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沙俄利用哪些條約割佔中國領土

沙俄利用哪些條約割佔中國領土

發布時間:2022-06-14 10:13:32

❶ 《璦琿條約》中,沙俄割佔了中國多少領土

《璦琿條約》中,沙俄共割佔了我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讓原本是楓葉形狀的國土變成了公雞。

❷ 在中國近代史上,沙俄通過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共侵佔中國領土多少萬平方公里

140多W平方公里
中俄兩國簽訂《尼布楚條約》後171年,俄國首次破壞條約。1850年,俄國侵佔了中國領土——位於黑龍江口的廟街。
1853-1856年,俄國與英國、法國、土耳其等國為爭奪近東霸權,爆發了克里米亞戰爭。1854年,俄國以防英法海軍進攻為借口,出動七十餘艘艦船武裝航行黑龍江,橫穿中國領土兩千多公里,佔領黑龍江下游地區。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遭到慘重失敗,1856年通過的《巴黎和約》,使俄國在巴爾乾和黑海方向長期侵略、擴張的成果全部喪失,封死了俄國從黑海出入地中海「兩海峽」的大門。當俄國從歐洲大陸霸權頂峰上被推下來後,俄國立即把侵略、擴張的矛頭轉向中亞和遠東。1857年底,俄國非法在中國領土黑龍江流域設立以廟街為中心的「濱海省」。1858年,俄國用武力恫嚇中國清政府,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條約規定,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中國6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割給俄國,但居住在黑龍江北「江東六十四屯」的中國人照舊「永遠居住」,仍由中國管轄,俄國「不得侵犯」。條約還把烏蘇里江以東直至海邊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之地。
俄國早期是一個像阿富汗一樣的「內陸國」,為了奪取出海口,可以說是不顧一切。為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在第一次失敗後,等待160多年再次用武力奪取,終於如願以償。為了實現南出地中海的宿願,在長達二個世紀的時間內,一次又一次發動戰爭。海參崴一帶(包括納霍德卡)是中國北部海岸唯一不凍港區域,1860年夏,俄國人卻強行侵佔,並把海參崴改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即「統治東方」。這一年,在英法聯軍攻到北京時,俄國又用武力威脅,迫使清政府簽訂又一個「不平等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簽訂後,當時清政府並未批准,到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確認了《璦琿條約》,同時,把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強行劃歸俄國。在劃分邊界時,俄國把中國的圖們江和圖們江以北的數千公裏海岸線全部劃歸俄國,完全封死了中國通向日本海的出海口。
《中俄北京條約》還涉及中俄西段疆界。1864年,沙俄又迫使中國清政府簽訂條約,割去中國西北44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十九世紀下半葉,俄國與中國簽訂的多個邊界條約,都是不平等條約,俄國割去了中國14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相當於今天兩個法國與一個波蘭面積的總和。

❸ 沙俄是如何通過三個不平等條約,侵佔我國東北大片土地的呢

在尼布楚條約中規定了外興安嶺以北貝加爾湖移動的地方都是屬於沙俄的,在璦琿條約中嗯。他們佔領了黑龍江以北萬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在北京條約中他們把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佔領了。

❹ 第二次鴉片戰爭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分別割佔了中國的哪些領土

。《 中俄璦琿條約》即《中俄璦琿和約》。1858年(咸豐八年)5月28日,沙俄乘英、法侵華聯軍進攻天 津,威脅北京的時候,用武力迫使清政府訂立的不平等條約。由清政府黑龍江將軍奕山與俄國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在璦琿(今愛輝)簽訂。主要 內容是:俄國割去黑龍江 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只在璦琿對岸精奇里江以南的一小塊地區(後稱江東六十四屯)仍保留 中國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轄權;並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

《中俄天津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沙俄以調停為名誘迫清政府定 立的不平等條約。1858年(咸豐八年)6月13日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俄國駐華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簽訂。共十二款。主要內容:(1)俄國得 在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台灣(台南)、瓊州等七處口岸通商,若他國再有在沿海增開口岸,准俄國一律照辦;(2)俄國得在中國各通 商口岸設立領事官,並派兵船在這些口岸停泊;(3)俄國東正教教士得入內地自由傳教;(4)中俄兩國派員查勘「從前未經定明邊界」(實際上是 要藉此侵佔中國領土);(5)日後中國若給予其他國家以通商等特權,俄國得一律享受。

