,表現手法是工筆的或是寫意的等等,總之要自己親自地平心靜氣地進行直觀的感受。第二步,在審美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審美理解。即在直觀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義和內涵。這種理解包括對作品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技巧的理解;對作品表現的內容和表達的主題的理解;以及對作品的時代背景和時代精神的理解等等,這就需要充分調動我們的思考能力及多方面的才能和藝術修養。這是一個綜合能力的體現和發揮。
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畫的內容要表現什麼?是怎樣表現的?所採用的藝術手段是否恰當?能否充分地表達出主題?同時,透過作品的畫面,猜測作者的心思,是熱情地歌頌或是辛辣地諷刺;透過畫面的氣氛,體驗畫面的情調:是深沉或是豪放,是樂觀或是悲傷。再還可以根據已有的知識結構,結合作者的身世、創作特點和所處的時代背景等進行分析。
到了這一步,藝術的審美欣賞並沒有完結,還有一個審美創造階段。就是通過審美的感知和理解,在對作品審美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通過自己積累的審美經驗、文化知識、生活閱歷等進行豐富的聯想、升發開去,再創造出一個新的意象來。也就是通過你自己的喜怒哀樂融入到欣賞作品中,只有中國畫具有獨特的不定性,才能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心情下,所欣賞的作品感覺出不同的審美情趣,(通俗的說,你每天看一副同樣的作品,每天所看到是不一樣的感覺)這樣,你才真正獲得了啟迪和教育以及審美情趣,欣賞中國畫才獲得了真正的意義。青少年朋友們不妨用這種方法去欣賞中國畫,認真試一試,看能否有所收獲。

❼ 怎麼鑒賞國畫

初看國畫,要欣賞的不是畫面如此簡單,還要看一下幾項是否精美。
畫工
畫家作品,可表現出作者成就。畫面的形象,就是畫工的具體,我們往往主觀批判該畫的好與壞,就是受畫工的影響最大。
書法
中國畫與西方繪畫不同之處,其中一項就是書法。國畫畫面上常伴有詩句,而詩句是畫的靈魂,有時候一句題詩如畫龍點睛,使畫生色不少,而畫中的書法,亦影響畫面至大。書法不精的畫家,大多不敢題字,雖然僅具簽署。亦可窺其功底一二。
印章
畫面上常見印章有各方面使用:
畫家的印璽、題字者私章、閑章、收藏印章、欣賞印章、鑒證印章等。而各種印章的雕工、印文內容、印章位置,都在評介之列。尤其古畫,往往有皇帝、名家、藏家及鑒賞家的印鑒,可佐真偽。
裝框
中國畫裝裱獨具一格,常見有紙裱、綾裱兩大類。紙裱較粗,綾裱較精。裱邊的顏色、寬窄、襯邊、接駁、裱工等都十分講究。
功力
從事書畫修養越久的人,他表現出的功力,是初學者無法掌握。尤其是書法,老手多倉勁有力,雄渾生姿。國畫方面,其線條、設計、意景亦表現出作者功力。所以人生經驗豐富的藝術家,其作品往往較年輕畫家有不同表現,這就是功力。
布局
布局看來似是畫面的設計,其實是作者胸懷中的天地,從畫面布局中表現出來。中國畫與西方繪畫不同地方甚多,最明顯之處就是"留白",國畫傳統上不加底色,於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稱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處,有人以書法、詩詞、印章等來補白。亦有讓其空白,故從布局可見作者獨到之處。
詩句
字畫中的詩詞,往往代表主人的心聲。一句好詩能表現作者的內涵和學養,一句好詩,亦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明代畫家張宏所作的《村徑柴門圖》,畫家自題:「村徑繞山松葉暗,柴門流水稻花香。」描繪松林環抱,崇山拱衛的庭院山莊,高大蔥郁的蒼松分為兩組,如同兩把打開的摺扇,掩護著山坳中的村落。村前稻田臨水,田園豐美,正有辛棄疾「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詞意。
印文
無論字或畫,常有"壓角"的閑章出現。所謂閑章就是畫面或書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時影響字畫甚大。從印文中也可看到者作者心態,或當時的環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蓋在字畫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❽ 中國畫一般的鑒賞方法

賞析的基本方法

中國畫的鑒賞按科分,各有鑒賞重點

山水畫:一看筆墨,二看大勢,三看氣韻。

人物畫:一看筆墨,二看造型(形態),三看神韻。

花鳥畫:一看筆墨,二看形神,三看賦彩。

中國畫的鑒賞,如果按欣賞的距離說,要把握住近看筆墨,中看構圖,遠看氣韻。

說得具體一點,可操作性一點,即:一二步看筆墨,四五步看構圖(大勢),八九步看氣韻。

看筆墨主要是看筆觸美不美,筆力是否遒勁,力能扛鼎。墨色是否充盈華滋,是否渾然一體。

看構圖主要看大勢是否得體,有氣勢,是否新穎。

看氣韻主要是看是否形神兼具,生動放逸。

(8)如何鑒賞中國畫擴展閱讀

中國畫的特點

中國畫有著自己明顯的特徵。傳統的中國畫,依南朝謝赫的古畫品錄評論:

講究「氣韻生動」,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講究筆墨神韻,筆法要求:平、圓、留、重、變。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

講究「骨法用筆」,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的影響。

講究空白的布置和物體的「氣勢」。

可以說西洋畫是「再現」的藝術,中國畫是「表現」的藝術。

國畫是要表現「氣韻」、「境界」。

繪畫的工具

「筆墨紙硯」是中國古代文人不可缺少的工具,號稱「文房四寶」,其意義不止於書寫繪畫方面,中國文人對其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感情,歷代文人書畫大家和筆墨紙硯相關的故事舉不勝舉。

毛筆是中國所創,並影響到朝鮮,日本,等亞洲廣泛地域的傳統書寫習慣。毛筆分硬毫,軟毫和兼毫,硬毫以狼毫(黃鼠狼尾)為代表,軟毫以羊毫(山羊須)為代表,根據寫字繪畫,種類,以及個人習慣的不同,用筆也不一樣,羊毫柔軟,狼毫剛健,兼毫柔中帶剛。

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都是與毛筆的使用分不開的。尤其以湖州(今浙江善璉)之湖筆,宣州(今安徽涇縣)之宣筆,及江西進賢之筆為上。

墨分「油煙」和「松煙」兩種,油煙墨用桐油或添燒煙加工製成;松煙墨用松枝燒煙加工製成。古代徽州所產之墨,歷來為文人所喜愛,徽墨有金不換之美稱。

顏料有兩種,使用起來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其一種是植物質的,如花青、滕黃、胭脂、牡丹紅等,性能是透明、質細,但年久會褪色;另一種是礦物質的,如硃砂、朱漂、頭青至三青、頭綠至三綠、赭石、石黃、白粉等,性能是不透明,有覆蓋力,年久不褪色。

中國畫用紙種類廣泛,如宣州所產宣紙,四川的皮紙,河南禹縣布紙、湖南來陽棉紙等等,推而廣之,不但是紙,綾,絹等織物都是繪畫的材料。

但宣紙種類多,產量高,品質好,其特性將國畫要求的筆墨神韻能最好的發揮出來,且較絹等價格便宜,故宣紙幾乎已成為國畫用紙的代名詞。

宣紙分生宣和熟宣兩種。熟宣是用礬水加工過的,水墨不容易滲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細致地描繪,反復地上色,因此像絹織物一樣,適合於畫工筆畫;生宣是沒有經過礬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滲透,落筆為定,無從更改,而且滲透開來,能產生豐富的筆墨變化,所以寫意畫多用生宣。

硯是磨墨用的。要求細膩滋潤,容易發墨,並且墨汁細勻無渣。硯以安徽歙縣之歙硯,廣東端溪的端硯,甘肅的洮硯、及山西的澄泥硯、最為名貴,號稱四大名硯。常有古人為求一方名硯,不惜傾其所有。

除文房四寶之外,印章、印泥、筆架、筆洗、筆筒、文鎮等相關繪畫用具還有很多,廣義的文房四寶也將以上所舉列入其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畫

❾ 如何鑒賞國畫

1、欣賞作品要看氣韻

早在1500年前,南齊的謝赫就提出了品畫藝術的標准「六法」論。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六項法則。氣韻生動,是對作品的總體要求,是藝術達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評、賞析中國畫的主要原則。