❺ 第二次世界大戰俄國割佔了中國西北領土的條約有哪些(三個)

1.一六八九年九月七日(康熙二十七年),興安嶺及額爾古那河以西約二十五萬平方公里國土,於尼布楚條約簽訂後喪失。
2.一七二七年十月二十一日(雍正五年),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十萬平方公里國土,被迫簽訂恰克圖條約而喪失。
3.一七九零年(乾隆五十五年),約十萬平方公里之庫葉島,被俄帝暗中吞並。
4.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為我屬邦哈薩克,被俄帝侵並,該邦面積約百萬平方公里。
5.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為屬邦布魯特,約十萬平方公裡面積土地,被俄帝並吞。
6.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咸豐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廣大地區,面積約四十六萬平方公里土地為俄帝侵佔,並*清廷簽訂璦琿條約加以承認。
7.一八六零年十一月十四日(咸豐十年),混同江及烏蘇里江以東興凱湖附近,約四十三萬平方公里國土為俄帝侵佔,事後*清廷訂北京條約加以承認。俄羅斯海參崴位於海灣東岸的海參崴,原為渤海率賓府地,金代屬「恤品路」,清代為吉林琿春協領所轄。1860年(咸豐十年),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遂被沙俄割占,在此建港築寨。海參崴是遠東最大的軍港,無論在歷史上還是今天都有重要的作用。
8.一八六四年(同治三年)後,自沙漬達巴哈起,至蔥嶺止約四十三萬平方公里國土,俄帝*清廷訂立塔城界約等多次界約,加以承認。
9.一八六八年(同治七年),約百萬平方公裡面積之我屬邦布哈爾汗國,被俄帝侵並。
10.一八七六年(光緒二年),原為我屬邦浩罕國,約三十五萬平方公裡面積土地,被俄帝吞並。
11.一八八一年(光緒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陰,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爾達止,約二萬平方公里國土,俄帝*清廷訂立伊犁條約而喪失。
12.一八八三年(光緒九年),額爾齊思河及齋桑泊附近,約二萬平方公里土地,於俄帝*訂科布多塔爾巴哈台界約而喪失。
13.一八九五年(光緒二十一年),新疆省極西地區帕米爾地方,約一萬余平方公里土地,被俄帝與英國瓜分。
14.一八九八年(光緒二十四年),俄帝強租旅行順大連,該兩港口面積約三千八百平方公里。
15.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蘇聯先唆使唐努烏梁海獨立,一九四四年(民國三十三年)正式侵並,總面積約十七萬平方公里國土。
16.一九四五年(民國三十四年),蘇聯要挾英美訂立雅爾塔協定,同年十月外蒙古舉行所謂公民投票(蘇軍亦參加投票)。我政府被迫承認其所謂"獨立"。面積有一百四十四萬平方公里。
俄帝侵佔我國領土,至一九四五年止,共有五百八十八萬三千八百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三分之一。

❻ 沙俄經過哪些條約割佔中國150多萬平方領土

——1689年9 月7日,俄羅斯通過《尼布楚條約》霸佔了中國貝加爾湖以東及尼布楚一帶和外興安嶺的廣大地區(即西西伯利亞),總面積800多萬平方公里。 ——1727年8月31日簽訂的《布連斯奇條約》和1727年10月21日簽訂的《恰克圖條約》使俄羅斯侵佔的蒙古領土合法化,還把原屬於中國的貝加爾湖一帶和唐努梁海(今圖瓦)以北的葉尼賽河上游地區劃入俄的版圖,上述兩條約中國被奪去了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1789年,俄羅斯用武力趕走庫頁島上的原住民——我赫哲族同胞並將該島並入俄羅斯的版圖。 ——1858年4月16日,在莫拉維夫的刀槍之下,奕山未經清政府同意就簽訂了《璦暉條約》,條約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土地劃給了俄羅斯,其面積也有60多萬,清政府當時就未承認該條約,並且還處分了奕山。 ——1860年11月11日,俄羅斯趁我鴉片戰爭失敗之機,再次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北京條約》,該條約迫使清政府承認了《璦暉條約》,並將在《璦暉條約》中規定由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俄羅斯。該條約還將中國的三個內湖齋桑湖、特穆爾湖、巴爾喀什湖界定為界湖,使中俄邊界向中方推進了許多。該條約使中國喪失的領土達100多萬平方公里。

❼ 近代沙皇俄國通過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侵佔我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這些條約有哪些

主要條約是五個:中俄尼布楚條約,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天津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俄改訂伊犁條約。

一、《中俄尼布楚條約》

中俄於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在尼布楚(今蘇聯涅爾琴斯克)簽訂的兩國劃界條約,正式名稱是中俄《尼布楚議界條約》。這是中俄兩國締結的第一個條約,也是清政府第一次以中國為名簽訂的具有近代性質的條約。

1652年(清順治九年)始,俄國開始侵入中國東北邊境,並在尼布楚河與石勒喀河合流處建立了雅克薩城與尼布楚城。清政府數次派軍隊清剿,亦無法將其全殲或驅逐。為求北方邊境的安寧,清軍在重兵清剿並圍困雅克薩城之後,按照土地換和平的原則,與沙俄政府在尼布楚簽訂了邊界劃界協定(史稱中俄《尼布楚條約》)。

《條約》規定:

1、外興安嶺以南、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以東至海的整個黑龍江流域,烏蘇里江流域的土地,全部屬於中國。

2、外興安嶺與烏第河之間的地區,留待以後再議。

3、沙俄同意把入侵雅克薩的軍隊撤回,清政府同意把貝加爾湖以東原屬中國的尼布楚及東西伯利亞大片領土讓給俄國。

如何評價《尼布楚條約》的公正性,中國學者目前仍存異議。有兩點確定確定的是:

1、這是一個在清政府作了很大讓步的情況下簽訂的一個平等條約。條約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遏止了俄國向東方的侵略擴張,在簽訂後150多年間,中俄東段邊境地區相對穩定,兩國人民和平往來,貿易得到很大的發展。

2、持反對意見的人認為,《中俄尼布楚條約》使居歐洲的沙俄東侵合法化,獲得了遼闊的西伯利亞平原;而清政府自扎樊籬,無法西進北上,更為嚴峻的是它引入了西方威脅,強大的沙俄取代了北方散弱的游牧民族,使中國北方的地緣環境急劇惡化。另外,它分割了蒙古族,使生活在遼闊的西伯利亞平原上的蒙古族及其近親民族從此成為了俄國的子民。

二、中俄《璦琿條約》

《璦琿條約》,又稱《璦琿城和約》,是沙皇俄國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和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於1858年5月28日(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璦琿(今黑龍江省黑河愛輝區)簽定的不平等條約。

19世紀中葉,俄國軍隊再次侵入黑龍江下游,建立侵略據點,並對中上游北岸和下游兩岸實行軍事佔領。1858年5月,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總督尼古拉·穆拉維約夫借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兩國逼近京津之機,率領哥薩克部隊南下,以「助華防英」為幌子,逼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談判,要求廢止中俄《尼布楚條約》對兩國邊界的規定。奕山最終屈服,於28日與穆拉維約夫簽訂了《璦琿條約》。

《璦琿條約》共3條,主要內容為:

1、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清國領土劃歸俄國,璦琿對岸精奇哩江(今俄羅斯結雅河)上游東南的一小塊地區(後稱江東六十四屯)保留大清國方面的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