氣韻,在傳統中國畫中,是指神氣與韻味的總和。石濤曰「作書作畫,無論老手後學,先以氣勝得之者,精神燦爛,出之紙上」。元代楊維楨指出:「故論畫之高下者,有傳形,有傳神。傳神者,氣韻生動是也。」清代唐岱談到:「六法原以氣韻為先,然有氣則有韻,無氣則呆板矣。」清方薰則說:「氣韻生動,須將生動二字省悟,能會生動,則氣韻自在」。由於歷代藝術家的分析、總結,氣韻生動成了繪畫的首宗要義,成為畫家在創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標,也成為中國畫品賞的主要准則

以水墨染出陰翳的天空,山石皴筆不多而氣象雄渾

總之,氣韻生動是繪畫的一種整體感應,是一種精神透析,是一種生命狀態領悟。好的作品總是伴隨著氣韻而生,歷史上流傳下來的佳作,都具備氣韻生動的特點。

圖中上部,主峰高聳,幾出畫外,但其勢柔婉,與北方畫派的堅凝、雄強顯然不同。畫法方面,誰能用淡墨長披麻皴,不為奇峭。

2、欣賞作品要看筆墨

「六法」中,謝赫將「骨法用筆」列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國畫中指的是運用線條作為骨架進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漢字書法中用筆的規律和美學原則,體現出線條的力度、質地和美感。通過不同的線條去體現筆墨的動態、勢向、韻律、節奏,以寫神、寫性、寫心、寫意為目的。

中國畫以線條構成,是與中國藝術家對線條的情有獨鍾和獨特感受分不開的。我們繪畫的先祖認為,以點作畫易於零散、瑣碎,以面作畫易於模糊、平板,用線最易捕捉物體的形象及動感,最適宜發揮毛筆、水墨、宣紙絹帛的特性。可以說,線條是中國畫家獨到的藝術語言,是中國畫的靈魂。

此畫在空間處理上,前實而濃重,遠景虛淡,更接近真實的自然風景,表現的是江南的秀色和漁民生活。江邊高樹坡石,其上遠山層疊,江中漁舟有停泊,一幅秀潤美麗的江山漁樂圖卷。

用於繪畫的線條是有生命力的。千百年來,中國藝術家伏案筆耕,利用不同的筆法書寫著粗細、曲直、剛柔、毛澀、疾徐、虛實、順逆、繁簡等不同質地、不同感覺的線條,並用這些含情線條的漸變、排列、組合、交搭、分割、呼應,在畫面上構成造型的諸多形式。抑揚頓挫、疏密粗細、快慢虛實、濃淡干濕、無不顯現著畫家的才思、功底。

作品取全景式山水,氣勢宏闊,皴筆細密扎實,墨韻渾厚,畫樹木呈「蟹爪枝」狀,是典型的北派山水面貌。

筆韻是中國畫家追求的較高境界。運筆時所表現出的一種內在節律,情感起伏,通過氣與力的統一變化而形成用筆的韻律感和節奏感,亦是畫家心弦的撥動。筆力、筆氣、筆韻是有機的統一,以氣統力、統韻,以韻助氣、助勢,三者完美的結合,方稱上佳的用筆。或渾厚蒼勁、剛健挺拔,或含蓄內斂、簡約空靈、飄逸灑脫,無不是畫家千錘百煉,用心血和汗水澆灌的結果。

❿ 如何鑒賞中國畫

主要從懸賞分數來鑒賞值得做不

閱讀全文

與如何鑒賞中國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為什麼造不出龍門 瀏覽:136
伊朗的朗音怎麼讀 瀏覽:738
印尼xl電話卡怎麼用 瀏覽:446
印尼中國之間賣什麼好 瀏覽:397
印尼什麼時候開通飛中國航班 瀏覽:414
在印尼買什麼手錶好呢 瀏覽:124
印尼到海倫多少路公交 瀏覽:418
印尼到邯鄲什麼貨物最多 瀏覽:668
印尼麵包怎麼樣 瀏覽:354
中國哪個城市考駕照好考 瀏覽:226
印度教人怎麼來的 瀏覽:990
中國股民的群體是什麼 瀏覽:271
伊朗回國人員能帶多少斤東西 瀏覽:581
印尼鎳礦是什麼礦 瀏覽:812
中國為什麼不團結 瀏覽:670
越南特種兵用什麼槍 瀏覽:887
印度手抓飯有什麼講究 瀏覽:643
伊朗故居門票多少錢 瀏覽:56
為什麼義大利人悼念科比 瀏覽:395
英國公寓國內怎麼支付租金 瀏覽: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