2、烏蘇里江以東的大清國領土劃為清俄共管。

3、原屬大清國內河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准大清國和俄國船隻航行。

由於奕山根本無權與沙俄簽訂條約。因此,清政府沒有批准、也不承認《璦琿條約》,並在事後對奕山等人予以處分。

三、《中俄天津條約》

《中俄天津條約》是1858年(咸豐八年)6月13日清朝與沙皇俄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與《中美天津條約》、《中英天津條約》和《中法天津條約》構成了《天津條約》的主體。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沙俄力求在中國獲得與英、法等國同等的侵略權益,未獲清庭同意。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借英法聯軍進攻京津之機,沙俄使臣普提雅廷乘機要挾,表示如能速按俄國條款定議,即可代向英、法說合。清政府擔心英、法進攻京、津,被迫同意俄方條件。6月13日,俄國搶在美、英、法三國前面,同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

《天津條約》有12條,主要內容包括:

1、向俄國增開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台灣(台南)、瓊州七處通商口岸。

2、俄國兵船可在各口岸停泊;在各通商口岸設領。

3、治外法權,中國今後給予別國的一切政治、貿易及其他特權,毋庸再議,即與俄國一律辦理施行。

4、由兩國派員查勘"從前未經定明邊界"等。

可以說通過該約,沙俄取得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力圖取得的沿海通商權利,並憑借最惠國待遇條款,一舉取得了英、法、美等國日後在中國可能獲得的侵略權益。同時,該約為沙俄以勘界為名進一步割佔中國領土埋下了伏筆。

四、《中俄北京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即《中俄續增條約》。1860年(咸豐十年)11月14 日沙俄利用英法侵華聯軍攻佔北京的軍事壓力,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將舉世聞名的圓明園洗劫一空,並揚言要炮轟北京城,搗毀清皇宮。出逃熱河的咸豐皇帝命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欣出面談判。求和心切的奕欣請求「中立」的沙俄駐華公使伊格那季耶夫出面調停。伊格那季耶夫乘機要挾,逼迫清政府接受沙俄此前提出的領土要求和其它苛刻條件。清政府不敢反對,於11月14日奕欣與伊格那季耶夫在北京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

該條約共十五款,主要內容為:

1、將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四十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強行劃歸俄國。

2、規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賓達巴哈起經齋桑卓爾、特穆爾圖卓爾(今伊塞克湖)至浩罕邊界,「順山嶺、大河之流及現在中國常駐卡倫等處」為界,根據這一規定,於1864年簽訂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卓爾南北四十四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割給俄國。

3、開放喀什噶爾(今喀什市)為商埠。

4、俄國在庫倫(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喀什噶爾設立領事官。

按照新條約覆蓋舊條約的國際慣例,該條約表明清政府確認了《璦琿條約》的合法性,事實上使《中俄尼布楚條約》失去了法律效力。它與《中英北京條約》和《中法北京條約》構成了《北京條約》的主體。

五、《中俄伊犁條約》

又稱《中俄改訂條約》、《聖彼得堡條約》,1881年(光緒七年)2月24日,由欽差大臣、大理寺少卿、駐英法公使曾紀澤與沙俄代表在聖彼得堡簽定的有關歸還新疆伊犁地區的條約。

《中俄伊犁條約》及其附件的主要內容是:

1、俄國將伊犁地區歸還中國,中國將霍爾果斯河以西、伊犁河南北一帶地方劃歸俄所有。

2、中國賠款509萬兩白銀,作為俄軍「代收、代守」伊犁的兵費和補恤,限兩年內償清。

3、俄商在華通商優惠條款,及在華設領事事宜。

4、伊犁居民一年之內可以「自由」遷居俄國。

《中俄伊犁條約》簽訂後,沙俄又根據該約中關於修改南、北疆邊界的原則規定,於1882年到1884年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伊犁界約》、《喀什噶爾界約》、《科塔界約》、《塔爾巴哈台西南界約》和《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等5個勘界議定書。沙俄通過《中俄伊犁條約》和上述這些勘界議定書,中國雖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領土,但仍割讓了塔城東北和伊犁、喀什噶爾以西約7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所以,《中俄伊犁條約》是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❽ 沙俄通過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共侵佔中國領土多少萬

140萬平方公里,中俄兩國簽訂《尼布楚條約》後171年,俄國首次破壞條約。1850年,俄國侵佔了中國領土——位於黑龍江口的廟街。

1853-1856年,俄國與英國、法國、土耳其等國為爭奪近東霸權,爆發了克里米亞戰爭。1854年,俄國以防英法海軍進攻為借口,出動七十餘艘艦船武裝航行黑龍江,橫穿中國領土兩千多公里,佔領黑龍江下游地區。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遭到慘重失敗,1856年通過的《巴黎和約》,使俄國在巴爾乾和黑海方向長期侵略、擴張的成果全部喪失,封死了俄國從黑海出入地中海「兩海峽」的大門。

當俄國從歐洲大陸霸權頂峰上被推下來後,俄國立即把侵略、擴張的矛頭轉向中亞和遠東。1857年底,俄國非法在中國領土黑龍江流域設立以廟街為中心的「濱海省」。1858年,俄國用武力恫嚇中國清政府,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條約規定,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中國6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割給俄國,但居住在黑龍江北「江東六十四屯」的中國人照舊「永遠居住」,仍由中國管轄,俄國「不得侵犯」。條約還把烏蘇里江以東直至海邊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之地。

俄國早期是一個像阿富汗一樣的「內陸國」,為了奪取出海口,可以說是不顧一切。為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在第一次失敗後,等待160多年再次用武力奪取,終於如願以償。為了實現南出地中海的宿願,在長達二個世紀的時間內,一次又一次發動戰爭。海參崴一帶(包括納霍德卡)是中國北部海岸唯一不凍港區域,1860年夏,俄國人卻強行侵佔,並把海參崴改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即「統治東方」。這一年,在英法聯軍攻到北京時,俄國又用武力威脅,迫使清政府簽訂又一個「不平等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簽訂後,當時清政府並未批准,到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確認了《璦琿條約》,同時,把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強行劃歸俄國。在劃分邊界時,俄國把中國的圖們江和圖們江以北的數千公裏海岸線全部劃歸俄國,完全封死了中國通向日本海的出海口。

《中俄北京條約》還涉及中俄西段疆界。1864年,沙俄又迫使中國清政府簽訂條約,割去中國西北44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十九世紀下半葉,俄國與中國簽訂的多個邊界條約,都是不平等條約,俄國割去了中國14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相當於今天兩個法國與一個波蘭面積的總和。

❾ 沙俄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通過哪些不平等條約割佔了哪些土地

俄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趁火打劫,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中國東北、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其中割占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的中俄《璦琿條約》是沙俄割佔中國領土最多的條約.
故選B.

❿ 俄國與清政府簽訂的強佔中國東北等4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的條約有哪些

《中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

一、《中俄北京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又稱《中俄續增條約》,是俄羅斯帝國和清朝於1860年(咸豐十年)11月14日在北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該條約使清政府確認了《璦琿條約》的合法性,並割讓了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主要內容有:

1、中俄東段邊界以黑龍江、烏蘇里江為界,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劃歸俄羅斯。原住這一地區的大清國人,仍准留住。

2、中俄兩國未經劃定之西部疆界,今後應順山嶺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大清國現有常駐卡倫路線而行,即從沙賓達巴哈界牌起,經齋桑湖、特穆爾圖淖爾至浩罕一線為界。

3、俄羅斯在伊犁、塔爾巴哈台、喀什噶爾設領事官,「遇有大小案件,領事官與地方官各辦各國之人,不可彼此妄拿、存留、查治」。

4、東北新定邊界地區准許兩國之人隨便貿易。

二、《璦琿條約》

《璦琿條約》,又稱《璦琿城和約》,是俄羅斯帝國東西伯利亞總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穆拉維約夫和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於1858年5月28日(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璦琿(今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簽定的不平等條約。

該條約令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

黑龍江、烏蘇里江只准中、俄兩國船隻航行;當時清政府拒絕批准該條約。1860年訂立中俄《北京條約》時清政府始予認可。

《璦琿條約》共3條,主要內容為:

1、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清國領土劃歸俄國,璦琿對岸精奇里江(今俄羅斯結雅河)上游東南的一小塊地區(後稱江東六十四屯)保留大清國方面的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

2、烏蘇里江以東的大清國領土劃為清俄共管;

3、原屬大清國內河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准大清國和俄國船隻航行。

(10)沙俄利用哪些條約割佔中國領土擴展閱讀:

中俄簽訂的其他不平等條約:

一、《中俄伊犁條約》

《中俄伊犁條約》,一般指1881年曾紀澤簽訂的《中俄改訂條約》(又稱「聖彼得堡條約」),有時也指被《中俄改訂條約》推翻的、1879年由崇厚擅自簽訂的《中俄交收伊犁條約》(又稱「里瓦幾亞條約」)。

其中前者是1881年(光緒七年)2月24日是清朝與沙皇俄國在聖彼得堡簽定的有關歸還新疆伊犁地區的條約。

根據條約及其子約,中國雖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領土,但仍割讓了塔城東北和伊犁、喀什噶爾以西約7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

《中俄伊犁條約》共20條。主要內容有:

1、俄國將伊犁地區歸還中國,中國將霍爾果斯河以西、伊犁河南北一帶地方劃歸俄有,根據本約規定的界線,在塔爾巴哈台地區「酌定新界」,在喀什噶爾地區「照兩國現管之界勘定、安設界牌」。

2、中國賠款900萬銀盧布(約合509萬兩白銀),限兩年內償清。

3、俄商在蒙古地區貿易照舊免稅,在新疆各城貿易「暫不納稅」,准俄商前往肅州(即嘉峪關)貿易,由俄國運入該處的貨物,按舊例減稅三分之一。

4、俄國得在肅州、吐魯番兩處增設領事,科布多、烏里雅蘇台、哈密、烏魯木齊、古城五處,「俟商務興旺」後陸續添設領事,俄國領事官有權與中國地方官「公同查辦」兩國人民在中國境內發生的一切事端。

5、伊犁居民願遷居俄國入俄國籍者,均聽其便,中國官員不得阻攔。

二、《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又稱《塔城議定書》,是1864年10月7日(同治三年9月7日)沙皇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割佔中國西北地區領土(今稱外西北)的不平等條約。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共10條,主要內容有:

1、重新規定從沙賓達巴哈起至浩罕邊界為止的中俄西段邊界,新界以西原屬中國的土地劃歸俄國。

2、劃界後,新邊界線附近居民,「地面分在何國,其人丁即隨地歸為何國管轄」。

3、換約後滿240天,兩國立界大臣會同,「按照議定界址,建立界牌鄂博」,並擬定國界記文,互換為憑。

4、立界後,位於新界俄國一側的原有中國卡倫,應於一個月內遷往中國一側。塔爾巴哈台所屬巴克圖卡外民庄五處,限10年內內遷。

沙俄由此割佔中國西北部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淖爾(今齋桑泊)南北4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此地區現歸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及俄羅斯的阿爾泰共和國、圖瓦共和國所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俄北京條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璦琿條約

閱讀全文

與沙俄利用哪些條約割佔中國領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民調多少人反對君主立憲 瀏覽:605
中國當代名家名著有哪些 瀏覽:656
英國拍賣玉璽多少錢 瀏覽:185
英國王子的房子叫什麼 瀏覽:320
印度的牛糞有什麼好處 瀏覽:446
義大利婚禮有哪些固定的傳統 瀏覽:535
英國首相入院後情況如何 瀏覽:730
伊朗有什麼好的學校值得留學 瀏覽:325
中國八大傳媒類學校哪個更好 瀏覽:217
越南服金幣可以兌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174
英國皇帝有名無實是在什麼時候 瀏覽:46
中國路橋國外工資多少 瀏覽:537
英國atas什麼能出結果 瀏覽:693
義大利mgm電機是哪裡生產的 瀏覽:80
越南為什麼快速撤軍 瀏覽:612
從丹麥運生蚝到中國用什麼方式 瀏覽:419
去越南河內玩大概多少錢 瀏覽:462
義大利人為什麼喜歡吃葡萄 瀏覽:994
伊朗的人口出生率是多少 瀏覽:62
伊朗為什麼怕步伊拉克後塵 瀏覽:200